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梓瀅:“朝廷已經放糧了,但今年沒有收成,朝廷也沒多少存糧”
李舒辰迴道:“朝廷沒有,不代表所有人都沒有”
顧梓瀅想了一下道:“我這便去糧商那買些糧食”
李舒辰:“等等,梓瀅,待我去果鋪取些銀子,一同前去”
顧梓瀅:“好”
李舒辰拿著她按比例稱好的“三豆飲”,兩人來到四美鮮果鋪
正巧長寧郡主在果鋪點銀子
李舒辰:“給我取五百兩銀子”
長寧郡主問道:“客棧缺銀子了?”
李舒辰:“不是,取銀子買米,施粥”
長寧郡主:“施粥?”
顧梓瀅解釋道:“城外有人鬧事,大概是因糧太少,爭搶所致”
長寧郡主聞言道:“我也去施粥”
李舒辰看了長寧郡主一眼
“你?”
長寧郡主:“怎麽?有何問題?”
李舒辰:“你平時連菜市場都嫌髒、亂、差不想去,流民都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天,
才來到這裏,身上更是沒法說,而且萬一有時疫,你怎麽辦”
長寧郡主環抱著手臂道:“你們都不怕,我怕什麽,我身為紫星王朝郡主,便要為紫星王朝做事”
李舒辰看著這樣的長寧,忽覺吾家有女初長成
隨即拍了長寧郡主胳膊一下:“好覺悟,昱瑛在前線打仗,已經很費心神了,咱們總不能讓她還有後顧之憂,
正好,我和梓瀅打算去買糧食,你去不去”
長寧郡主:“當然要去”
李舒辰:“走吧”
三人來到京城一家中上規模的糧鋪店裏
李舒辰禮貌笑著問道:“老板,你們這米多少銀子一石dan?”
糧鋪老板:“五兩銀子一石”
一石等於六十斤
顧梓瀅皺眉:“老板,平日才一兩銀子一石,今兒怎麽那麽貴?”
糧鋪老板:“這位小姐,今時不同往日,這價格自然也就高了些”
李舒辰開始砍價:“老板,我們買的糧多,老板給我們便宜點”
糧鋪老板:“實在是便宜不了”
李舒辰開始發揮她的口才:“老板,你想想,值此國難之際,您若不坐地起價,
還像往常那樣賣糧,被世人知道,誰不誇一句,老板大義
再說了,我們幾個姑娘買糧食是為了給城門外流民施粥的
此等義舉若是傳到皇上耳朵裏,再知道糧食是您糧鋪裏的,屆時不論我們還是流民,再誇獎你幾句,你這糧鋪名號,不就打出去了嗎
以後百姓都來買你的糧食,老板又何愁賺不到錢
但我們也不能不讓您賺錢,這樣吧,您以每石糧食二兩銀子的,價格賣給我們,肯定比同行低
到時您也賺錢了,我們也買到糧食了,也能糧鋪名號也能打出去
一石三鳥啊,老板,你看如何?”
老板琢磨了一下,他的糧鋪一直在中上徘徊,總是擠不進上流商鋪
如今他抬高價格,不過是想多賺些錢,平時買一兩銀子一石都賺錢,更別說二兩銀子一石
屆時如若自家糧鋪真的打出去了,那收益是無窮的
就是不能,也是賺了錢的,總歸不虧
思及此,問道
“你們要多少?”
李舒辰一看自己說動老板了,趕緊迴道:“老板,我要一百石”
顧梓瀅:“我要一百五十石”
長寧郡主:“給本姑娘先來二百石,若是不夠,本姑娘再來買”
糧鋪老板笑的合不攏嘴
“好好好,幾位姑娘略坐一會,糧食馬上就來”
糧鋪老板備好糧,直接好心幫她們送到城門口
三人到城門口時,門還是關著的
李舒辰遠遠便看到開封府尹在門前來迴踱步
開封府尹發覺有人來了,抬頭去看,看清來人
立馬行禮:“長寧郡主”
長寧郡主一抬手:“如今外麵情況如何?”
