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郡。
從廉卜離開後三日,終於周圍各縣所有大小貴族、大戶的主人都進入河間郡。
郡守邀請,各位主家下的命令,哪裏有不來的道理。
就算,主家不吭聲,聽到是郡守邀請,也會快速趕來。
高淳的計劃竟是真得成功了。
同時從戎國有兩萬騎兵,五萬步兵趕了過來。
騎兵領將乃濟北鎮國大將軍,段邵。
他率領騎兵,馬不停蹄,先行一步趕了過來。
這讓盧思義大喜。
河間郡各縣家主這才明白上了當。
前方大捷,不過並非是他嘉國大捷,而是邳國大捷,準確說是那萬人屠大捷,他們迎接的不是鎮國大將軍而是護國公。
這些人看到護國公時,有的當場嚇得跪了下來。
實在是對方身上的殺意與威壓太過恐怖。
河間郡,已經建立好一個招待所。
所謂的招待所,與集中營區別不大,就是看管他們。
包括那些住在郡府之內,現在全部住進招待所。
他們需要交出投名狀,不然自是不會放其離開。
這是盧思義原話。
高淳心知,就算對方交出投名狀,自家主公也不會放任其離開。
他們還要學習,隻有考核過關方可離去。
因為從青州國子監有一批老師趕了過來。
這些就是實施教育的。
具體教的什麽內容,高淳沒有時間過問,他要開拔前往钜鹿郡,所有事情已經交待給鄒基。
隨之一同前往的還有盧思義、段邵。
及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包括河間軍的新軍與降軍,留守在河間郡的義軍隻有五千,守將鄒基。
而鄒基瞬間就把河間郡的守軍擴充到三萬。
他跟隨高淳出自邳國,手段再熟悉不過,再者各縣家主全部在這裏,他們要交投名狀,那擴充兵力就不難。
然也隻能擴充三萬,除非有上麵命令,不然再多擴軍就有造反嫌疑。
戎國還在熱火朝天搞比武招親。
濟北國通往青州的直道竟是已經修好。
現在開始向戎國修建起來。
李虎,休息這般長時間,已經可以自己翻身,下地行走,他有些不願。
濮州,北疆。
第一輪交鋒已經結束。
嘉國國主親自率兵加之盧國國主在內,攻打三天三夜,也未能攻破城牆。
守將名義上乃盧國鎮國大將軍。
盧國國主的身份想要讓他承認,那就必須讓嘉國國主撤兵,不然哪有自家國主帶領它國兵卒攻打自己國家的。
嘉國想要給盧國鎮國大將軍扣上一頂大帽,盧國鎮國大將軍渾然不懼。
京洛沒有坐山觀山君鬥的心思,也不可能前來支援,再者盧思義也未派使節前往京洛讓其派兵支援。
京洛國主的心思,二王已經了如指掌。盧思義自然早已知曉。
他們正在暗中與京洛國主鬥的有來有迴,現在就差一個導火索,就可開戰。
二王誰也不想便宜了誰,若是二王聯手自是能讓京洛國主下台,畢竟三年了,國主的後宮還沒有一個女子大肚子,若是在沒有子嗣,他也失去了作為國主應有的威嚴。
若是能夠讓京洛國主身死,那這國主之位,必定落入他二王之間。
然他們並不急於讓京洛國主身死,也沒有機會害死對方,因對方身邊有一能人,那就是新任國師。
不過好在已經受傷。
卻是打草驚蛇,讓國主身邊的禁衛軍換了不少。
