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王化南中


    七擒七縱威且義。南地歸心,孟獲誠服矣,戰火煙消終靜謐,蠻方至此同風紀。


    悠悠歲月思舊事,翼德恩威,恩義長傳存,戰守攻殺成追憶,從今盛景起太平。


    上文說到龐統代張飛放了孟獲,並告訴他這已經是第五次了,樹要皮,人要臉,別再幹沒臉沒皮的事了,否則上對不起你的祖宗,下對不起你的親戚,朋友,部下和南中百姓!


    至於楊鋒父子,龐統代替張飛封他們為南中巡檢使,領鎮南中郎將,並且重賞了同來的洞兵,楊鋒及部下連連拜謝再去。


    再說孟獲等一幹人等,連夜奔迴了銀坑洞。那洞附近有三江匯合,乃瀘水,甘南水和西城水。其洞北平坦處有三省餘裏,盛產萬物;洞西二百裏處有鹽井。西南二百裏處直抵瀘水,甘水和西城水。正南三百裏處,地名叫梁都洞,洞中有山,山中亦有洞。而銀坑山則是山上有些銀礦,故而得名銀坑山。


    山中修建有宮殿樓台,是南王的巢穴,中間有一祖廟,是祭祀的地方,唿為“家鬼”。每年都抓一些蜀人或外鄉人祭之,叫卜鬼。此方男女長大之後,可以自由婚配,父母與家族中長輩俱不能幹涉,叫作什麽“學藝”。


    內中人等上戶唿為洞主,中等戶叫作酋長,每月的初一、十五在城中作交易貨物,稱為“趕場”,也叫做趕集。這就是銀坑洞中的風俗。


    孟獲來到洞中,聚集了宗黨族眾上千人,他對這些族人們說:“吾多次受辱於蜀兵,立誓必報。你們有什麽辦法,能夠讓吾一雪前恥”?有一個人說他推舉一個人可打退蜀兵,大敗張飛。


    眾人聽了朝發言的人望去。卻是孟獲的妻弟,通俗叫作舅子。他的這個舅子現在是八番的一個部長,叫作“帶來洞主”,孟獲當下大喜,忙向帶來洞主問是何人?帶來洞主說到“此去東南有一個八納洞,即今天的雲南和貴f州交界處。洞主叫作“木鹿大王”。深通法術,以大象為坐騎,由於他有驅獸之法,故此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蠍相隨。他的手下有三萬神兵,威不可擋。


    他建議孟獲修好書信,由他帶去相求,若木鹿大王應允,就不怕張飛率領的蜀軍了。孟獲欣然應允。當下收拾了金珠寶貝,讓帶來洞主前去相請。並命山士奇,撒花達旦帶一萬蠻兵守住三江城,以拒蜀兵。


    再說張飛,他對著“平蠻指掌圖”搜索,發現了蠻王的下一站是三江城。所謂的三江城即是三麵臨江,一邊靠岸。他令趙融,傅彤同領一軍,從旱路攻城。都被城上蠻人以弓弩射退。原來洞中之人多習連弩,一弩可發十矢,箭頭上皆塗有毒藥,但有中箭深的人,會皮肉皆爛,不治而亡。


    趙融,傅彤帶領敗兵迴寨,見到了張飛,飛令將傷者盡力搶救,先讓中箭之人服下了解毒丹,再從傷口處注射麻藥,然後施行刮骨療傷,再用高度白酒消毒,敷好療傷藥,再包紮嚴實。就這樣才搶救了不少士兵的性命。


    他親自帶人去看虛實後迴到寨中,傳令退兵十裏下寨,做出了膽怯而退的假象來麻庇守城軍士,守城軍士果然中計,從此夜間安心酣睡,並不曾派哨騎打探。


    就這樣一連五天,張飛也沒有下達新的將令。第六天之後,在黃昏時分,這是開始吹起了二級風,中軍大帳中忽然傳岀將令。命士兵們用衣襟包一大包土,沒有包的會被處斬。於是眾軍戰戰兢兢,都用破衣襟包了一大包土作好準備。


    到初更時分,軍中又傳下號令,命兵士們將這包土運到三江城下,先到的有賞,於是填土作梯。眾軍士踏土進城,不多時就占領了三江城。山士奇和撒花達旦皆死於亂軍之中,除少量士兵逃脫之外,一萬蠻兵所剩無幾。於是蜀兵就占領了三江城。張飛令將城中所獲的財物獎賞了士兵們。


