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皂莢林也被人盯上了
不當鹹魚,帶娘家蓋房囤糧登巔峰 作者:晴天的金喵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娘~爹他們還沒迴來嗎?”
蘇桃快步進了廚房。
“沒呢?今日他們去了第三趟,估摸著沒這麽快。”
蘇母出聲說道。
“不是一天兩趟嗎?今日怎麽不一樣了。”
蘇姚好奇地詢問。
“他們在山上發現了另外一撥人去撿皂莢,擔心東西被人都弄走了。”
蘇母迴道。
蘇桃聽到這話眼睛微眯,聲音也冷了幾分,“看來咱們村裏還真的出了吃裏扒外的東西。”
“是啊!就不知道是誰這麽缺德。”
蘇母嘀咕道。
“阿娘不用擔心,最近我已經讓鷹隼們去盯著了,早晚會將人找出來。”
蘇桃迴了一句,便拿著菜刀去了羊圈。
今日得讓家人們都好好補補才行。
謝淮之跟了過來,看到媳婦臉色不好,出聲詢問:“怎麽突然不高興了?”
蘇桃也不隱瞞,將皂莢被發現的事情說了出來。
“還真夠著急的!”
謝淮之臉色也冷了下來,“我還有些迫切知道這幕後之人會是誰?好了~這事情我會加緊讓人去查的,沒必要為了這些讓自己不高興。”
他朝著蘇桃擠出了一絲笑意。
“嗯~”
蘇桃點頭,夫妻倆一起處理殺羊。
這邊羊肉燉出了香味,外麵終於響起了雜亂的腳步聲。
“迴來了迴來了!”
蘇母高興地喊了一聲。
“哇~味道好香啊!”
阿衡帶著弟弟妹妹衝進了廚房。
今日放學後他們也自己上了山,去找蘇父他們一行人。
雖然他們年紀不大,但身邊都有愛寵,所以蘇母並不擔心。
“一群小饞貓,一會讓你們吃個夠。”
蘇桃好笑的看孩子們。
“行了!趕緊擺碗筷!”
蘇母催促著孩子們。
不多時大家便圍桌而坐,喝上了暖洋洋的羊肉湯。
蘇桃喝了一口湯才出了聲,“爹,你們不用這樣的,那些人就算弄迴去了也不知道如何用。”
她空間想要多少有多少,隻是為了讓村民們賺點錢而已。
但要是為了賺錢全都累壞了,她覺得不值得。
蘇父卻是笑了笑,“咱們莊戶人家別的不行,卻都是有著一把好力氣。”
“爹說得對!村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銀子,他們是求之不得。”
蘇老大出聲附和。
“對啊!小妹,你就別擔心了,咱們自己的身體還是了解的。”
蘇老二也開了口。
都這麽說了蘇桃也沒再勸,打算晚上要去村子裏逛上一圈,將他們的水缸裏都灌滿了靈泉。
吃過了晚飯,蘇桃單獨和王氏說了王春豔和胡三娃的事情,聽完小姑子的想法,王氏高興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後麵。
“好好好,一切都按小妹說的去辦,我現在就去老四院子看看,哪間屋子合適他們做喜房。”
話畢就迫不及待往蘇老四的院子走了。
“真是個急性子。”
蘇桃無奈的搖了搖頭,抬腳也迴了自家院子。
*
夜深人靜,蘇桃悄咪咪地從後院出去,帶著圓滾滾開始一家一家地去送靈泉。
隻想來到了陳冬兒院子外麵時卻發現大門居然是虛掩著。
“這大半夜的門怎麽是開著的?”
蘇桃拍了拍圓滾滾的腦袋,示意它進去看看。
圓滾滾聽話地進了院子,沒多久就跑了出來,朝著蘇桃一陣的比畫。
居然誰都沒在家,莫不是去了.........
他看向隔壁言先生家的院子。
嘴角忍不住地勾了起來,看來兩人是八九不離十了,隻是晚上出去約會,怎麽還要帶個小燈泡,讓她有些不解。
不過現在不是她多想的時候,得趁著他們沒迴來之前,將水缸裏的水換成靈泉水。
順利地換了靈泉水出來,蘇桃帶著圓滾滾往下一家走。
至於言旭中,他又不幹體力活,那就沒必要喝了。
而就在他們離開不久,陳冬兒帶著兒子迴來了,隻是一進門陳冬兒就發現了不對勁。
許平安見娘臉色不對,小聲地問道:“阿娘,你怎麽了?”
