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餘良和往常一樣,又去礦口旁邊的小樹林練功。
到了小樹林後,餘良感覺似乎與以前不大一樣,異常警覺的他立即向四周看去。
“出來吧,別藏著了。”幾秒鍾後,餘良冷冷的說道。
話音剛落,就見一個壯漢從一棵大樹後緩緩走了出來,小心翼翼的走近餘良。
“是你?”雖然夜色不是很明,但餘良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壯漢——那個前段時間碰瓷兒自己的無賴。
見餘良認出了自己,壯漢忽然雙腿一跪,雙手抱拳,一臉真誠的說道:“師父,我叫劉農,我想拜您為師,請您收下我吧。”
看到壯漢突然跪自己,餘良一時摸不著頭腦,身子沒有動,隻是冷冷的說道:“請起,你這個我可受不起。”
之所以沒有去把壯漢攙扶起來,是因為餘良始終心存警惕。父親餘建國多次告誡他,事出反常必有妖,對於突發情況,在沒有徹底弄明白以前,千萬不要盲目出手,必須時刻小心,並保持安全的距離。
見餘良出言拒絕,劉農並沒有灰心,而是跪在地上,把自己的情況和拜師的意圖仔細的說了出來。
一是自己母親早亡,全靠父親把自己拉扯成人,家庭貧困,老父親常年有病;二是自己從小不學無術,好吃懶做,養成了一些惡習;三是自己雖然不是什麽好人,但也隻幹些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的事情,還沒有完全壞了良心;四是自己那天是有意碰瓷兒餘良,故意往餘良身上撞的,而不是餘良真的撞了他;五是現在是嚴打時期,自己實在不想再犯事兒,一心想找個正經營生;六是自己感覺餘良人品好、功夫高,能遇到是自己的福分,實在不想再錯過,請餘良發發善心原諒自己,大慈大悲收下自己,自己一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一心向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劉農說完,淚流滿麵,痛哭流涕。
餘良聽後,也有些心酸,慢慢走過去,把劉農從地上攙了起來。
見餘良把自己攙了起來,劉農心中暗喜,覺得自己這套精心準備沒有白費。
自從劉農產生想拜餘良為師的念頭後,第二天就開始四處打聽,很快就打聽到了餘良的姓名和住址,還無意間聽說餘良夜裏常去礦口的小樹林溜達。畢竟這個地方不大,人也不多,相互認識的幾率高。
打聽清楚餘良的姓名和住址後,劉農就想去職工宿舍找餘良,但仔細一想,覺得不妥,於是去找自己的堂叔劉學易求教。
劉學易是劉農的堂叔,在南流縣城居住,在家開了個卦攤,以此為生。因為據說和一個世外高人學過幾年《易經》,對一些占卜、算命之類頗為精通,因此人送外號“劉半仙”。
聽了劉農的來意,“劉半仙”嘿嘿一笑:“都說不打不相識,你和他還是有緣分的。這件事成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要提前好好謀劃一番。”
劉農忙問如何操作,“劉半仙”慢慢一擺手,“別急,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聽完以後你就大致知道如何做了。”
“宋朝有兩個很有名的年輕人,一個叫楊時。一個叫遊酢。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幾歲時就能寫詩,人們都稱他是‘神童’。遊酢從小刻苦勤奮,經書看過一遍就能熟記在心,倒背如流。據說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第一次見到遊酢就看出他將來可以擔當重任,所以高興地收他為弟子。楊時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經拜著名學者程顥為師。後來程顥去世了,他又把楊時推薦給自己的弟弟程頤。於是楊時和遊酢都成了程頤的弟子。兩個人經常一起探討學問。一天,楊時和遊酢因為一個問題爭吵起來,兩個人都覺得自己看法正確,爭來爭去,沒有結果。最後,楊時提出建議:‘我們去請教老師吧。’遊酢點頭同意。
兩人說走就走,那時正是隆冬時節,天陰得黑漆漆,天寒地凍。他們走到半路,天空中突然飄起了鵝毛大雪,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衣領。但是,兩人絲毫沒有被寒冷的天氣嚇退,把衣服往緊裏裹了裹,就繼續趕路。等到兩人終於來到先生家時,正巧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他們不敢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站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候雪下得更大了,天氣也更加寒冷。楊時和遊酢快要被凍僵了,但依舊恭敬地站在那裏。過了很久,程頤一覺醒來,發現楊時和遊酢已經變成了雪人,腳底下的積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他被這兩個學生的舉動深深感動了,趕忙把兩個學生讓進屋裏。程頤讓書童調旺爐火,沏好香茶,接著,師徒三人圍著火爐,開始探討學問。
