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冬月曹兵下江南,一心立馬戰吳山。橫槊賦詩在江岸,對酒當歌豈閑談。師勖劉馥掃酒興,孟德打發去陰山。東南風吹西北岸,黃蓋乘機用火船,火燒赤壁八十萬,三足鼎立定河山。
上文講到周瑜沒有追究蔣欽和潘璋戰敗的責任,反而安慰了他倆,並讓他們退下休息。而針對曹操用的火攻之計,真是毫不疏忽,一環緊扣一環,就像一張鋪天巨網,慢慢的將曹營八十多萬人馬罩在了裏麵。
而龐士元則借著與曹操搜羅江東人才為由逃離了北岸。從龐統走後,曹操多次驗看連環戰船的妙用,果然經過首尾相連,再鋪釘木板的般隻士兵們在上麵行走,一再有昏弦之感,戰馬在上邊也能奔馳。當下曹操大喜,慶幸得能人相助,縮短了統一江南的時日。
於是曹操令在大船之上置酒大宴文武。他坐於正中高位,兩邊羅列文武眾官,帳下左右侍禦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曹操舉目遠眺,環顧四周,隻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一片歡喜。
他麵對眾文武官員說道“孤自破黃巾起兵以來,是為國家除兇去害,一心要掃清四海,削平天下。如今在諸公的鼎力協助之下,已平定北方,隻有江南還沒有歸附。今天我們統有百萬大軍,更有你們眾人效命,何患不能成功乎?但在收服江南之後,天下平安無事,那時與諸公共享富貴,以娛太平”。
眾文武立刻站將起來,對曹操一禮謝之,並口唿:“願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外麵三軍一齊高唿:“踏平江南,早奏凱歌,滅劉平吳,早趨一統”。曹操心花怒放,令左右行酒。直宴飲到深夜,此時曹操早有醉意,他遙指對岸,叫道“孫權,周瑜,你們竟然不知天時,想不到吧,要來投順我的人竟然是你們的心腹之人,現在你們的心腹之人變成了你們的心腹之患。這就是你們的失敗,也是蒼天助我成功”。荀攸勸他怕有泄露,他則大笑著說在座的都是他親信之人,就是高聲樂道也在所無妨。
然後又指著夏口方向說“劉備,孔明,你們也不過是螻蟻之力,怎想撼倒泰山,真是不自量力,愚蠢到頭了”。
曹操說完孫吳,又品削了劉備,諸葛亮後。他又對帳下文武說道“我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如果得到江南之地,竊有所喜,昔日喬玄與我有契,我知道他的二女皆有美色,後來卻被孫策和周瑜娶了。如今我在漳河旁邊新修建了銅雀台,隻要掃平江南,一定將二喬納入其內,置於台中,日夕歡娛以共,以娛晚年,豈不美哉”!說完哈哈大笑。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單敘此時的情景。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操正在談笑之間,忽見一群烏鴉叫著往南麵飛去。他忽然莫名其妙地對眾人說“諸公隨孤搜捕二袁,直抵遼東;掃除烏桓之時,吾自泰山碣石所作之語乎”?
程昱捧之曰“丞相之才,文驚四座。詩賦隨心,意境深遠。昱當銘記於心”。操曰“卿尚能誦乎”?程昱曰“待吾試誦之,以博一笑。詞曰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致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曰:“仲德真乃強聞博記,天下奇才也,吾因今夜星光明媚,適才烏鵲而行,今對此景,觸景生情,吾當作歌,爾等和之”。當時他令人取槊過來,橫槊在手,在大船上踱將起來。口中對眾文武曰“吾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勝袁紹。深入塞北,東抵遼東。今歌一曲,舒我平生之誌。就這樣,一首傳聞今古的詩歌躍然而出。
歌曰,即《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臀如朝露,去時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吾有佳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談闊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當下歌罷,眾皆樂和,卻有劉馥作死,說他詩中有不吉利的話,曹操認槊指之曰“爾可說說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四句盡言不吉之狀。曹操大怒挺槊往前一刺,劉馥頃刻之間口吐鮮血,去找他的吉地去了。
不過第二天曹操酒醒之後,當眾向劉馥之子劉熙承認是酒醉誤傷了劉馥,並下令以三公之禮來安葬他。
程昱對曹操說,鐵索連舟,雖然平穩,但必須防備火攻,否則會出現意料不到的事情,曹操卻大笑說程仲德雖然有遠慮,但更有沒有看到的地方。荀攸道“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以笑之”。操曰但凡便用火攻的方法,必須先要有風向,我們紮住的這裏,須有東南風才行。但這是隆冬寒節,隻有西北風,哪裏能有一絲東南風?
