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的一個晚上,陳總通知餘良,讓他陪自己去參加一個飯局。
因為考慮到要喝酒的原因,陳總沒有開自己的車,而是和餘良打了一個出租車,去了縣城邊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飯店。
在車上,陳總悄悄告訴餘良,她今天請的客人,是她的一個朋友和朋友的親戚,朋友的親戚就是那個縣紀委的。上次人家幫了大忙,自己要好好表示一下。
餘良知道,作為一個娛樂場所的老板,要和方方麵麵處好關係,而處好關係的主要手段就是平時多多交流。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發生。
要處好關係,千萬不能急來抱佛腳?,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意味著在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時,不能等到需要幫助時才去聯係別人。
首先,?“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會讓人覺得你不夠真誠。當你平時不與朋友聯係,隻在需要幫助時才去找他們,這種行為會被視為太勢利,很容易被拒絕?。
其次,?廣結善緣才能廣結善果?。多個朋友多條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平時的維護和溝通。通過經常聯係和互動,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從而在需要幫助時得到支持?。
再次,感情是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的,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要善於放長線釣大魚。尤其是四通八達的人脈網絡,更需要愛心的澆灌、精心的梳理、細心的嗬護、耐心的期待。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情世故是為人處世的重要部分。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無處不在。這種文化背景使得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更加注重人情。
上次自己給陳總製定的那個方案,雖然看似一勞永逸,但風險還是蠻大的,其中人家的幫忙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進了飯店,餘良發現這個飯店雖然不大,但也是幹淨典雅,且比較隱秘,是宴請重要人物的好地方。
陳總和餘良在提前定好的包間喝茶等待,十幾分鍾後,兩位客人如約而至。
陳總和餘良趕緊站起來,起身迎接。
餘良暗暗打量了一下兩個人,走在前麵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濃眉方臉, 不苟言笑,一看就像個官場中人;走在後麵的是一位白白胖胖的、笑容可掬的中年人,一看就像個生意場上的人。
“陳總,這位是我的表哥,縣紀委的韓越峰韓書記。”那位白白胖胖的、笑容可掬的中年人向陳總介紹道。
“幸會幸會,歡迎韓書記大駕光臨,請上座。”陳總滿臉賠笑道。
那個韓書記看了看陳總,點了點頭,淡淡笑了笑,坐到了主位上。
幾個人都坐好後,陳總這才向兩人介紹道:“韓書記,趙總,這位是我的一個遠房表弟,叫餘良,現在在我的ktv上班,自己人。”
“韓書記好!趙總好!”餘良趕緊站起來,笑著向兩個人問好。
他知道陳總之所以說自己是她的遠房表弟,是因為地方官員的戒心一般來說都比較重,尤其是紀委這種特殊係統的,最忌諱和不知底細的陌生人吃飯喝酒,說兩人是親戚關係,一是消除對方的戒心,二是為了說話更方便一些。
趙總看了看餘良,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韓書記盯著餘良看了一會兒,這才慢慢說道:“小兄弟功夫不錯啊,一看眼神就是個習武之人。前段時間我聽趙海濤趙局長說起過有一個叫餘良的,應該就是你吧。”
餘良一聽,就知道這位韓書記和上次見麵的南流縣公安局長趙海濤關係應該不錯,於是笑著點了點頭。
見自己的猜測得到了證實,韓書記不苟言笑的臉色慢慢緩和了下來,變得輕鬆了許多。
“韓書記,您兩位來之前,我提前點了幾個菜,也不知道合不合您的胃口,請您再點幾個菜。”陳總讓餘良喊來服務員,拿過菜單,雙手遞給韓書記。
“讓趙總點吧,他點什麽我吃什麽。千萬別點多了,多了浪費。”韓書記推辭道,並沒有接菜單。
陳總以為韓書記是在客氣,剛想再說什麽,趙總把菜單接了過去,說道:“陳總,我表哥在場上是從不點菜的,這是他的規矩。他吃飯一向都很簡單,我替他點了,你倆就不要相互客氣了。”
趙總看了看菜單,簡單點了兩個菜,把菜單交給服務員,服務員轉身出去了。
“您兩位這麽客氣,讓我多不好意思啊。”陳總說道。她知道趙總吃飯向來簡單,沒想到韓書記吃飯也這麽簡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世風日下,我們管不了別人,也隻能管好自己了。”韓書記感歎道。
餘良聽了,感覺這位韓書記還是不錯的,對自己要求很嚴,不是那種喜歡大吃大喝之輩。
停了一會兒,幾個菜上來了,餘良趕緊把酒打開,交給陳總。
陳總親自給韓書記和趙總倒滿酒,也給自己的杯子倒滿,然後把酒瓶交給餘良。
餘良接過來,把自己的酒杯倒滿,然後把酒瓶放到靠近陳總的位置。
對於酒場上的一些規矩,陳總在來的時候教給了他一些,讓他好好記住,不要弄錯了,惹客人不高興。
三杯酒下肚,酒宴正式開始。
由於幾個人用的都是小杯,再加上餘良提前做了準備,服了師父周德馨給他專門配製的解酒藥,盡管酒量不行,但他估計今天這個酒場還是完全能夠應付下來的。
一圈過後,酒場上的氛圍才活絡起來,韓書記的話也慢慢多了起來。
“韓書記,最近忙不忙?”陳總邊敬酒邊隨口問道。
“哎,幹我們這行的沒有不忙的,但忙了半天,卻沒有啥太大的效果。”韓書記邊喝邊感歎道。
餘良靜靜的聽著。他覺得自己今天就是一個陪酒的,唯一的任務就是把酒陪好,至於別的和他關係不大,別人咋說自己咋聽就行。
“小兄弟,你覺得現在的社會風氣如何?”韓書記放下酒杯,看著餘良,忽然問道。
