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溫羨之
重生後成為繼兄的心尖寵 作者:複奇複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萱坐在母親趙氏的對麵,手中捧著一杯熱茶,眨巴著水靈靈的大眼睛望著母親撒嬌著問:“母親,您能與我說說那位溫羨之先生嗎?他是怎樣的人呀?”
趙氏放下手中的剪刀,覷了她一眼,隨後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迴憶的神色:“溫羨之啊,他曾是我年輕時的舊友。他的父親曾是朝中的大學士,後來因病辭官歸隱。他本人也是才華橫溢,卻因家族變故,未曾入仕,轉而投身教書育人。”
葉萱點了點頭,心中對溫羨之的印象又增添了幾分敬意,該是一位非常有才學的人。
隨後葉萱又問道:“那他多大了?一直都沒有成家嗎?家裏有幾房侍妾?”
“你啊,不知羞,怎麽什麽都問呢?在外麵可不許這樣沒大沒小的~”
趙氏點了下葉萱的額頭,佯裝生氣的教育道。
“知道啦,知道啦,疼~”
葉萱揉著額頭喊了聲疼,便撅著嘴假裝委屈道:“那我不是希望問清楚點對方的情況,不能讓娘親輕易被騙去了嘛~”
“你呀,小調皮!”
趙氏嗔怪了她一聲,隨後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她輕歎道:“他與我同歲,自然是成過家的,有一個兒子,名叫溫裴玄。聽說是他亡妻留下的遺腹子,比你還大兩歲。”
葉萱心中疑惑,她記得前世並未聽說過溫羨之有兒子,但她轉念一想,或許是自己前世並未過多關注溫家,因此對這些細節並不了解。
她決定要去了解下溫羨之的為人,以便為母親做出最好的選擇。
她對母親說道:“母親,那我去打聽打聽這位溫先生,看看他的為人如何,是否值得您托付終身。”
趙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萱兒怎麽突然變得這麽有主意起來,但很快被欣慰所取代。她知道孩子有主見了是好事,但是一個女孩子跑去打聽一個男人,她還是不同意的,
“萱兒,你能為母親考慮這些,母親很是欣慰。但你一個女孩子家,出門在外規矩多還危險,還是不要去了,母親也不是非要嫁人的。”
葉萱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母親放心,我隻是想為母親的幸福把關,更何況我不是親自出麵,我可以找人幫我去打聽呀。”
趙氏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吧,量力而行知道嗎?”
“嗯嗯,放心吧~”
葉萱拜別了母親迴到自己的房間,心中開始盤算如何去了解溫羨之。
她知道,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直接去見一個陌生男子是不妥的。她需要想一個合適的理由和方式。
她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花園,心中思緒萬千。她迴想起前世的種種,那些痛苦和背叛,讓她更加堅定了要保護家人的決心。她知道,母親的幸福對她來說同樣重要。
葉萱決定,她將通過其他途徑去了解溫羨之的為人,而不是直接去見他。她可以詢問那些曾經與溫羨之有過接觸的人,或者查閱一些關於他的資料。既然是教書先生,那總會有他詩文佳作流於市場。
“小翠,你去弟弟那邊問問他有沒有溫羨之的詩作或者傳聞,另外你再托信任的人去買些這人的詩作迴來,如果能打聽到他的傳聞就更好了。”
“是,小姐。”
小翠好笑的領命去辦事,她看到小姐沒有因為自己的婚事傷心,反而這麽賣力的為夫人張羅著,她心裏也開心。
第二天,葉萱把收集來的詩文作品鋪了一桌子,細細品讀。她發現他的詩文中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懷,這讓她對溫羨之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這字強勁有力,又行雲流水,是個下筆頗為自信之人。有打聽到他的消息嗎?”
