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塞長就辦好了入職手續。


    趙延年、趙破奴成了高闕塞的戍卒,從此每個月可以領一份口糧,還有標配的武器、甲胄。


    高闕塞是當之無愧的前線,武器配備很全,正式的戍卒都有。


    當天晚上,王塞長還自掏腰包,置辦了酒席,算是為趙延年二人接風,歡迎他們正式入列。


    這些天,趙延年天天站在烽火台上站樁,一站就是一個時辰,早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一道風景。別的不說,僅這份毅力就讓人敬畏。得知他將成為自己的夥伴,而不是潛在的敵人,所有人都很開心。


    沒有人願意與他為敵。


    至於趙破奴,因為入塞之後,他還沒展示過他的射藝,知道他實力的人屈指可數,反倒沒引起注意。


    酒過三巡,免不了要比武較技。


    都是武人,自然不可能比吟詩作賦,角抵、射箭,才是最受歡迎的內容。


    趙延年表演了一個絕活:霸王卸甲。


    他躺在地上,讓四個人分別按住他的四肢,然後突然發力,將四人拋出,自己則穩穩站住。


    說白了,就是彈抖力,並不複雜,算是內家拳的基本功。


    可是在沒見過的人眼中,這卻很神奇,也很有節目效果。


    一連表演三次,依然是掌聲不絕。


    幾乎所有人都圍著趙延年,或者看著趙延年。


    趙破奴看得眼熱,忍不住跳了出來,要表演一下射藝。


    當他取出那張三石弓,穩穩的拉開,一箭射中百步外的目標時,整個高闕塞內都沸騰了。


    王塞長拉著趙破奴的手臂,笑得合不攏嘴。


    一向不怎麽與戍卒們多說話的老書佐李旦也讚不絕口,一邊搖著頭,一邊說道:“想不到我高闕塞內會有這樣的神射,就算是飛將軍李廣也不過如此吧。怪不得你們能殺掉茹林那樣的匈奴貴人……”


    王塞長臉上的笑容不變,卻不動聲色的踢了李旦一腳。


    李旦迴過神來,連忙閉上了嘴巴。


    趙延年耳力極佳,聽得清清楚楚,卻沒吭聲。


    他不用問,也知道茹林的首級大概率是被王塞長吞了。隻是王塞長既沒有出塞作戰的記錄,也無法證明那顆首級的身份,實際是大打折扣的。


    這算是他們迴歸漢朝後第一個教訓。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他們要王塞長幫忙解決身份問題,自然要付出代價。


    趙破奴憤憤不平,他卻很平靜。


    說實在的,茹林並不是他殺掉的匈奴貴人中最值錢的一個。


    匈奴那麽多貴人,以後再殺就是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必因為眼前的一點利益斤斤計較,愁腸百結。


    有這時間,不如練練拳,或者學幾個字。


    當然,適當的時候亮一亮肌肉,也有利於同事之間加深感情,和睦相處。


    比如接風宴上的表演。


    趙破奴一鳴驚人,得到了王塞長的另眼相看。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多領了一套冬衣。


    ——


    一晃,便是三月。


    這一年是元朔三年。


    到了高闕塞,趙延年才知道具體的年份,雖然他也記不清元朔三年又是哪一年。


    總比草原上好一點。


    在草原三年,他隻知道春夏秋冬,不知道哪一年。


    脫下厚重的冬衣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很輕鬆,就像背在身上很久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又多活了一年。”老書佐李旦檢查完趙延年的習字課,露出由衷的笑意。“你要多用功,多認點字,將來遇到真正的老師,才能學經。字都不認識,誰肯教你?”


    “老師說得對。”趙延年說著,遞過一個精致的小酒壺。


    李旦無兒無女,也沒別的嗜好,就是喜歡喝兩口。量不大,就是每過一會兒就得嘬一口,要不然就渾身難受。


    這小酒壺是趙延年休沐時,去臨河縣買的,裝一壺,正好能讓李旦喝一天。


    “你小子,又亂花錢。”李旦埋怨著,將酒壺收了起來。“多少錢,迴頭我給你。”


    “沒幾個錢。老師,最近京師有消息來嗎?”