因為考慮到要喝酒的原因,陳總沒有開自己的車,而是和餘良打了一個出租車,去了縣城邊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飯店。
在車上,陳總悄悄告訴餘良,她今天請的客人,是她的一個朋友和朋友的親戚,朋友的親戚就是那個縣紀委的。上次人家幫了大忙,自己要好好表示一下。
餘良知道,作為一個娛樂場所的老板,要和方方麵麵處好關係,而處好關係的主要手段就是平時多多交流。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發生。
要處好關係,千萬不能急來抱佛腳?,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意味著在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時,不能等到需要幫助時才去聯係別人。
首先,?“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會讓人覺得你不夠真誠。當你平時不與朋友聯係,隻在需要幫助時才去找他們,這種行為會被視為太勢利,很容易被拒絕?。
其次,?廣結善緣才能廣結善果?。多個朋友多條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平時的維護和溝通。通過經常聯係和互動,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從而在需要幫助時得到支持?。
再次,感情是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的,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要善於放長線釣大魚。尤其是四通八達的人脈網絡,更需要愛心的澆灌、精心的梳理、細心的嗬護、耐心的期待。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情世故是為人處世的重要部分。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日常生活中,人情世故無處不在。這種文化背景使得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更加注重人情。
上次自己給陳總製定的那個方案,雖然看似一勞永逸,但風險還是蠻大的,其中人家的幫忙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進了飯店,餘良發現這個飯店雖然不大,但也是幹淨典雅,且比較隱秘,是宴請重要人物的好地方。
陳總和餘良在提前定好的包間喝茶等待,十幾分鍾後,兩位客人如約而至。
陳總和餘良趕緊站起來,起身迎接。
餘良暗暗打量了一下兩個人,走在前麵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濃眉方臉, 不苟言笑,一看就像個官場中人;走在後麵的是一位白白胖胖的、笑容可掬的中年人,一看就像個生意場上的人。
“陳總,這位是我的表哥,縣紀委的韓越峰韓書記。”那位白白胖胖的、笑容可掬的中年人向陳總介紹道。
“幸會幸會,歡迎韓書記大駕光臨,請上座。”陳總滿臉賠笑道。
那個韓書記看了看陳總,點了點頭,淡淡笑了笑,坐到了主位上。
幾個人都坐好後,陳總這才向兩人介紹道:“韓書記,趙總,這位是我的一個遠房表弟,叫餘良,現在在我的ktv上班,自己人。”
“韓書記好!趙總好!”餘良趕緊站起來,笑著向兩個人問好。
他知道陳總之所以說自己是她的遠房表弟,是因為地方官員的戒心一般來說都比較重,尤其是紀委這種特殊係統的,最忌諱和不知底細的陌生人吃飯喝酒,說兩人是親戚關係,一是消除對方的戒心,二是為了說話更方便一些。
趙總看了看餘良,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韓書記盯著餘良看了一會兒,這才慢慢說道:“小兄弟功夫不錯啊,一看眼神就是個習武之人。前段時間我聽趙海濤趙局長說起過有一個叫餘良的,應該就是你吧。”
餘良一聽,就知道這位韓書記和上次見麵的南流縣公安局長趙海濤關係應該不錯,於是笑著點了點頭。
見自己的猜測得到了證實,韓書記不苟言笑的臉色慢慢緩和了下來,變得輕鬆了許多。
“韓書記,您兩位來之前,我提前點了幾個菜,也不知道合不合您的胃口,請您再點幾個菜。”陳總讓餘良喊來服務員,拿過菜單,雙手遞給韓書記。
“讓趙總點吧,他點什麽我吃什麽。千萬別點多了,多了浪費。”韓書記推辭道,並沒有接菜單。
陳總以為韓書記是在客氣,剛想再說什麽,趙總把菜單接了過去,說道:“陳總,我表哥在場上是從不點菜的,這是他的規矩。他吃飯一向都很簡單,我替他點了,你倆就不要相互客氣了。”
趙總看了看菜單,簡單點了兩個菜,把菜單交給服務員,服務員轉身出去了。
“您兩位這麽客氣,讓我多不好意思啊。”陳總說道。她知道趙總吃飯向來簡單,沒想到韓書記吃飯也這麽簡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世風日下,我們管不了別人,也隻能管好自己了。”韓書記感歎道。
餘良聽了,感覺這位韓書記還是不錯的,對自己要求很嚴,不是那種喜歡大吃大喝之輩。
停了一會兒,幾個菜上來了,餘良趕緊把酒打開,交給陳總。
陳總親自給韓書記和趙總倒滿酒,也給自己的杯子倒滿,然後把酒瓶交給餘良。
餘良接過來,把自己的酒杯倒滿,然後把酒瓶放到靠近陳總的位置。
對於酒場上的一些規矩,陳總在來的時候教給了他一些,讓他好好記住,不要弄錯了,惹客人不高興。
三杯酒下肚,酒宴正式開始。
由於幾個人用的都是小杯,再加上餘良提前做了準備,服了師父周德馨給他專門配製的解酒藥,盡管酒量不行,但他估計今天這個酒場還是完全能夠應付下來的。
一圈過後,酒場上的氛圍才活絡起來,韓書記的話也慢慢多了起來。
“韓書記,最近忙不忙?”陳總邊敬酒邊隨口問道。
“哎,幹我們這行的沒有不忙的,但忙了半天,卻沒有啥太大的效果。”韓書記邊喝邊感歎道。
餘良靜靜的聽著。他覺得自己今天就是一個陪酒的,唯一的任務就是把酒陪好,至於別的和他關係不大,別人咋說自己咋聽就行。
“小兄弟,你覺得現在的社會風氣如何?”韓書記放下酒杯,看著餘良,忽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