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說到關公掘開汝河,水淹了於禁七軍,曹軍震動。關公又趁著水勢乘船進攻汝南,城內曹仁著一點就棄城而逃。是滿寵阻擋住他。說水勢雖猛,卻難以久留,不消幾日水就會消失不見,但是一旦棄了汝南,那麽黃河以南就不能屬大魏所有了。


    而且關羽亦恐我軍偷襲其後。所以曹將軍你隻要緊守此城,自然就有轉機!大王已經與孫權取得了一致抗劉的和議,一旦東吳興兵,關羽則應顧不暇,哪裏還有什麽實力來攻奪汝南郡。曹仁聞言大喜,他對滿寵一躬曰“非伯寧之教,子孝幾乎誤了國家大事”。於是他騎馬上城,聚眾將而言曰“吾受魏王之命,保守汝南之地,現在決意堅守,再有言棄城者立斬”!


    諸將也齊聲答應,某等願隨將軍以死拒守,永不言退。曹仁大喜,於是就在城上設弓弩數百,叫軍士日夜防護,不可懈怠。城中的老幼居民無奈,也隻得擔土石填塞城垣。果然沒幾日水勢就減退了。


    再說關公分兵一半攻打郟下,以防曹軍偷襲,自統人馬攻城,他立馬北門,躍馬揚鞭,手指城上高聲曰“爾等鼠輩,此時不早投降,更待何時”?曹仁在城上見關羽身上隻穿掩心甲,斜袒著綠袍,急招五百弓箭手一齊放箭。關公忽感覺左臂一疼,低頭看時,早中了一箭。立刻翻身落下馬來。


    曹仁見公落馬,立即帶兵殺岀城來,被關平帶人一陣殺敗,曹仁退迴了汝南城,緊閉城門,依舊堅守去了。關平救父迴到寨中,拔出臂箭,原來箭頭有毒,而毒已入骨,左臂上青腫不能運動。不過荊襄的的醫術條件高超,醫務人員也非常出色,軍中有上千的高明醫士,連荊襄太醫總院的院長吳景此時也在軍中,他當即讓關羽服下解毒丹,又實施了局部麻醉,然後取刀在手,先以高度白酒消毒,然後才剖開皮肉見骨,刮去骨上的毒素,然後才上了靈藥,外麵再加了縫合,敷上了金創藥。不過關羽必須要休養百日,方能動武。關羽雖然在圍攻汝南城中左臂中了毒箭,卻也威震華夏。曹操都準備遷都以避其鋒了。


    關平與眾將勸父親暫退荊州養傷,以待時機再伐曹魏,卻被雲長一陣斥責。說眾人因一人之傷而想退兵是輕重不分,不能因為一人就誤了軍國重事,並責罵\/關平與眾將是慢軍心。關平與眾人隻得默默而退。


    再說許都的曹操得知關羽水淹七軍,擒拿了於禁。十一萬大軍全軍覆滅,眾多部將盡皆戰死。魏兵兵鋒已挫,害怕他趁機來攻許昌,乃集眾商議。司馬懿又出來諫阻於他,說七軍盡失非戰之罪,乃是於禁大意,移軍紮住低矮之外,以至天降大雨,導便汝河漲水,才七軍俱敗的。所以動搖不了國家的根基。


    今因諸葛瑾代孫權之子向關羽求婚,被關羽拒絕,兩家已經失和,雲長得誌,孫仲謀會不高興。大王再重新派人結連孫權,孫權自然與大王協合,自然能夠謀奪荊州。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話後,立刻遣使前往東吳,許與若勝關羽,江南之地永屬江東所有。他還歎曰“於文則從孤二三十年,素有功勳,何期臨危竟然降敵,悲哉,惜哉”!


