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大結局扶立吐番
上文書中提到桓侯與龐統兩麵夾攻,東西對進攻破了吐穀渾王城赫拉,滅了吐穀渾,徹徹底底打通了西進之路的糧道問題。他倆合師之後,龐統將軍隊交與了他,自己迴長城城去配合孔明去處理朝廷中的日常政務去了。
他臨行之前還交待兒子龐文,要他按照桓侯的軍令行事,不要我行我素,藐視軍規,引起桓的不快,而受到軍法的處置。龐文連連點頭答應,張飛也囑咐他迴去以後,將這麽多年科考中錄取的有能力之人,選擇處事公正、心係天下,能從基層角度出發的官吏挑選一批出來,準備派來西域,配合當地頭領,治理整個西域的地方。
龐紡連忙答應,他與桓侯等人告別之後,帶上親隨迴朝去了。再說桓侯迴到了蘇毗境內,立刻召集諸將議事。他深知雖已打通糧道,但西域之地廣袤,各地風俗民情差異極大,若要長治久安,需製定因地製宜之策。
眾將齊聚帳中,桓侯環視一周後開口道:“如今吐穀渾雖滅,然西域各族人心未定。吾欲選派能通各族語言風俗者,深入各部,宣揚大漢仁德,同時普查戶籍,興修水利。”諸將紛紛稱是。
此時,一員小將站出進言:“大帥,西域多馬,可組建騎兵,以保西域安穩並震懾外敵。”桓侯聽後大笑:“此計甚妙。”當下便安排下去。他叫人傳令於司馬懿、馬超、魏延、徐晃等人重點進攻鄯善,自己率兵攻蘇毗。
大女王蘇毗末羯召集眾人商議如何應對漢軍的攻勢,蘇毗末羯眉頭緊皺,對著眾臣說道:“漢軍勢猛,不可力敵。吾聽聞桓侯義薄雲天,或許可遣使求和,許以牛羊財寶。請諸位首領各抒己見,拿出心一個好的主意來。”隻見頭領哈特沙布站出反對:“大王,我族勇士眾多,怎可未戰先降?何況那張飛乃是野心勃勃之輩,他不會在乎我們的那點牛羊馬匹。更不會接受我的投降。臣認為應該整兵備戰,與漢軍決一死戰。與其跪著生,還不如站著從容就義”。
蘇毗末羯猶豫不定之時,一謀士上前獻計:“大王,可佯裝求和,再趁其不備設下埋伏。”可是又一文臣就潑他的冷水。他說“哪張飛八九十歲,是老得成精的人物,這點小計決對瞞不過他”。女王蘇毗末羯問他:“這也不行、那也不對,你說該怎麽辦?這個謀士當時無言可對。
再說大女王思索片刻後點頭應允。因為無路可走,隻能這樣一試了。小女王蘇沫爾卻反對,她說如真的與漢軍纏鬥下去,蘇毗勢力會一落千丈,況現在漢軍已經收取了整個吐穀渾,糧草輜重能源源不斷的運來西域,而且吐穀渾就是活鮮鮮的例子,他若不去截取漢軍的糧道,激怒張飛,怎麽會引來了滅國之災。
於是大小女王失和,蘇毗末羯下令將小女王禁閉起來,她下令調集全國所有的兵馬,要與桓侯決一死戰。此時蘇沫爾卻在心腹人在暗中的救助下,逃了出來,她帶上了一批心腹,向南邊的雅隆部落而去。大女王聞訊的派人追趕,卻因為遲了一步,小女王已經逃進了雅隆境內。
蘇毗末羯派侍衛領班紮蘭丁帶上大批的財物,前往桓侯營帳求和,表示願意歸降大漢,並獻上了帶來的大量禮物。桓侯收了了禮物,看過了紮蘭丁帶來的求和文書,他接受求和,並讓紮蘭丁迴去告訴蘇毗末羯,讓她派人來商量求和的條款。大王派來了她最信任的大臣來到了漢軍大營,與桓侯商定了以下協議。一、蘇毗部落向大漢稱臣,每年向大漢進貢戰馬一萬匹,牛羊各兩萬頭。
二、向大漢進貢一部分犀牛角,象牙和一部分寶石,黃金和白銀。
三,永為大漢下屬,代大漢鎮守該地,從此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四,大小女王的繼任從此由大漢天子委任,境內的前任不得指定下一任。
