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漢中立王
漢室傾頹,烽火迷天,九州齊焦。惜玄德奔命,屢遭厄難。仁德廣布,誌比唐堯;三顧草廬,隆中妙策,文臣武將勇略高,籌宏業,雖艱難險苦,何懼雄梟。
但看帳中英豪,仗諸葛,神機運略高,法孝正秦宓,素有文采,關張威猛,敵膽皆搖。趙馬楊威,黃忠奮翼。五虎揮戈戰鼓敲,興沔陽,待東征北伐,重振天朝。
上迴書說到桓侯準備班師迴益州。他叫孟獲為戰死在南中的將領們立廟供奉,如雷銅,陳應張著等人。孟獲立刻吩咐南兵照辦。桓侯決定暫時班師迴蜀,孟獲再三挽留不住。他帶領各洞主,酋長們來與大軍送行,直送到瀘水岸邊。才和蜀兵依依不舍的告別。桓侯囑咐他善待百姓,發展經濟,盡量的修建通道。架造橋梁。並暫時為他留下了一批軍中的工匠,協助他在南中的通途工作。孟獲自然千恩萬謝。
此時又有上百名醫務兵在南中與蠻女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要求留在南中,桓侯也照準了,龐統囑咐他們要與蠻人搞好團結,要把漢族的先進文化,以及各方麵的知識傳播於南中,在南中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當然他們的文化,知識和醫術皆為南中的瑰寶,南中各洞主,各酋長們也都看重他們,於是漢族的先進文化,知識,各種手藝在南中生根發芽,並慢慢的流傳到安南州,占城州,瀾滄州。這是後話,表過不題。
再說張飛在董卓與呂布,王允互相爭鬥之時,他曾與獻帝有簡短時間的交往,當時還求得天子賜了他一道聖旨,(見上文的張飛討封),他也在皇家內苑尋得了一件至寶。乃是軒轅皇帝留下的一件神兵。震天弓和九支穿雲箭,為至剛至陽的寶貝。這件神兵利器曾為陳塘關的的鎮關之寶。
封神時期靈珠子轉世的哪吒曾用它射死了石磯娘娘的碧雲童子。經過又是上千年的流傳,被桓侯在宮中偶然發現,桓侯便把它帶出宮中,收藏在身邊。此弓非常的沉重,桓侯用盡吃奶之力才勉強拉個滿圓。他對誰都沒有提說過,上到兄長劉備、關公。下到身邊的二十八燕將都不知道他有這把神兵利器。隻是對夫人夏侯涓偶爾提說過,但夏侯氏也沒有見到寶弓。當然上文已經說過,經過二十多年的戰鬥生涯,二十八燕雲鐵騎已經減少了十人,到現在才有十八燕將了。他有多次想補充足二十八將,但人員總是不合格。
因為必須要北方幽燕的士兵,而且要有勇力,騎射皆精,又還要忠誠和剛猛,一旦做事毫不含糊的人員才能進入其中。明麵上是騎兵護衛,實際是須有二流武將實力的人才配進入其內。
再說張飛大軍迴師已到瀘水南岸,他起兵時的二十一萬大軍兵員沒有折損,隻是喪了良將數員,因為首戰雍闓,朱保,高定時就收降了十多萬人,裁減掉老弱病殘後都有八九萬,後來又有投降的南蠻兵,安南兵。所以兵員不但沒有損傷,反而現在還多了幾萬,他對兵員也沒有什麽苛求,所以安南兵,南蠻兵想同他走的他帶走,漢兵們想留在當地生活的他留下。畢竟一些散兵遊勇也拖動不了大軍的行程。這時已經是六月初了,南征到班師一年有餘,直接說是十三個月了。
這時他與孟獲,眾洞主,各酋長們一一握手告別。前軍上船正要渡江,忽然間陰雲逼合,狂風大作,兵不能渡!將士們稟報張飛。飛即問孟獲是何故?蠻王和當地年長的土人皆說是,水中有猖神作祟,往來之人必須要祭祀才能通行,桓侯與他們祭祀品為何物?