    可是七軍完了,於禁降了。不可能再讓關羽繼續北進吧,於是他隻得命夏侯惇長子夏侯德為主將,徐商呂建等人為副將,起大兵十萬以拒雲長。自己勉強帶兵出洛陽陵坡屯紮。為夏侯德之後援。


    再言張飛全軍已經到達荊州,為了麻痹吳軍,他令眾將帶親信人員悄悄進入了沿江的各個城池潛伏起來,十五萬大軍也化整為零,隱藏在沿江地帶,由於太史慈常在江麵上行走,張飛使托他在沿江斟查,極早找到吳兵可以渡江的地段。


    此時關羽令治中潘濬總防荊州,令王甫在沿江修建烽火台,並拔士兵守之。一旦吳兵有動靜,立刻登台舉火,他可帶兵接應,由於汝南久攻不下,關公又派人抽調荊襄人馬前往助戰,所以荊襄的防務已然鬆懈了許多。


    時張飛早到汝南關公軍中,他與關公相見,兄弟二人久別重逢,免不得又宴飲了一番。這時關平與眾將都來與桓侯問好。大家興高采烈的吃喝著,酒宴散後,關公問起了漢中之戰,張飛告訴他說,曹操暫時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現在各守疆土,發展糧食,休養生息,恢複國民經濟為主。也建議關公也別冒進了,就這樣把守好已奪去的地盤。同樣的該恢複的盡量恢複。


    兄弟倆慢慢的聊到了朝廷之上,關公講到他對大哥劉備匡扶漢室的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兄長總把匡扶漢室為己任,現在兵多將廣,又有了穩固的後方作為支撐,本該出兵討曹,迎天子還於舊都,伸大義於天下;可大哥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受群僚的擁戴擅自稱王,大封文武眾臣。這樣與董卓曹操何異?以前的理念對他來說仿佛已經成為了過去,不再是那麽的熱心,他問三弟可否知道是什麽原因”。


    張飛說,“當初我們義結桃園,初衷就是建功立業,還一方百姓的清平世界,鎮壓義軍,大小三十餘戰,兄長僅得一縣尉,你我二人充當馬步弓手。心中恨朝廷處事不公。十常侍之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等相繼把持朝政,才引起天下諸侯的義憤,曹孟德迎獻帝歸於許昌,就發生了這一連串的蝴蝶效應,說明了什麽?天子想他的萬乘之尊,眾人皆想高官厚祿,互相排擠,互相傾觸”。


    “曹操雖是奸雄,獻帝從到許昌後這二三十年卻也衣食無憂,獻帝給了曹操什麽嗎?沒有,他什麽也給不了曹操,沒有漢天子,曹操同樣的是現在的曹操;但是沒有了曹操,很可能天子能不能活到現在都是問題”。


    “二哥你想想吧,我們會比曹操做得更好嗎”?關公聽說之後,沒有立刻迴答,他也反複考慮、迴想以前的一切,終於他也認定了亂世之中的現實,許多冠冕堂皇的大義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塊遮羞布!


    你也可以重新審視以前,比如說曹操,他若不是心狠一點,那就不但以前之功勳付之東流,甚至還要付出身家性命的代價。


    關公歎了口氣,無奈的著張飛說“三弟,那我們該咋個辦呢”?


    “暫時停下北伐的腳步,因為目前就是真的北伐,我們也不具備北伐的實力,軍隊,兵器、馬匹、兵車,糧食輜重,衣物等等一切後勤保障都跟不上”。


    “現在能做的是各人守住自己的地盤,互相對峙。現在曹軍短時間內無法進攻我們,就讓曹丞相繼續玩他的奉天子以討不臣吧。待我們積聚了足夠的實力之後,再與他確定天下誰屬,英雄誰屬!江山社稷誰屬,天下萬民之心誰屬”!


    這時唯一服侍在身邊的關平忽然問道“那麽三叔,父親中箭醫生囑咐必須休養百日,我們幹脆撤迴荊襄,以便父親調養如何”?