五,大漢政府派官吏協助鎮守蘇毗部落,監督大漢法律在該地的實施工作。張飛同意了他的條例,也答應了大軍撤岀蘇毗,隻留一部分士兵維持一下秩序。隻要蘇毗承認大漢,守禮儀,大漢可以不幹涉彼處大小女的交接。同意每年送與小邦每年兩萬匹綢緞,並派人把漢人的先進耕作經驗傳於蘇毗地方。雙方還互相根據以上的協議交換了文本。
當使者將以上協議文本呈與了蘇毗未羯之後,她自認為得計,立刻部署人馬準備突襲漢軍。
飛信軍把探聽到的情報告訴了桓侯。並說還發現蘇毗軍隊的調動,桓侯早就知道其中有假,斷定了蘇毗勢力沒有受到大的損失,如今主動投降、必然其中有詐。他假意接受了蘇毗末羯的投降,又令人安排一切儀式,而虛與委蛇。卻悄悄調遣兵力。
他在中軍虛立營帳,卻令眾將帶兵在四下埋伏。以待蘇毗人馬的到來。果然沒過多久,蘇毗軍隊在勇士斯巴也克、斯巴隆特和古拉蘇特爾的帶領之下,和象雄大首領鵬雕的象雄殘餘部隊,共集合了十五萬馬兵發動了攻擊,並殺入漢軍大營時,才發現落入了桓侯的圈套。
桓侯部署的大軍從四方殺將出來,奮勇反擊,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的混戰,這次大戰決定了西藏勢力的結局。眾將領帶著士兵們奮勇衝殺。經過兩三小時的混戰之後,殺得蘇毗軍隊陣腳大亂。此時雅隆勢力的首領在小女王蘇沫兒的帶領下發兵三萬,也殺入了蘇毗勢力的屬地,並占領許多屬地。
蘇毗末羯遭受到漢軍與雅隆勢力前後夾擊。知道大勢已去;此時去偷襲漢軍大營的軍隊中了桓侯的四下埋伏,幾個主將和鵬雕都戰死在亂軍之中。她隻是在殘兵敗將護衛下四處逃竄,桓侯命眾將乘勝追擊,最終被龐統之子在雅拉的地方被龐文俘獲。於是漢軍便統一了蘇毗部落全境。
並宣告蘇毗末羯對該地的統治從此結束。桓侯因龐文有意收納大女王蘇毗末羯,便將末羯賞於了他,還將大女王認為義女,指婚於他。蘇毗末羯被擒之後,本以為難逃一死、但事情是這樣的結局,實是岀她所料。出於求生的本能,她欣然接受桓侯的安排,立刻向桓侯下跪,真誠的拜了八拜,口稱義父。
桓侯叫她起來,並與了妝奩,安排她與龐文在營中結為了夫妻。滿營大小將領們都來祝賀,初更時分賓客散去之後,龐文攜她走進了後帳,開始為她寬衣解帶,成就好事。
此刻雅隆頭人在蘇沫爾的帶領之下,已經全麵占領了昌都地區,蘇毗遺眾想擁立蘇沫爾為女王,重新統治蘇毗遺眾。不過桓侯不許,並把她指婚給功勳卓著的霍弋,蘇沫爾也隻得做了霍弋的女人。她看見霍弋的英偉威猛,倒也感到慶幸,從此以後也就心甘情願的服侍霍弋。
聶赤讚普看到了勢力比自己強大得多的象雄、蘇毗都被漢軍剿滅。他深知自己無法與漢軍對抗,又看到了小女王蘇沫爾隻一句話就做了漢軍將領霍弋的妻子之後,更加感受到了漢軍的壓力。
所幸他的雅隆勢力對漢軍的正麵衝突並不太大。他急忙派出使者來到漢軍大營來見張飛,主動提岀願意投降,桓侯令使者迴去告訴聶赤讚普,叫他可以來大營商談。
聶赤讚普隻得拿出了許許多多的物資,親自來到了漢軍的營中,來犒勞大漢的西征大軍,其中有黃金,白銀,象牙,寶石,還有一些極為稀少的靈藥,桓侯雖然不會煉丹,但是和三個煉丹師的夫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自然也認得一些靈藥的。
他問起這些靈藥的出處,讚普一一作了迴答。桓侯立刻令飛信使去告知了三人夫人,夏侯涓、張靈和張珊同來藏邊,在六女千米以上的山峰上、以及幹年的冰縫之中,找到了伏曇仙花,雪蓮,鳳髓草,冰魄神晶,紫羅蘭,水母粉等大批珍貴的煉丹的原材料。
由於聶赤讚普在各方麵都配合得很好,桓侯也確認了他是真心降順,加上漢軍不適應雪域高原的氣候環境,須要找一本地人來代表漢朝政府治理該地。於是張飛決定讓聶赤讚普為該地的統領,正式將這片地方改名為西藏。把邏些更名叫拉薩。作為西藏的首府。