後來,楊時成了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遊酢也成了北宋書法家、理學家。”
劉農認真地聽著,邊聽邊想,從來沒有這麽老實過。
“從這個故事中,你悟到了什麽?“劉半仙”講完後,淡淡的問劉農。
“叔,你是不是讓我在拜師前,先要有一個誠懇的態度。”劉農問“劉半仙”。
“劉半仙”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算你還有一定的悟性,但這也隻是一個初步。”
“初步?那下一步是什麽?”劉農不解的問。
“你要知道,對於習武之人,師父在選擇?徒弟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標準:一是道德品質。武術傳承重視道德修養,因此師父會首先考察徒弟的道德品質,確保徒弟具有良好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操守;二是對武術的熱愛與誠意。徒弟要對武術有深厚的熱愛和誠意,這是學習武術的基礎,也是保持長期學習和練習的動力;三是身體素質和潛力。武術訓練對身體素質有一定要求,師父會評估徒弟的身體條件,如柔韌性、力量和耐力等,以確保徒弟能夠承受嚴格的訓練;四是學習態度和?毅力。徒弟應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因為武術學習是一個長期且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五是遵守規矩和紀律。武術界有著嚴格的師徒關係和規矩,徒弟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矩和紀律,尊重師父和其他同仁。這幾個標準,你能達到幾個?”
劉農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哎,看在你父親的麵子上,我先教你一套說辭,你練熟了以後,再去找人家拜師,至於成與不成,就看你和他的緣分了。”“劉半仙”微合雙目說道。
劉農趕緊連連稱謝。
練了好幾天後,劉農覺得差不多了,這才開始在礦口小樹林慢慢蹲守餘良,今天終於遇到了。
“師父,您能收下我嗎?劉農眼巴巴看著餘良,試著問道。
到了小樹林後,餘良感覺似乎與以前不大一樣,異常警覺的他立即向四周看去。
“出來吧,別藏著了。”幾秒鍾後,餘良冷冷的說道。
話音剛落,就見一個壯漢從一棵大樹後緩緩走了出來,小心翼翼的走近餘良。
“是你?”雖然夜色不是很明,但餘良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壯漢——那個前段時間碰瓷兒自己的無賴。
見餘良認出了自己,壯漢忽然雙腿一跪,雙手抱拳,一臉真誠的說道:“師父,我叫劉農,我想拜您為師,請您收下我吧。”
看到壯漢突然跪自己,餘良一時摸不著頭腦,身子沒有動,隻是冷冷的說道:“請起,你這個我可受不起。”
之所以沒有去把壯漢攙扶起來,是因為餘良始終心存警惕。父親餘建國多次告誡他,事出反常必有妖,對於突發情況,在沒有徹底弄明白以前,千萬不要盲目出手,必須時刻小心,並保持安全的距離。
見餘良出言拒絕,劉農並沒有灰心,而是跪在地上,把自己的情況和拜師的意圖仔細的說了出來。
一是自己母親早亡,全靠父親把自己拉扯成人,家庭貧困,老父親常年有病;二是自己從小不學無術,好吃懶做,養成了一些惡習;三是自己雖然不是什麽好人,但也隻幹些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的事情,還沒有完全壞了良心;四是自己那天是有意碰瓷兒餘良,故意往餘良身上撞的,而不是餘良真的撞了他;五是現在是嚴打時期,自己實在不想再犯事兒,一心想找個正經營生;六是自己感覺餘良人品好、功夫高,能遇到是自己的福分,實在不想再錯過,請餘良發發善心原諒自己,大慈大悲收下自己,自己一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一心向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劉農說完,淚流滿麵,痛哭流涕。
餘良聽後,也有些心酸,慢慢走過去,把劉農從地上攙了起來。
見餘良把自己攙了起來,劉農心中暗喜,覺得自己這套精心準備沒有白費。
自從劉農產生想拜餘良為師的念頭後,第二天就開始四處打聽,很快就打聽到了餘良的姓名和住址,還無意間聽說餘良夜裏常去礦口的小樹林溜達。畢竟這個地方不大,人也不多,相互認識的幾率高。
打聽清楚餘良的姓名和住址後,劉農就想去職工宿舍找餘良,但仔細一想,覺得不妥,於是去找自己的堂叔劉學易求教。