“咱們家有人來過。”
陳冬兒指了指不遠處的水缸,“出門前我剛用過水,上麵的水瓢不是這麽放的。”
“難道是...........”
“不能?咱們現在變化如此之大,沒人認得出來。”
陳冬兒否認了兒子的猜想。
“不管如何!這水缸不能要來了。”
許安平腳上一個用力,一顆石子飛了出去。
“砰~”
水缸炸裂,一缸子的靈泉水全都灑了。
“兒子,你那麽激動做什麽,起碼讓娘瞧瞧是水裏是不是真的被下了毒。”、
陳冬兒瞪了一眼兒子,一臉的無語。
許平安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下........下次我慢點。”
“算了!迴去睡覺吧!改日咱們去鎮上再買個水缸迴來。”
陳冬兒說了一聲,快步進了廚房。
檢查一番並沒發現什麽異樣,這才迴了房間睡覺。
*
蘇桃忙完到後山時已經醜時過半,不過她還得交代了鷹一他們上山守著,防止有人對那些皂莢動手腳。
等迴到家已經是寅時了,躺在床上閉眼秒睡。
隻是沒睡半個時辰,就被圓滾滾給弄醒了。
“滾滾,這天都沒亮你要做什麽啊?”
蘇桃閉著眼睛都不想睜開,她是真的很困。
“是不是餓了?”
謝淮之也醒了過來。
蘇桃迴來後就讓謝淮之恢複了正常,所以蘇桃一出聲,自然也會將其吵醒了。
“不能吧!晚飯我可是給她吃了不少羊肉來著。”
蘇桃終於睜開了眼睛,卻看到圓滾滾更加急了,小爪子一個勁地往外指。
“它好像要帶你去哪裏?”
謝淮之道。
“吱吱吱~”
圓滾滾立馬點頭。
蘇桃和謝淮之麻溜地穿好了衣裳,跟著圓滾滾從後門離開,等到了山上終於發現了問題。
鳳凰嶺上著火了。
“臥槽!不會是那些混蛋真的去燒林子了吧!”
蘇桃嘀咕了一句。
蘇桃快步進了廚房。
“沒呢?今日他們去了第三趟,估摸著沒這麽快。”
蘇母出聲說道。
“不是一天兩趟嗎?今日怎麽不一樣了。”
蘇姚好奇地詢問。
“他們在山上發現了另外一撥人去撿皂莢,擔心東西被人都弄走了。”
蘇母迴道。
蘇桃聽到這話眼睛微眯,聲音也冷了幾分,“看來咱們村裏還真的出了吃裏扒外的東西。”
“是啊!就不知道是誰這麽缺德。”
蘇母嘀咕道。
“阿娘不用擔心,最近我已經讓鷹隼們去盯著了,早晚會將人找出來。”
蘇桃迴了一句,便拿著菜刀去了羊圈。
今日得讓家人們都好好補補才行。
謝淮之跟了過來,看到媳婦臉色不好,出聲詢問:“怎麽突然不高興了?”
蘇桃也不隱瞞,將皂莢被發現的事情說了出來。
“還真夠著急的!”
謝淮之臉色也冷了下來,“我還有些迫切知道這幕後之人會是誰?好了~這事情我會加緊讓人去查的,沒必要為了這些讓自己不高興。”
他朝著蘇桃擠出了一絲笑意。
“嗯~”
蘇桃點頭,夫妻倆一起處理殺羊。
這邊羊肉燉出了香味,外麵終於響起了雜亂的腳步聲。
“迴來了迴來了!”
蘇母高興地喊了一聲。
“哇~味道好香啊!”
阿衡帶著弟弟妹妹衝進了廚房。
今日放學後他們也自己上了山,去找蘇父他們一行人。
雖然他們年紀不大,但身邊都有愛寵,所以蘇母並不擔心。
“一群小饞貓,一會讓你們吃個夠。”
蘇桃好笑的看孩子們。
“行了!趕緊擺碗筷!”