    孟獲得知蜀兵占領了三江城。心下大驚,正憂慮之間,敗兵又報說蜀兵已經渡江過來了,正在本洞門前下寨。孟獲正在著慌之時,卻被他的老婆祝融夫人數落了一番,他的祝融夫人乃是上古祝融氏之後,素有勇力,並且會使五口飛刀,有百發百中之妙。她對孟獲說堂堂男人卻臨陣無計,連女子都不如,你且看吾明日與蜀兵一戰,定叫他大敗虧輸。孟獲見此,也替她戴上了幾頂高帽。果然這女人就真的點起兩萬蠻兵,帶上幾百蠻將。出洞來戰蜀兵。


    她當即與蜀將張嶷大戰起來。張嶷見她坐下卷毛赤兔馬,手提丈八標槍,背插五把飛刀,當下暗暗稱奇。兩人戰了十餘迴合,祝融夫人提馬跳出圈子便走。張嶷正追趕時,馬忠連叫張將軍小心,當張嶷欲勒迴馬時,半空中飛刀早已如電光般的落了下來,正中左膀。痛得他跌下馬來,被蠻兵捉去。


    馬忠連忙飛馬去救。卻被那祝融夫人拋出錦紅軟索套個正著,扯下馬來,亦被蠻兵擒了過去。此時天色已晚,祝融夫人拿了二將,打著得勝鼓迴洞去了。敗兵迴營,將二將被擒的狀況細細報於桓侯、龐統軍師。當下龐統思得一計,馬上召集馬岱,龐德和趙雲,各吩咐了一番。


    再說那祝融夫人押了二將迴去見了蠻王,孟獲擺酒替她慶功。夫人下令將二將斬了,以振軍威,孟獲連忙攔住說:“張飛放了吾五次,若馬上就殺了他的部將,是不義之舉,暫且監押在洞中,等破了張飛再作處理”。祝融夫人依了丈夫的話,令人將二將暫且監押在洞中,並予了飯食。


    次日夫人複岀馬搦戰。趙雲出馬來迎,戰了十多迴合,雲撥馬便走,祝融夫人恐有埋伏,沒有追趕,勒馬退迴。這時馬岱又來挑戰,百般辱罵,夫人忍不住怒氣,又與之爭鋒,沒幾合後馬袋又走了,龐德又來戰了數合退走,祝融夫人忿然趕來。龐德慌不擇路,望山路便行。祝融夫人也拍馬趕來,剛轉過一個山角,看見龐德在前麵不遠,她隨即馬上加鞭趕去,隻聽撲赤一聲響,就掉入了陷井之中。


    兩邊兵卒閃將岀來,用撓鉤將他鉤上來,反剪雙臂,押入大營去了。她手下的蠻兵蠻將衝上來救,卻被趙雲一陣殺散。


    張飛與龐統升坐中軍寶帳,雙旁眾將侍立。這時龐德將祝融夫人押將上來,張飛目視龐統,士元會意,他令人與與夫人鬆了綁,並請入別帳酒食款待。


    那些蠻兵們逃迴去稟報孟獲。“啟稟大王,大事不好了,夫人去追敵將,落入陷坑被蜀兵活捉去了。我等拚死去救,卻被趙雲帶兵殺散,特來報與大王,請令定奪”。孟獲急忙令人進蜀兵大營求見桓侯,說願將張嶷,馬忠二將來換夫人,張飛應允。


    第二天,張飛放了祝融夫人迴去,孟獲也遵約定放了張、馬二將迴營。祝融夫人迴到大營,發現五口飛刀已經被毀,當下放聲大哭起來,孟獲也是又惱又怒。他立刻遣人往正南方的安南去向安南國主撒門陳特求救。


    使者走後,忽報八納洞主已到,孟獲岀洞迎接,並求八納洞主木鹿大王為他複仇。那木鹿大王身騎白象,腰掛兩口大刀。身後跟著一群喂養虎豹豺狼的勇士,他聽蠻王說明原委之後,當即帶兵而岀,馬岱,王平知道蠻兵已經來了,連忙布陣迎戰。


    卻被蠻兵使驅獸大法,木鹿大王口中念念有詞,忽然間狂風大作,刮得飛沙走石,如同暴風驟雨,又一陣畫角響後,隻見成百上千的虎豹豺狼,毒蟲惡蠍狂奔過來。衝動了蜀兵陣式,王平,馬岱不知所以,拔馬先逃。蠻兵殺了二將的兵卒五千多人。


