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沛國,盧思義住下來,似乎沒有離開之意,聽到鎮國大將軍帶領五十萬大軍已經到了城外,這才精神一振。
比之見沛國主內心還要激動。
“參見護國公。”
邳國鎮國大將軍在沛國大殿裏麵看到盧思義,急忙行禮。
盧思義攙扶起對方,再也不用裝出一副腿傷未好模樣。
隻見大殿之上,盧思義與鎮國大將軍談論起來,毫不避諱沛國眾官員,以及國主。
鎮國大將軍聽之盧思義講解,這才明白與京洛之間簽訂的戰略協議竟是這般複雜,甚至聽得沛國眾臣臉色變得慘白起來。
國主眼中亦是充滿恐慌之色。
他怎也沒想到,京洛五十萬大軍已經在陳郡整裝待戰,等盧思義一迴邳國他們就會大軍壓境,一舉攻破沛國國都。
鎮國大將軍臉色變得無比精彩,此事護國公不應該當著沛國主的麵講吧,這他們兩個豈有生還之理。
然,看盧思義這一副雲淡風輕模樣,鎮國大將軍內心平複下來,想起盧思義在國主麵前瘋狂之舉,也許他是故意這般說與沛國主聽。
看著滿朝文武這般恐慌,邳國鎮國大將軍深信就是這般。
盧思義看向沛國主。
沛國主同樣看著盧思義,眼中露出求救之意。
“護國公大人,我願封您為我沛國護國公,還請護國公大人護我沛國周全。”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震動,誰也沒想,自家國主會這般說,然仔細一想,這也是他們想要的,尚書令此刻亦是看向盧思義請求起來。
滿朝文武反應過來,除了虞相都在請求。
盧思義,輕咳一聲,整個朝堂瞬間安靜。
邳國鎮國大將軍,看傻了眼,還能這般?
自家護國公竟有這般能耐。
再想,也對,若不然國主怎會把虎符交與他。若不是接到盧思義的密信與國主給盧思義的密詔,他也不會撤兵。
能通過短短三月餘被國主封為護國公,虎符交與盧思義,這般信任,誰能做到,而朝中現在還在為虎符鬧翻天。
盧思義:“沛國主,你可知,我主上不是名義上封我為護國公,而是兵權為我一人所有。”
說著,盧思義從懷中掏出邳國虎符。
看到盧思義拿出虎符瞬間,鎮國大將軍再次睜大眼,竟是真的,心中這才百分信了下來。
沛國主看著,傻了眼。
他怎會想到,邳國主竟是這般信任眼前少年。
忙從懷中掏出虎符,站起,要親自交與盧思義。
虞相:“主上,不可。”此刻他終於開口。
然,沛國主又哪裏會聽他的,心中有了決意,加快步伐,走到盧思義跟前,虎符直接遞與盧思義。
“還請護國公,護我沛國安危。”
盧思義看著國主竟能瞬間做出這般選擇,內心甚為震驚,沒有第一時間接過。
滿朝文武震驚主上竟能做到這一步。
虞相震驚,眼前這少年竟然不接。
鎮國大將軍震驚,這般功夫自家的護國公竟然成為兩國的護國公了?
沛國主看盧思義遲遲不接,額頭露出一層冷汗,眼神更為慌亂。
整個大殿唿吸可聞。
“沛國主好算計。”
“我若接了,就要用邳國兵卒來阻擋京洛襲擊。”
“這般,成為京落、邳兩國之戰。”
“你想要當個看客,坐觀山君鬥不成?”