孟獲曰“以前國中因猖神作穢,是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還有黑牛,白馬,青羊之頭為貢物祭之,然後就風雲浪靜,並且年歲豐收”。桓侯曰“吾今已掃平南方,擴域至海;焉能無故殺人?蒼天尚有好生之得”,且隨吾到江邊一觀再說。
於是他乘騎踏雪烏騅,龐統帶眾將跟行,孟獲及各洞主酋長也隨行而來,到瀘水岸邊觀看。
果見陰風陣陣,洪波洶湧,慘霧迷人,濁浪滔天!當下眾人皆驚,桓侯乃尋土人問之,其人曰“至桓侯渡瀘水過後,旦聞水邊有鬼哭神號,晝夜繼之;又瘴煙四起,陰鬼無數,因而作祟,至而無人渡之”。
飛曰“此吾之罪愆也,吾征南中,不得已於途殺伐,而盤蛇穀縱火,雖功在社稷,然獲罪於天!傷害南人無數,亦無數漢兵士卒客死他鄉!致使狂魂怨鬼,不得解釋,以至如此,吾當今晚親往祭之”!
土人曰“須依故例,殺四十九人頭為祭品,則怨鬼自散矣”。
飛叱曰“本為人死而成怨鬼,豈可複又殺人積怨乎?吾自有主意,爾速退”!乃喚軍中廚子宰殺牛馬羊,而和麵為劑,塑裝成人頭。內裝獸肉以代之,唿為“人肉饅頭幹”。又開寶盒帶了神弓寶箭,當夜於瀘水岸上設香案,鋪擺祭品,並列七七四十九盞招魂燈,並楊幡招魂,將饅頭與那馬牛羊頭,陳設於地。三更時分,桓侯衣甲鮮明,頭頂金盔。臂帶黑紗,金盔上拴了白布,帶著應將佐,盡皆帶孝,親自臨祭。並由龐統金冠鶴氅,開讀祭文:
維大漢建安二十三年夏六月十六日甲寅,大漢車騎將軍,定西侯兼南征總管,桓侯張飛敬具香燈茶果,以牛羊馬頭等祭儀,故歿於南征王事中,蜀中將校兵卒以及南中蠻人之亡者陰靈之前:嗚唿!
吾大漢皇帝,威勝五霸,德配三王,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興兵。縱蠆尾以興妖,恣狼心而逞亂。不才奉蜀公明令,問罪遐荒。大興貔貅,掃除螻蟻。集眾兵將雲集,致狂寇瓦解冰消!才聞破竹之聲,便有失猿之勢。但凡士卒兒郎,皆九州之俊傑;文臣武將,乃四海之英豪;習武從戎,投保明主,莫不同三令五申,乃七擒七縱,威震遐方;
其堅奉國之誠,共效忠君之誌。何期爾等偶失軍機,緣落奸計;或被流失所中,魂歸泉台;或為刀劍所傷,魄歸長夜;爾等生則武勇,死亦留名,名垂青史,春秋享祭。
今凱歌而還,獻俘闕下,爾等英靈尚存,當聞祈禱。今隨吾旌旗,歸我部曲。同迴故土,各歸本鄉。享骨肉之蒸嚐,領家人之祭祀。望汝等莫作他鄉之鬼,休為異域之冤魂!吾當稟明蜀公,上達天子知道。使爾等各家共沾雨露,年與食祿,月享廩祿;
用茲酬答,以慰汝心。刻碑作念,酬爾功勳!至於本地土神,南方亡魂,血食有常,憑依不遠;生者即凜天威,死者亦歸王化,想宜寧帖,毋致嚎喪。今儀表丹誠,敬陳祭祀,嗚唿!哀哉,伏惟尚饗!一叩,二叩,三拜,再拜!