葉萱看著手上的一幅字問小翠。
“迴小姐,這位溫先生在文壇有一定的聲望,他的學生和同僚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聽說京都有不少大戶人家專門去他那邊求學。”
葉萱點頭,他的學問是很好,詩文中頗具深意,是個高雅之人。
但也不能單憑他的好學問就能代表他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若真的如此優秀,那給他說媒的人必定不在少數,他為何會看上我母親這樣的?
我母親雖然生的貌美,但她畢竟還有一兒一女。
誰有機會不去娶妙齡少女呢?
“小姐說的有道理,會不會是溫先生很早就喜歡夫人,隻是從前錯過了?”
小翠猜測著。
葉萱點點頭:“有這個可能,但婚姻大事,尤其是關乎我母親的,我必須弄清楚。”
小翠疑惑道:“可是小姐,我們要怎麽弄清楚呀,他畢竟在京郊,離我們很遠的。而且小姐您也不方便直接去見人家溫先生吧~”
“小翠,你過來~”
葉萱狡黠一笑,招唿小翠近身。
小翠奇怪的走過來。
葉萱拽著她的胳膊,把她腦袋拉近自己,小聲在她耳邊說:
“你去準備兩身男子的衣服,我們喬裝一下,去京郊。”
“啊!”小翠驚訝出聲,“小姐這樣不行的。”
“你小聲些,小心被人聽了去。”葉萱提醒她。
小翠立馬壓低聲音反對著,“小姐,這樣太危險了,平日我們出門老夫人都不太高興,更何況是去京郊呀,那地方一天可來不及迴來的~”她擔心的勸葉萱,“小姐您如果實在想打聽什麽,要不我們找人去那邊再打聽打聽吧~”
葉萱皺眉,小翠說的對,但是她還是想親自見見,
“要不我去跟母親說,我準備去福慧庵為家人祈福,到時候多帶些人,我知道書院離福慧庵很近,去那邊也容易。”
“可是,那裏畢竟男子多,我們兩個女兒家還是不太安全吧~”
小翠還是擔心道。
“放心,到時候我們扮作男子,白天去,早去早迴,不會有事的。”
葉萱安撫著,大白天又是人多的時候,誰會注意兩個男人啊。
“走吧,我去母親那裏說說。”
趙氏放下手中的剪刀,覷了她一眼,隨後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迴憶的神色:“溫羨之啊,他曾是我年輕時的舊友。他的父親曾是朝中的大學士,後來因病辭官歸隱。他本人也是才華橫溢,卻因家族變故,未曾入仕,轉而投身教書育人。”
葉萱點了點頭,心中對溫羨之的印象又增添了幾分敬意,該是一位非常有才學的人。
隨後葉萱又問道:“那他多大了?一直都沒有成家嗎?家裏有幾房侍妾?”
“你啊,不知羞,怎麽什麽都問呢?在外麵可不許這樣沒大沒小的~”
趙氏點了下葉萱的額頭,佯裝生氣的教育道。
“知道啦,知道啦,疼~”
葉萱揉著額頭喊了聲疼,便撅著嘴假裝委屈道:“那我不是希望問清楚點對方的情況,不能讓娘親輕易被騙去了嘛~”
“你呀,小調皮!”
趙氏嗔怪了她一聲,隨後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她輕歎道:“他與我同歲,自然是成過家的,有一個兒子,名叫溫裴玄。聽說是他亡妻留下的遺腹子,比你還大兩歲。”
葉萱心中疑惑,她記得前世並未聽說過溫羨之有兒子,但她轉念一想,或許是自己前世並未過多關注溫家,因此對這些細節並不了解。
她決定要去了解下溫羨之的為人,以便為母親做出最好的選擇。
她對母親說道:“母親,那我去打聽打聽這位溫先生,看看他的為人如何,是否值得您托付終身。”
趙氏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萱兒怎麽突然變得這麽有主意起來,但很快被欣慰所取代。她知道孩子有主見了是好事,但是一個女孩子跑去打聽一個男人,她還是不同意的,
“萱兒,你能為母親考慮這些,母親很是欣慰。但你一個女孩子家,出門在外規矩多還危險,還是不要去了,母親也不是非要嫁人的。”
葉萱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母親放心,我隻是想為母親的幸福把關,更何況我不是親自出麵,我可以找人幫我去打聽呀。”
趙氏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吧,量力而行知道嗎?”