後來拉薩就成了西臧政區的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西藏了藏州,任命聶赤讚普為鎮邊大將軍、領藏州牧,並賜封他為藏侯。將西藏劃分為那曲府、阿裏府、喀則府、昌都府、泊爾府、林芝府、山南府和不丹八府。每府下轄三個郡,一個郡又管轄五個縣邑。
並將漢中、西川的居民移一萬戶、約十萬餘人進入了西藏地區,讓他們與當地民眾互相通婚,後來演變出了好幾種民族。
在張飛的大力扶持下,聶赤讚普第一個統一了整個西藏,雅隆部落也成為了整個西藏的第一個共主。也就成為了吐蕃的遠祖,為了表示對漢政府的誠意,他將自己的原配夫人降為妃嬪,而在遷移的旺族之中選一個漢族女子蘇氏作為自己的正妃,從此藏族的正室多為漢族女子。
從此聶赤讚普建立了第一個博王國,後來大位傳給了的牟赤讚普,他的正妃是鄒氏。三傳頂赤讚普,他的正妃是譙氏。四傳到了索赤讚普,他的正妃也是漢族李氏的女子。而且這些讚普的嫡女則配與了漢族的豪門弟子。從此古老的藏族便與漢族互為姻親。
聶赤讚普在該地推行了大漢法律,在大漢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又重新推出了自己的律法,他重用有本事、有能力的漢人做高級官員,基本上用漢律的標準來管理藏州。大興漢族的文化,將漢人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與當地的苯教共同成了該地的宗教信仰。除了正常的高原畜牧業之外,在低矮的平地也開始了種植,蠶桑。於是手工業,冶鐵陶瓷製作逐漸也在西藏地區有了一定的發展。
桓侯安置好西藏政區的事務之後,便帶領張苞、薑維等官二代將領們帶兵北行,準備會合司馬懿等人西征。聶赤讚普除了資助一部分糧草輜重之外,還調派了三萬藏兵隨桓侯北征。
於是在西域鄯善附近集結的漢軍有二十多萬,上將幾十名。戰將三百餘員。這可把當時的西域各國嚇傻了!桓侯率領大軍向北進發,一路上軍旗飄揚,聲勢浩大。沿途的西域小國見狀,紛紛大開城門,獻上美酒佳肴,隻求漢軍莫要侵犯。
抵達鄯善附近後,與司馬懿等人會師。眾人商議軍情,桓侯主張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然而,鄯善城中亦有能人,早已在城外設置重重機關陷阱。
漢軍先鋒部隊不慎觸發陷阱,一時間箭雨紛飛,火光衝天。桓侯臨危不亂,指揮將士們穩住陣腳,讓擅長破解機關的工匠出身的小兵前去探查應對。
與此同時,鄯善國王在城內心急如焚,他深知漢軍的厲害,此次設下陷阱也隻是希望爭取些許談判的籌碼。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際,聶赤讚普派來的藏兵中有熟悉此地地形之人,指出一條通往鄯善城側門的小路。桓侯大喜,當即派遣一支奇兵從小路突襲。鄯善城守軍大驚失色,首尾難顧。最終,鄯善國王無奈開城投降,漢軍再次取得勝利,西域諸國無不臣服。
當下西域各部皆聞風喪膽,紛紛派遣使者前來表示臣服之意。桓侯一一接納,並且按照之前的計劃,選派精通各族語言風俗之人深入各部,推行大漢的政策。