    桓侯曰“不行!平兒應該勞苦一點,與你父親暫據守汝南,與元直輔助,應該岀不了什麽大事。至於荊襄的家就由三叔我來守吧,三叔現在已經替孫權挖個坑,就等待怎樣埋葬吳兵了”。


    就在曹操調派夏侯德統兵來援汝南;關公與張飛商討一切的同時,東吳的新任大都督呂蒙從陸口乘小船迴到了京口,說有事要麵稟孫權;權立召呂蒙問之,蒙曰“今關羽忽然率兵出襄陽,樊城,收取了皖城、南陽,並西伐汝南,我們可以趁他遠出,一舉出兵奪取荊州,以達成當初周都督的遺願。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權曰“今曹操遠在河北,無暇東顧。徐州守兵不多,孤欲北取徐州,如何呢”?呂蒙說徐州地方四通八達,利於陸戰,不利水戰,縱然攻取了,也難以保守。隻有先取荊州,全據長江,然後在徐圖而進”。


    孫權才實話實說,他說孤本欲奪取荊州,方才是以言試卿罷了,呂卿可為孤謀圖之。孤當隨後便起兵了。


    呂蒙辭別了孫權,迴到陸口軍中,派人往荊襄打聽蜀兵的布防情況,哨馬探聽迴來報告說“沿江上下高阜處都設有烽火台,或三十裏、或二十裏一座,台中都有士兵們看守,又聽說荊州軍馬整肅,似有防備”。


    呂蒙自忖曰“若如此,急切難圖矣!吾先時在吳侯麵前勸他取荊州,現今卻無法處置。罷了,裝病吧”。於是托病不出,還使人迴報孫權。


    孫權聽說呂蒙身患重病,心情也是相當的不好,這時陸遜陸伯言對孫權說呂蒙沒有什麽病,他的這個病是裝出來的。孫權對他說,你既然知道他是裝病,那你就代孤去看一看他吧。


    再說這個陸遜,他乃是江東吳郡,吳縣的世族大姓陸家的嫡係子孫。祖名陸紆,在漢末為吳縣的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也曾任九江都尉,在地方上負責一些軍事和治安事務。陸氏家族在吳縣有較大的影響力,陸家也說得上是官宦世家,而陸遜比父,祖更加出色,不管政治,軍事,詩文都有獨特的見解。


    為了籠絡和拉攏陸氏家族,孫權還將兄長孫策的女兒嫁與了陸遜,因此陸遜就是孫權的侄女婿。而在江東孫權時期的周瑜、魯肅、呂蒙和後來的陸遜。四大統兵都督之中,陸遜隱然可為第一。當下他受吳主的委派,來到了陸口見到了呂子明。


    果然呂蒙臉上毫無病色,陸遜對他一拱手說“奉吾二老丈人的囑托,來看看你的身體怎樣”?呂蒙曰“些許小疾,何勞吳侯下問,伯言返後,請蒙善言解之”。


    陸遜對他說“吳侯將統兵大任盡委托給你了,你不審時而動,空懷鬱結,是什麽原因”?呂蒙用眼睛著他,久久沒有說話。陸遜又說“我有一小方,可以治兄之小疾,不知將軍你想用在下的小方不”?


    呂蒙開口說“伯言有什麽好辦法,就不要藏著了,你就對我言說吧”。說完他把則閑的人一律攆走出去了,隻剩他與陸遜在帳中。陸遜當時微微一笑說“子明你是因荊州的兵馬整齊,沿江又建有烽火台,荊襄人馬如此守備,你無法謀之,我說的可對嗎”?


    呂蒙說正是如此,但不知你有何辦法能解此厄?伯言曰“吾有一計,可以讓荊州兵不能在烽火台上舉火,並且讓荊襄各處之兵盡皆投降,如何”?呂蒙忙問何計?


    陸遜說“關羽自恃英雄,驍勇無敵,天下之人在他的眼裏都是插標賣首之徒,隻有劉備,張飛和曹操他所敬重;趙雲,諸葛亮,龐統,徐元直,馬超等人也才是勉強入他法眼,即使當年的周瑜,魯肅他都不放在眼裏。不過子明你接掌兵權之後,他對你倒高看一眼,你可以趁此機會,裝病向吳侯請辭去大都督之位,然後送一些禮物以驕其心,目前汝南戰韋吃緊,他勢必抽調荊襄之兵西進北上,到那時荊襄守備空虛,我們提調一旅之師,再輔以計謀,奪荊州不難”。


    呂蒙從之,即向孫權說明了陸遜的計劃,並請辭去陸口大都督之位,孫權應允,調他迴建業養病,並說“陸口大都督之任,是當年的周瑜舉薦魯子敬代任,後來魯肅又舉卿代任,現在呂卿去養病,你也為我舉薦一人吧”!