“嗯嗯,放心吧~”
葉萱拜別了母親迴到自己的房間,心中開始盤算如何去了解溫羨之。
她知道,作為一個未出閣的女子,直接去見一個陌生男子是不妥的。她需要想一個合適的理由和方式。
她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花園,心中思緒萬千。她迴想起前世的種種,那些痛苦和背叛,讓她更加堅定了要保護家人的決心。她知道,母親的幸福對她來說同樣重要。
葉萱決定,她將通過其他途徑去了解溫羨之的為人,而不是直接去見他。她可以詢問那些曾經與溫羨之有過接觸的人,或者查閱一些關於他的資料。既然是教書先生,那總會有他詩文佳作流於市場。
“小翠,你去弟弟那邊問問他有沒有溫羨之的詩作或者傳聞,另外你再托信任的人去買些這人的詩作迴來,如果能打聽到他的傳聞就更好了。”
“是,小姐。”
小翠好笑的領命去辦事,她看到小姐沒有因為自己的婚事傷心,反而這麽賣力的為夫人張羅著,她心裏也開心。
第二天,葉萱把收集來的詩文作品鋪了一桌子,細細品讀。她發現他的詩文中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懷,這讓她對溫羨之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這字強勁有力,又行雲流水,是個下筆頗為自信之人。有打聽到他的消息嗎?”
葉萱看著手上的一幅字問小翠。
“迴小姐,這位溫先生在文壇有一定的聲望,他的學生和同僚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聽說京都有不少大戶人家專門去他那邊求學。”
葉萱點頭,他的學問是很好,詩文中頗具深意,是個高雅之人。
但也不能單憑他的好學問就能代表他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若真的如此優秀,那給他說媒的人必定不在少數,他為何會看上我母親這樣的?
我母親雖然生的貌美,但她畢竟還有一兒一女。
誰有機會不去娶妙齡少女呢?
“小姐說的有道理,會不會是溫先生很早就喜歡夫人,隻是從前錯過了?”
小翠猜測著。
葉萱點點頭:“有這個可能,但婚姻大事,尤其是關乎我母親的,我必須弄清楚。”
小翠疑惑道:“可是小姐,我們要怎麽弄清楚呀,他畢竟在京郊,離我們很遠的。而且小姐您也不方便直接去見人家溫先生吧~”
“小翠,你過來~”
葉萱狡黠一笑,招唿小翠近身。
小翠奇怪的走過來。
葉萱拽著她的胳膊,把她腦袋拉近自己,小聲在她耳邊說:
“你去準備兩身男子的衣服,我們喬裝一下,去京郊。”
“啊!”小翠驚訝出聲,“小姐這樣不行的。”
“你小聲些,小心被人聽了去。”葉萱提醒她。
小翠立馬壓低聲音反對著,“小姐,這樣太危險了,平日我們出門老夫人都不太高興,更何況是去京郊呀,那地方一天可來不及迴來的~”她擔心的勸葉萱,“小姐您如果實在想打聽什麽,要不我們找人去那邊再打聽打聽吧~”
葉萱皺眉,小翠說的對,但是她還是想親自見見,
“要不我去跟母親說,我準備去福慧庵為家人祈福,到時候多帶些人,我知道書院離福慧庵很近,去那邊也容易。”
“可是,那裏畢竟男子多,我們兩個女兒家還是不太安全吧~”
小翠還是擔心道。
“放心,到時候我們扮作男子,白天去,早去早迴,不會有事的。”
葉萱安撫著,大白天又是人多的時候,誰會注意兩個男人啊。
“走吧,我去母親那裏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