虞相聽之睜大了眼,滿朝文武內心一顫,邳國大將軍被點醒,看向盧思義眼神再次發生變化。
此人心智如妖,邳國幸也。
宋國主:“護國公,我萬萬沒有這般意思,你可讓我沛國兵在前。”
想起宋國攻打沛國場景,沛國主毫不猶豫說出自己想法。
聽之,虞相眼角一抽。
滿朝文武一喜,隻要對方答應,他們就不會亡國,不會亡國,他們就能保留現在職位,繼續享用現有的一切。
“主上大義,若是這般,我可勉強接受,不過還有條件。”
盧思義遲遲不接這虎符,沛國主內心又驚又懼,忙言,但說無妨。
“相位,賜我。”
沛國主聽之一愣,看向虞相一眼,反應過來,忙言:“好。”
“今日卸任虞相之職,正式賜爾...為護國公、邳國宰相。”
“虞相交出官印;禮部尚書,速速定做盧相官服。”
禮部尚書領命,虞相眼神黯然。
國主欣喜若狂,因盧思義終於接過虎符。
好似這虎符現在是燙手山芋。
虞相拿下腰間相印交與盧思義。
盧思義接過,臉上沒有多餘表情,顯出鐵血之意。
這一刻虞相才發現眼前之人這麽恐怖。
隻見盧思義轉身,看向沛國主。
“主上,臣有計策可讓沛國雄與萬界,不知當講否?”
沛國主忙言:“當講,當講。”
“快快與護國公賜座,今日起,護國公與吾平起平坐。”
“護國公之言,代表我之意。”
滿朝文武心態已經平複,此話對於他們來說如廢話無二。
“謝主上信任。”
“然,臣怎能越君。”
“主上,臣分身乏術,不如在臣之下設丞相一職有虞相統管文職,武將軍統管武職如何?”
虞雍,亦是免職的虞相,聽盧思義這般說,眼中露出難以置信。
滿朝武文亦是如此。
這般說來,虞相職位似乎變動不大,還有實權。
武官卻是一驚,武將軍,他們這裏沒有姓武的,唯一一個武姓就是邳國的鎮國大將軍。
“準。”沛國主不帶猶豫,直接準下來。
盧思義看向國主,國主好似想起什麽,忙言:“禮部尚書,定做丞相官印。”
“劉將軍,交出帥印、虎符與武將軍交接。”
“封武將軍為沛國鎮國大將軍。
劉將軍,乃為沛國鎮國大將軍,沛國最大武官,此刻卻是要交出帥印,內心多少有些怨言。
然當著滿朝文武麵,他又能如何做。
此刻隻能不情願交出來。
武將軍怎也沒想到搖身一變,自己成了兩國的鎮國大將軍。
接下,還如在夢幻之中。
盧思義自是看出劉大將軍表情。
明白重點所在,此刻文職有虞雍來處理,應是不會生亂,隻要文官不生亂,這些貴族就會安分守己,收拾起來這些武將還是有辦法的。
隻聽盧思義請求召集沛國,萬人將進入大殿。
國主自是答應。
隨之萬人將到來,盧思義闡明用意,今日起他們要聽命於武大將軍,隊伍融入到邳國隊伍裏麵,今後,沛邳一家親,不分彼此。
若有人來犯,必斬之。雖遠必誅之。
聽得這些武將熱血沸騰。
他們自知以自己的力量不可成事,然融入邳國軍為一體,就不一樣,邳國戰力他們可是看到,尤其是大世子之壯舉,他們無法忘懷。
雖然那一戰他們敗了,可宋國也被滅了。
也就是因這一戰,沛國主被嚇傻了,若是被京洛攻破,他們一家一個不留,這才一切仰仗與盧思義,準確說仰仗邳國,他不想到自己這一代,成為亡國之君。
邳國主已死,此事他已通過密探得知,本想著與邳國解散盟約。不再攻打帝丘保持最後兵力,大殿之中盧思義一番言論,徹底讓他放棄這般想法,隻有仰仗盧思義還有一線生機。
虞雍聽盧斯這般言論,眼睛微亮,沒想到此人野心如此之大,誌不在沛國。
兵權解決,盧思義也無心在沛國停留。
書寫兩封密信交與虞雍手中,讓其以邳國使者身份前往宋國,一封交與宋國主之手,一封交與姒王之手。
他帶領合並為一的六十萬大軍,向都豪出發。
平叛,這是唯一主題。
到了現在,盧思義已經明白邳都發生的一切。
文薑、美姬他們的嫁妝,這一刻不再起眼。
一路暢通無阻,都豪、綸城、邑縣。
兩日後進入蕭城至此到邳國境內。
看著外麵望之不到盡頭大軍,難道是班師迴朝?
