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講到劉備自己知道言語有失,便裝酒醉踉蹌著跌跌撞撞的走迴館驛安歇,看到此處小子不禁想到幾句七言。


    孟德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唯使君。髀肉複生猶感慨,寧教寰宇不三分?


    卻說劉表聽了玄德醉中之言,心中也是不悅。玄德走後他退入了後宅,妻子蔡氏接著問道“剛才吾站在屏風後邊聽到劉備的言語,非常輕視人,且帶有侵犯荊襄之意,若不早除掉他,今後必有禍患,劉表雖然沒有說話,但還是搖頭否決了她的話。蔡氏立招來蔡瑁,把與劉表的對話跟他說了一遍,蔡瑁對其姊道“既然如此,待我先點五百人馬去館驛圍殺了他,然後再給姐夫言明便了”。


    於是蔡瑁連夜帶兵往館驛而來。在說劉備在館驛中秉燭而坐,三更過後方才想休息一會兒,忽然間有一個人叩門而入,他抬頭一看,乃是伊籍也。原來伊籍得知蔡瑁連夜點兵,知道他是想對玄德不利,於是連夜來報,催促劉備趕快迴新野。劉備曰:“我還沒有辭別劉景升兄,不可能隨便走吧”!


    伊籍說,等待辭別就來不及了,那樣的話你會被蔡瑁害死。劉備聽了伊籍的話,連夜迴到新野,等到蔡瑁帶人來時,劉備已經走岀很遠了,蔡瑁悔恨自己來遲,他便冒劉備的口氣寫一首詩在壁上。徑自走入後宅稟報劉表,說劉備有反叛之意,現題詩於壁上,不跟您告辭就跑迴新野去了。劉表不信,親自同他來到館驛,驗看一番,果見壁上有詩四句,詩雲: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龍豈池中物,乘雷上青天。


    當下劉表大怒,拔劍而言曰“吾誓殺此無義之徒”。他在房中徒走了幾步,暗思“吾與玄德交往幾年,都未見他寫過詩文,他今晚怎能會寫出此五言”?他沉思了一會兒,明白這是有人離間,於是迴步入館驛之中,用劍刮去了此詩的墨跡。


    他扔劍於地,上得馬來。蔡瑁向他說道人馬已經點齊了,可前往新野捉拿劉備,劉表向他說不可魯莽行事,以後再說吧。


    蔡瑁見劉表遲疑不決,又與他姐蔡氏秘密商議,退後點聚眾官在襄陽議事時,就在那裏收拾他。第二天,蔡瑁稟告劉表曰“啟姐丈,近年來豐熟,應該邀請眾官在襄陽聚會,以示撫勸之意,請主公前往。劉表曰“可以去新野請玄德帶客”。蔡瑁暗暗慶幸劉表中了自己的謀算,於是便令人往新野去請玄德。


    在說張飛在新野不久,擁有穿越記憶的他知道以後是由二哥執掌荊襄,為了讓關羽以後在荊州能夠站穩腳跟,他磨著關公,關羽無奈之下,也隻得陪著三弟往返於名大家族之間,而眾家族的家主得知紅臉長須者是名傳四海的漢壽亭侯關雲長後,也非常有禮節的接待了他們,當然沒有去蔡家和蒯家。等他們兄弟倆人迴到新野之時,也正是蔡瑁派人請玄德迴襄陽的時候。


    再言劉備奔迴新野之後,自己也知道失言惹了大禍,可是還沒有跟眾人說明,蔡瑁派的人已經來到新野,遞上了劉表請他的書信,孫乾見主公匆匆而迴,意甚不樂,猜想在襄陽必有事端,他便對劉備眾人說“蔡瑁忽然請主公赴會,必有異謀,主公切不可輕往”。


    劉備才將上項事情說與眾人聽了,張飛說此事好辦,請子龍兄弟帶五百馬軍隨行即可,若是真的不去,必然引起劉景升的懷疑。趙雲也點頭說道,有他同往,一定會把劉備保護好。絕不會出一點差池。會將劉備保護迴新野的。劉備聽了眾人的話,與趙雲點了五百騎兵,往襄陽而去。


    新野到襄陽不過二百餘裏,馬兵半天就能到達。他們很快就來到了襄陽,蔡瑁岀城近接。他表麵上的態度很是謙恭有禮,隨後又是劉琦,劉琮兄弟二人帶一班文武出迎。劉備見有劉表二子也在,沒有什麽懷疑,但趙雲卻與陳到帶人環衛在左右。


    劉琦字公瑾,與周朗同字,劉琮字季緒。為了與下文周朗混雜不清,以後就直稱叫公子劉琦便行了。當下兄弟二人對劉備重重的施了一禮,劉琦說我父親的氣疾發了,不能行動,所以才請叔父待客,撫勸各地守護之官員。


    劉備對二人說“劉備本來沒有什麽資格來主持此等大事。但是既有景升兄之命,無奈勉為其難,才這樣做,第二天,荊襄九郡四十二縣的官員都來到了,蔡瑁密中與蒯越商議說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更是當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必然會成為禍害,必須在今日除掉他,以絕後患。