當下龐統宣讀畢祭文,桓侯率眾將校一齊叩首祭拜,當下哀聲遍野,孟獲亦率眾南人頂禮膜拜。但見愁雲慘霧中有萬千鬼魂,尚有不甘心之狀,久而不散!於是桓侯取岀寶弓,搭上穿雲神箭,運獅子吼內功,提丹田陽剛之神氣,望愁雲慘霧射去。果然以陽壓邪,眾鬼魂才隨風飄散,現出青天明月來。桓侯又一箭射出水中,震懾猖神。當下瀘水波濤不興,駭浪平靜。孟獲等才知桓侯乃天神轉世。至此南人盡皆更是心服,並在生祠旁邊建造了桓侯廟,塑桓侯等人金像,並將兩支神箭供於廟中,以鎮邪穢!
桓侯令大軍迴渡,果然波瀾不驚,真是“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這時有南蠻兵忽然抬頭,見半空中一朵偌大的慶雲,慶雲之上,站立一隻雙翼的黑虎,他一聲驚叫之後,孟獲等眾洞主,酋長們也抬頭看到了這個異象。當然也有一些蜀漢士兵們亦看到。方知桓侯乃是趙玄壇座下黑虎轉世。
且說張飛統大軍盡渡過瀘水。迴到永昌郡,他令呂才與王伉留守四郡,並讓他們興建官道,招攬士卒,積聚錢糧。做好隨時配合兵伐交州的準備;吩咐孟獲自迴,讓他勤政馭下,善撫士民,勿失農務,開興蠶桑,引水灌溉田地,以蜀律治理南人,重文教,以佛理教化眾生。
孟獲連連應諾,從此返迴了南中,振興南方,暫且不提。
七月初,桓侯大頂著烈日酷暑,迴到了闊別一年多的故鄉成都。先主與孔明率文武岀城迎接。張飛老遠就看見了先主,立刻跳下馬來,快步跑向劉備,他拉住劉備的衣袖,單膝下跪口稱“大哥,三弟迴來了”。
劉備也激動得說不岀話來,他扶起張飛,口中隻說“迴來即好,迴來即好”,劉備又與出征的眾將打了個招唿。眾將急忙下拜,連聲高唿“蜀公幹歲!千歲!千千歲”!桓侯又與孔明等人一一見禮,大馬方才上馬迴城。
這時桓侯在人群中,忽然看見了幾個熟悉,而又嬌小的倩影,啊!原來是夏侯涓,樊迎春,張靈兒,張珊,劉娥和劉慧姐妹六人,他縱馬來到眾美的身邊,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大家進城各歸府地,休整了七八天,桓侯上蜀公議事大廳來見劉備。
進了大廳,見先主、孔明、龐統、賈詡、陳群、法正都在。大家互相打個招唿,然後坐下。張飛問起了曹操,孫權有什麽異動,孔明說估計曹操早遲會興兵犯漢中,而孫權自從在巴丘偷襲了從漓江返迴的水師兵卒之後沒有什麽大的動作。
張飛率兵平定南中,安南,交趾,瀾滄,占城的事情傳到了江東,孫權大驚,時魯肅已經去世,他提拔了行伍岀身的呂蒙為江東兵馬大都督,呂蒙是少壯激進派,自從升官之後,古語說“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又想以合肥為突破口,進軍江淮。而陸遜也漸漸的脫穎而出,在軍事上顯露出自己的才能來。他以副都督的身份調兵遣將,作好逆江而上謀奪荊襄的準備。孫權也沒有幹涉他們的計劃。畢竟上古就有“幹羅十二為丞相”之說,也該讓他們岀山曆練了。
曹魏也得知了桓侯收服南方之事。魏王曹操從華容道到現在已有十一年之久了,就算動武也不算失約。他早就想收拾織席販履的劉大耳了,現在北方已經全部安定,遼東也俯首稱臣,唯有的是劉大耳和那碧眼小兒、紫髯鼠輩!現在劉備勢力大增,已經從三足鼎立的老三成了二哥。而欣然有與自己並肩之勢。如不收拾他,若待他們再吞並交州,勢力會迅速蓬勃發展起來,那時就更加為難了。為了牽製蜀中不能一致對外。他派人喬裝打扮潛入了交州。
而士燮得知魏使到之後,他與魏使互相交談,後來達成了協議,不管劉軍和孫氏或曹魏爭鋒,他士燮都決心偷襲騷擾後方。原因是關公水兵借道過安南占城之時,他不知是哪個腦殼搭鐵,偷部隊襲殺了荊州水軍一萬四千多人,結下了世仇。由於他知道劉備等人不會放過他,特別是張三爺是有仇必複的性格,眼中藏不得半泣沙子,而且劉備又把軍權下放到張飛的手中。
隻要張飛一聲吼叫,百萬大兵就會敝日遮天而來。所以才與魏使一拍即合。
當然這些始終逃不過張飛,孔明,和龐士元的法眼!隻是天氣炎熱,雙方都沒有動兵。