吾居於西北方位,如東吳用火攻之計,試問諸君,他是燒我呢還是自己燒自己。說完還命取火把遞與程昱,讓他站在東南方位執火來燒自己。果然在西北風的壓製之下,火焰反朝程昱所占的位置燒去。
曹操得意地對眾文武說,諸公看見了吧?如果是周郎小兒用火燒吾,是燒我們呢?還是先燒他的自己的行營?吾即為統帥,哪有不考慮全局的道理?眾文武齊聲捧場。“丞相所見不差!我等不及丞相之萬一”。帳下兵卒也跟著高唿“丞相必勝,丞相必勝”!
再說周瑜引眾將立於山頂,仔細觀看曹操水陸營寨,忽然間見曹操寨中,黃旗被風吹折飄落江中,周瑜大笑道,此乃不祥之兆,看來曹操此戰必定兇多吉少了。忽然間迎麵吹來一陣狂風,旗角拂於周瑜臉上刷過,周瑜猛然想到一事,一時情急,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人事不省。
左右急救於帳中,眾文臣武將皆來動問,並令人報知吳侯孫權,又召軍醫趕快察看。魯肅此此情況,心下憂悶,當下來見孔明說起此事,並說這是曹操之福,江東之禍,孔明對魯肅說,公瑾之病,亮亦能治,魯肅聽了,連忙拉著他來見周瑜,進得內帳之中,隻見周瑜蒙頭而臥,魯肅輕聲對他說,“公瑾病體怎樣”,周瑜言道,心腹絞痛,時有昏迷之感。
魯肅曰“我曾去見孔明。說起都督之病,他說能治之。故邀他已到帳外,可否請他進帳一看?周瑜應允,叫左右扶自己坐起,令人請孔明進來,孔明曰“才沒幾日不見都督,怎麽如此不安?二人交談數語,孔明說吾有一方,\/可以讓都督氣順,氣若順,則病可離體也,周瑜曰“那請先生賜方”。
於是孔明索了紙筆,並令左右侍從退下,然後提筆寫下十餘字遞與周郎,周瑜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周瑜見了大驚曰“諸葛亮真像神人一樣,竟然早知我的心事”,他隻得將實情告知,並說先生既知吾病源,可有良方救否?
孔明說我曾得異人傳授,可得天書七門遁甲,雖然不能撒豆成兵,卻可以唿風喚雨,都督若到了東南風時,可在南屏山修建一座七星壇,要高一丈二尺,分為三層,須用兵士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在壇上施法,與都督向風伯借東南大風三天三夜,以助都督調兵,可否?
周瑜說,莫說三天三夜,隻一晝夜可矣!隻是事在眉前,不可遲緩。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風起,到二十二日風停如何?周瑜一時忽然跳起,他立刻吩咐接孔明要求的辦,要人調人,要物資拔與物資,恨不得馬上就把工程完畢,好讓孔明借風。
不說諸葛亮裝風借風,迴書再說張飛,他派岀斥候不斷在四邊八方尋找張仲景和華佗的下落,而且在寒冬之季趁著水小,搭好了幾座石橋,修建出幾條簡易的道路,在匯夏各縣邑之間終於有官道相通了。並且把路接到的鎮上。
劉琦也極大配合,他多次請玄德檢閱軍隊,並且讓文聘向全軍傳令,所有部隊須聽從劉備等人的調遣,不得有誤!
張飛暗自盤算,到三家大戰的日子馬上就快到了,不知道張合等人布置得怎樣了,必須讓他們參與這百年難以見到的大戰,張飛立刻飛鴿傳書,命令眾人立即迴來,不須要帶兵,叫他們讓士兵們繼續潛伏。
於是張遼,徐晃,太史慈,張合等人,安排副手接替在益州各地的一切事務,自己各帶親兵,從益州住江夏趕來,因為張飛也給他們下了命令,最遲在冬月二十日之前一定趕到江夏聽調。好在他們騎的都是上等駿馬,一日跑過三二百裏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孔明和魯肅來到了南屏山,親自監督眾軍士開始施工。到南屏山相度地勢,叫軍士取東南方的赤土築壇。壇方園二十四丈,每一層都是三尺來高。共是九尺,下一層按方位插下了二十八星宿旗。東方插青旗七麵,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也插七麵黑旗,按鬥,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壯。西方也插白旗七麵,分為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之象。南方插下紅旗,接井,鬼,柳,星,張,翼,軫呈朱雀之狀,
第二層卻接八卦布列,周圍插了八八六十四麵黃旗,分八個方位而立。上層用四人,每人人都帶束發冠,案皂羅袍,俱風衣博帶,朱履方據。前麵左方位上站立一人,手執長杆,杆尖上用雞的羽毛為葆。以作招風信使。
前麵右方位上也站立一人,同樣的手執長杆,上係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後麵左邊上站立一人,捧一口寶劍,後麵右邊同樣站立一人。捧個香爐。壇下站立二十四人,俱各手執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等物。環繞在四麵。
在冬月二十日甲子之期,孔明沐浴齋戒,身穿道衣,披發赤足,來到壇前,他吩咐魯肅曰“子敬可去軍中助公瑾調度兵馬,倘亮所祈禱無效,你們也別怪我”!