同時二王也不斷在研究盧思義,為何他能有這般通天手段,現在也是明白過來,就是對方抓住了兵權。
虎符在手,天下我有。
所以經過數次暗殺之後,他們放棄了對國主的暗殺,現在開始拉攏朝中各種武將。
隻要爭取足夠多的兵卒,就能占據主動權,成為京洛新主。
再說京洛國主,雖然一戰打出了威嚴,擴大了疆土,然麵臨的卻是四麵楚歌之局,他也研究過盧思義。
虎符雖然在自己手中,萬人之上,卻是做不到盧思義那般鐵血,斬殺二王與所有悖逆他的臣子。
那般將會沒有一個貴族支持他,到時京洛也保不住。
盧思義這邊,大軍離開河間郡,浩浩蕩蕩,扛著護國公旗幟,行軍三日抵達钜鹿郡。
途中,四縣看到段邵之後,無一抵擋。
段邵出身钜鹿郡不說,所帶之兵無需後方支援,攻下戎國、濟北國。這份戰績早已在嘉國傳播開來。
豈是一縣之地所能阻擋的。
何況在段邵身邊還有一位萬人屠。
若真抵擋,一旦城破,城內的人還不夠這位萬人屠,殺的。
就這般,四縣選擇了臣服。
三十虎賁軍在此等候多日,終於有了施展身手機會,然看清遠方旗幟,著實嚇了一跳,接著一喜,縱馬向前迎接而去。
同時徐晃、高衝已經得知消息,亦是出城做好迎接準備。
這一等就是半日時間。
沒一人不耐,臉上充滿興奮喜悅之色。
钜鹿郡府。
盧思義給予徐晃、高衝及他們手下大將進行封賞。
徐晃、高衝從萬人將封為副帥。
各自可帶領三萬人馬。
手下的千人將根據軍功,有被提升為裨將軍各自可帶一萬人。
廉卜就在期內。
然有關廉卜的封號,雖然無人反對,隻怕有些人心中會有不瞞。
廉卜也是知道,想讓盧思義收迴成命,可盧思義卻是給他下達新的命令。
給他一萬降軍,讓他七日訓練出來戰力。
七日後,由他作為先鋒軍,帶領萬人,北上攻打恆山郡。
廉卜隻能領命。
恆山郡不比钜鹿郡, 有大軍駐紮,至少三萬,加上郡內兵卒與金吾衛至少五萬人馬,而在北邊關塞還有十萬大軍可隨時撤迴支援恆山郡。
高淳坐鎮钜鹿郡。
大軍休整三日,由段邵為主帥,趙睿、徐晃為副帥,向嘉都進軍。
高衝,要等後方支援到來,帶三萬兵卒前去支援廉卜。
準確說,廉卜成為了高衝手下一員大將。
嘉國與濮州邊關。
駐紮著嘉國四十萬大軍。
十萬已經喪生在攻城之戰中。
前方戰場已經清掃完畢。
十萬兵卒屍體不是填埋,就是火化。
不敢讓這些屍體停留時間太長,他們誰都清楚,夏季不可開戰,有違天和,這般讓屍體暴曬一日就會變質,敢超過五日必當發生瘟疫。
屍體處理完,接著就是下一輪攻城。
鎮守邊關的盧國鎮國大將軍,此刻接到河間郡被破消息,心中大振,這般四十萬大軍不足懼也。
嘉國國主,第一戰結束到處理完屍體,已經半月有餘沒有接到戎國邊關戰報消息。
這才剛定製完下一輪進攻計劃,心中多少有些忐忑起來。
不由看向身邊大將軍及丞相,問上一句。
然丞相,淡然迴上一句:“沒有消息,就是最好消息,定是攻下了戎國,現正在出擊濟北。”
盧國國主聽之,點頭,同意丞相所言。
幾位大將軍也是這般,國主眼中猶豫之色不由少上許多。
然在右手坐的一位老者,此刻言道:“國主,不若讓兵部尚書派人確認下我國驛站之間通訊是否完善。”
丞相聽之眉頭一跳:“尚書令大人,我嘉國兵強馬壯,你這是擔心什麽?”