蕭城之將有些不解,當張長上前宣布,這將領眼中露出大駭,隨之帶領三萬大軍。一同前往彭城。
彭城大將已知邳都發生之事,此刻聽到張長宣讀沒有任何反抗,直接帶領彭城僅剩五萬大軍加入到護國公大軍之中,一路到了邳都城下。
邳都還有十萬大軍護城,見到鎮國大將軍,竟是沒有第一時間打開城門迎接。
城內已是一片慌亂。
他們都得到盧思義迴來。
還是帶著百萬大軍迴來。
誰也沒想到盧思義竟是被封為護國公。
這是不曾有的職位,比之王爵還要高的一個職位。
當盧思義騎馬走出,亮出手中虎符。
城中守將還是沒有打開城門,邳國已有新主,朝中大臣翻遍整個邳都也無找到虎符,重新定製了虎符,有新主持有。
現如今,邳國主屍體還無人過問。
這些將領可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為數派,不管怎麽分,他們都是不認可盧思義的存在。
就算是麵對城下百萬大軍,他們亦是沒有開城打算。
然城中也有部分忠於鎮國大將軍的,現在卻是敵眾我寡,反抗起來也打不開城門。
盧思義命令部隊後撤五裏。
一無分兵,二無攻城打算。
所有將領不知盧思義這般做是何意。
以他們之戰力,最多一日可攻破城門,為何護國公不願如此。
盧思義道出,都是邳國兵卒,不應大動幹戈,前來是替國主平叛,不是殺戮。
夜。
無戰事。
城中緊張的情緒終於放鬆下來。
第二天還是無戰事,帝丘東城邳國大軍也撤了,他們接到邳都之變故,幾乎是日夜兼程返迴邳都。
然他們的部隊也被攔在城外。
此刻已經七日過去。
西有盧思義百萬大軍,北有張、高兩位大將軍二十萬精銳。
東有倭人與鎮東大將軍十萬大軍。
唯有南門無人,鎮南大將軍接到盧思義發出的調令,還未返迴。
第九日, 鎮南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終於返迴,留下十萬大軍鎮守南邊以防邢國攻城。
這些將軍都認可盧思義護國公身份。
跟隨盧思義身邊而來的將軍,終於明白自己這位護國公的心思。
若是他們可沒有這般好脾氣,族人被屠完,備受老國主信任,有百萬大軍在手,早已攻入城內。
比之見沛國主內心還要激動。
“參見護國公。”
邳國鎮國大將軍在沛國大殿裏麵看到盧思義,急忙行禮。
盧思義攙扶起對方,再也不用裝出一副腿傷未好模樣。
隻見大殿之上,盧思義與鎮國大將軍談論起來,毫不避諱沛國眾官員,以及國主。
鎮國大將軍聽之盧思義講解,這才明白與京洛之間簽訂的戰略協議竟是這般複雜,甚至聽得沛國眾臣臉色變得慘白起來。
國主眼中亦是充滿恐慌之色。
他怎也沒想到,京洛五十萬大軍已經在陳郡整裝待戰,等盧思義一迴邳國他們就會大軍壓境,一舉攻破沛國國都。
鎮國大將軍臉色變得無比精彩,此事護國公不應該當著沛國主的麵講吧,這他們兩個豈有生還之理。
然,看盧思義這一副雲淡風輕模樣,鎮國大將軍內心平複下來,想起盧思義在國主麵前瘋狂之舉,也許他是故意這般說與沛國主聽。
看著滿朝文武這般恐慌,邳國鎮國大將軍深信就是這般。
盧思義看向沛國主。
沛國主同樣看著盧思義,眼中露出求救之意。
“護國公大人,我願封您為我沛國護國公,還請護國公大人護我沛國周全。”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震動,誰也沒想,自家國主會這般說,然仔細一想,這也是他們想要的,尚書令此刻亦是看向盧思義請求起來。
滿朝文武反應過來,除了虞相都在請求。
盧思義,輕咳一聲,整個朝堂瞬間安靜。
邳國鎮國大將軍,看傻了眼,還能這般?