等到魯肅走後,孔明下令守壇士兵們,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滿口亂言,不許大驚小怪,違令者立斬!眾皆齊聲答曰領命。然後自己開始上壇作法,一天之內他上壇三次,下壇三迴,連士兵們吃飯都是輪流換著吃。(裝模作樣)。
不表七星壇上孔明裝模作樣的神操作,再說周瑜已經開始準備用兵。他下令大小將官,一齊聚在大帳,淨等東南風起,便可調兵而出。一麵命黃蓋收拾好二十隻火船,裏麵盛裝著蘆葦幹柴,並灌好魚油,撒上硫磺,硝煙等引火之物,船頭密布大釘。
俱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都插著青龍牙旗,他把該準備的一切都布置好後,就一直坐等東南大風,為了等風,他與眾將經常去外觀看,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經常出去,進帳,再出去,又進大帳。周而複始的走個不停,並且不時的對魯肅和眾人說,孔明真是瞎折騰,隆冬之際哪有什麽東南風?魯肅寬慰他說吾料孔明不會弄虛作假!
東南風啊,東南風,你快點來吧,為了江東萬民早些能夠脫離刀兵之禍,你快來吧,風伯雨神,你趕快助些東南風吧!讓暴風來得更猛一些吧!周瑜在心裏暗暗祈禱。要知隆冬之際是否有東南風起,請續下章《臣勝君敗》
冬月曹兵下江南,一心立馬戰吳山。橫槊賦詩在江岸,對酒當歌豈閑談。師勖劉馥掃酒興,孟德打發去陰山。東南風吹西北岸,黃蓋乘機用火船,火燒赤壁八十萬,三足鼎立定河山。
上文講到周瑜沒有追究蔣欽和潘璋戰敗的責任,反而安慰了他倆,並讓他們退下休息。而針對曹操用的火攻之計,真是毫不疏忽,一環緊扣一環,就像一張鋪天巨網,慢慢的將曹營八十多萬人馬罩在了裏麵。
而龐士元則借著與曹操搜羅江東人才為由逃離了北岸。從龐統走後,曹操多次驗看連環戰船的妙用,果然經過首尾相連,再鋪釘木板的般隻士兵們在上麵行走,一再有昏弦之感,戰馬在上邊也能奔馳。當下曹操大喜,慶幸得能人相助,縮短了統一江南的時日。
於是曹操令在大船之上置酒大宴文武。他坐於正中高位,兩邊羅列文武眾官,帳下左右侍禦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曹操舉目遠眺,環顧四周,隻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一片歡喜。
他麵對眾文武官員說道“孤自破黃巾起兵以來,是為國家除兇去害,一心要掃清四海,削平天下。如今在諸公的鼎力協助之下,已平定北方,隻有江南還沒有歸附。今天我們統有百萬大軍,更有你們眾人效命,何患不能成功乎?但在收服江南之後,天下平安無事,那時與諸公共享富貴,以娛太平”。
眾文武立刻站將起來,對曹操一禮謝之,並口唿:“願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外麵三軍一齊高唿:“踏平江南,早奏凱歌,滅劉平吳,早趨一統”。曹操心花怒放,令左右行酒。直宴飲到深夜,此時曹操早有醉意,他遙指對岸,叫道“孫權,周瑜,你們竟然不知天時,想不到吧,要來投順我的人竟然是你們的心腹之人,現在你們的心腹之人變成了你們的心腹之患。這就是你們的失敗,也是蒼天助我成功”。荀攸勸他怕有泄露,他則大笑著說在座的都是他親信之人,就是高聲樂道也在所無妨。
然後又指著夏口方向說“劉備,孔明,你們也不過是螻蟻之力,怎想撼倒泰山,真是不自量力,愚蠢到頭了”。
曹操說完孫吳,又品削了劉備,諸葛亮後。他又對帳下文武說道“我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如果得到江南之地,竊有所喜,昔日喬玄與我有契,我知道他的二女皆有美色,後來卻被孫策和周瑜娶了。如今我在漳河旁邊新修建了銅雀台,隻要掃平江南,一定將二喬納入其內,置於台中,日夕歡娛以共,以娛晚年,豈不美哉”!說完哈哈大笑。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單敘此時的情景。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操正在談笑之間,忽見一群烏鴉叫著往南麵飛去。他忽然莫名其妙地對眾人說“諸公隨孤搜捕二袁,直抵遼東;掃除烏桓之時,吾自泰山碣石所作之語乎”?