尚書令不由看一眼丞相:“穩妥起見,畢竟我等半月有餘,沒有聽到任何消息傳來。”
“若對方攻破戎國,定能給對方震懾,使得軍心渙散,我等想要破城,指日可待。
國主聽之心中一喜,點頭。
“兵部尚書。”國主不由喊上一聲。
兵部尚書急忙起身拱手,認真傾聽。
嘉國國主:“命你親自督促此事,速速確認東邊戰事如何,沒有確切消息,我等停止進攻。”
嘉國國主,本對戰事不喜,並非有野心之人。
看到十萬兵卒戰死攻城之上,內心其實已經有了退意。
丞相:“主上,攻城之策不可停。”
“我等可派人,前去告知對方,鎮國大將軍已經攻下戎國,南下即將破濟北。”
“若,對方還執迷不誤,等南下攻破青州,夾擊濮州,定當讓這叛國之賊生不如死。”
尚書令聽丞相這般言,不再作聲。
嘉國國主:“我等,真有能力攻下青州不成?”
丞相:“此乃攻心策。”
“這般可壯我軍聲威,打擊對方士氣。”
“攻城自當有利。”
國主聽之拿不定主意,不由看向尚書令。
尚書令點頭,讚同丞相所言。
看尚書令點頭,國主這才言道:“好,就依丞相所言,先攻心,在攻城。”
“諾。”
丞相領命,直接安排起來。
半日之後,就有一隊人馬奔向城下,手中舉著旗幟,是要談判。
然今日守城將軍並非盧國鎮國大將軍親自坐鎮,坐鎮的乃副帥龍三,到了射擊範圍之內,一聲令下,直接讓這隊人馬變成了刺蝟,連同戰馬一同倒在血泊之中。
嘉國了望台之上看到這一幕,信號兵,發起旗語。
下方懂旗語的急忙向主營裏麵匯報而去。
此刻濮州邊關城門,打開一道縫隙,隻見一隊騎兵拿著火把快速衝了出來,直接把這隊談判的人收攏一處,火把扔了上去,至於那些死馬,一人扛上匹,快速向城內飛奔而去。
這般肉食不可多得,自是不能浪費了。
真是,藝高人膽大。
嘉國國主得到消息,眼中露出難以置信。
丞相也是不解。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濮州軍完全是違背了戰爭規則。
“卑鄙、無恥、下作。”
“我定當要昭告天下,讓四國前來討伐。”
丞相氣得破口大罵起來,自己的攻心策好不容易在國主膽怯之下想了出來,誰知,這般好的計策,對方不接招也就算了還斬殺了自己派出的使節,要之領隊的可是一位吏官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竟是直接被對方斬殺了。
“國主,準備大軍攻城吧。”
“對方定然沒了火箭,這次我方定能攻擊下來。”
“隻怕他們不會想到,我們會選擇晚上攻城。”
國主此刻心中擔憂更深,總感覺有不好事情要發生。
什麽攻心策...毫無用武之地。
此刻看著滿朝武將一個個義憤填膺模樣,卻也不好打擊眾將氣勢,當眾答應下來。
盧國國主明白火攻威力之後,知悔之晚矣;若是當日京洛攻城、邳國攻城不聽國師之言,同意火攻,現在自己還是盧國之主,至少濮州不會丟失。
他怎也沒想到自己的鎮國大將軍竟會背叛了自己,不管怎地,就是想不通,是他冒著生死把自己護送出來的。
夜色降臨,城牆之上,龍三按照以往習慣,每隔一刻鍾都會拿出一物,放在眼上觀望前方。
此刻他拿出來,把此物拉開,就是一單筒望遠鏡,看到前方竟是才升起青煙。
心中升起一股不好預感。
隨之明白過來,對方想要選擇夜間攻城。
若是不然,現在對方兵卒應是吃過晚餐,進入休息狀態才對。
義軍也是這般,已經輪流休息起來。
明白這些之後。
龍三急忙派人向大將軍營帳送信,並主張派一隊騎兵前去襲擊一波。
畢竟第一戰,他們全防守,並未主動出擊,騎兵此刻駐紮在關內,還未發揮一絲戰力,加之白天他讓手下射殺對方使節,就是明確告知對方,自己這方不會和談,不會打開城門。定想不到膽敢騎兵出擊。
大將軍營帳之內,除了盧國鎮國大將軍,還有原邳國征東大將軍張壹,現鎮守濮州北疆的張帥。
所謂的騎兵,正是他麾下的騎兵能征善戰,濮州軍騎兵在李虎的帶領下,此刻已經合並到徐晃部下,跟隨大軍向嘉都進軍。
此刻看到龍三送來密信上內容,二人一驚。
誰也沒想到,龍三竟是這般大膽,直接射殺了對方使節,這不是火上澆油嗎?然龍三名義上是副帥,二人卻是清楚對方是盧思義最為倚重之人。
第一戰守城之戰,就是聽從龍三指揮,他們大獲全勝。
此刻,看龍三提議,大將軍還是要詢問張帥意見的,畢竟騎兵全是他的部下。
張壹:“我親自上陣,此戰頗為新穎,我倒要看看效果如何!”