與此同時,龐文迴到朝中,向孔明和龐統匯報了桓侯的需求。兩人精心挑選了一批優秀的官吏,快馬加鞭送往西域。這些官吏到達之後,積極協助桓侯治理西域,一時間西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然而,遠在北方草原的匈奴得知西域被大漢掌控,心生嫉妒與恐懼。他們集結兵力,企圖南下侵擾西域。桓侯得到消息後,並不慌亂。他聯合西域各族的兵力,嚴陣以待。並且利用西域多山地的地形,設置重重防線。匈奴大軍來襲之時,陷入困境,桓侯率領聯軍出擊,匈奴大敗而歸。經此一戰,西域更加穩定,桓侯成為了西域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張飛帶領眾將班師迴朝,長安百姓夾道歡迎,歡唿聲震天動地。皇帝親自率百官出城相迎,對張飛及眾將大肆嘉獎,賞賜無數金銀財寶、良田美宅。桓侯將自己的所得分與了陣亡將士的家屬,自己沒留下分文。
朝堂之上,張飛詳述西域諸事,皇帝龍顏大悅,對眾將論功行賞。龐文因收服蘇毗末羯且在諸多戰事中立功,被擢升官職,成為朝中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孝懷皇帝加封了出征的眾將,特別加封了司馬懿為晉公,而張飛將飛信軍交與孝懷皇帝之後,夫妻一行七人告別了昭烈皇帝,關公夫妻,孝懷皇帝和兒子張苞,女兒敬哀皇後張小蘭和張碧蓮向西而去,而僅存的十八燕老兄弟堅決與他們同行,張苞夫妻,孝懷皇帝夫妻苦留不住,噙著眼淚將他們送出了長安城外。隻見桓侯眾人慢慢的消失在天際之外。
桓侯張飛截取了一隙之機,輔助劉備父子統一了魏、吳、蜀三國,並且將大漢疆土擴展到了東南抵海,北到處興安嶺以南,黑龍江流域,包括遼東半島和日本。以及蒙古全境以及新疆、西藏的廣大地區,大漢也就是文中的季漢又延續了幾十年。
後來敬哀皇後、張皇後先後病逝之後,孝懷皇帝立司馬文昭做了皇後,加國丈司馬懿為文宣王,司馬懿死後,他的孫子司馬炎繼承了爵位,後來廢漢自立,開始了大晉王朝。有些細節會在拙作《重生秦瓊雄霸天下》中提及。
本不欲如此收尾,但本書已經停止了推薦分發,隻能草草結束。感謝一直陪伴我到現在的書友們,特別是書友愛吃銀杏酒的包玉華。
全書完。
上文書中提到桓侯與龐統兩麵夾攻,東西對進攻破了吐穀渾王城赫拉,滅了吐穀渾,徹徹底底打通了西進之路的糧道問題。他倆合師之後,龐統將軍隊交與了他,自己迴長城城去配合孔明去處理朝廷中的日常政務去了。
他臨行之前還交待兒子龐文,要他按照桓侯的軍令行事,不要我行我素,藐視軍規,引起桓的不快,而受到軍法的處置。龐文連連點頭答應,張飛也囑咐他迴去以後,將這麽多年科考中錄取的有能力之人,選擇處事公正、心係天下,能從基層角度出發的官吏挑選一批出來,準備派來西域,配合當地頭領,治理整個西域的地方。
龐紡連忙答應,他與桓侯等人告別之後,帶上親隨迴朝去了。再說桓侯迴到了蘇毗境內,立刻召集諸將議事。他深知雖已打通糧道,但西域之地廣袤,各地風俗民情差異極大,若要長治久安,需製定因地製宜之策。
眾將齊聚帳中,桓侯環視一周後開口道:“如今吐穀渾雖滅,然西域各族人心未定。吾欲選派能通各族語言風俗者,深入各部,宣揚大漢仁德,同時普查戶籍,興修水利。”諸將紛紛稱是。
此時,一員小將站出進言:“大帥,西域多馬,可組建騎兵,以保西域安穩並震懾外敵。”桓侯聽後大笑:“此計甚妙。”當下便安排下去。他叫人傳令於司馬懿、馬超、魏延、徐晃等人重點進攻鄯善,自己率兵攻蘇毗。
大女王蘇毗末羯召集眾人商議如何應對漢軍的攻勢,蘇毗末羯眉頭緊皺,對著眾臣說道:“漢軍勢猛,不可力敵。吾聽聞桓侯義薄雲天,或許可遣使求和,許以牛羊財寶。請諸位首領各抒己見,拿出心一個好的主意來。”隻見頭領哈特沙布站出反對:“大王,我族勇士眾多,怎可未戰先降?何況那張飛乃是野心勃勃之輩,他不會在乎我們的那點牛羊馬匹。更不會接受我的投降。臣認為應該整兵備戰,與漢軍決一死戰。與其跪著生,還不如站著從容就義”。
