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狗的鼻子比狗還靈,就算是他在夢鄉,被仙娥們逗得團團轉,他的鼻孔那均勻的鼻息,像是一條七彩絲絛,緊緊連著草屋內的張木瓜的破木床。隻要張木瓜那裏有異動,王二狗就會從草席上骨碌站起身來,飛步奔向草屋,那些機關在他眼裏就是個屁,電光石火間,他就可以輕易地攻破,哪裏有布設機關的人會作繭自縛?
張木瓜跟王二狗心意相通,在嫁給王二狗之前,她是十裏之外高員外家的掌上明珠,尤其擅長刺繡,為了給張木瓜找個好婆家,高員外一家可沒少操心。
無巧不巧,王二狗經過高家坳,他手上搖著的撥浪鼓,本是他在走夜路時壯膽的東西,哪知道這麵小鼓都在暗夜中,撞得張木瓜芳心萌動,她走到窗前,用竹竿支起窗欞,看看夜色底下是哪個地兒傳來的靈音,不妨晚風一吹,她的眼裏滲進一粒細沙,手上一鬆,竹竿望空掉落,“啪”地一下,剛好砸在從窗外樓下路過的王二狗鼻梁上。
話說這撥浪鼓是一種古老、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撥浪鼓的主體是一麵小鼓,兩側綴有兩枚彈丸,鼓下有柄,轉動鼓柄彈丸擊鼓發出聲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還有泥的、硬紙的;鼓麵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紙製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麵的撥浪鼓流傳最廣。
“啪”的一聲脆響,張木瓜情知手上有失,竹竿不偏不倚,正好砸中夜行的路人,她嚇得心裏嗵嗵直跳,急忙把頭從縮窗口縮迴,心裏想道“這個冤家這次肯定不會善罷幹休了,你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從高家坳路過嘛,你這下子鼻梁上要是受傷掛彩,豈不是要讓我吃一頓官司?……”
王二狗反應特別快,他的確是被竹竿實實在在地打到鼻梁,原本他是完全可以避開的,他在遠房舅父家那邊讀私塾時,旁邊有戶人家的小孩成天在練飛刀,請他試靶,小孩的木質飛刀從來就沒有打中過他身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他這次陰溝裏翻船,完全是因為在竹竿從高處落下時,他的眼睛忽然像在裏古隆冬的窟窿裏看到了一顆亮鋥鋥的明珠,他的魂兒早就被張木瓜那稍縱即逝的俊俏臉蛋勾走了,他呆若木雞地站在地上,傻傻地看著窗戶自動合上。
張木瓜天生麗質,她的名字被父輩改得那麽不堪,有悖常理,這裏麵是有原因的。
張木瓜的爺爺是個不多說話,隻顧著悶聲發大財的人,人緣特別的好,人送外號“千裏笑彌勒”。說來也怪,在張木瓜出生的那一年,爺爺在兒媳婦臨盆的頭天晚上,忽然腹痛難忍,高家坳周邊幾十裏的郎中都找遍了,該吃的藥都吃了,就是不見有半點好轉,這可愁煞死了高員外一家,高家坳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不知道有誰向高員外獻上一計。說是離高家坳不遠的青木崖下麵,住著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士,找他也許可以治好高太爺的這種怪病。
說巧不巧,不知道那個隱士收到了什麽神靈的暗示,主動找到了高太爺。
看著以棍抵胸,大口喘著粗氣,痛苦難當的高太爺,隱士輕步上前,抓起高太爺的手看了看,二話不說,寫下一張單子,放到桌上,徑直揚長而去。
高氏族宗見這個隱士行事過於古怪,等他走出高太爺的臥室後,急忙過去拿起單子一看,上麵根本就不是看病抓藥的方子,上麵赫然寫著“高翁家其實並沒有什麽病,也不是感染了什麽風寒,隻需在明晚高家胎兒降生後,趕往高家坳最高最茂密的大青樹下,擺上供果,供肉和供酒,外加三丈六尺七彩絲絛,隻需頂禮膜拜樹神即可。但是供奉的東西不準帶迴家中,”
等到眾人出門去追老道時,哪裏還有他的半點影子?