開封府尹:“下官無能,僧多肉少,五個粥棚亦是不夠,流民為此打了起來”
李舒辰:“府尹大人,可否聽草民一言,先用糧食安撫流民,讓他們靜等十日,配合咱們工作,
若十日後,大家都相安無事,便放他們進京,糧食之事,府尹不必擔心,
我們帶來那麽多糧食,足夠他們吃上幾日,讓他們別再鬧事放寬心”
開封府尹聞言點頭:“李姑娘的話到是點醒本官了,多謝李姑娘”
李舒辰:“府尹大人,無需言謝,人在著急的時刻,總會斷了思緒,人之長情罷了”
開封府尹吩咐人打開城門,朝流民亮出一車車糧食
城門外流民看到那麽多糧食,都猩紅了眼,頓時躁動起來,嘰嘰哇哇不知道說些什麽
若不是有官兵和柵欄圍著
恐怕都要湧進來了
開封府尹開口道:“本官是京城開封府尹,大家稍安勿躁,聽本官一言,
如你們所見,糧食足夠,並且會再設新粥棚,供大家排隊領粥
這幾日請大家配合本官做事
待十日過後,若大家都平安康健,屆時再放大家進京”
流民聽後都安靜了
開封府尹看到人群平靜下來,下令讓官兵去設粥棚
不多會,官兵便把粥棚設好了,分別是幸福客棧李舒辰粥鋪
顧府顧梓瀅粥鋪
長寧郡主粥鋪
除了這三個粥鋪外,又新設了十個粥鋪
官兵們攔好流民
李舒辰,顧梓瀅,長寧郡主前去各自粥鋪
李舒辰粗粗看了看流民,直覺烏泱泱一,望不到盡頭
便開口問道
“府尹大人,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開封府尹:“一萬有餘”
李舒辰皺眉:“竟有如此之多”
李舒辰邊熬粥,邊想
一萬人,每人每日按吃一斤米算
十天,便要十萬斤米
她們幾日買的米勉強隻夠三天,加上朝廷的米,能撐到第六天
還需要買四天的米
熬好粥,流民已迫不及待
開封府尹:“糧食足夠,大家讓老人和婦孺先排隊”
大家還算聽話,前麵排隊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女子
李舒辰她們開始施粥
“來,拿好,慢點”
“小心燙”
“不著急,粥多的是”
他們的飯碗,有的是缺了口的陶瓷碗,有的是破壇子,有的是陶盆,有的木匣
反正隻要能用來裝粥,不論什麽都拿來用
有些流民領到粥後,不管燙還是不燙,都急急捧著“飯碗”喝上一口,甚至邊走邊喝
李舒辰迴道:“朝廷沒有,不代表所有人都沒有”
顧梓瀅想了一下道:“我這便去糧商那買些糧食”
李舒辰:“等等,梓瀅,待我去果鋪取些銀子,一同前去”
顧梓瀅:“好”
李舒辰拿著她按比例稱好的“三豆飲”,兩人來到四美鮮果鋪
正巧長寧郡主在果鋪點銀子
李舒辰:“給我取五百兩銀子”
長寧郡主問道:“客棧缺銀子了?”
李舒辰:“不是,取銀子買米,施粥”
長寧郡主:“施粥?”
顧梓瀅解釋道:“城外有人鬧事,大概是因糧太少,爭搶所致”
長寧郡主聞言道:“我也去施粥”
李舒辰看了長寧郡主一眼
“你?”
長寧郡主:“怎麽?有何問題?”
李舒辰:“你平時連菜市場都嫌髒、亂、差不想去,流民都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天,
才來到這裏,身上更是沒法說,而且萬一有時疫,你怎麽辦”
長寧郡主環抱著手臂道:“你們都不怕,我怕什麽,我身為紫星王朝郡主,便要為紫星王朝做事”
李舒辰看著這樣的長寧,忽覺吾家有女初長成
隨即拍了長寧郡主胳膊一下:“好覺悟,昱瑛在前線打仗,已經很費心神了,咱們總不能讓她還有後顧之憂,
正好,我和梓瀅打算去買糧食,你去不去”
長寧郡主:“當然要去”
李舒辰:“走吧”
三人來到京城一家中上規模的糧鋪店裏
李舒辰禮貌笑著問道:“老板,你們這米多少銀子一石dan?”
糧鋪老板:“五兩銀子一石”
一石等於六十斤
顧梓瀅皺眉:“老板,平日才一兩銀子一石,今兒怎麽那麽貴?”