蘇毗末羯猶豫不定之時,一謀士上前獻計:“大王,可佯裝求和,再趁其不備設下埋伏。”可是又一文臣就潑他的冷水。他說“哪張飛八九十歲,是老得成精的人物,這點小計決對瞞不過他”。女王蘇毗末羯問他:“這也不行、那也不對,你說該怎麽辦?這個謀士當時無言可對。
再說大女王思索片刻後點頭應允。因為無路可走,隻能這樣一試了。小女王蘇沫爾卻反對,她說如真的與漢軍纏鬥下去,蘇毗勢力會一落千丈,況現在漢軍已經收取了整個吐穀渾,糧草輜重能源源不斷的運來西域,而且吐穀渾就是活鮮鮮的例子,他若不去截取漢軍的糧道,激怒張飛,怎麽會引來了滅國之災。
於是大小女王失和,蘇毗末羯下令將小女王禁閉起來,她下令調集全國所有的兵馬,要與桓侯決一死戰。此時蘇沫爾卻在心腹人在暗中的救助下,逃了出來,她帶上了一批心腹,向南邊的雅隆部落而去。大女王聞訊的派人追趕,卻因為遲了一步,小女王已經逃進了雅隆境內。
蘇毗末羯派侍衛領班紮蘭丁帶上大批的財物,前往桓侯營帳求和,表示願意歸降大漢,並獻上了帶來的大量禮物。桓侯收了了禮物,看過了紮蘭丁帶來的求和文書,他接受求和,並讓紮蘭丁迴去告訴蘇毗末羯,讓她派人來商量求和的條款。大王派來了她最信任的大臣來到了漢軍大營,與桓侯商定了以下協議。一、蘇毗部落向大漢稱臣,每年向大漢進貢戰馬一萬匹,牛羊各兩萬頭。
二、向大漢進貢一部分犀牛角,象牙和一部分寶石,黃金和白銀。
三,永為大漢下屬,代大漢鎮守該地,從此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四,大小女王的繼任從此由大漢天子委任,境內的前任不得指定下一任。
五,大漢政府派官吏協助鎮守蘇毗部落,監督大漢法律在該地的實施工作。張飛同意了他的條例,也答應了大軍撤岀蘇毗,隻留一部分士兵維持一下秩序。隻要蘇毗承認大漢,守禮儀,大漢可以不幹涉彼處大小女的交接。同意每年送與小邦每年兩萬匹綢緞,並派人把漢人的先進耕作經驗傳於蘇毗地方。雙方還互相根據以上的協議交換了文本。
當使者將以上協議文本呈與了蘇毗未羯之後,她自認為得計,立刻部署人馬準備突襲漢軍。
飛信軍把探聽到的情報告訴了桓侯。並說還發現蘇毗軍隊的調動,桓侯早就知道其中有假,斷定了蘇毗勢力沒有受到大的損失,如今主動投降、必然其中有詐。他假意接受了蘇毗末羯的投降,又令人安排一切儀式,而虛與委蛇。卻悄悄調遣兵力。
他在中軍虛立營帳,卻令眾將帶兵在四下埋伏。以待蘇毗人馬的到來。果然沒過多久,蘇毗軍隊在勇士斯巴也克、斯巴隆特和古拉蘇特爾的帶領之下,和象雄大首領鵬雕的象雄殘餘部隊,共集合了十五萬馬兵發動了攻擊,並殺入漢軍大營時,才發現落入了桓侯的圈套。
桓侯部署的大軍從四方殺將出來,奮勇反擊,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的混戰,這次大戰決定了西藏勢力的結局。眾將領帶著士兵們奮勇衝殺。經過兩三小時的混戰之後,殺得蘇毗軍隊陣腳大亂。此時雅隆勢力的首領在小女王蘇沫兒的帶領下發兵三萬,也殺入了蘇毗勢力的屬地,並占領許多屬地。
蘇毗末羯遭受到漢軍與雅隆勢力前後夾擊。知道大勢已去;此時去偷襲漢軍大營的軍隊中了桓侯的四下埋伏,幾個主將和鵬雕都戰死在亂軍之中。她隻是在殘兵敗將護衛下四處逃竄,桓侯命眾將乘勝追擊,最終被龐統之子在雅拉的地方被龐文俘獲。於是漢軍便統一了蘇毗部落全境。
並宣告蘇毗末羯對該地的統治從此結束。桓侯因龐文有意收納大女王蘇毗末羯,便將末羯賞於了他,還將大女王認為義女,指婚於他。蘇毗末羯被擒之後,本以為難逃一死、但事情是這樣的結局,實是岀她所料。出於求生的本能,她欣然接受桓侯的安排,立刻向桓侯下跪,真誠的拜了八拜,口稱義父。