    蒯越說在廣庭大眾之下除去劉備,會失人望的。蔡瑁卻說是奉了劉表的言語,蒯越說既然如此,那就準備行動吧。蔡瑁對蒯越說東門有峴山大路,我已經命令兄弟蔡和帶兵阻住,南門令蔡中把住,北門由堂侄蔡勳把守。隻有西門沒有派人,因為岀城不遠便被檀溪擋住,那檀溪有二三丈闊,丈餘深淺,而且水流湍急,根本不怕他能飛過去。


    他們二人商量好了計劃,但是蒯越又說有趙雲、陳到行坐不離玄德,特別從趙雲的身上暴發岀來的氣勢看,整個荊襄怕無人是他的對手。有趙雲在時,不易得手。蔡瑁說這個也好辦,我已經提前埋伏了五百餘人在城中作好準備,另外叫文聘與王威在外邊另設一席,以及眾武將請住趙雲。然後就可以行事了。


    二人商量好以後,當即下令殺牛宰馬,以辦筵席,劉備騎來的,的盧馬就拴在後園柱上,不明所以的文武眾官因玄德是代表劉景升,於是一齊上前見禮,禮畢之後大家也就在堂中坐下,劉備坐了主位,二位公子在兩邊列席,其餘人等在堂下坐了,趙雲、陳到帶劍立於劉備身後,王威,文聘向前邀請他們,趙雲和陳到皆不去,玄德強令以從。於是趙雲二人無奈隻得下堂去陪眾武將飲酒。


    蔡瑁幹啥都不行,圍殺劉備卻是好手!他調集軍隊把趙雲帶來的五百餘人團團圍住,如鐵桶一般。並在堂上也添加了人手。


    酒過三巡,伊籍上前與劉備把盞,他以目視玄德,低聲言道“請玄德公更衣”。劉備會意,假作入廁,與他到了後園,伊籍將蔡瑁的布置跟劉備說了,劉備聞言大驚,向他道過謝後,因知東南北三麵都有蔡瑁的人馬,隻得出西門而去。


    門吏上前問之,玄德不答,縱馬加鞭,門吏擋之不及,隻得眼看著他岀西門去了。於是門吏報與蔡瑁,蔡瑁立刻上馬帶領五六百人一齊追趕。


    在說劉玄德快馬加鞭,行不上數裏,卻被檀溪擋住,隻見檀溪闊約數丈,水底通紅,洶湧澎湃向前流淌,劉備見蔡瑁人馬將到,無奈縱馬下溪往對岸斜挎過去,走了好幾步,馬蹄忽然頓陷,沉下河底,劉備暗曰“吾命休矣,的盧,的盧,今日果然妨吾也”。蔡瑁帶人來到跟前,他欣賞著劉備這副落湯雞的樣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他也沒有想到令人向水中的劉備射箭。正在這時,白馬的盧忽然長嘶一聲,從水中躍起,一躍三丈,穩穩妥妥的馱著劉備停留在西岸。


    有臨江仙單讚的盧馬躍檀溪:


    漢末三國誰叱吒,的盧名震天涯,檀溪一躍綻光華。助君脫險境,青史載英俠。


    赤兔烏騅皆駿馬,的盧功績堪誇。忠心護主世人嘉,傳奇千古誦,豪氣漫雲霞。


    又有一詩讚曰:


    檀溪一躍傳佳語,救主奇功誦古今。


    先主仗它脫險境,寶馬英雄共傾心,


    雖然傳言會妨主,卻與皇叔情義真。


    不離不棄相攜手,青史留名世人呤。


    的盧馬,的盧馬。馳騁疆場展風華,忠心護主傳佳話,千古傳奇綻彩霞。


    的盧馬,的盧馬。英勇無畏走天涯。亂世風雲任叱吒,豪情萬丈耀中華。


    且說玄德馬躍檀溪,顧望東岸。那蔡瑁已追到溪邊,他隔河高唿“使君何故逃席而去”?劉備曰“蔡瑁,吾與汝非前世冤乎?或今世有仇乎?汝竟如此謀害吾乎?瑁曰“使君休聽人言,吾無此心”。


    劉備望見蔡瑁已取弓箭在手,於是縱馬往東絕塵而去。蔡瑁對左右而言曰“此何非神助乎?此溪豈馬能躍之乎”?遂收兵迴城而去,路上遇上趙雲帶人尋來。他問蔡瑁說到,我主公哪裏去了?蔡瑁迴答說,使君逃席出了西門,現在不知去向。


    趙雲是心細之人,他當時沒有對蔡瑁說些什麽,忙打馬前行,遙望著水流湍急的檀溪片刻。他迴馬對蔡瑁言道“蔡瑁,汝請吾主赴宴,為何手執兵器,引眾追趕吾主”?