曹操封王已久。為了在政治上平衡,以便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張飛致書在荊州的關二哥,說與眾文武已經商量好了,決定推舉大哥劉備為漢中王,別在氣勢上輸與曹操,關公沉思了好幾天,還是點頭同意了,並迴書與張飛。
於是桓侯邀請左軍師孔明,右軍師龐士元,禦史中丞賈詡,司徒許靖,尚書令法正,副便李嚴,董和,劉巴,吳懿,糜竺等人商議,決定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大司馬。大家經過多次的反複磋商。最後一致同意推舉。當下張飛,孔明,龐統帶頭,率領文武百官,奉上勸進表,尊舉劉備為漢中王。
劉備還不知何以,他倒是真心的推辭了幾次,最後駕不住眾人之意隻得應允。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秋九月,築壇於沔陽,方圓數裏,分布五方各設列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許靖、法正恭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璽綬訖,當下麵南而坐,受百官朝賀正式稱漢中王。立世子禪為王世子。加封關公為荊公,仍領鎮荊襄。加封張飛為定國公,為漢中王駕下兵馬大都督,掌征伐大權,但凡西川,漢中以及新附南中的一應軍馬錢糧,任憑調度,並賜下黃鉞、白旄。
孔明,龐統,賈詡,陳群,徐庶,法正,劉巴皆封縣侯;趙雲,張合,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臧霸,甘寧,文聘,馬超,黃忠,吳懿,嚴顏,魏延,劉封俱升封鄉侯;關平,張任,劉璝。龐德,馬岱,王平,許靖,法正,李嚴,劉巴等人為亭侯;冷苞,鄧賢等人封為關內侯數十人。其餘的大小臣僚各有遷升。
劉備即位稱漢中王後。即修表一道,差人送住許都,表曰: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奸是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兇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共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占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最終導致曹操窮兇極惡,戮殺主後並毒害皇子。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
今臣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暴,帝王相傳,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臣反複思考,承受陛下之隆恩,肩負著一方之重任,卻沒有什麽成效,已經得到了陛下超高的隆恩,不應該再受高位。以免加重臣的罪責和別人對我的非議。但是部下文武群僚以大義責備於臣,臣退而考慮到賊寇未除,國難未息。宗廟位臨危險,國家也有滅亡的可能。
因此,在這令臣憂慮的時刻,如果能順應形勢,變通權宜,使朝廷得到安寧,即使是赴湯蹈火,臣也在所不惜。所以臣接受眾人的擁戴,接受了印璽,來保衛朝廷的尊嚴。
臣抬頭想到了爵位和名號,位高而權重;低下頭來思索該怎樣才能報效國家,憂慮深而責任重。心中的驚恐之狀如跌入深穀一般。所以臣唯有竭盡全力,激勵軍隊,率領帳下文武,順應天時,來保衛朝廷的尊嚴。現在臣誠惶誠恐的進獻這道表文,奏與陛下知曉。
要知道這道表文申報到許昌之後,能引起各方的什麽反應,請看下文再說!