自家護國公竟有這般能耐。
再想,也對,若不然國主怎會把虎符交與他。若不是接到盧思義的密信與國主給盧思義的密詔,他也不會撤兵。
能通過短短三月餘被國主封為護國公,虎符交與盧思義,這般信任,誰能做到,而朝中現在還在為虎符鬧翻天。
盧思義:“沛國主,你可知,我主上不是名義上封我為護國公,而是兵權為我一人所有。”
說著,盧思義從懷中掏出邳國虎符。
看到盧思義拿出虎符瞬間,鎮國大將軍再次睜大眼,竟是真的,心中這才百分信了下來。
沛國主看著,傻了眼。
他怎會想到,邳國主竟是這般信任眼前少年。
忙從懷中掏出虎符,站起,要親自交與盧思義。
虞相:“主上,不可。”此刻他終於開口。
然,沛國主又哪裏會聽他的,心中有了決意,加快步伐,走到盧思義跟前,虎符直接遞與盧思義。
“還請護國公,護我沛國安危。”
盧思義看著國主竟能瞬間做出這般選擇,內心甚為震驚,沒有第一時間接過。
滿朝文武震驚主上竟能做到這一步。
虞相震驚,眼前這少年竟然不接。
鎮國大將軍震驚,這般功夫自家的護國公竟然成為兩國的護國公了?
沛國主看盧思義遲遲不接,額頭露出一層冷汗,眼神更為慌亂。
整個大殿唿吸可聞。
“沛國主好算計。”
“我若接了,就要用邳國兵卒來阻擋京洛襲擊。”
“這般,成為京落、邳兩國之戰。”
“你想要當個看客,坐觀山君鬥不成?”
虞相聽之睜大了眼,滿朝文武內心一顫,邳國大將軍被點醒,看向盧思義眼神再次發生變化。
此人心智如妖,邳國幸也。
宋國主:“護國公,我萬萬沒有這般意思,你可讓我沛國兵在前。”
想起宋國攻打沛國場景,沛國主毫不猶豫說出自己想法。
聽之,虞相眼角一抽。
滿朝文武一喜,隻要對方答應,他們就不會亡國,不會亡國,他們就能保留現在職位,繼續享用現有的一切。
“主上大義,若是這般,我可勉強接受,不過還有條件。”
盧思義遲遲不接這虎符,沛國主內心又驚又懼,忙言,但說無妨。
“相位,賜我。”
沛國主聽之一愣,看向虞相一眼,反應過來,忙言:“好。”
“今日卸任虞相之職,正式賜爾...為護國公、邳國宰相。”
“虞相交出官印;禮部尚書,速速定做盧相官服。”
禮部尚書領命,虞相眼神黯然。
國主欣喜若狂,因盧思義終於接過虎符。
好似這虎符現在是燙手山芋。
虞相拿下腰間相印交與盧思義。
盧思義接過,臉上沒有多餘表情,顯出鐵血之意。
這一刻虞相才發現眼前之人這麽恐怖。
隻見盧思義轉身,看向沛國主。
“主上,臣有計策可讓沛國雄與萬界,不知當講否?”
沛國主忙言:“當講,當講。”
“快快與護國公賜座,今日起,護國公與吾平起平坐。”
“護國公之言,代表我之意。”
滿朝文武心態已經平複,此話對於他們來說如廢話無二。
“謝主上信任。”
“然,臣怎能越君。”
“主上,臣分身乏術,不如在臣之下設丞相一職有虞相統管文職,武將軍統管武職如何?”