    瑁曰“荊襄四十二郡縣官員在此,吾身為上將,豈可不加防護?雲曰“爾將吾主迫往何處?瑁曰“聞劉使君岀西門到此,卻又不見”,趙雲用槍指著蔡瑁說,“我如果去找不到我家主公,蔡瑁,吾將不與汝幹休”!於是帶著軍士順溪尋找去了,但找了很遠也沒有見到馬的蹄印。他心下疑惑,莫非躍溪而去了?於是一邊迴馬順溪而來,一邊觀望對麵情況。


    終於在一處地方看見對麵岸邊有一灘水跡,心想主公定是在此躍溪而去,他帶上自己的兵馬尋路來到對岸,尋訪主公的蹤跡。不說劉備馬躍檀溪之事,迴文再表主角張飛。自從劉備帶趙雲走後,忽然打了個噴嚏。他馬上暗自推算了一番,早知根由,身懷穿越後來者的他知道不久孫權將討伐黃祖了。


    張飛心想:黃祖你想怎麽死就怎麽死吧,可別連累了我的大將甘寧甘興霸。千萬不能讓這個錦帆賊岀身的甘寧歸順碧眼小兒。他吩咐了妻子一番後,叫來了燕六,十三,十七和老幺燕歸來,立刻馬不停蹄往江夏而去。不時就到了江夏的地界上了。


    說也湊巧,甘寧雖在江夏黃祖的部下,但他是江上劫匪出身,黃祖非常看不起他,所以在江夏也是不得誌,這天他出城打獵散心,慢慢的順著官道往北而行,忽然間一行大雁從南向北飛去,他立刻彎弓搭箭向一隻大雁射去,這隻大雁中箭慢慢的斜落在張飛的馬前。隻見老幺下馬拾起大雁,將箭呈於張飛,翼德見箭杆上有個甘字,心想真是時來運轉了,這樣看來,很快便見到我的興霸了。於是他勒馬等在原地。


    少時,甘寧乘馬來到跟前,見張飛已拾雁在手,他上前討要。飛曰“雁是汝所射不假,但落時驚吾坐馬,你說該還你嗎”


    甘寧心中正在煩惱,他大聲喝問張飛想怎麽樣?張飛說我看你這個樣子是找人出氣,幹脆你我比試一番,要是你勝過我了,不但大雁歸還,而且我還請你飲酒,講完把盛裝著美酒的大葫蘆向甘宇炫耀了一下。


    甘寧再不答言,在得勝鉤、鳥飾環上取下大刀望張飛砍來,張飛一看,這甘寧與太史慈一樣打扮,都是背插雙戟,身著綠袍,當下也不含糊,拍馬相迎,二人馬打盤旋,一來一往戰了八十餘合,甘寧見勝不得對方,他右手抽岀短戟藏在刀下。倆人都是這種心思,張飛也抽出了打將鋼鞭,壓在蛇矛之下。


    這時雙馬錯鐙,忽聽兩人同聲暴喝,“看戟”,“看鞭”。甘寧左手執刀望翼德迎麵砍來,右手揮戟向飛脖子上削去;張飛也是左手執矛架住了他的大刀,右手猛力一鞭打將過去。於是當的一聲,鐵戟與鋼鞭撞在一起,畢竟張飛力猛鞭沉,不但將鐵戟打飛老遠,鞭勢還向甘寧頸背落下。


    甘寧暗叫一聲“不好,吾命休矣”,但張飛卻能控製力量,把握分寸,當鞭落到甘寧身上時,改打為按,將他按下馬去,隨即跳下馬來將甘寧扶起,並說“得罪了甘兄,望乞恕罪”。甘寧對他說你怎知道吾姓甘?飛說你射雁的箭杆上刻有甘字,所以猜岀你的姓氏。


    甘寧這才將眼前之人仔細打量了一番,又看了看插在地上的蛇矛,和拴在矛上的黑馬。“哦,原來閣下是張飛,張翼德啊,難怪吾會敗在你的手上。不過你不是隨劉皇叔在新野嗎,來江夏何事?


    張飛叫他坐下,掏出大葫蘆,拔去塞蓋,猛喝了一大口,然後遞與甘寧,他說吾也算為你而來,我知道黃祖那廝看不起你的岀身,所以沒有重用於你,眼下碧眼小兒會為父報仇,征討江夏,你一切都要小心為是。


    甘寧見飛先飲才遞與自己,他也明白對方的精細之處,因為張飛先飲就打消了酒中是否有毒的疑意。他也喝了一大口,迴遞與張飛,“雖然如此,吾又有什麽辦法呢?張飛說“甘兄何不與吾同保吾兄劉皇叔,匡扶漢室,以建功業”?他喝了後又遞與甘寧,寧也喝了一口說“當然可以,不過此時不行,我若隨兄去投皇叔,江夏人會議論我是見棄思遷,有始無終,無情無義之輩,弟還擔當不起如此罵名”。


    就這樣二人邊飲邊談,甚是投機,甘寧便提出要與飛結拜為兄弟,於是二人捏土為香,以山川河流為證,結為兄弟,飛大四歲為兄,甘寧為弟。張飛見收降甘寧的事已經圓滿結束,便告辭甘寧迴新野而去,二人互道了珍重,甘寧也返迴江夏不題。要知劉備馬躍檀溪之後事情從何發展,請問下章自有分說。下章《巧遇徐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