    “沒。”李旦搖搖頭,瞅了趙延年一眼。“就算京師有消息,也傳不到高闕塞來,除非衛將軍又要出征,要征調勇士。我跟你說,那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就算打贏了,受賞的也是將軍們,和你沒關係。你啊,身手再好,賞個萬錢也就不錯了。”


    “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於單歸漢,朝廷就沒什麽反應嗎?再怎麽說,他也是軍臣單於的親兒子,還做過幾天單於。”


    李旦不屑一顧。“親兒子算個屁,匈奴人像野雞,到處下蛋,誰知道他有幾個兒子。”


    趙延年無語,心道這老頭真敢說,普通匈奴人也就罷了,軍臣單於怎麽也成了亂下蛋的野雞?


    攣鞮氏的世係嚴著呢,不比漢朝的老劉家亂。


    當然,這些話,他隻能藏在肚子裏。


    正說著,外麵有人來找。“延年,有客人。”


    趙延年很意外。


    他舉目無親,哪來的客人。


    出了門,外麵站著一個中年人,笑容滿麵。“趙君,還記得我嗎?”


    趙延年愣了一會兒,恍然大悟。


    “夏君,你怎麽來了?”


    來人正是在單於庭認識的商人夏萬年。


    “我特地來找你的。”夏萬年使了個眼色,示意趙延年不要聲張。


    趙延年會意,謝過同僚,將夏萬年引到屋裏。李旦見狀,思索半晌。“你是夏萬年吧?”


    夏萬年連連點頭。“李君,好久不見,你的身體還是這麽結實啊。”一邊說著,一邊從懷裏掏出一隻小酒壺推了過去。


    趙延年偷眼一看,好像和他買的一樣。


    李旦笑嗬嗬的收了,和夏萬年寒暄了幾句,識趣的出去了。


    趙延年關上門,按捺不住的問道:“張中郎如何?”


    夏萬年笑了。“他現在已經不是中郎了,而是太中大夫。堂邑父也到了長安,後來仆朋他們也去了,算是一家團聚。他們都在找你,隻是沒想到你會在高闕塞。後來還是仆朋想起,說你曾經說過,要找你的話,就去高闕塞或者雞鳴塞,托人給我傳了個消息,我就趕來了,沒想到你還真在這裏。”


    趙延年也笑了起來,將自己和趙破奴斷後,走錯了路,沒去成石門塞,卻來了高闕塞的事說了一遍。


    “是這樣啊,著實有點可惜。”夏萬年惋惜道:“算了,不說那些。你想不想換個地方?”


    “去哪兒?”


    “代郡。”


    趙延年打量著夏萬年,有點明白了。“你是代郡的細作?”


    夏萬年笑著點點頭。“沒錯,我奉代郡太守之命,入匈奴打探情況。當日一見趙君,我就覺得趙君非常人可比。本想與趙君交好,沒想到卻鬧出了誤會。後來為救張中郎,來不及與趙君告別,我一直覺得很遺憾。收到仆朋的消息後,我就稟告了府君,匆匆趕來了。”


    趙延年擺擺手,打斷了夏萬年。


    他不想去代郡。


    如果他的記憶不錯,漢軍收複河南地後,下一場大戰就是衛青出塞,奔襲右賢王。


    要打右賢王,高闕是必經之路,他們有極大概率會被選入軍中,這時候去代郡豈不是多此一舉。


    “仆朋他們都到長安了?”


    見趙延年不接自己的話題,夏萬年有些無奈。“是的,他們都到了長安。不過朝廷對此並不重視,隻封了於單一個陟安侯,其他人一個封賞也沒有,包括桀龍和趙安稽。”


    趙延年皺了皺眉,心中有點釋然。


    桀龍和趙安稽都沒封,仆朋就更別想了。


    他和趙破奴就算跟著一起去了長安,也沒什麽意義。


    這麽一想,反倒是在高闕塞更安逸了。


    “那就拜托夏君,向張中郎,不,太中大夫轉達我的問候,請他照顧仆朋一家。至於代郡,我就不去了。我在這裏挺好的,從塞長到普通戍卒,都很照顧我。”


    趙延年笑笑。“再說了,都是為朝廷效勞,何必分代郡還是朔方,你說對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兵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周不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周不莊並收藏大漢兵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