漢室傾頹,烽火迷天,九州齊焦。惜玄德奔命,屢遭厄難。仁德廣布,誌比唐堯;三顧草廬,隆中妙策,文臣武將勇略高,籌宏業,雖艱難險苦,何懼雄梟。
但看帳中英豪,仗諸葛,神機運略高,法孝正秦宓,素有文采,關張威猛,敵膽皆搖。趙馬楊威,黃忠奮翼。五虎揮戈戰鼓敲,興沔陽,待東征北伐,重振天朝。
上迴書說到桓侯準備班師迴益州。他叫孟獲為戰死在南中的將領們立廟供奉,如雷銅,陳應張著等人。孟獲立刻吩咐南兵照辦。桓侯決定暫時班師迴蜀,孟獲再三挽留不住。他帶領各洞主,酋長們來與大軍送行,直送到瀘水岸邊。才和蜀兵依依不舍的告別。桓侯囑咐他善待百姓,發展經濟,盡量的修建通道。架造橋梁。並暫時為他留下了一批軍中的工匠,協助他在南中的通途工作。孟獲自然千恩萬謝。
此時又有上百名醫務兵在南中與蠻女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要求留在南中,桓侯也照準了,龐統囑咐他們要與蠻人搞好團結,要把漢族的先進文化,以及各方麵的知識傳播於南中,在南中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當然他們的文化,知識和醫術皆為南中的瑰寶,南中各洞主,各酋長們也都看重他們,於是漢族的先進文化,知識,各種手藝在南中生根發芽,並慢慢的流傳到安南州,占城州,瀾滄州。這是後話,表過不題。
再說張飛在董卓與呂布,王允互相爭鬥之時,他曾與獻帝有簡短時間的交往,當時還求得天子賜了他一道聖旨,(見上文的張飛討封),他也在皇家內苑尋得了一件至寶。乃是軒轅皇帝留下的一件神兵。震天弓和九支穿雲箭,為至剛至陽的寶貝。這件神兵利器曾為陳塘關的的鎮關之寶。
封神時期靈珠子轉世的哪吒曾用它射死了石磯娘娘的碧雲童子。經過又是上千年的流傳,被桓侯在宮中偶然發現,桓侯便把它帶出宮中,收藏在身邊。此弓非常的沉重,桓侯用盡吃奶之力才勉強拉個滿圓。他對誰都沒有提說過,上到兄長劉備、關公。下到身邊的二十八燕將都不知道他有這把神兵利器。隻是對夫人夏侯涓偶爾提說過,但夏侯氏也沒有見到寶弓。當然上文已經說過,經過二十多年的戰鬥生涯,二十八燕雲鐵騎已經減少了十人,到現在才有十八燕將了。他有多次想補充足二十八將,但人員總是不合格。
因為必須要北方幽燕的士兵,而且要有勇力,騎射皆精,又還要忠誠和剛猛,一旦做事毫不含糊的人員才能進入其中。明麵上是騎兵護衛,實際是須有二流武將實力的人才配進入其內。
再說張飛大軍迴師已到瀘水南岸,他起兵時的二十一萬大軍兵員沒有折損,隻是喪了良將數員,因為首戰雍闓,朱保,高定時就收降了十多萬人,裁減掉老弱病殘後都有八九萬,後來又有投降的南蠻兵,安南兵。所以兵員不但沒有損傷,反而現在還多了幾萬,他對兵員也沒有什麽苛求,所以安南兵,南蠻兵想同他走的他帶走,漢兵們想留在當地生活的他留下。畢竟一些散兵遊勇也拖動不了大軍的行程。這時已經是六月初了,南征到班師一年有餘,直接說是十三個月了。
這時他與孟獲,眾洞主,各酋長們一一握手告別。前軍上船正要渡江,忽然間陰雲逼合,狂風大作,兵不能渡!將士們稟報張飛。飛即問孟獲是何故?蠻王和當地年長的土人皆說是,水中有猖神作祟,往來之人必須要祭祀才能通行,桓侯與他們祭祀品為何物?
