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八戒?老沙?我在這裏!你們能聽見嗎?!”


    荊棘嶺內,一處荒郊野嶺處,陳啟剛將那些圖謀不軌的妖邪趕走,四處張望,周邊又皆是一片黑影,看不清模樣。


    欲迴木仙庵取火把照明,但轉身一看,那石屋也沒了蹤影,雲煙散去,空餘崖壁,他剛剛大發神威之地倒是還留了一片淩亂,有草木枯折散飛的痕跡。


    索性就拄了杖,一邊警惕暗處會不會有妖邪卷土重來,一邊扯開嗓子,對周邊大聲唿喊起來。


    以他對手底下幾個徒弟的了解,自己失蹤後,定會用心搜尋,探聽的神通全開,如此一來,隻要動靜足夠,大概率能直接把人招來。


    果然,不待陳啟唿喊第三遍,天邊就傳來了猴子的驚喜之聲:


    “師父!老孫在此!”


    下一瞬,連夜搜尋陳啟許久的猴子就已經翻身下雲,出現在陳啟身邊,提著個金箍棒變化的燈籠,身上帶著夜露的濕氣,近前喜道:


    “師父,你沒事吧?那卷你走的妖怪,可有無禮?身體可有哪裏不適?”


    猴子一上來,就用燈籠在陳啟身邊照來照去,待發現外表看上去沒什麽問題後,還毛手毛腳的到處摸了摸,翻起衣裳查看。


    “沒事,沒事。”


    陳啟感受著猴子這滿滿的關心,有些不適應的躲開那雙毛手,哭笑不得道:


    “悟空,為師沒什麽事,那卷我來的妖怪似乎不強,為師將禪杖揮舞起來,竟然就把他們直接打跑了。”


    “哦,原來是這樣。”


    猴子停下動作,站在原地思索片刻,眼珠子一動,笑道:


    “我老孫先前識破那假土地真身,乃是一出竅陰神幻化耳,身上木氣濃厚,應是這荊棘嶺的木鬼成了精,有了些許氣候,但無有人型,想來修為還不足。”


    “師父你又得了仙果仙……嗯,人參果淬煉體質,再加上那把禪杖也非凡品,乃是菩薩所贈,能打退他們也是應有之理。”


    不愧是打妖怪的行家,憑借著陳啟的三言兩語,猴子就將事情的脈絡猜的七七八八。


    剩下的,在陳啟與他細言後,也全都摸了個清楚。


    而隨後,猴子也沒打算離開此時的陳啟身邊,隻深吸了一口氣,讓陳啟蹲下捂住耳朵後,朝著八戒,沙僧兩人大致的方向喊出如雷滾滾的一聲:


    “八戒!沙師弟!師父找到了!速攜白龍馬與行李來此!”


    卻原來,是猴子三人分開搜尋陳啟,將白龍馬與行李都丟在了荒廟,未曾細看,如今尋到了陳啟,還需要有人將馬匹他們帶過來呢!


    “哎!”x2


    不得不說,修行者就是不一樣,猴子那吐氣開聲的一句,可以震蕩整個荊棘嶺,而八戒,沙僧兩人的迴應也差不多,隔著不知道多遠的距離,模模糊糊的,也竟傳了迴來。


    嗯,就是方式樸實了點,有點類似村頭大爺大媽間的唿喝迴應。


    陳啟默默的從地上站起,掏了掏酥麻的耳朵想道。


    “哎呀,師父!你沒事吧?猴哥是怎麽把你救出來的?那妖怪呢?打死了沒?沒打死就讓他再吃我老豬兩耙!”…………


    天色微曦時分,八戒和沙僧總算牽馬挑擔的趕來了——事實上白龍馬沒用他們牽,直接馬蹄嘀嗒,小跑過來的。


    而著急忙慌的趕過來後,兩人就卸了擔子,上前對陳啟一陣噓寒問暖的關心道。


    “這次可不是悟空打跑的妖怪,而是為師我親自上陣……”


    麵對兩人的好意,難得的靠自己“殺”出一條“血”路的陳啟嘴角勾滿笑意,大方的轉了轉身子,讓兩個徒弟確認自己身體無恙後,雙手叉著腰,眉飛色舞的說起了昨夜的經曆。


    待說到陳啟憑借對大唐風雲的描述,硬控了一群妖怪半夜後,八戒和沙僧都笑著對陳啟比起大拇指,而聽到最後,陳啟揮舞禪杖,打得妖怪狼狽逃竄後,更是驚訝的連連誇讚起陳啟的武勇。