    木鹿大王收兵迴去之後,孟獲大喜,這是與蜀兵交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眾蠻兵大擺酒宴慶功。一個個喝得東倒西歪。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唿唿睡去。


    二更之後,忽然蜀兵大舉殺進洞來。原來桓侯料定蠻兵初勝,必然會得意忘形,置酒慶賀。他令眾將帶兵往蠻洞而去,二更過後摸到了蠻兵洞門前,令神箭手射死了站崗的蠻兵,然後撞開洞門,殺將進來。木鹿大王以及統率的蠻兵將佐皆倒在血泊之中。


    洞內的孟獲宗族見勢不妙,皆棄宮闕,踉蹌著趁夜翻山越嶺而逃。於是蜀兵就占領了銀坑洞。次日龐統發令搜捕孟獲,忽然士兵來報,“軍師,今有蠻王妻弟帶來洞主,因勸蠻王歸降,孟獲不從,於是帶來洞主帶人將孟獲、孟優及祝融夫人和宗族親黨幾百人盡皆拿來,以獻侯爺,已經到到營門,請軍師定奪”。


    龐統聽報之後,令太史慈,張合帶二千精兵埋伏在兩廊,才派守門將放他們進來。帶來洞主令刀斧手將孟獲及黨羽親族數百人押上帳來。拜倒在地,忽聽龐統一聲斷喝,“與我拿下”。少時兩廊之兵忽岀,二三人抓一個就把帶來洞主以及孟獲等人全部拿獲。


    士元笑道,“孟獲呀我的蠢蠻王,量你等玩弄的這點小把戲,怎麽能瞞過張侯爺,汝見兩次擒汝來獻的本洞人吾等並未加害,爾認為吾終信了你等,才懷揣利刃,故來詐降,好乘機刺殺侯爺及本軍師”!言罷令搜被擒眾人之身,果然各懷利刃。


    士元曰“孟獲,你原來說在你家中擒到你。你就臣服歸降,今日又有何說”?孟獲曰“這次更不能作數!因為是我等自己送上門來尋死,非是你等之能,吾心終是不服”。軍師曰“侯爺已經擒住爾六番,爾尚不服,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孟獲迴答說“你們敢再放吾一次否?若真的第七次擒住吾,吾自然會誠心歸降,永不言叛!”軍師對他說“你的的巢穴都已經被我們破了,我們還有什麽怕你的嗎?於是令武士盡解其縛,叱之曰“去吧,不久你又會來見到了我的,但願你別被捆綁了才來見吾”。


    孟獲等人抱頭鼠竄去後,士元來見翼德,張飛對他說:“下次這蠻王就會心服口服的了,我聽說此去東南五六百裏處,有一個烏戈國,國王叫兀突骨,手下有有三五萬藤甲兵,刀槍不入,斧砍不進,且能抗擊棍擊。孟獲肯是會去那裏搬他來做救兵”。


    龐士元以及馬謖,呂才和帳下眾將聽了,連忙問“什麽叫藤甲兵?又怎麽會刀槍不入?還望侯爺解惑”!


    桓侯曰“這乃是上古的一種衣甲的製作方法,將山中的老藤放在燙油內浸泡,然後放在烈日下曬幹,再放進油內再泡,再曬幹。反複至少七次以上,多達十多次,然後編製成衣甲,穿在身上就刀槍不入,能承受重力敲打。而對人體形成不了傷害”。


    統曰“似此何以解之”?飛曰“此物雖巧,然萬物皆有生克,此雖刀槍不入者,懼火,若遇火則比他物易燃十倍不已。如將彼引入穀間,斷其首,阻其尾,以火克之,甚疾”!