虞雍,亦是免職的虞相,聽盧思義這般說,眼中露出難以置信。
滿朝武文亦是如此。
這般說來,虞相職位似乎變動不大,還有實權。
武官卻是一驚,武將軍,他們這裏沒有姓武的,唯一一個武姓就是邳國的鎮國大將軍。
“準。”沛國主不帶猶豫,直接準下來。
盧思義看向國主,國主好似想起什麽,忙言:“禮部尚書,定做丞相官印。”
“劉將軍,交出帥印、虎符與武將軍交接。”
“封武將軍為沛國鎮國大將軍。
劉將軍,乃為沛國鎮國大將軍,沛國最大武官,此刻卻是要交出帥印,內心多少有些怨言。
然當著滿朝文武麵,他又能如何做。
此刻隻能不情願交出來。
武將軍怎也沒想到搖身一變,自己成了兩國的鎮國大將軍。
接下,還如在夢幻之中。
盧思義自是看出劉大將軍表情。
明白重點所在,此刻文職有虞雍來處理,應是不會生亂,隻要文官不生亂,這些貴族就會安分守己,收拾起來這些武將還是有辦法的。
隻聽盧思義請求召集沛國,萬人將進入大殿。
國主自是答應。
隨之萬人將到來,盧思義闡明用意,今日起他們要聽命於武大將軍,隊伍融入到邳國隊伍裏麵,今後,沛邳一家親,不分彼此。
若有人來犯,必斬之。雖遠必誅之。
聽得這些武將熱血沸騰。
他們自知以自己的力量不可成事,然融入邳國軍為一體,就不一樣,邳國戰力他們可是看到,尤其是大世子之壯舉,他們無法忘懷。
雖然那一戰他們敗了,可宋國也被滅了。
也就是因這一戰,沛國主被嚇傻了,若是被京洛攻破,他們一家一個不留,這才一切仰仗與盧思義,準確說仰仗邳國,他不想到自己這一代,成為亡國之君。
邳國主已死,此事他已通過密探得知,本想著與邳國解散盟約。不再攻打帝丘保持最後兵力,大殿之中盧思義一番言論,徹底讓他放棄這般想法,隻有仰仗盧思義還有一線生機。
虞雍聽盧斯這般言論,眼睛微亮,沒想到此人野心如此之大,誌不在沛國。
兵權解決,盧思義也無心在沛國停留。
書寫兩封密信交與虞雍手中,讓其以邳國使者身份前往宋國,一封交與宋國主之手,一封交與姒王之手。
他帶領合並為一的六十萬大軍,向都豪出發。
平叛,這是唯一主題。
到了現在,盧思義已經明白邳都發生的一切。
文薑、美姬他們的嫁妝,這一刻不再起眼。
一路暢通無阻,都豪、綸城、邑縣。
兩日後進入蕭城至此到邳國境內。
看著外麵望之不到盡頭大軍,難道是班師迴朝?
蕭城之將有些不解,當張長上前宣布,這將領眼中露出大駭,隨之帶領三萬大軍。一同前往彭城。
彭城大將已知邳都發生之事,此刻聽到張長宣讀沒有任何反抗,直接帶領彭城僅剩五萬大軍加入到護國公大軍之中,一路到了邳都城下。
邳都還有十萬大軍護城,見到鎮國大將軍,竟是沒有第一時間打開城門迎接。
城內已是一片慌亂。
他們都得到盧思義迴來。
還是帶著百萬大軍迴來。
誰也沒想到盧思義竟是被封為護國公。
這是不曾有的職位,比之王爵還要高的一個職位。
當盧思義騎馬走出,亮出手中虎符。
城中守將還是沒有打開城門,邳國已有新主,朝中大臣翻遍整個邳都也無找到虎符,重新定製了虎符,有新主持有。
現如今,邳國主屍體還無人過問。
這些將領可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為數派,不管怎麽分,他們都是不認可盧思義的存在。
就算是麵對城下百萬大軍,他們亦是沒有開城打算。
然城中也有部分忠於鎮國大將軍的,現在卻是敵眾我寡,反抗起來也打不開城門。
盧思義命令部隊後撤五裏。
一無分兵,二無攻城打算。
所有將領不知盧思義這般做是何意。
以他們之戰力,最多一日可攻破城門,為何護國公不願如此。
盧思義道出,都是邳國兵卒,不應大動幹戈,前來是替國主平叛,不是殺戮。
夜。
無戰事。
城中緊張的情緒終於放鬆下來。
第二天還是無戰事,帝丘東城邳國大軍也撤了,他們接到邳都之變故,幾乎是日夜兼程返迴邳都。
然他們的部隊也被攔在城外。
此刻已經七日過去。
西有盧思義百萬大軍,北有張、高兩位大將軍二十萬精銳。
東有倭人與鎮東大將軍十萬大軍。
唯有南門無人,鎮南大將軍接到盧思義發出的調令,還未返迴。
第九日, 鎮南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終於返迴,留下十萬大軍鎮守南邊以防邢國攻城。
這些將軍都認可盧思義護國公身份。
跟隨盧思義身邊而來的將軍,終於明白自己這位護國公的心思。
若是他們可沒有這般好脾氣,族人被屠完,備受老國主信任,有百萬大軍在手,早已攻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