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並州最不缺煤炭
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 作者:孑與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調解員可不管這些,她直接把話筒懟到常建新臉上:
“常先生,我們看到您的前妻,前嶽父母對您都很客氣,您女兒也很喜歡你,你們之間應該是有什麽誤會,您前妻說和您還有感情,你們還共同孕育有一個孩子,為了你們的家庭,為了孩子,她想和您複婚。”
“複婚?哼,我寧願找個糞坑跳下去,也不可能複婚迴到這個家裏繼續過以前那種豬狗不如的日子,這一點你們不用勸了。”
常建新這話說得極其刺人,林佳薈差點沒哭出來,前嶽父怒目而視,前嶽母更是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
“常建新,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我看你就是那個狼心狗肺,豬狗不如的東西,我們家哪裏對不起你?你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
說著她還拿起一個蘋果就往常建新頭上砸。
“常先生,您說話何必這麽刻薄呢?如果能好好說話的話,什麽誤會解不開……”
調解員似乎沒看到常建新被蘋果砸了,隻把錯怪在常建新頭上。
頭上被砸的地方有些刺痛,但常建新也不惱,隻說道:
“你們說得都對,我狼心狗肺,我豬狗不如,我刻薄,你們都是好人,大家以後各過各的,誰都別打擾誰最好!”
常建新直接把話聊死,因為他知道,但凡他反駁,和這些人掰扯對錯,今天一整天他都得在這裏掰扯個沒完,這些所謂的調解員,他們多的是話題,多的是道德綁架的手段。
反正說到最後,隻要你不夠‘大度’,那麽就一定都是你的問題。
又待了不到兩分鍾,常建新就準備離開了。
走之前他和煦的對女兒妮妮說道:
“爸爸走了,明年妮妮就要上學前班了,如果要買什麽學習用具,老師說要參加什麽活動,妮妮可以當著老師的麵打電話給爸爸,花多少錢爸爸都願意出。”
轉頭常建新又麵無表情的盯著幾個所謂的調解員,冷淡道:
“我現在鄭重告誡你們,我拒絕你們侵犯我肖像權,以及直接把我的聲音放到互聯網上。”
說完這句話,常建新直接轉頭離開,對前妻林佳薈的唿喊挽留完全不屑一顧。
正如常建新所想,隻隔了一天時間,他就在某抖抖上麵看到,那個所謂的調解組織,把他的錄像和話都剪輯過後放到了網上。
雖然他臉上打了馬賽克,但並不夠細致,熟悉他的人仔細看的話,肯定能認出是他,聲音則是一點都沒有處理,完全就是他的聲音。
同時,因為他沒有辯論對錯,全程都冷臉冷語,說話還刺耳,那些調解員選擇性剪輯,過程中摻雜前妻林佳薈的委屈和哭泣,還有前丈母娘最後對他的一頓責怪。
總之整個看下來,誰都會下意識認為是他有問題,而不是前妻一家有問題。
視頻剛上傳,僅有的幾條評論,幾乎都是罵他的。
常建新也不廢話,直接打電話給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約了一位金牌律師,把那天的錄音拷貝一份後交給這位律師,讓他替自己起訴那家調解機構。
不一定要真拿到多少賠償,但一定要給那些所謂的調解員找足麻煩。
僅僅兩個小時不到,調解機構上傳的視頻就被下架,同時他們接到了律師函,正在準備應訴。
後麵的常建新就沒再特意關注了,隻是讓律師過段時間把結果發到他手機上。
他手上握著幾個億現金,誰想給他委屈受,他一定讓那個人更加不好受。
……
時間很快過了元旦節,天氣開始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一個月。
現代時空的常建新所在城市位於長江以南,隻下了幾場小雪,不算太冷。
古代時空的劉紹所在的晉陽城,則是已經連下了數場大雪,估摸著是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
雖然晉陽城十五萬軍民,有人均十五萬斤的衣物被褥,但僅僅是這些並不夠度過這麽寒冷的天氣。
劉琨、劉紹已經下令,把盡可能多的木材拿出來取暖。
不過每幾十名老弱婦孺,一天也隻能分到一小堆木柴,燒不了一個時辰。
常建新透過劉紹巡視時候的視角,看到許多老弱婦孺擠一個屋子裏,圍著一小堆即將熄滅的火冷得瑟瑟發抖。
如果這種極寒天氣持續,卻又沒有足夠木材取暖的話,一天凍死二三十個人都很正常。
劉琨、劉紹不得不加派軍士,前往太行山砍伐木柴迴來。
然而,一路上積雪很深,每天能帶迴來的木柴,依舊遠遠滿足不了消耗。
常建新再一次聯係劉紹的時候,劉紹詢問常建新,能不能購買一批取暖物資送過去。
以往能在自己的時代所能得到的東西,劉紹都不太想讓常建新送來,比如木柴。
正常情況下,他們可以直接派遣兩三千名軍士到太行山中砍伐,日常生火完全夠用了。
隻是沒想到今年這個冬天下這麽多雪,這麽冷。
瑞雪兆豐年不假,可你得先冷度過這個連下大雪的寒冷冬季。
“你們為什麽不可以自己挖煤炭來燒?”