“大將軍,告辭。”
大將軍:“祝,張帥,旗開得勝。”
張壹:“定不辜負大將軍所托。”
然他心中亦是有建功打算,畢竟高淳已經帶領大軍攻下河間郡,同朝為官,對方現在已經成為大統帥,自己還寸功未建。
再者對方善於守城,而自己善於攻城,對方竟然已經連下三城,準確說是兩國一城;自己這一方寸功未進,怎麽著在護國公那邊也難以交待過去。
他心中已經推斷出,不出意外,現在钜鹿郡定是被護國公拿了下來,畢竟消息傳訊這方麵有著時間差,對方既然破了嘉國邊關,郡守之城破之最為輕鬆。
龍三建議的是一萬騎兵。
張壹,把所有騎兵集中過來,兩萬有餘,夜幕降臨,城門之上竟是沒有升起火把,自是龍三授意。
此刻城門打開,一隊隊騎兵魚貫而出。
嘉國了望塔之上,遠觀盧國邊關城牆竟然沒有升起一絲火光,急忙向下匯報。
當國主與眾位武將大臣得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對方真得火力不足,想要節省油火,防止他們再次攻城。
這也充分說明他們油火欠缺嚴重,今夜正是攻城最佳時機。
眾將與大臣內心激動起來,盧國國主亦是如此。
已經想好如何對曾經的大將軍的懲罰了,定要給他來個五馬分屍。
從廉卜離開後三日,終於周圍各縣所有大小貴族、大戶的主人都進入河間郡。
郡守邀請,各位主家下的命令,哪裏有不來的道理。
就算,主家不吭聲,聽到是郡守邀請,也會快速趕來。
高淳的計劃竟是真得成功了。
同時從戎國有兩萬騎兵,五萬步兵趕了過來。
騎兵領將乃濟北鎮國大將軍,段邵。
他率領騎兵,馬不停蹄,先行一步趕了過來。
這讓盧思義大喜。
河間郡各縣家主這才明白上了當。
前方大捷,不過並非是他嘉國大捷,而是邳國大捷,準確說是那萬人屠大捷,他們迎接的不是鎮國大將軍而是護國公。
這些人看到護國公時,有的當場嚇得跪了下來。
實在是對方身上的殺意與威壓太過恐怖。
河間郡,已經建立好一個招待所。
所謂的招待所,與集中營區別不大,就是看管他們。
包括那些住在郡府之內,現在全部住進招待所。
他們需要交出投名狀,不然自是不會放其離開。
這是盧思義原話。
高淳心知,就算對方交出投名狀,自家主公也不會放任其離開。
他們還要學習,隻有考核過關方可離去。
因為從青州國子監有一批老師趕了過來。
這些就是實施教育的。
具體教的什麽內容,高淳沒有時間過問,他要開拔前往钜鹿郡,所有事情已經交待給鄒基。
隨之一同前往的還有盧思義、段邵。
及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包括河間軍的新軍與降軍,留守在河間郡的義軍隻有五千,守將鄒基。
而鄒基瞬間就把河間郡的守軍擴充到三萬。
他跟隨高淳出自邳國,手段再熟悉不過,再者各縣家主全部在這裏,他們要交投名狀,那擴充兵力就不難。
然也隻能擴充三萬,除非有上麵命令,不然再多擴軍就有造反嫌疑。
戎國還在熱火朝天搞比武招親。
濟北國通往青州的直道竟是已經修好。
現在開始向戎國修建起來。
李虎,休息這般長時間,已經可以自己翻身,下地行走,他有些不願。
濮州,北疆。
第一輪交鋒已經結束。
嘉國國主親自率兵加之盧國國主在內,攻打三天三夜,也未能攻破城牆。
守將名義上乃盧國鎮國大將軍。