桓侯叫她起來,並與了妝奩,安排她與龐文在營中結為了夫妻。滿營大小將領們都來祝賀,初更時分賓客散去之後,龐文攜她走進了後帳,開始為她寬衣解帶,成就好事。
此刻雅隆頭人在蘇沫爾的帶領之下,已經全麵占領了昌都地區,蘇毗遺眾想擁立蘇沫爾為女王,重新統治蘇毗遺眾。不過桓侯不許,並把她指婚給功勳卓著的霍弋,蘇沫爾也隻得做了霍弋的女人。她看見霍弋的英偉威猛,倒也感到慶幸,從此以後也就心甘情願的服侍霍弋。
聶赤讚普看到了勢力比自己強大得多的象雄、蘇毗都被漢軍剿滅。他深知自己無法與漢軍對抗,又看到了小女王蘇沫爾隻一句話就做了漢軍將領霍弋的妻子之後,更加感受到了漢軍的壓力。
所幸他的雅隆勢力對漢軍的正麵衝突並不太大。他急忙派出使者來到漢軍大營來見張飛,主動提岀願意投降,桓侯令使者迴去告訴聶赤讚普,叫他可以來大營商談。
聶赤讚普隻得拿出了許許多多的物資,親自來到了漢軍的營中,來犒勞大漢的西征大軍,其中有黃金,白銀,象牙,寶石,還有一些極為稀少的靈藥,桓侯雖然不會煉丹,但是和三個煉丹師的夫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自然也認得一些靈藥的。
他問起這些靈藥的出處,讚普一一作了迴答。桓侯立刻令飛信使去告知了三人夫人,夏侯涓、張靈和張珊同來藏邊,在六女千米以上的山峰上、以及幹年的冰縫之中,找到了伏曇仙花,雪蓮,鳳髓草,冰魄神晶,紫羅蘭,水母粉等大批珍貴的煉丹的原材料。
由於聶赤讚普在各方麵都配合得很好,桓侯也確認了他是真心降順,加上漢軍不適應雪域高原的氣候環境,須要找一本地人來代表漢朝政府治理該地。於是張飛決定讓聶赤讚普為該地的統領,正式將這片地方改名為西藏。把邏些更名叫拉薩。作為西藏的首府。
後來拉薩就成了西臧政區的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西藏了藏州,任命聶赤讚普為鎮邊大將軍、領藏州牧,並賜封他為藏侯。將西藏劃分為那曲府、阿裏府、喀則府、昌都府、泊爾府、林芝府、山南府和不丹八府。每府下轄三個郡,一個郡又管轄五個縣邑。
並將漢中、西川的居民移一萬戶、約十萬餘人進入了西藏地區,讓他們與當地民眾互相通婚,後來演變出了好幾種民族。
在張飛的大力扶持下,聶赤讚普第一個統一了整個西藏,雅隆部落也成為了整個西藏的第一個共主。也就成為了吐蕃的遠祖,為了表示對漢政府的誠意,他將自己的原配夫人降為妃嬪,而在遷移的旺族之中選一個漢族女子蘇氏作為自己的正妃,從此藏族的正室多為漢族女子。
從此聶赤讚普建立了第一個博王國,後來大位傳給了的牟赤讚普,他的正妃是鄒氏。三傳頂赤讚普,他的正妃是譙氏。四傳到了索赤讚普,他的正妃也是漢族李氏的女子。而且這些讚普的嫡女則配與了漢族的豪門弟子。從此古老的藏族便與漢族互為姻親。
聶赤讚普在該地推行了大漢法律,在大漢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又重新推出了自己的律法,他重用有本事、有能力的漢人做高級官員,基本上用漢律的標準來管理藏州。大興漢族的文化,將漢人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與當地的苯教共同成了該地的宗教信仰。除了正常的高原畜牧業之外,在低矮的平地也開始了種植,蠶桑。於是手工業,冶鐵陶瓷製作逐漸也在西藏地區有了一定的發展。
桓侯安置好西藏政區的事務之後,便帶領張苞、薑維等官二代將領們帶兵北行,準備會合司馬懿等人西征。聶赤讚普除了資助一部分糧草輜重之外,還調派了三萬藏兵隨桓侯北征。