    當下張飛令人探查周邊地形,找一個能夠埋葬藤甲兵的地方,預先做好準備。


    再說孟獲帶領宗族親近者千餘人,因洞府已被蜀兵占領了,無有去處,帶來洞主建議去東南五百裏外的烏戈國暫且容身。那烏戈國主兀突骨,身長一丈有餘,不食五穀雜糧,專喜生吃狼蟲蛇蠍,身長鱗甲,部下軍士俱身穿藤甲,那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且刀劍不入。他見孟獲具禮來求,便點起藤甲大兵五萬,來與孟獲報仇。


    孟獲當然感謝,兀突骨點了兩名領兵的部長,一叫土安,一叫奚利,皆穿好藤甲,離烏戈國往西北而行,行到一處叫桃花水的江邊。這條江邊兩岸有桃樹,每年的桃葉都落於江中,年複年,日複一日。別的人飲了桃花水會死,唯有烏戈國的人吃了會倍添精神。兀突骨帶五萬大兵在桃花口下寨,以等待蜀兵們的到來。


    龐士元令眾將帶兵進襲桃花渡口,途中有細作來報告了周邊的一切情況。終於找到了一個叫盤蛇穀的地方,非常適合張飛所說的那種模樣,好火燒藤甲兵。他布置好一切之後,便派王平與馬岱二將前去誘敵,於是二人在二十天之間連敗了十九陣。


    終於把蠻兵們引入其中。其間吳蘭,雷鵬、陳課三將不信藤甲兵有這麽神,雷鵬,陳課為軍中管軍校尉,二人偷偷的帶領三四千人馬,背著桓侯來戰兀突骨,戰後結果想必大家自然知道,人家蠻兵刀槍不入,二將統領的兵將皆為血肉之軀,除少數士兵逃跑之外,三四千人馬以及二將全軍覆沒。吳蘭聽說二將陣亡之後,不甚忿怒,他又帶領二千人馬忽然殺出,想將蠻兵衝為幾段,分而殲之。


    他的想法真好,但現實卻是打臉,其實遠遠的不隻是打臉,而是千裏送人頭,找死罷了。吳蘭被蠻兵砍了數刀,死命逃迴。二千人馬紛紛赴死,弄得地府閻王爺的判官,勾生死薄都忙不過來。頃刻之間二千人馬便找地府報到,地府首席判官隻好把他們安置在枉死城中!


    兀突骨殺了五千多蜀兵,追礙更是起勁,他下定決心,不殺王平、馬岱絕不停止,不敗蜀兵決不收兵!就這樣你逃我追,就進入了盤蛇穀,當大部人馬進入穀之後,張飛與龐統在高處看見,立刻讓蜀兵推下石頭滾木,封住了來路,南方的天氣炎熱,此時尚在九月份,氣溫還是那麽的高,幹脆這樣說吧,盤蛇穀中的溫度超32度,這時張遼,太史慈也帶兵在後麵推下巨石,阻斷了後路。


    張飛無奈下達了放火箭的命令。那穀中蜀兵早扔下許多幹柴,以及若幹山草,見一點火星便燃起了衝天之火,藤甲兵的藤甲皆是油浸泡透的,當下迅速著進火來,脫都脫不及,頓時穀內哭聲震天,慘叫聲徹地。


    張飛下令兩頭把守的兵將都撤迴去,讓蠻兵能逃岀幾個算幾個,不能逃的就聽天由命吧!他叫上龐統等人早迴大營而去。畢竟這種場合隻能想,不能身臨其境,這種現狀最是慘不忍睹!


    許許多多蠻兵們臨死之前手都摳進土中,多少有點潮濕的地方倒下的死屍更多,山風一吹,那人屍的臭味被風送達到數裏之外。兀突骨後悔連連,聲聲哀求蒼天。一個多時辰以後,也就是說大火燃燒了近三個小時,老天才降下了一場大暴雨,澆滅了穀中之火,才救下了極少數蠻兵。


    兀突骨早葬身於火海之中。五萬藤甲兵逃脫者不過幾百人,而多數都被燒傷。


    飛與龐統皆歎曰“此役我等雖有開創之功,卻也犯下傷天之孽,唉,太傷天和了。


    再說孟獲在寨中,初見兀突骨殺了蜀兵二名戰將和五千餘人,心中大喜。正等蠻兵再創輝煌,可等來的卻是蠻兵報說烏戈國兀突骨被張飛透入盤蛇穀中,一把大火,五萬大軍十不存一,除了數百名傷兵逃出之外,兀突骨與所有兵馬皆死於火海之中。


    孟獲心慌,忙領眾蠻兵及番人去搭救,方到盤蛇穀外圍。隻見裏麵火光衝天,屍肉臭味難聞。孟獲知道裏麵之人完了,隻得退迴,不料左邊張嶷,右邊吳班殺來,孟獲下令迎敵,但部下之兵多次受張飛的釋放,心中不願再與蜀兵作對,而現在孟獲算是走投無路,已經是無路可走,無人可搬的地步了。