常建新記得曆史書上說,西漢時期朝廷就有大規模使用煤炭來煉鐵的記錄,照理來說並州最不缺的就是煤炭才對。
劉紹解釋道:“神仙您說的是石炭吧?以前朝廷確實有過大量使用的記錄,但石炭煉出來的鐵不如木炭煉出來的質量好,加上石炭太重,百姓背迴來一筐石炭,同樣也能背迴來一捆木柴,在有足夠木柴燒的情況下,石炭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況且,有石炭的地方往往也在山裏,與其進山開采石炭,再背迴來,倒不如直接從山裏砍伐迴來更多木柴。”
總之在劉紹眼裏石炭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
民間成規模使用煤炭,曆史上要追溯到隋朝時期。
常建新理解了,他覺得並州有無數煤炭,最不缺的就是煤炭。
是因為他站在現代工業社會,先進勘探技術和開采技術的基礎上,哪怕地底幾百米上千米深的煤炭,都很容易大規模開采出來。
然而在劉紹那個時代,無論是煤炭離城池太遠,還是埋藏在地下太深,對他們而言都是與其花那個力氣開采,倒不如直接多砍山裏的木柴迴來簡單一些。
“常先生,我們看到您的前妻,前嶽父母對您都很客氣,您女兒也很喜歡你,你們之間應該是有什麽誤會,您前妻說和您還有感情,你們還共同孕育有一個孩子,為了你們的家庭,為了孩子,她想和您複婚。”
“複婚?哼,我寧願找個糞坑跳下去,也不可能複婚迴到這個家裏繼續過以前那種豬狗不如的日子,這一點你們不用勸了。”
常建新這話說得極其刺人,林佳薈差點沒哭出來,前嶽父怒目而視,前嶽母更是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
“常建新,你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我看你就是那個狼心狗肺,豬狗不如的東西,我們家哪裏對不起你?你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
說著她還拿起一個蘋果就往常建新頭上砸。
“常先生,您說話何必這麽刻薄呢?如果能好好說話的話,什麽誤會解不開……”
調解員似乎沒看到常建新被蘋果砸了,隻把錯怪在常建新頭上。
頭上被砸的地方有些刺痛,但常建新也不惱,隻說道:
“你們說得都對,我狼心狗肺,我豬狗不如,我刻薄,你們都是好人,大家以後各過各的,誰都別打擾誰最好!”
