這一製度剛一出台,確實如同路瑤所預料的那樣,得到了全部落族人的高度支持。


    族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公平、公正且能夠激勵大家為部落多做貢獻的好製度。


    他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分房的那一天,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和貢獻,選到自己心儀的房子。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複雜得多。當真正到了分房的時候,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開始浮現出來。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貢獻度積分製度的時間節點問題。


    由於製度出台的時間較晚,很多之前就已經在為部落默默奉獻的族人,


    比如那些負責種植作物、開挖水渠的族人,他們的辛勤付出在最初的貢獻度記錄中並沒有被完全體現出來。


    這些族人在製度出台之前,就已經為部落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因為在製度實施前沒有相應的記錄機製,導致他們的分數在最終匯總統計時相對較低。


    這一情況很快就在部落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那些原本以為自己能夠憑借高分選到好房子的族人,


    發現自己的分數竟然比一些後來才到達部落新址、但恰好趕上製度出台的人還要低,這讓他們感到十分不公。


    他們紛紛站出來,質疑製度的公正性,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迴報。


    “我們明明為部落做的並不比別人少,甚至更多!”一位負責種植的族人氣憤地說道,


    “為什麽到最後,我們的分數卻這麽低?這不公平!”


    路瑤聽到這些質疑聲,心裏也感到十分難過。


    她深知這些族人的付出和不易,也明白他們的憤怒和失望。


    但是,作為製度的製定者之一,她安撫好了大家的情緒,讓眾人暫時先迴去等待消息。


    等族人們陸陸續續都走了之後,她立刻將其他幾位參與製度製定的族人聚集起來,一起商討應對之策。


    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嚴重損害製度的公信力和族人的團結。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利弊,他們最終決定對製度進行微調。


    他們設立了一個特別貢獻獎,專門用於表彰那些在製度出台前就已經為部落做出重大貢獻的族人。


    這個獎項將根據族人的實際貢獻情況給予相應的加分,以確保他們的付出能夠得到應有的迴報。


    同時,他們還決定在未來的工作中加強製度的宣傳和解釋工作,


    確保每一位族人都能夠充分了解製度的內容和目的。


    他們還計劃定期對製度進行評估和調整,以適應部落發展的變化和族人的實際需求。


    當路瑤將這一決定公之於眾時,部落中的氣氛終於有所緩和。


    那些原本感到不公的族人看到部落對他們的付出給予了認可和補償,心中的怨氣也逐漸消散。


    他們開始重新相信製度的公正性,並願意繼續為部落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經曆讓路瑤深刻認識到,製度的製定和實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以適應實際情況的變化和族人的需求。


    同時,它也需要得到族人的廣泛支持和理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等所有爭議與問題都經過深思熟慮和細致入微的處理,最終得以妥善解決之後,


    部落終於迎來了這個令人翹首以盼的分房時刻。


    這一天,天空如洗過的藍寶石般清澈,陽光明媚而溫柔,微風輕拂,


    帶著花草的香氣,整個部落被一層喜慶與期待的氣氛所籠罩。


    族人們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與激動,他們按照貢獻度積分的公正排名順序,


    逐一走上台前,滿懷期待地挑選著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住所。


    在分房的過程中,每一位族人的臉上都綻放著滿足與幸福的笑容。


    路瑤從分房的迴憶中抽離出來,坐到書房的桌子前,


    思緒飄迴了她曾經生活的那個時代,那是一個科技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


    而在這裏,一切都顯得那麽原始、那麽純粹。


    她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鬆木香和遠處田野裏作物的清新氣息,


    這一切都讓她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她緩緩睜開眼睛,目光落在桌上的空白獸皮上,那是大巫特意為她準備的,


    用以記錄她的想法和創意。路瑤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她記憶中那複雜而精妙的水車樣式,


    那是她在前世見過的一種古老而有效的灌溉工具,能夠極大地提高農田的灌溉效率,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她拿起一旁的炭筆,開始在獸皮上勾勒起來。


    她的動作輕柔而專注,筆尖在紙上跳躍,留下了一道道深淺不一的黑色痕跡,


    逐漸地,一個簡化的水車輪廓出現在了紙上。


    她先畫出了水車的主體結構——一個巨大的木質輪盤,


    輪盤上均勻地分布著許多木桶或木槽,用於盛放並提升水流。


    接著,她又細致地描繪了輪盤下方的水流驅動裝置,那是一個利用水流衝擊力帶動輪盤旋轉的巧妙設計。


    然而,僅僅複製記憶中的樣式是不夠的,她必須根據這個時代的材料和技術水平進行調整和優化。


    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用這裏的木材、繩索和簡易工具來實現這一設計。


    她考慮到了木材的承重能力、繩索的耐磨性,甚至是水流的速度和角度對水車效率的影響。


    在繪製的過程中,路瑤不時地停下來,用指尖輕輕摩挲著獸皮上的線條。


    她迴憶起自己閑暇時看到的機械工程相關的原理,試圖將這些知識與眼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獸皮上的圖案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完善。


    路瑤不僅畫出了水車的主體結構,還詳細地標注了各個部件的尺寸、連接方式以及可能需要的維護措施。


    她甚至還在圖紙的邊緣畫出了幾個不同場景下的水車示意圖,


    展示了水車在不同水流條件下的工作狀態和灌溉效果。


    當最後一筆落下,路瑤滿意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城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城言並收藏我在原始部落混的風生水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