孟獲曰“以前國中因猖神作穢,是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還有黑牛,白馬,青羊之頭為貢物祭之,然後就風雲浪靜,並且年歲豐收”。桓侯曰“吾今已掃平南方,擴域至海;焉能無故殺人?蒼天尚有好生之得”,且隨吾到江邊一觀再說。
於是他乘騎踏雪烏騅,龐統帶眾將跟行,孟獲及各洞主酋長也隨行而來,到瀘水岸邊觀看。
果見陰風陣陣,洪波洶湧,慘霧迷人,濁浪滔天!當下眾人皆驚,桓侯乃尋土人問之,其人曰“至桓侯渡瀘水過後,旦聞水邊有鬼哭神號,晝夜繼之;又瘴煙四起,陰鬼無數,因而作祟,至而無人渡之”。
飛曰“此吾之罪愆也,吾征南中,不得已於途殺伐,而盤蛇穀縱火,雖功在社稷,然獲罪於天!傷害南人無數,亦無數漢兵士卒客死他鄉!致使狂魂怨鬼,不得解釋,以至如此,吾當今晚親往祭之”!
土人曰“須依故例,殺四十九人頭為祭品,則怨鬼自散矣”。
飛叱曰“本為人死而成怨鬼,豈可複又殺人積怨乎?吾自有主意,爾速退”!乃喚軍中廚子宰殺牛馬羊,而和麵為劑,塑裝成人頭。內裝獸肉以代之,唿為“人肉饅頭幹”。又開寶盒帶了神弓寶箭,當夜於瀘水岸上設香案,鋪擺祭品,並列七七四十九盞招魂燈,並楊幡招魂,將饅頭與那馬牛羊頭,陳設於地。三更時分,桓侯衣甲鮮明,頭頂金盔。臂帶黑紗,金盔上拴了白布,帶著應將佐,盡皆帶孝,親自臨祭。並由龐統金冠鶴氅,開讀祭文:
維大漢建安二十三年夏六月十六日甲寅,大漢車騎將軍,定西侯兼南征總管,桓侯張飛敬具香燈茶果,以牛羊馬頭等祭儀,故歿於南征王事中,蜀中將校兵卒以及南中蠻人之亡者陰靈之前:嗚唿!
吾大漢皇帝,威勝五霸,德配三王,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興兵。縱蠆尾以興妖,恣狼心而逞亂。不才奉蜀公明令,問罪遐荒。大興貔貅,掃除螻蟻。集眾兵將雲集,致狂寇瓦解冰消!才聞破竹之聲,便有失猿之勢。但凡士卒兒郎,皆九州之俊傑;文臣武將,乃四海之英豪;習武從戎,投保明主,莫不同三令五申,乃七擒七縱,威震遐方;
其堅奉國之誠,共效忠君之誌。何期爾等偶失軍機,緣落奸計;或被流失所中,魂歸泉台;或為刀劍所傷,魄歸長夜;爾等生則武勇,死亦留名,名垂青史,春秋享祭。
今凱歌而還,獻俘闕下,爾等英靈尚存,當聞祈禱。今隨吾旌旗,歸我部曲。同迴故土,各歸本鄉。享骨肉之蒸嚐,領家人之祭祀。望汝等莫作他鄉之鬼,休為異域之冤魂!吾當稟明蜀公,上達天子知道。使爾等各家共沾雨露,年與食祿,月享廩祿;
用茲酬答,以慰汝心。刻碑作念,酬爾功勳!至於本地土神,南方亡魂,血食有常,憑依不遠;生者即凜天威,死者亦歸王化,想宜寧帖,毋致嚎喪。今儀表丹誠,敬陳祭祀,嗚唿!哀哉,伏惟尚饗!一叩,二叩,三拜,再拜!