高家坳一棵足夠三五人攔腰才能抱住的大樹,在風中像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不變的,是那滿身青綠的枝葉。
張木瓜跟王二狗心意相通,在嫁給王二狗之前,她是十裏之外高員外家的掌上明珠,尤其擅長刺繡,為了給張木瓜找個好婆家,高員外一家可沒少操心。
無巧不巧,王二狗經過高家坳,他手上搖著的撥浪鼓,本是他在走夜路時壯膽的東西,哪知道這麵小鼓都在暗夜中,撞得張木瓜芳心萌動,她走到窗前,用竹竿支起窗欞,看看夜色底下是哪個地兒傳來的靈音,不妨晚風一吹,她的眼裏滲進一粒細沙,手上一鬆,竹竿望空掉落,“啪”地一下,剛好砸在從窗外樓下路過的王二狗鼻梁上。
話說這撥浪鼓是一種古老、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撥浪鼓的主體是一麵小鼓,兩側綴有兩枚彈丸,鼓下有柄,轉動鼓柄彈丸擊鼓發出聲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還有泥的、硬紙的;鼓麵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紙製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麵的撥浪鼓流傳最廣。
“啪”的一聲脆響,張木瓜情知手上有失,竹竿不偏不倚,正好砸中夜行的路人,她嚇得心裏嗵嗵直跳,急忙把頭從縮窗口縮迴,心裏想道“這個冤家這次肯定不會善罷幹休了,你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從高家坳路過嘛,你這下子鼻梁上要是受傷掛彩,豈不是要讓我吃一頓官司?……”
王二狗反應特別快,他的確是被竹竿實實在在地打到鼻梁,原本他是完全可以避開的,他在遠房舅父家那邊讀私塾時,旁邊有戶人家的小孩成天在練飛刀,請他試靶,小孩的木質飛刀從來就沒有打中過他身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他這次陰溝裏翻船,完全是因為在竹竿從高處落下時,他的眼睛忽然像在裏古隆冬的窟窿裏看到了一顆亮鋥鋥的明珠,他的魂兒早就被張木瓜那稍縱即逝的俊俏臉蛋勾走了,他呆若木雞地站在地上,傻傻地看著窗戶自動合上。
張木瓜天生麗質,她的名字被父輩改得那麽不堪,有悖常理,這裏麵是有原因的。
張木瓜的爺爺是個不多說話,隻顧著悶聲發大財的人,人緣特別的好,人送外號“千裏笑彌勒”。說來也怪,在張木瓜出生的那一年,爺爺在兒媳婦臨盆的頭天晚上,忽然腹痛難忍,高家坳周邊幾十裏的郎中都找遍了,該吃的藥都吃了,就是不見有半點好轉,這可愁煞死了高員外一家,高家坳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不知道有誰向高員外獻上一計。說是離高家坳不遠的青木崖下麵,住著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士,找他也許可以治好高太爺的這種怪病。
說巧不巧,不知道那個隱士收到了什麽神靈的暗示,主動找到了高太爺。
看著以棍抵胸,大口喘著粗氣,痛苦難當的高太爺,隱士輕步上前,抓起高太爺的手看了看,二話不說,寫下一張單子,放到桌上,徑直揚長而去。
高氏族宗見這個隱士行事過於古怪,等他走出高太爺的臥室後,急忙過去拿起單子一看,上麵根本就不是看病抓藥的方子,上麵赫然寫著“高翁家其實並沒有什麽病,也不是感染了什麽風寒,隻需在明晚高家胎兒降生後,趕往高家坳最高最茂密的大青樹下,擺上供果,供肉和供酒,外加三丈六尺七彩絲絛,隻需頂禮膜拜樹神即可。但是供奉的東西不準帶迴家中,”
等到眾人出門去追老道時,哪裏還有他的半點影子?
高家坳一棵足夠三五人攔腰才能抱住的大樹,在風中像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不變的,是那滿身青綠的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