於是在西域鄯善附近集結的漢軍有二十多萬,上將幾十名。戰將三百餘員。這可把當時的西域各國嚇傻了!桓侯率領大軍向北進發,一路上軍旗飄揚,聲勢浩大。沿途的西域小國見狀,紛紛大開城門,獻上美酒佳肴,隻求漢軍莫要侵犯。
抵達鄯善附近後,與司馬懿等人會師。眾人商議軍情,桓侯主張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然而,鄯善城中亦有能人,早已在城外設置重重機關陷阱。
漢軍先鋒部隊不慎觸發陷阱,一時間箭雨紛飛,火光衝天。桓侯臨危不亂,指揮將士們穩住陣腳,讓擅長破解機關的工匠出身的小兵前去探查應對。
與此同時,鄯善國王在城內心急如焚,他深知漢軍的厲害,此次設下陷阱也隻是希望爭取些許談判的籌碼。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際,聶赤讚普派來的藏兵中有熟悉此地地形之人,指出一條通往鄯善城側門的小路。桓侯大喜,當即派遣一支奇兵從小路突襲。鄯善城守軍大驚失色,首尾難顧。最終,鄯善國王無奈開城投降,漢軍再次取得勝利,西域諸國無不臣服。
當下西域各部皆聞風喪膽,紛紛派遣使者前來表示臣服之意。桓侯一一接納,並且按照之前的計劃,選派精通各族語言風俗之人深入各部,推行大漢的政策。
與此同時,龐文迴到朝中,向孔明和龐統匯報了桓侯的需求。兩人精心挑選了一批優秀的官吏,快馬加鞭送往西域。這些官吏到達之後,積極協助桓侯治理西域,一時間西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然而,遠在北方草原的匈奴得知西域被大漢掌控,心生嫉妒與恐懼。他們集結兵力,企圖南下侵擾西域。桓侯得到消息後,並不慌亂。他聯合西域各族的兵力,嚴陣以待。並且利用西域多山地的地形,設置重重防線。匈奴大軍來襲之時,陷入困境,桓侯率領聯軍出擊,匈奴大敗而歸。經此一戰,西域更加穩定,桓侯成為了西域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張飛帶領眾將班師迴朝,長安百姓夾道歡迎,歡唿聲震天動地。皇帝親自率百官出城相迎,對張飛及眾將大肆嘉獎,賞賜無數金銀財寶、良田美宅。桓侯將自己的所得分與了陣亡將士的家屬,自己沒留下分文。
朝堂之上,張飛詳述西域諸事,皇帝龍顏大悅,對眾將論功行賞。龐文因收服蘇毗末羯且在諸多戰事中立功,被擢升官職,成為朝中年輕一輩中的翹楚。
孝懷皇帝加封了出征的眾將,特別加封了司馬懿為晉公,而張飛將飛信軍交與孝懷皇帝之後,夫妻一行七人告別了昭烈皇帝,關公夫妻,孝懷皇帝和兒子張苞,女兒敬哀皇後張小蘭和張碧蓮向西而去,而僅存的十八燕老兄弟堅決與他們同行,張苞夫妻,孝懷皇帝夫妻苦留不住,噙著眼淚將他們送出了長安城外。隻見桓侯眾人慢慢的消失在天際之外。
桓侯張飛截取了一隙之機,輔助劉備父子統一了魏、吳、蜀三國,並且將大漢疆土擴展到了東南抵海,北到處興安嶺以南,黑龍江流域,包括遼東半島和日本。以及蒙古全境以及新疆、西藏的廣大地區,大漢也就是文中的季漢又延續了幾十年。
後來敬哀皇後、張皇後先後病逝之後,孝懷皇帝立司馬文昭做了皇後,加國丈司馬懿為文宣王,司馬懿死後,他的孫子司馬炎繼承了爵位,後來廢漢自立,開始了大晉王朝。有些細節會在拙作《重生秦瓊雄霸天下》中提及。
本不欲如此收尾,但本書已經停止了推薦分發,隻能草草結束。感謝一直陪伴我到現在的書友們,特別是書友愛吃銀杏酒的包玉華。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