    甚至在八戒的嘴裏,陳啟都能比肩,甚至超越猴子這個取經隊伍裏的武力擔當了,整得好像陳啟打跑的不是幾個不成氣候的小怪,而是牛魔王那般的赫赫有名大妖王一般。


    當然,陳啟還是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的,沒有被八戒的吹捧迷了心智,真當自己是個戰神了,他幾斤幾兩清楚的很。


    甚至昨夜要不是覺得這群妖怪快翻臉了,他也不會那麽激進的直接動手


    ——哪怕他從直覺,理論上推測出眼前妖怪都不咋地,連那虎先鋒都遠遠不如。


    要是換成那頭老虎精,陳啟恐怕使出“滑鏟”秘技,也隻能讓人家打個飽嗝了。


    而也在此時,猴子笑臉盈盈的打斷了八戒的誇張吹捧之語,用肩膀碰了碰陳啟,伸手側指道:


    “師父,且看,那邊是何物?”


    陳啟順著方向看去,借助辰曦微光,將幾株老樹收入眼底:一株大檜樹,一株老柏,一株老鬆,一株老竹,竹後有一株丹楓。


    奇特的是,那丹楓與柏樹樹幹上,竟裂了一條細縫,有泊泊暗紅血水,自縫中流淌而出。


    “還有那邊!”


    見陳啟看清後,猴子又伸手指了另一個方向笑道。


    那裏,一株老杏,二株臘梅,二株丹桂,皆在風中搖曳,隻是有一梅一桂如那丹楓柏樹一般,滲血不止。


    而其餘的幾樹情況也不太好,杏樹的枝幹都折了大半,葉子簌簌的落了一地,明明隻是一棵樹,卻給人一種我見猶憐之感。


    “是昨夜的那幾隻妖怪?”


    陳啟眯著眼,根據種種提示猜到。


    他記得,昨夜奮起禪杖之時,一陣亂掃,除了專門針對了那赤須漢子,將其直接打得身形消散外,同樣受此待遇的,還有倒黴的孤直公,兩個不同色的女童。


    嗯,杏仙也沒逃過他的辣手,就是運氣比較好,加上足夠結實,挨了一杖,隻把頭打歪了,頭飾打落。


    最後披頭散發,歪歪斜斜的逃了。


    而如今見到的幾棵怪樹,顯然都剛剛好有對應的變化。


    “沒錯,正是!”


    猴子含笑點頭,看了一眼麵前崖上的“木仙庵”三字笑道:


    “這些精怪還沒成了氣候,隻能趁夜間幻神出行,恐怕還離不了本體太遠,故此才在此與師父相會,威逼利誘,想借師父的元陽一用……”


    猴子對陳啟挑了挑眉,促狹笑後,才繼續道: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師父可不是一般的凡人,被那禪杖打退後,想跑都跑不掉!夜裏還能將魂靈遁走,如今大日將升,還能躲到哪裏去?”


    “八戒,走,我們去把那剩下的幾棵樹也掘了,他們昨日敢暗害師父,來日成了氣候,也隻是個大禍害!還是早日除了為妙!”


    “嘿嘿,好嘞,猴哥!”


    聽著猴子的冷笑,八戒也將手裏的釘耙拎起,讚同的點點頭,上前一頓亂築,也不管其中有死有活,通通推倒了事。


    在看到那裸露出來的樹根滋滋冒血後,更不客氣的將其連根砸斷。


    “呸!不知死活的妖孽,敢在你太歲爺爺頭上動土?”


    冒著夜色在這荊棘叢生的荊棘嶺裏找陳啟這麽一個渺小的凡人可不容易,八戒也是早早憋了一肚子的煩躁怒火。


    直到如今將這些妖邪掃清,才算痛快。


    陳啟看著兩徒弟的“暴行”,笑著搖了搖頭,也未多管。


    昨夜這群妖怪莫看看上去搞笑,其實也不是什麽善茬,強擄人來,威逼利誘,本質上和人販子沒什麽區別。


    強行拐賣,然後給你安排婚嫁,不從就棍棒刀劍伺候,怎麽樣?熟悉吧?