盧國國主的身份想要讓他承認,那就必須讓嘉國國主撤兵,不然哪有自家國主帶領它國兵卒攻打自己國家的。
嘉國想要給盧國鎮國大將軍扣上一頂大帽,盧國鎮國大將軍渾然不懼。
京洛沒有坐山觀山君鬥的心思,也不可能前來支援,再者盧思義也未派使節前往京洛讓其派兵支援。
京洛國主的心思,二王已經了如指掌。盧思義自然早已知曉。
他們正在暗中與京洛國主鬥的有來有迴,現在就差一個導火索,就可開戰。
二王誰也不想便宜了誰,若是二王聯手自是能讓京洛國主下台,畢竟三年了,國主的後宮還沒有一個女子大肚子,若是在沒有子嗣,他也失去了作為國主應有的威嚴。
若是能夠讓京洛國主身死,那這國主之位,必定落入他二王之間。
然他們並不急於讓京洛國主身死,也沒有機會害死對方,因對方身邊有一能人,那就是新任國師。
不過好在已經受傷。
卻是打草驚蛇,讓國主身邊的禁衛軍換了不少。
同時二王也不斷在研究盧思義,為何他能有這般通天手段,現在也是明白過來,就是對方抓住了兵權。
虎符在手,天下我有。
所以經過數次暗殺之後,他們放棄了對國主的暗殺,現在開始拉攏朝中各種武將。
隻要爭取足夠多的兵卒,就能占據主動權,成為京洛新主。
再說京洛國主,雖然一戰打出了威嚴,擴大了疆土,然麵臨的卻是四麵楚歌之局,他也研究過盧思義。
虎符雖然在自己手中,萬人之上,卻是做不到盧思義那般鐵血,斬殺二王與所有悖逆他的臣子。
那般將會沒有一個貴族支持他,到時京洛也保不住。
盧思義這邊,大軍離開河間郡,浩浩蕩蕩,扛著護國公旗幟,行軍三日抵達钜鹿郡。
途中,四縣看到段邵之後,無一抵擋。
段邵出身钜鹿郡不說,所帶之兵無需後方支援,攻下戎國、濟北國。這份戰績早已在嘉國傳播開來。
豈是一縣之地所能阻擋的。
何況在段邵身邊還有一位萬人屠。
若真抵擋,一旦城破,城內的人還不夠這位萬人屠,殺的。
就這般,四縣選擇了臣服。
三十虎賁軍在此等候多日,終於有了施展身手機會,然看清遠方旗幟,著實嚇了一跳,接著一喜,縱馬向前迎接而去。
同時徐晃、高衝已經得知消息,亦是出城做好迎接準備。
這一等就是半日時間。
沒一人不耐,臉上充滿興奮喜悅之色。
钜鹿郡府。
盧思義給予徐晃、高衝及他們手下大將進行封賞。
徐晃、高衝從萬人將封為副帥。
各自可帶領三萬人馬。
手下的千人將根據軍功,有被提升為裨將軍各自可帶一萬人。
廉卜就在期內。
然有關廉卜的封號,雖然無人反對,隻怕有些人心中會有不瞞。
廉卜也是知道,想讓盧思義收迴成命,可盧思義卻是給他下達新的命令。
給他一萬降軍,讓他七日訓練出來戰力。
七日後,由他作為先鋒軍,帶領萬人,北上攻打恆山郡。
廉卜隻能領命。
恆山郡不比钜鹿郡, 有大軍駐紮,至少三萬,加上郡內兵卒與金吾衛至少五萬人馬,而在北邊關塞還有十萬大軍可隨時撤迴支援恆山郡。
高淳坐鎮钜鹿郡。
大軍休整三日,由段邵為主帥,趙睿、徐晃為副帥,向嘉都進軍。
高衝,要等後方支援到來,帶三萬兵卒前去支援廉卜。
準確說,廉卜成為了高衝手下一員大將。
嘉國與濮州邊關。
駐紮著嘉國四十萬大軍。
十萬已經喪生在攻城之戰中。
前方戰場已經清掃完畢。
十萬兵卒屍體不是填埋,就是火化。
不敢讓這些屍體停留時間太長,他們誰都清楚,夏季不可開戰,有違天和,這般讓屍體暴曬一日就會變質,敢超過五日必當發生瘟疫。