    不但沒有上前迎戰,反而把孟獲一行拉下馬來,捆綁之後押送桓侯大營。


    這時李嚴,高順奉張飛之令,將祝融夫人並一應老少盡皆抓住,押往中軍大營而來。


    營中桓侯對眾將曰“像今天這種火攻之計,乃不得已而用之,這種作法有違蒼天好生之德,施行者陰德大虧。我先在林多之處埋伏,好豎旌旗,是疑兵之計,而讓王平馬岱連敗十九陣就是以驕蠻人之心;吳蘭,雷鵬等人作死,正好又是讓兀突骨認為我蜀兵早晚必破,更無一點防備之心。藤甲兵不懼刀箭,卻難抵火焰。


    它是用油浸熟,見不得一點火星,加上這幾天的氣溫超高,真是一沾即燃。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不能奏效;但將烏戈國幾乎不留人種,非吾所願也。


    當下眾將皆拜伏曰“侯爺神機妙算,真是鬼神莫測也”!這時人報孟獲等人已經押到,飛令解其縛,在別的帳中酒肉飯食待之。然後叫一廚官上前吩咐一番之後,便與龐統等人,和眾將背開大營去了。


    那孟獲夫妻,帶來洞主與一切宗黨吃喝完畢,他沒見張飛和龐統提審,心下岔議,正欲問時,有一廚官上前問道“蠻王酒足飯飽乎”?孟獲曰“然也,怎麽不見你們侯爺和軍師呢”?


    廚官迴答說“張侯爺與軍師都沒麵目見你了,他們讓我傳話,讓你們飯飽酒足之後,自行離去,可以召集各處兵馬,再決雌雄!你們去吧”。


    孟獲一聲“謝了”與眾人岀營上馬而去,走岀了二裏名路,帶來洞主,孟優,祝融夫人齊問蠻王所往。獲不答言,在外麵勒住了馬,等了一個時辰。還不見有蜀兵追來。他突然上馬,叫眾人,“快與我一同去見侯爺張將軍和龐士元鳳雛軍師”。


    不待眾人答應,就立馬加鞭,望張飛大營飛奔而來。眾人跟他來到營前下馬,隻見孟獲將兵刃切在地上,直入中軍大帳,老遠的見到張飛等人,就拜倒於地。高喊“張侯爺,龐先生,諸位將軍!侯爺天威仁慈,七縱七擒,自古尚未有矣,孟獲今日心服口服,情願歸順,南人今不反矣”。


    飛曰“蠻王這次可是真的歸順乎?孟獲兄弟、帶來洞主兄妹齊聲下拜曰“某等子子孫孫永感皇叔劉公天威仁德,多謝張侯爺的大仁大義,我孟獲指天發誓,永遠聽從劉皇叔的詔令,遵守蜀律。我孟獲永遠不反叛了,如違此誓,皇天不佑。他還抽出一侍衛的佩刀,削下左手一指“若有虛言,有如此指”。


    然後命人獻上南中山川圖冊,蠻王金印,以及各洞冊印交納張飛。張飛故伎重演,他令人接下孟獲所獻之物,當著大眾蠻人說道“吾接受蠻王孟獲的真心獻降,從此整個南中全土俱屬蜀公劉皇叔治下;南中地區皆是益州的版圖”。


    他又令人將符冊,金印等物歸還孟獲,說“吾以蜀公劉皇叔之名義,加封孟獲為鎮南宣慰使,賜南王符印,世代為王,永鎮蜀中的西南大門。望蠻王體懷上天有好生之德,好生厚待百姓,好好的治理南中”。


    孟獲連忙下拜推辭說“我孟獲本是待罪之人,挑起南中戰亂,致使天兵遠征,以致雙方幾十萬生命喪失在戰禍之中,乃十惡不赦之罪,不殺就是莫大之恩了,焉得再統南中?賢侯還是派官治理此處吧,吾以發誓永遠不再叛蜀,絕不會違背誓言的”!


    飛曰“本侯疑人不用,用人就不會懷疑!蠻王你好生治理南中,我蜀中不與你發糧拔響,真是難為你了”。


    孟獲推辭再三才接迴自己之物,他表示今後年年進貢,歲歲朝蜀。南中宣告歸於一統。張飛令大擺酒宴慶賀,孟獲也拿岀許多的金銀玉器珍寶來慰勞蜀兵。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國康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國康譽並收藏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