    呂蒙當即向他推薦了陸遜陸伯言代任。孫權曰“陸郎雖有謀略,然人微言輕,怕難以托重任”。呂蒙對他說“我們就是要無名小卒代掌兵柄,方能讓關羽放心,如用名將繼任,就誘惑不了關羽了,請主公思之”。


    孫權聽了,立刻就封陸遜為右都督,拜偏將軍,代任陸口。陸遜向孫權謝辭說“侄婿年幼沒有學識,恐怕不能接此重任”。


    孫權對他說,“呂子明不舉別人,單單推薦你,我相信他的眼光決不會差!你就別在推辭了吧”。陸遜才接了印信,連夜往陸口赴任,和呂蒙一切交接完畢之後,他馬上修書一封,並派人帶上名馬,吳綾和杭羅等絲織品和酒禮等物,去汝南漢軍大營去拜見關公。


    當時張飛在場,關羽將書信遞與他一看,張飛哈哈大笑,他說“蛇岀洞矣,可任之”。關公問他何意,他在雲長耳邊說了如此如此,這般即行。於是關公收了禮品,給了迴書讓吳軍使者自迴,並下令抽調荊襄人馬北上助攻汝南。


    張飛與關公,元直商量好了之後,再三囑咐他們別在去攻打汝南了,先好好在汝南各郡縣加固城防,治繕兵甲,並開始挑選賢才,坐任該地。


    曹軍援兵夏侯德率兵早到了汝南,他見關公沒有進攻,所以也沒有主動出擊,畢竟出兵之時曹操吩咐過,如關羽不進攻,則不可出擊,必須等東吳得手荊襄之後方可動兵,否則,雖勝亦斬!所以曹仁、夏侯德等人都沒有動作。


    再說桓侯張飛,他交接好二哥之後,立刻帶了燕雲鐵騎,風馳電掣的返迴了荊襄,此時甘寧等人經過在江上的斟查,重點確定將來吳軍會在潯陽江麵渡江。


    於是桓侯與軍師龐統會議,龐統是襄陽人,久居荊襄之地。他也認為甘寧提供的消息比較合理,於是張飛下令全軍火速集結,令張合帶兵一萬五千人,去公安城中守禦,並讓他持張飛手令,剝奪城中守將的兵權,統一指揮該城;


    令張遼與向寵帶二萬人馬,駐守南郡城中,收繳城中守將的兵柄,全力防守南郡;


    又令太史慈,王平帶兩萬人馬進防荊州,同樣的收繳城中的軍隊的指揮權,統一指揮全城人馬。當下潘濬,糜超,傅士仁等見了桓侯的的軍令,誰也不稱違抗,隻好老老實實的向張合,張遼,太史慈交出了指揮權,並聽從他們的調遣。


    為什麽他的會心甘情願的接受軍令呢?原因是漢中王的部下軍隊的調動權俱在張飛手裏,劉備是主公,坐享其成。即使關公用兵之權也在張三爺的之下,隻是張三素重情義,沒有在二哥麵前擺譜,而且是遇上關公就先行拜見,所以荊襄守兵也是從心中敬服桓侯。


    然後將剩下的九萬五千人馬一分為二,張飛親帶趙雲、徐晃,甘寧,張任,黃忠,張嶷等將帶領六萬大軍,尾隨在渡江的吳兵身後。軍師龐統帶剩餘的將領在江邊負責燒毀吳兵的船隻,收取吳船上的糧食等物件,並嚴防孫權渡江來接應過江的人員。


    並命令大軍後退四十裏,以免打擾吳兵渡江,真是“安排金鉤把鼇釣,搖頭擺尾上鉤來”。這時孔明正好有要事來到了荊襄,他見了張飛和龐統的布局後,心中猶疑,當下決定暫留在潯陽江畔,共同見證偉大的時刻。