屍體處理完,接著就是下一輪攻城。
鎮守邊關的盧國鎮國大將軍,此刻接到河間郡被破消息,心中大振,這般四十萬大軍不足懼也。
嘉國國主,第一戰結束到處理完屍體,已經半月有餘沒有接到戎國邊關戰報消息。
這才剛定製完下一輪進攻計劃,心中多少有些忐忑起來。
不由看向身邊大將軍及丞相,問上一句。
然丞相,淡然迴上一句:“沒有消息,就是最好消息,定是攻下了戎國,現正在出擊濟北。”
盧國國主聽之,點頭,同意丞相所言。
幾位大將軍也是這般,國主眼中猶豫之色不由少上許多。
然在右手坐的一位老者,此刻言道:“國主,不若讓兵部尚書派人確認下我國驛站之間通訊是否完善。”
丞相聽之眉頭一跳:“尚書令大人,我嘉國兵強馬壯,你這是擔心什麽?”
尚書令不由看一眼丞相:“穩妥起見,畢竟我等半月有餘,沒有聽到任何消息傳來。”
“若對方攻破戎國,定能給對方震懾,使得軍心渙散,我等想要破城,指日可待。
國主聽之心中一喜,點頭。
“兵部尚書。”國主不由喊上一聲。
兵部尚書急忙起身拱手,認真傾聽。
嘉國國主:“命你親自督促此事,速速確認東邊戰事如何,沒有確切消息,我等停止進攻。”
嘉國國主,本對戰事不喜,並非有野心之人。
看到十萬兵卒戰死攻城之上,內心其實已經有了退意。
丞相:“主上,攻城之策不可停。”
“我等可派人,前去告知對方,鎮國大將軍已經攻下戎國,南下即將破濟北。”
“若,對方還執迷不誤,等南下攻破青州,夾擊濮州,定當讓這叛國之賊生不如死。”
尚書令聽丞相這般言,不再作聲。
嘉國國主:“我等,真有能力攻下青州不成?”
丞相:“此乃攻心策。”
“這般可壯我軍聲威,打擊對方士氣。”
“攻城自當有利。”
國主聽之拿不定主意,不由看向尚書令。
尚書令點頭,讚同丞相所言。
看尚書令點頭,國主這才言道:“好,就依丞相所言,先攻心,在攻城。”
“諾。”
丞相領命,直接安排起來。
半日之後,就有一隊人馬奔向城下,手中舉著旗幟,是要談判。
然今日守城將軍並非盧國鎮國大將軍親自坐鎮,坐鎮的乃副帥龍三,到了射擊範圍之內,一聲令下,直接讓這隊人馬變成了刺蝟,連同戰馬一同倒在血泊之中。
嘉國了望台之上看到這一幕,信號兵,發起旗語。
下方懂旗語的急忙向主營裏麵匯報而去。
此刻濮州邊關城門,打開一道縫隙,隻見一隊騎兵拿著火把快速衝了出來,直接把這隊談判的人收攏一處,火把扔了上去,至於那些死馬,一人扛上匹,快速向城內飛奔而去。
這般肉食不可多得,自是不能浪費了。
真是,藝高人膽大。
嘉國國主得到消息,眼中露出難以置信。
丞相也是不解。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濮州軍完全是違背了戰爭規則。
“卑鄙、無恥、下作。”
“我定當要昭告天下,讓四國前來討伐。”
丞相氣得破口大罵起來,自己的攻心策好不容易在國主膽怯之下想了出來,誰知,這般好的計策,對方不接招也就算了還斬殺了自己派出的使節,要之領隊的可是一位吏官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竟是直接被對方斬殺了。
“國主,準備大軍攻城吧。”
“對方定然沒了火箭,這次我方定能攻擊下來。”