蘇母催促著孩子們。
不多時大家便圍桌而坐,喝上了暖洋洋的羊肉湯。
蘇桃喝了一口湯才出了聲,“爹,你們不用這樣的,那些人就算弄迴去了也不知道如何用。”
她空間想要多少有多少,隻是為了讓村民們賺點錢而已。
但要是為了賺錢全都累壞了,她覺得不值得。
蘇父卻是笑了笑,“咱們莊戶人家別的不行,卻都是有著一把好力氣。”
“爹說得對!村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銀子,他們是求之不得。”
蘇老大出聲附和。
“對啊!小妹,你就別擔心了,咱們自己的身體還是了解的。”
蘇老二也開了口。
都這麽說了蘇桃也沒再勸,打算晚上要去村子裏逛上一圈,將他們的水缸裏都灌滿了靈泉。
吃過了晚飯,蘇桃單獨和王氏說了王春豔和胡三娃的事情,聽完小姑子的想法,王氏高興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後麵。
“好好好,一切都按小妹說的去辦,我現在就去老四院子看看,哪間屋子合適他們做喜房。”
話畢就迫不及待往蘇老四的院子走了。
“真是個急性子。”
蘇桃無奈的搖了搖頭,抬腳也迴了自家院子。
*
夜深人靜,蘇桃悄咪咪地從後院出去,帶著圓滾滾開始一家一家地去送靈泉。
隻想來到了陳冬兒院子外麵時卻發現大門居然是虛掩著。
“這大半夜的門怎麽是開著的?”
蘇桃拍了拍圓滾滾的腦袋,示意它進去看看。
圓滾滾聽話地進了院子,沒多久就跑了出來,朝著蘇桃一陣的比畫。
居然誰都沒在家,莫不是去了.........
他看向隔壁言先生家的院子。
嘴角忍不住地勾了起來,看來兩人是八九不離十了,隻是晚上出去約會,怎麽還要帶個小燈泡,讓她有些不解。
不過現在不是她多想的時候,得趁著他們沒迴來之前,將水缸裏的水換成靈泉水。
順利地換了靈泉水出來,蘇桃帶著圓滾滾往下一家走。
至於言旭中,他又不幹體力活,那就沒必要喝了。
而就在他們離開不久,陳冬兒帶著兒子迴來了,隻是一進門陳冬兒就發現了不對勁。
許平安見娘臉色不對,小聲地問道:“阿娘,你怎麽了?”
“咱們家有人來過。”
陳冬兒指了指不遠處的水缸,“出門前我剛用過水,上麵的水瓢不是這麽放的。”
“難道是...........”
“不能?咱們現在變化如此之大,沒人認得出來。”
陳冬兒否認了兒子的猜想。
“不管如何!這水缸不能要來了。”
許安平腳上一個用力,一顆石子飛了出去。
“砰~”
水缸炸裂,一缸子的靈泉水全都灑了。
“兒子,你那麽激動做什麽,起碼讓娘瞧瞧是水裏是不是真的被下了毒。”、
陳冬兒瞪了一眼兒子,一臉的無語。
許平安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下........下次我慢點。”
“算了!迴去睡覺吧!改日咱們去鎮上再買個水缸迴來。”
陳冬兒說了一聲,快步進了廚房。
檢查一番並沒發現什麽異樣,這才迴了房間睡覺。
*
蘇桃忙完到後山時已經醜時過半,不過她還得交代了鷹一他們上山守著,防止有人對那些皂莢動手腳。
等迴到家已經是寅時了,躺在床上閉眼秒睡。
隻是沒睡半個時辰,就被圓滾滾給弄醒了。
“滾滾,這天都沒亮你要做什麽啊?”
蘇桃閉著眼睛都不想睜開,她是真的很困。
“是不是餓了?”
謝淮之也醒了過來。
蘇桃迴來後就讓謝淮之恢複了正常,所以蘇桃一出聲,自然也會將其吵醒了。
“不能吧!晚飯我可是給她吃了不少羊肉來著。”
蘇桃終於睜開了眼睛,卻看到圓滾滾更加急了,小爪子一個勁地往外指。
“它好像要帶你去哪裏?”
謝淮之道。
“吱吱吱~”
圓滾滾立馬點頭。
蘇桃和謝淮之麻溜地穿好了衣裳,跟著圓滾滾從後門離開,等到了山上終於發現了問題。
鳳凰嶺上著火了。
“臥槽!不會是那些混蛋真的去燒林子了吧!”
蘇桃嘀咕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