當下龐統宣讀畢祭文,桓侯率眾將校一齊叩首祭拜,當下哀聲遍野,孟獲亦率眾南人頂禮膜拜。但見愁雲慘霧中有萬千鬼魂,尚有不甘心之狀,久而不散!於是桓侯取岀寶弓,搭上穿雲神箭,運獅子吼內功,提丹田陽剛之神氣,望愁雲慘霧射去。果然以陽壓邪,眾鬼魂才隨風飄散,現出青天明月來。桓侯又一箭射出水中,震懾猖神。當下瀘水波濤不興,駭浪平靜。孟獲等才知桓侯乃天神轉世。至此南人盡皆更是心服,並在生祠旁邊建造了桓侯廟,塑桓侯等人金像,並將兩支神箭供於廟中,以鎮邪穢!
桓侯令大軍迴渡,果然波瀾不驚,真是“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還”。這時有南蠻兵忽然抬頭,見半空中一朵偌大的慶雲,慶雲之上,站立一隻雙翼的黑虎,他一聲驚叫之後,孟獲等眾洞主,酋長們也抬頭看到了這個異象。當然也有一些蜀漢士兵們亦看到。方知桓侯乃是趙玄壇座下黑虎轉世。
且說張飛統大軍盡渡過瀘水。迴到永昌郡,他令呂才與王伉留守四郡,並讓他們興建官道,招攬士卒,積聚錢糧。做好隨時配合兵伐交州的準備;吩咐孟獲自迴,讓他勤政馭下,善撫士民,勿失農務,開興蠶桑,引水灌溉田地,以蜀律治理南人,重文教,以佛理教化眾生。
孟獲連連應諾,從此返迴了南中,振興南方,暫且不提。
七月初,桓侯大頂著烈日酷暑,迴到了闊別一年多的故鄉成都。先主與孔明率文武岀城迎接。張飛老遠就看見了先主,立刻跳下馬來,快步跑向劉備,他拉住劉備的衣袖,單膝下跪口稱“大哥,三弟迴來了”。
劉備也激動得說不岀話來,他扶起張飛,口中隻說“迴來即好,迴來即好”,劉備又與出征的眾將打了個招唿。眾將急忙下拜,連聲高唿“蜀公幹歲!千歲!千千歲”!桓侯又與孔明等人一一見禮,大馬方才上馬迴城。
這時桓侯在人群中,忽然看見了幾個熟悉,而又嬌小的倩影,啊!原來是夏侯涓,樊迎春,張靈兒,張珊,劉娥和劉慧姐妹六人,他縱馬來到眾美的身邊,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大家進城各歸府地,休整了七八天,桓侯上蜀公議事大廳來見劉備。
進了大廳,見先主、孔明、龐統、賈詡、陳群、法正都在。大家互相打個招唿,然後坐下。張飛問起了曹操,孫權有什麽異動,孔明說估計曹操早遲會興兵犯漢中,而孫權自從在巴丘偷襲了從漓江返迴的水師兵卒之後沒有什麽大的動作。
張飛率兵平定南中,安南,交趾,瀾滄,占城的事情傳到了江東,孫權大驚,時魯肅已經去世,他提拔了行伍岀身的呂蒙為江東兵馬大都督,呂蒙是少壯激進派,自從升官之後,古語說“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又想以合肥為突破口,進軍江淮。而陸遜也漸漸的脫穎而出,在軍事上顯露出自己的才能來。他以副都督的身份調兵遣將,作好逆江而上謀奪荊襄的準備。孫權也沒有幹涉他們的計劃。畢竟上古就有“幹羅十二為丞相”之說,也該讓他們岀山曆練了。
曹魏也得知了桓侯收服南方之事。魏王曹操從華容道到現在已有十一年之久了,就算動武也不算失約。他早就想收拾織席販履的劉大耳了,現在北方已經全部安定,遼東也俯首稱臣,唯有的是劉大耳和那碧眼小兒、紫髯鼠輩!現在劉備勢力大增,已經從三足鼎立的老三成了二哥。而欣然有與自己並肩之勢。如不收拾他,若待他們再吞並交州,勢力會迅速蓬勃發展起來,那時就更加為難了。為了牽製蜀中不能一致對外。他派人喬裝打扮潛入了交州。
而士燮得知魏使到之後,他與魏使互相交談,後來達成了協議,不管劉軍和孫氏或曹魏爭鋒,他士燮都決心偷襲騷擾後方。原因是關公水兵借道過安南占城之時,他不知是哪個腦殼搭鐵,偷部隊襲殺了荊州水軍一萬四千多人,結下了世仇。由於他知道劉備等人不會放過他,特別是張三爺是有仇必複的性格,眼中藏不得半泣沙子,而且劉備又把軍權下放到張飛的手中。
隻要張飛一聲吼叫,百萬大兵就會敝日遮天而來。所以才與魏使一拍即合。
當然這些始終逃不過張飛,孔明,和龐士元的法眼!隻是天氣炎熱,雙方都沒有動兵。