“隻怕他們不會想到,我們會選擇晚上攻城。”
國主此刻心中擔憂更深,總感覺有不好事情要發生。
什麽攻心策...毫無用武之地。
此刻看著滿朝武將一個個義憤填膺模樣,卻也不好打擊眾將氣勢,當眾答應下來。
盧國國主明白火攻威力之後,知悔之晚矣;若是當日京洛攻城、邳國攻城不聽國師之言,同意火攻,現在自己還是盧國之主,至少濮州不會丟失。
他怎也沒想到自己的鎮國大將軍竟會背叛了自己,不管怎地,就是想不通,是他冒著生死把自己護送出來的。
夜色降臨,城牆之上,龍三按照以往習慣,每隔一刻鍾都會拿出一物,放在眼上觀望前方。
此刻他拿出來,把此物拉開,就是一單筒望遠鏡,看到前方竟是才升起青煙。
心中升起一股不好預感。
隨之明白過來,對方想要選擇夜間攻城。
若是不然,現在對方兵卒應是吃過晚餐,進入休息狀態才對。
義軍也是這般,已經輪流休息起來。
明白這些之後。
龍三急忙派人向大將軍營帳送信,並主張派一隊騎兵前去襲擊一波。
畢竟第一戰,他們全防守,並未主動出擊,騎兵此刻駐紮在關內,還未發揮一絲戰力,加之白天他讓手下射殺對方使節,就是明確告知對方,自己這方不會和談,不會打開城門。定想不到膽敢騎兵出擊。
大將軍營帳之內,除了盧國鎮國大將軍,還有原邳國征東大將軍張壹,現鎮守濮州北疆的張帥。
所謂的騎兵,正是他麾下的騎兵能征善戰,濮州軍騎兵在李虎的帶領下,此刻已經合並到徐晃部下,跟隨大軍向嘉都進軍。
此刻看到龍三送來密信上內容,二人一驚。
誰也沒想到,龍三竟是這般大膽,直接射殺了對方使節,這不是火上澆油嗎?然龍三名義上是副帥,二人卻是清楚對方是盧思義最為倚重之人。
第一戰守城之戰,就是聽從龍三指揮,他們大獲全勝。
此刻,看龍三提議,大將軍還是要詢問張帥意見的,畢竟騎兵全是他的部下。
張壹:“我親自上陣,此戰頗為新穎,我倒要看看效果如何!”
“大將軍,告辭。”
大將軍:“祝,張帥,旗開得勝。”
張壹:“定不辜負大將軍所托。”
然他心中亦是有建功打算,畢竟高淳已經帶領大軍攻下河間郡,同朝為官,對方現在已經成為大統帥,自己還寸功未建。
再者對方善於守城,而自己善於攻城,對方竟然已經連下三城,準確說是兩國一城;自己這一方寸功未進,怎麽著在護國公那邊也難以交待過去。
他心中已經推斷出,不出意外,現在钜鹿郡定是被護國公拿了下來,畢竟消息傳訊這方麵有著時間差,對方既然破了嘉國邊關,郡守之城破之最為輕鬆。
龍三建議的是一萬騎兵。
張壹,把所有騎兵集中過來,兩萬有餘,夜幕降臨,城門之上竟是沒有升起火把,自是龍三授意。
此刻城門打開,一隊隊騎兵魚貫而出。
嘉國了望塔之上,遠觀盧國邊關城牆竟然沒有升起一絲火光,急忙向下匯報。
當國主與眾位武將大臣得知,總結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對方真得火力不足,想要節省油火,防止他們再次攻城。
這也充分說明他們油火欠缺嚴重,今夜正是攻城最佳時機。
眾將與大臣內心激動起來,盧國國主亦是如此。
已經想好如何對曾經的大將軍的懲罰了,定要給他來個五馬分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