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本是有錢人家閑散之人,出入場所,出入人員並不多見,倒是一些蒼蠅小官裏麵的食客多上一些,這些人多是趕腳的,身上的銀子另有用處。


    不管是酒樓還是蒼蠅小官,進去吃食的都是男子,女子進去就食者無,因有論:“凡為女子,習以為常。五更雞唱,起著衣裳。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莫學懶婦,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猶未離床。起來已宴,卻是慚惶。未曾梳洗,突入廚房。容顏齷齪,手腳慌忙。煎茶煮飯,不及時常。”


    俗解:女子五更就要起床為夫做飯,別學那些懶婦為世人嗤笑。


    再者女子與男子之間就算夫妻也不能牽手,在自己臥室也是不可,儒家有言:“房室周旋,遂生媒黷。媒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


    俗解:夫妻之間更多的是一種恩的關係而不是愛的關係。


    女子更不能與男子同桌吃飯。有論:“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天道,貴陽賤陰。”


    俗解:男尊女卑。


    自不提:“行莫迴頭,語莫掀唇。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內外各處,男女異群。莫窺外壁,莫出外庭。男非眷屬,莫與通名。”亦有“莫要輕薄閑嘲笑,莫要惱怒好相爭。身歪腳斜傷體麵,拋頭露麵壞聲名”


    其一:李秀寧出門拋頭露麵不說。


    其二:竟與盧思義牽手行走在大街之上。


    其三:眾人這是走入了酒樓。


    其四:盧思義,讓劉秀寧齊坐與自己身邊,房門大開絲毫不避諱異樣目光。


    其五:飯菜上來,盧思義竟然喂食李秀寧。


    “粗鄙,粗鄙。”


    酒樓之內響起一片怒罵,這還是丫鬟,仆人,護衛沒有上桌的情況的,要不然,罵聲更為激烈。


    盧思義似乎沒有聽見。


    李秀寧的貼身丫鬟倒是提醒了,盧思義確是聽不進去。


    此處之事傳遍開來。


    無數儒生大唿,有傷風俗,必須到盧相府討個說法。


    也有冷靜的儒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衝入大街,要到酒樓,想要一看真假。


    盧思義在此店坐了一個時辰,李秀寧不敢大口進食是一方麵,她也沒有這般被一個男子伺候過,如坐針氈,渾身不適。


    外麵的怒罵聲若是能夠殺人,不知他們被殺了幾次。


    酒樓掌櫃的與盧家有些淵源,自知不能得罪盧公子,不過這樣一來他家的酒樓就要遭了殃。


    派人前往盧府的人還沒迴來,是因被押了下去,竟敢告狀到老婦人處,這還了得,自然也有盧府家人使壞,不想讓老婦人獲得這般風聲。


    此事鬧得這般大,老婦人又豈有不知之理,隻是她假裝不知罷了,誰讓她就生了這麽一個兒子,其它都是偏房所生,自不能和盧思義相提並論。


    老婦人亦是做好那些不怕死的儒生上門討要說法的。


    “違人倫,傷天合。”


    這般重的帽子有一老儒扣在盧思義與李秀寧頭上,李秀寧臉色變了不說,兩個貼身丫鬟,眼中閃過一絲殺意,一閃即逝,還是被大壯給捕捉到,望了過去。


    最後一口湯吃完。


    盧思義攙扶李秀寧起身,看著整個酒樓大廳裏麵讀書人。


    嗬嗬,笑了起來。


    為何發笑?


    為何他能笑得出來?


    有老儒直指盧思義嗬斥起來,不再是詢問態度,犯了大不韙,簡直是起到了禮崩樂壞、人人喊打地步。


    嘿嘿。


    盧思義看向他,此刻隻有這老者發聲,那是因為他的名望夠大,有不少文人士子都是他的弟子,而他也是出自聖人門下,二代弟子的親傳弟子之一,在三代弟子中名聲在外的老儒之一,在盧國可排進前二十,乃有雅儒之稱。


    就算是盧相見了他,也要給他幾分薄麵。


    “邈兄,你這般質問盧公子是否有所不妥。”


    邈,是這老者的字,姓荀,名邈。


    “是孔師,孔師竟然迴來了。”