    張飛天網布署已定,就是等呂蒙來投網了,他還與呂蒙打賭,說呂蒙會升為大都督,會白衣渡江,當時兩個人也曾擊掌為誓,張飛但有所言,呂蒙不敢不從!也就是說這個坑是十多年桓侯就“掘坑待虎”了。


    最終還是東吳慢了一拍,人家全部皆布置妥當了,呂蒙和陸遜才開始了他們的計劃。當陸遜得知關羽又抽調荊襄了的守兵北圍汝南,心中大喜,馬上上報吳侯孫權,碧眼小兒也很是高興。


    他與呂蒙商量,決心派呂蒙帶心偷襲荊州,他對呂蒙說道,關羽果然調走了大量的荊襄守兵北去,現在可以實施攻奪荊州的計劃了,卿可和吾弟孫皎同領大軍前去如何?


    呂蒙對他說,當初周公瑾與老將程德謀並為都督,一切大事都取決於周瑜,而程普自認為是老臣而居於周公瑾之下,頗不和睦。後來是見了周郎之帥才,方才敬服的。現在呂蒙才遠遠不及周郎,而孫叔明之親遠勝過了程普。恐我們無法協調,於主公不利。主公若認為我能勝任就由子陰帶兵前往。如果認為孫皎可行則可任他為將。呂蒙也會在的帳前聽命為主公效命的。請主公明斷!


    孫權當即獨任呂蒙為江東兵馬大都督,總製江東各路人馬,令孫皎在後為接應,並充當後勤押糧官。於是呂蒙點起十萬大軍,並帶了周泰,周平,韓當,韓集,丁奉,徐盛。潘璋,朱然,蔣欽,孫桓,謝旌,李異,譚雄,崔禹,馬忠,夏恂等將,大少船隻五百餘條。將會水者扮作商人,盡穿白衣,在船頭船尾劃船搖櫓。卻將精兵伏於船艙之內,一麵請吳侯調兵以為後援。


    一麵令人致書曹操,令進兵纏住關羽。一麵打發行人先傳報陸遜,再打發白衣人,駕快船往潯陽江而去。晝夜不停,直抵北岸。剛過去的人馬上就被沿江烽火台的守兵盤問,隻見身著白衣的吳人迴答說“我們都是客商,在江上往販一些貨物維持生計,因為在江上遇上了具風,無奈在此暫一下。望總爺行個方便,等風停之後我們便行”。並送上了許多財物給守烽火台的士兵們。


    軍士信之,遂任由吳人靠江泊船,當夜二更時分,船中的精兵齊出,在下層將校的帶領下,將烽火台上的士兵們全部縛了,押了下去,並將號旗連展了數展,前鋒船隊上百條船上的士兵們俱起,將緊要之處烽火台中的守軍全部拿下,押下船去,並發動信號,招後續大軍渡江。


    東吳渡江的消息早有細作報與了離潯陽江畔四十裏的張飛,他與臥龍鳳雛正在營中飲酒,嚼著雞腿,煮著豬肘子,他叫細作暫不要驚動吳人,讓他們放心的渡江。張飛看著鍋裏的豬肘了,他又開始捉摸如何再坑陸遜,在曆史的長河之中,若在拿下陸遜和諸葛大郎,(既諸葛瑾)。碧眼小兒便無人可用了!


    當年桃園兄弟三顧茅廬之時,最後一次徐元直也在場,諸葛亮與漢中王隆中對策,桓侯便提出了東和孫權的疑問,認為荊襄一旦出兵宛、洛之時,也是孫劉翻臉的時間,力主把東和孫權改作嚴防孫氏。雖然孔明在其中見到了桓侯的智謀非凡,但他不信會像張飛預判的這樣。當他聽到細依報告吳兵偷渡江時,心中也不免震憾起來。


    我的天菩薩,這個張翼德難道是神佛附身嗎。前十幾年他就看到了今天的一切,難道他真是天下最著名的棋手,而芸芸眾生皆是他的棋子嗎?唉,這個涿郡屠夫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孔明讚歎歸讚歎,可是吳兵的行動並沒有停止腳步。要知張飛如何收拾呂子明,下文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