糧鋪老板:“這位小姐,今時不同往日,這價格自然也就高了些”
李舒辰開始砍價:“老板,我們買的糧多,老板給我們便宜點”
糧鋪老板:“實在是便宜不了”
李舒辰開始發揮她的口才:“老板,你想想,值此國難之際,您若不坐地起價,
還像往常那樣賣糧,被世人知道,誰不誇一句,老板大義
再說了,我們幾個姑娘買糧食是為了給城門外流民施粥的
此等義舉若是傳到皇上耳朵裏,再知道糧食是您糧鋪裏的,屆時不論我們還是流民,再誇獎你幾句,你這糧鋪名號,不就打出去了嗎
以後百姓都來買你的糧食,老板又何愁賺不到錢
但我們也不能不讓您賺錢,這樣吧,您以每石糧食二兩銀子的,價格賣給我們,肯定比同行低
到時您也賺錢了,我們也買到糧食了,也能糧鋪名號也能打出去
一石三鳥啊,老板,你看如何?”
老板琢磨了一下,他的糧鋪一直在中上徘徊,總是擠不進上流商鋪
如今他抬高價格,不過是想多賺些錢,平時買一兩銀子一石都賺錢,更別說二兩銀子一石
屆時如若自家糧鋪真的打出去了,那收益是無窮的
就是不能,也是賺了錢的,總歸不虧
思及此,問道
“你們要多少?”
李舒辰一看自己說動老板了,趕緊迴道:“老板,我要一百石”
顧梓瀅:“我要一百五十石”
長寧郡主:“給本姑娘先來二百石,若是不夠,本姑娘再來買”
糧鋪老板笑的合不攏嘴
“好好好,幾位姑娘略坐一會,糧食馬上就來”
糧鋪老板備好糧,直接好心幫她們送到城門口
三人到城門口時,門還是關著的
李舒辰遠遠便看到開封府尹在門前來迴踱步
開封府尹發覺有人來了,抬頭去看,看清來人
立馬行禮:“長寧郡主”
長寧郡主一抬手:“如今外麵情況如何?”
開封府尹:“下官無能,僧多肉少,五個粥棚亦是不夠,流民為此打了起來”
李舒辰:“府尹大人,可否聽草民一言,先用糧食安撫流民,讓他們靜等十日,配合咱們工作,
若十日後,大家都相安無事,便放他們進京,糧食之事,府尹不必擔心,
我們帶來那麽多糧食,足夠他們吃上幾日,讓他們別再鬧事放寬心”
開封府尹聞言點頭:“李姑娘的話到是點醒本官了,多謝李姑娘”
李舒辰:“府尹大人,無需言謝,人在著急的時刻,總會斷了思緒,人之長情罷了”
開封府尹吩咐人打開城門,朝流民亮出一車車糧食
城門外流民看到那麽多糧食,都猩紅了眼,頓時躁動起來,嘰嘰哇哇不知道說些什麽
若不是有官兵和柵欄圍著
恐怕都要湧進來了
開封府尹開口道:“本官是京城開封府尹,大家稍安勿躁,聽本官一言,
如你們所見,糧食足夠,並且會再設新粥棚,供大家排隊領粥
這幾日請大家配合本官做事
待十日過後,若大家都平安康健,屆時再放大家進京”
流民聽後都安靜了
開封府尹看到人群平靜下來,下令讓官兵去設粥棚
不多會,官兵便把粥棚設好了,分別是幸福客棧李舒辰粥鋪
顧府顧梓瀅粥鋪
長寧郡主粥鋪
除了這三個粥鋪外,又新設了十個粥鋪
官兵們攔好流民
李舒辰,顧梓瀅,長寧郡主前去各自粥鋪
李舒辰粗粗看了看流民,直覺烏泱泱一,望不到盡頭
便開口問道
“府尹大人,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開封府尹:“一萬有餘”
李舒辰皺眉:“竟有如此之多”
李舒辰邊熬粥,邊想
一萬人,每人每日按吃一斤米算
十天,便要十萬斤米
她們幾日買的米勉強隻夠三天,加上朝廷的米,能撐到第六天
還需要買四天的米
熬好粥,流民已迫不及待
開封府尹:“糧食足夠,大家讓老人和婦孺先排隊”
大家還算聽話,前麵排隊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女子
李舒辰她們開始施粥
“來,拿好,慢點”
“小心燙”
“不著急,粥多的是”
他們的飯碗,有的是缺了口的陶瓷碗,有的是破壇子,有的是陶盆,有的木匣
反正隻要能用來裝粥,不論什麽都拿來用
有些流民領到粥後,不管燙還是不燙,都急急捧著“飯碗”喝上一口,甚至邊走邊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