    “參見,孔師。”


    大廳之內都是文人,就算沒有見過孔師,也知其名,孔師,可是孔家現存大儒之一,就算是帝師見了也得客客氣氣。


    荀邈與他名聲相差可是甚遠,這一聲邈兄他可承擔不起,臉色嚇得蒼白,急忙跪下行了叩見禮,那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


    “孔師兩年前外出遊學,無人知其蹤,此番出現也這般...有如神跡。”


    荀邈一臉敬仰的看著孔師說道。


    孔師急忙攙扶他起來,兩人年紀相差無幾,從麵相上看,孔師麵色紅潤,雖有白發,倒是比荀邈年輕不少。


    荀邈麵色蠟黃,雙眼確是閃著精光。


    孔師,姓孔,名子義。


    盧國現有兩個大儒,一是帝王師,另一就是眼前的孔子義,孔師。


    孔子義卸掉孔家家主多年,也不從仕,然他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就算是其它國家的國主,見到了也要行上大禮。


    重大儒者,可使國興。


    重雅儒者,可史國安。


    重俗儒者,可使國存。


    重俗人者,可使國亡。


    然大儒可遇不可求。


    有些國主甚至分不清,還會重用賤儒、陋儒、瞀儒、腐儒。


    隻因這孔子義不肯從仕,與盧相又是同鄉,這才讓國主對盧家甚為忌憚。而盧相可是有著雅儒之稱,若是文人學子三成出青州,那盧國為官之人,八成都受過盧相點撥之恩。


    他們若自稱是盧相學子也不為過。


    “孔師,你剛所言是何意,實屬吾愚鈍,還望點撥。”


    荀邈被孔師攙扶起來,甚是激動,卻未忘初衷,話雖好聽,確是質問無疑。


    孔師:“盧公子話不能語,你這般做事,是否欠妥。”


    荀邈也是氣急,經這般點撥,倒是想起此事。


    眾多讀書人內心一驚,是了,這確實不妥。


    “孔師就算盧公子不能言,他妻子也是名門怎麽這般讓盧公子任意妄為,有失女德,若不重罰,難以服眾。”


    此時一年輕書生跳了出來,此話一落,周圍和聲頓時響起。


    孔師聞聽,露出微笑,是肯定了他的話,覺得此人有骨氣,內心卻道‘就不知,今後還能否有再見麵機會’不由多看幾眼。


    讓這書生內心甚是激動,他沒想到自己所言,竟能讓孔師多看幾眼,若得孔師點撥,也可自稱孔師弟子,那身份直接高貴數倍,說不得一步可跨入俗儒之列。


    孔師摸了下胡子淡然道:“何為三從?”


    荀邈內心一變“完了”來不及勸說。


    隻聽那書生說道:“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說完臉上帶著笑容,不知孔師為何問這般鄉下婦人都懂的道理。


    有些書生還有老儒臉色變的精彩起來。他們知道孔師為何這般問了,自然有些茫然的與這書生一樣。


    孔師看他這般,轉身看向荀邈:“你說,盧夫人何錯之有。”


    荀邈:“這......。”


    若說李秀寧未勸阻有罪,那他必有罪。若說李秀寧不勸阻無過,那今日這般可是丟了麵子。


    李秀寧本來忐忑,頓悟過來恢複平靜,她似乎從自己相公眼底看到一抹笑意,然他家相公看著這般人一直在笑。


    眼看荀邈迴答不出,那書生上前一步,義正嚴詞:“孔師,盧夫人於理不合,不配相夫,若不重罰,笑話是小,丟了我青州臉麵、丟了盧國臉麵,丟了我儒家臉麵,這可就不是笑話這般簡單。”


    孔師內心不喜,這小子認識了幾個字,竟敢這般大唿小叫,卻看不出惱怒,他僅僅是看了荀邈一眼,並未說話。


    荀邈兩眼一瞪,直指書生:“豎子、愚不可及。”


    這荀邈算是認清了自己地位,此刻丟麵子是小,得罪孔師,雖孔師不會與之計較,自己雅儒的封號恐怕也名不副實。


    要知這裏可是有很多老儒想要抓他把柄,拉他下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黃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甜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甜蘋果並收藏玄黃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