    不過把民女換成他這個僧人罷了。


    也就是陳啟身上還有把子力氣,禪杖一般也不離身,不然昨晚還不知道會是什麽下場呢。


    嗯,感謝人參果帶來的千斤巨力,以及自己一路上向猴子請教後,琢磨出來的“瘋魔杖法”。


    (猴子:瘋魔杖法?不就是把力使勻了,然後上下前後左右通通不放過的舞棒方式嗎?算了,師父愛咋叫咋叫吧,反正也是讓他練來防身對付凡人蟊賊強盜的。)


    …………


    這荊棘嶺樹妖幾人,雖將陳啟擄掠劫走,但認真說來,其實也算辦了件好事。


    無他,那“木仙庵”所在之地,乃是荊棘嶺最西邊,周邊那茂盛無比的荊棘叢已是稀疏了許多。


    無需再麻煩八戒開路,一行人收拾好行李,挑擔牽馬,隻用猴子在前麵劈撥開一些荒草雜植,行不過半日,竟然就已走出了荊棘嶺地界。


    而後一行人趁著春色,踏在西行大道上,又從早春走到了晚春。


    那大地之上,物華交泰,鬥柄迴寅。凍河溶解,萬物複蘇。


    草芽遍地綠,柳眼滿堤青。一嶺桃花紅錦涴,半溪煙水碧羅明。


    這一日,幾人牽馬慢行,在那蝶飛蜂舞,鳥鳴翠柳的背景下,言笑晏晏。


    卻又見了遠處一極高之山攔路,峰頂直插霄漢,甚至走近了看,都給人以遮天蔽日的塞目之感!


    “乖乖,好高的山哩,看上去都快接到天了,這無名之山都如此,真不知那與天相接,號稱‘天柱’的昆侖山又是何景色?”


    八戒抬手搭了個眼簾,後仰著身子,看完驚歎道。


    “悟空,這般高山,不知裏麵是何妖魔,又如何兇惡?”


    陳啟也駐了步,欣賞完那高大巍峨的青峰後,對猴子笑道。


    路遇大山大河,必有妖魔等候,這是西遊特色,不可不嚐!


    反正陳啟是嚐夠了,如今每遇這種特殊地形,都能笑著和猴子“預判”了。


    來嘛,不就是劫難?


    貧僧左天蓬,右卷簾,石猴在中間,白龍在身後,魔擋除魔,妖攔殺妖,哪個能難得住我們幾人?


    就是一個字,幹!


    “師父莫憂,有我老孫在,妖魔再兇惡,也不過是癬疥之疾!”


    這一路上,雖偶有吃癟,但憑借聰明才智,以及搖人的本事,將所遇妖怪通通解決的猴子豪氣幹雲道。


    安撫完陳啟,猴子還不忘轉頭對八戒挑刺,嬉笑道:


    “呆子,這山再高,又豈能與天相比?遑論接天?昆侖山能號稱天柱,不過是占了自古天不滿西北的便宜,正巧在西北乾位上,有那頂天塞空之意,才得了此名號罷了。”


    “大師兄,你把這等好話說與他聽,下迴就能見他在別人麵前,賣弄此見識嘍!”


    沙僧挑著擔子,用汗巾抹了抹額頭的微汗,笑著調侃八戒道。


    “去去去,你信了這猴子胡扯,就不信我的了?他說天不滿西北,我還說昆侖神山與當年的不周山關切莫大呢!


    山不能接天?那共工撞倒不周山,天怎麽就歪了?要不是那位補了天窟窿,現在人間還是汪洋一片呢!”


    八戒見兩人一同擠兌自己,不滿的皺起眉頭,忽的靈光一閃,眼前一亮,想起一座山來,搬出來辯駁兩人道。


    陳啟在一旁頷首,對啊,昆侖是不是接天的山他不清楚,但不周山應該是的吧?


    (昆侖也有接天的傳說,這裏故老相傳是神靈居所,萬神之鄉。且上古傳說裏,通天建木也是在此生長,據說聯通了人神居所。直到被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派人斬斷,方有絕地天通。)


    傳說裏這座山可確實是撐天之柱,最後也是因共工祝融兩位大神相爭,才會斷裂。


    猴子所言的自古天不滿西北,完整句子,應該是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出處就是源自這一上古神話。


    而後麵的補天之說,也是牽扯到了另外一位神話人物,那就是女媧娘娘。


    相傳就是這位斬了東海巨鼇四足以替不周山,又煉化了五色補天石,將天破了的窟窿補上,才止住了洪水。


    雨花石,據說就是剩下的五色補天石所化。


    嗯,另外提一句,西遊世界觀裏,似乎沒有女媧娘娘,而是老君所化,並且,還有老君開天辟地的傳說……


    而這頭,聽了八戒的反駁之語,猴子也是一時語塞,對啊,昆侖山可以說是誤傳,那不周山怎麽解釋?


    當即也隻能尷尬的揮手搪塞道:


    “這不周山豈能與一般山相提並論?而且你說的不周山都是哪一年的老黃曆了,早沒了!”


    緊接著又是什麽沒了的山不算山,傳說不一定就屬實之類的找補之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旅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天命玄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天命玄鳥並收藏西遊旅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