常建新直接把話聊死,因為他知道,但凡他反駁,和這些人掰扯對錯,今天一整天他都得在這裏掰扯個沒完,這些所謂的調解員,他們多的是話題,多的是道德綁架的手段。
反正說到最後,隻要你不夠‘大度’,那麽就一定都是你的問題。
又待了不到兩分鍾,常建新就準備離開了。
走之前他和煦的對女兒妮妮說道:
“爸爸走了,明年妮妮就要上學前班了,如果要買什麽學習用具,老師說要參加什麽活動,妮妮可以當著老師的麵打電話給爸爸,花多少錢爸爸都願意出。”
轉頭常建新又麵無表情的盯著幾個所謂的調解員,冷淡道:
“我現在鄭重告誡你們,我拒絕你們侵犯我肖像權,以及直接把我的聲音放到互聯網上。”
說完這句話,常建新直接轉頭離開,對前妻林佳薈的唿喊挽留完全不屑一顧。
正如常建新所想,隻隔了一天時間,他就在某抖抖上麵看到,那個所謂的調解組織,把他的錄像和話都剪輯過後放到了網上。
雖然他臉上打了馬賽克,但並不夠細致,熟悉他的人仔細看的話,肯定能認出是他,聲音則是一點都沒有處理,完全就是他的聲音。
同時,因為他沒有辯論對錯,全程都冷臉冷語,說話還刺耳,那些調解員選擇性剪輯,過程中摻雜前妻林佳薈的委屈和哭泣,還有前丈母娘最後對他的一頓責怪。
總之整個看下來,誰都會下意識認為是他有問題,而不是前妻一家有問題。
視頻剛上傳,僅有的幾條評論,幾乎都是罵他的。
常建新也不廢話,直接打電話給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約了一位金牌律師,把那天的錄音拷貝一份後交給這位律師,讓他替自己起訴那家調解機構。
不一定要真拿到多少賠償,但一定要給那些所謂的調解員找足麻煩。
僅僅兩個小時不到,調解機構上傳的視頻就被下架,同時他們接到了律師函,正在準備應訴。
後麵的常建新就沒再特意關注了,隻是讓律師過段時間把結果發到他手機上。
他手上握著幾個億現金,誰想給他委屈受,他一定讓那個人更加不好受。
……
時間很快過了元旦節,天氣開始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一個月。
現代時空的常建新所在城市位於長江以南,隻下了幾場小雪,不算太冷。
古代時空的劉紹所在的晉陽城,則是已經連下了數場大雪,估摸著是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
雖然晉陽城十五萬軍民,有人均十五萬斤的衣物被褥,但僅僅是這些並不夠度過這麽寒冷的天氣。
劉琨、劉紹已經下令,把盡可能多的木材拿出來取暖。
不過每幾十名老弱婦孺,一天也隻能分到一小堆木柴,燒不了一個時辰。
常建新透過劉紹巡視時候的視角,看到許多老弱婦孺擠一個屋子裏,圍著一小堆即將熄滅的火冷得瑟瑟發抖。
如果這種極寒天氣持續,卻又沒有足夠木材取暖的話,一天凍死二三十個人都很正常。
劉琨、劉紹不得不加派軍士,前往太行山砍伐木柴迴來。
然而,一路上積雪很深,每天能帶迴來的木柴,依舊遠遠滿足不了消耗。
常建新再一次聯係劉紹的時候,劉紹詢問常建新,能不能購買一批取暖物資送過去。
以往能在自己的時代所能得到的東西,劉紹都不太想讓常建新送來,比如木柴。
正常情況下,他們可以直接派遣兩三千名軍士到太行山中砍伐,日常生火完全夠用了。
隻是沒想到今年這個冬天下這麽多雪,這麽冷。
瑞雪兆豐年不假,可你得先冷度過這個連下大雪的寒冷冬季。
“你們為什麽不可以自己挖煤炭來燒?”
常建新記得曆史書上說,西漢時期朝廷就有大規模使用煤炭來煉鐵的記錄,照理來說並州最不缺的就是煤炭才對。
劉紹解釋道:“神仙您說的是石炭吧?以前朝廷確實有過大量使用的記錄,但石炭煉出來的鐵不如木炭煉出來的質量好,加上石炭太重,百姓背迴來一筐石炭,同樣也能背迴來一捆木柴,在有足夠木柴燒的情況下,石炭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況且,有石炭的地方往往也在山裏,與其進山開采石炭,再背迴來,倒不如直接從山裏砍伐迴來更多木柴。”
總之在劉紹眼裏石炭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
民間成規模使用煤炭,曆史上要追溯到隋朝時期。
常建新理解了,他覺得並州有無數煤炭,最不缺的就是煤炭。
是因為他站在現代工業社會,先進勘探技術和開采技術的基礎上,哪怕地底幾百米上千米深的煤炭,都很容易大規模開采出來。
然而在劉紹那個時代,無論是煤炭離城池太遠,還是埋藏在地下太深,對他們而言都是與其花那個力氣開采,倒不如直接多砍山裏的木柴迴來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