程昱捧之曰“丞相之才,文驚四座。詩賦隨心,意境深遠。昱當銘記於心”。操曰“卿尚能誦乎”?程昱曰“待吾試誦之,以博一笑。詞曰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致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曰:“仲德真乃強聞博記,天下奇才也,吾因今夜星光明媚,適才烏鵲而行,今對此景,觸景生情,吾當作歌,爾等和之”。當時他令人取槊過來,橫槊在手,在大船上踱將起來。口中對眾文武曰“吾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勝袁紹。深入塞北,東抵遼東。今歌一曲,舒我平生之誌。就這樣,一首傳聞今古的詩歌躍然而出。
歌曰,即《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臀如朝露,去時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吾有佳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談闊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當下歌罷,眾皆樂和,卻有劉馥作死,說他詩中有不吉利的話,曹操認槊指之曰“爾可說說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四句盡言不吉之狀。曹操大怒挺槊往前一刺,劉馥頃刻之間口吐鮮血,去找他的吉地去了。
不過第二天曹操酒醒之後,當眾向劉馥之子劉熙承認是酒醉誤傷了劉馥,並下令以三公之禮來安葬他。
程昱對曹操說,鐵索連舟,雖然平穩,但必須防備火攻,否則會出現意料不到的事情,曹操卻大笑說程仲德雖然有遠慮,但更有沒有看到的地方。荀攸道“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以笑之”。操曰但凡便用火攻的方法,必須先要有風向,我們紮住的這裏,須有東南風才行。但這是隆冬寒節,隻有西北風,哪裏能有一絲東南風?
吾居於西北方位,如東吳用火攻之計,試問諸君,他是燒我呢還是自己燒自己。說完還命取火把遞與程昱,讓他站在東南方位執火來燒自己。果然在西北風的壓製之下,火焰反朝程昱所占的位置燒去。
曹操得意地對眾文武說,諸公看見了吧?如果是周郎小兒用火燒吾,是燒我們呢?還是先燒他的自己的行營?吾即為統帥,哪有不考慮全局的道理?眾文武齊聲捧場。“丞相所見不差!我等不及丞相之萬一”。帳下兵卒也跟著高唿“丞相必勝,丞相必勝”!
再說周瑜引眾將立於山頂,仔細觀看曹操水陸營寨,忽然間見曹操寨中,黃旗被風吹折飄落江中,周瑜大笑道,此乃不祥之兆,看來曹操此戰必定兇多吉少了。忽然間迎麵吹來一陣狂風,旗角拂於周瑜臉上刷過,周瑜猛然想到一事,一時情急,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人事不省。
左右急救於帳中,眾文臣武將皆來動問,並令人報知吳侯孫權,又召軍醫趕快察看。魯肅此此情況,心下憂悶,當下來見孔明說起此事,並說這是曹操之福,江東之禍,孔明對魯肅說,公瑾之病,亮亦能治,魯肅聽了,連忙拉著他來見周瑜,進得內帳之中,隻見周瑜蒙頭而臥,魯肅輕聲對他說,“公瑾病體怎樣”,周瑜言道,心腹絞痛,時有昏迷之感。
魯肅曰“我曾去見孔明。說起都督之病,他說能治之。故邀他已到帳外,可否請他進帳一看?周瑜應允,叫左右扶自己坐起,令人請孔明進來,孔明曰“才沒幾日不見都督,怎麽如此不安?二人交談數語,孔明說吾有一方,\/可以讓都督氣順,氣若順,則病可離體也,周瑜曰“那請先生賜方”。
於是孔明索了紙筆,並令左右侍從退下,然後提筆寫下十餘字遞與周郎,周瑜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周瑜見了大驚曰“諸葛亮真像神人一樣,竟然早知我的心事”,他隻得將實情告知,並說先生既知吾病源,可有良方救否?