劉學易是劉農的堂叔,在南流縣城居住,在家開了個卦攤,以此為生。因為據說和一個世外高人學過幾年《易經》,對一些占卜、算命之類頗為精通,因此人送外號“劉半仙”。
聽了劉農的來意,“劉半仙”嘿嘿一笑:“都說不打不相識,你和他還是有緣分的。這件事成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要提前好好謀劃一番。”
劉農忙問如何操作,“劉半仙”慢慢一擺手,“別急,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聽完以後你就大致知道如何做了。”
“宋朝有兩個很有名的年輕人,一個叫楊時。一個叫遊酢。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幾歲時就能寫詩,人們都稱他是‘神童’。遊酢從小刻苦勤奮,經書看過一遍就能熟記在心,倒背如流。據說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第一次見到遊酢就看出他將來可以擔當重任,所以高興地收他為弟子。楊時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經拜著名學者程顥為師。後來程顥去世了,他又把楊時推薦給自己的弟弟程頤。於是楊時和遊酢都成了程頤的弟子。兩個人經常一起探討學問。一天,楊時和遊酢因為一個問題爭吵起來,兩個人都覺得自己看法正確,爭來爭去,沒有結果。最後,楊時提出建議:‘我們去請教老師吧。’遊酢點頭同意。
兩人說走就走,那時正是隆冬時節,天陰得黑漆漆,天寒地凍。他們走到半路,天空中突然飄起了鵝毛大雪,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衣領。但是,兩人絲毫沒有被寒冷的天氣嚇退,把衣服往緊裏裹了裹,就繼續趕路。等到兩人終於來到先生家時,正巧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他們不敢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站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候雪下得更大了,天氣也更加寒冷。楊時和遊酢快要被凍僵了,但依舊恭敬地站在那裏。過了很久,程頤一覺醒來,發現楊時和遊酢已經變成了雪人,腳底下的積雪已經有一尺多厚了。他被這兩個學生的舉動深深感動了,趕忙把兩個學生讓進屋裏。程頤讓書童調旺爐火,沏好香茶,接著,師徒三人圍著火爐,開始探討學問。
後來,楊時成了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遊酢也成了北宋書法家、理學家。”
劉農認真地聽著,邊聽邊想,從來沒有這麽老實過。
“從這個故事中,你悟到了什麽?“劉半仙”講完後,淡淡的問劉農。
“叔,你是不是讓我在拜師前,先要有一個誠懇的態度。”劉農問“劉半仙”。
“劉半仙”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算你還有一定的悟性,但這也隻是一個初步。”
“初步?那下一步是什麽?”劉農不解的問。
“你要知道,對於習武之人,師父在選擇?徒弟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標準:一是道德品質。武術傳承重視道德修養,因此師父會首先考察徒弟的道德品質,確保徒弟具有良好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操守;二是對武術的熱愛與誠意。徒弟要對武術有深厚的熱愛和誠意,這是學習武術的基礎,也是保持長期學習和練習的動力;三是身體素質和潛力。武術訓練對身體素質有一定要求,師父會評估徒弟的身體條件,如柔韌性、力量和耐力等,以確保徒弟能夠承受嚴格的訓練;四是學習態度和?毅力。徒弟應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因為武術學習是一個長期且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五是遵守規矩和紀律。武術界有著嚴格的師徒關係和規矩,徒弟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矩和紀律,尊重師父和其他同仁。這幾個標準,你能達到幾個?”
劉農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哎,看在你父親的麵子上,我先教你一套說辭,你練熟了以後,再去找人家拜師,至於成與不成,就看你和他的緣分了。”“劉半仙”微合雙目說道。
劉農趕緊連連稱謝。
練了好幾天後,劉農覺得差不多了,這才開始在礦口小樹林慢慢蹲守餘良,今天終於遇到了。
“師父,您能收下我嗎?劉農眼巴巴看著餘良,試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