曹操封王已久。為了在政治上平衡,以便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張飛致書在荊州的關二哥,說與眾文武已經商量好了,決定推舉大哥劉備為漢中王,別在氣勢上輸與曹操,關公沉思了好幾天,還是點頭同意了,並迴書與張飛。
於是桓侯邀請左軍師孔明,右軍師龐士元,禦史中丞賈詡,司徒許靖,尚書令法正,副便李嚴,董和,劉巴,吳懿,糜竺等人商議,決定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大司馬。大家經過多次的反複磋商。最後一致同意推舉。當下張飛,孔明,龐統帶頭,率領文武百官,奉上勸進表,尊舉劉備為漢中王。
劉備還不知何以,他倒是真心的推辭了幾次,最後駕不住眾人之意隻得應允。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秋九月,築壇於沔陽,方圓數裏,分布五方各設列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許靖、法正恭請玄德登壇,進冠冕璽綬訖,當下麵南而坐,受百官朝賀正式稱漢中王。立世子禪為王世子。加封關公為荊公,仍領鎮荊襄。加封張飛為定國公,為漢中王駕下兵馬大都督,掌征伐大權,但凡西川,漢中以及新附南中的一應軍馬錢糧,任憑調度,並賜下黃鉞、白旄。
孔明,龐統,賈詡,陳群,徐庶,法正,劉巴皆封縣侯;趙雲,張合,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臧霸,甘寧,文聘,馬超,黃忠,吳懿,嚴顏,魏延,劉封俱升封鄉侯;關平,張任,劉璝。龐德,馬岱,王平,許靖,法正,李嚴,劉巴等人為亭侯;冷苞,鄧賢等人封為關內侯數十人。其餘的大小臣僚各有遷升。
劉備即位稱漢中王後。即修表一道,差人送住許都,表曰:
備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奸是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兇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共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占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最終導致曹操窮兇極惡,戮殺主後並毒害皇子。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曆年未效。常恐殞沒,辜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
今臣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暴,帝王相傳,此道不廢。
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
臣反複思考,承受陛下之隆恩,肩負著一方之重任,卻沒有什麽成效,已經得到了陛下超高的隆恩,不應該再受高位。以免加重臣的罪責和別人對我的非議。但是部下文武群僚以大義責備於臣,臣退而考慮到賊寇未除,國難未息。宗廟位臨危險,國家也有滅亡的可能。
因此,在這令臣憂慮的時刻,如果能順應形勢,變通權宜,使朝廷得到安寧,即使是赴湯蹈火,臣也在所不惜。所以臣接受眾人的擁戴,接受了印璽,來保衛朝廷的尊嚴。
臣抬頭想到了爵位和名號,位高而權重;低下頭來思索該怎樣才能報效國家,憂慮深而責任重。心中的驚恐之狀如跌入深穀一般。所以臣唯有竭盡全力,激勵軍隊,率領帳下文武,順應天時,來保衛朝廷的尊嚴。現在臣誠惶誠恐的進獻這道表文,奏與陛下知曉。
要知道這道表文申報到許昌之後,能引起各方的什麽反應,請看下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