孔明說我曾得異人傳授,可得天書七門遁甲,雖然不能撒豆成兵,卻可以唿風喚雨,都督若到了東南風時,可在南屏山修建一座七星壇,要高一丈二尺,分為三層,須用兵士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在壇上施法,與都督向風伯借東南大風三天三夜,以助都督調兵,可否?
周瑜說,莫說三天三夜,隻一晝夜可矣!隻是事在眉前,不可遲緩。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風起,到二十二日風停如何?周瑜一時忽然跳起,他立刻吩咐接孔明要求的辦,要人調人,要物資拔與物資,恨不得馬上就把工程完畢,好讓孔明借風。
不說諸葛亮裝風借風,迴書再說張飛,他派岀斥候不斷在四邊八方尋找張仲景和華佗的下落,而且在寒冬之季趁著水小,搭好了幾座石橋,修建出幾條簡易的道路,在匯夏各縣邑之間終於有官道相通了。並且把路接到的鎮上。
劉琦也極大配合,他多次請玄德檢閱軍隊,並且讓文聘向全軍傳令,所有部隊須聽從劉備等人的調遣,不得有誤!
張飛暗自盤算,到三家大戰的日子馬上就快到了,不知道張合等人布置得怎樣了,必須讓他們參與這百年難以見到的大戰,張飛立刻飛鴿傳書,命令眾人立即迴來,不須要帶兵,叫他們讓士兵們繼續潛伏。
於是張遼,徐晃,太史慈,張合等人,安排副手接替在益州各地的一切事務,自己各帶親兵,從益州住江夏趕來,因為張飛也給他們下了命令,最遲在冬月二十日之前一定趕到江夏聽調。好在他們騎的都是上等駿馬,一日跑過三二百裏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孔明和魯肅來到了南屏山,親自監督眾軍士開始施工。到南屏山相度地勢,叫軍士取東南方的赤土築壇。壇方園二十四丈,每一層都是三尺來高。共是九尺,下一層按方位插下了二十八星宿旗。東方插青旗七麵,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也插七麵黑旗,按鬥,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壯。西方也插白旗七麵,分為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之象。南方插下紅旗,接井,鬼,柳,星,張,翼,軫呈朱雀之狀,
第二層卻接八卦布列,周圍插了八八六十四麵黃旗,分八個方位而立。上層用四人,每人人都帶束發冠,案皂羅袍,俱風衣博帶,朱履方據。前麵左方位上站立一人,手執長杆,杆尖上用雞的羽毛為葆。以作招風信使。
前麵右方位上也站立一人,同樣的手執長杆,上係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後麵左邊上站立一人,捧一口寶劍,後麵右邊同樣站立一人。捧個香爐。壇下站立二十四人,俱各手執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等物。環繞在四麵。
在冬月二十日甲子之期,孔明沐浴齋戒,身穿道衣,披發赤足,來到壇前,他吩咐魯肅曰“子敬可去軍中助公瑾調度兵馬,倘亮所祈禱無效,你們也別怪我”!
等到魯肅走後,孔明下令守壇士兵們,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滿口亂言,不許大驚小怪,違令者立斬!眾皆齊聲答曰領命。然後自己開始上壇作法,一天之內他上壇三次,下壇三迴,連士兵們吃飯都是輪流換著吃。(裝模作樣)。
不表七星壇上孔明裝模作樣的神操作,再說周瑜已經開始準備用兵。他下令大小將官,一齊聚在大帳,淨等東南風起,便可調兵而出。一麵命黃蓋收拾好二十隻火船,裏麵盛裝著蘆葦幹柴,並灌好魚油,撒上硫磺,硝煙等引火之物,船頭密布大釘。
俱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都插著青龍牙旗,他把該準備的一切都布置好後,就一直坐等東南大風,為了等風,他與眾將經常去外觀看,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經常出去,進帳,再出去,又進大帳。周而複始的走個不停,並且不時的對魯肅和眾人說,孔明真是瞎折騰,隆冬之際哪有什麽東南風?魯肅寬慰他說吾料孔明不會弄虛作假!
東南風啊,東南風,你快點來吧,為了江東萬民早些能夠脫離刀兵之禍,你快來吧,風伯雨神,你趕快助些東南風吧!讓暴風來得更猛一些吧!周瑜在心裏暗暗祈禱。要知隆冬之際是否有東南風起,請續下章《臣勝君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