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最強陣容
裝傻三年:從狀元郎到異姓王 作者:浴火新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早朝。
楊國公發現,今日的早朝很不對勁兒。
他代表的是世家和文臣,每天都要上早朝,進行文武之爭。
但誰也沒想到。
今天身兼尚書令、中書令等要職的首輔大臣嚴世蕃突然上朝。
還有身兼侍中、太子太師、中書令、中書監的宰相趙如風也在。
這兩人最不喜歡文武之爭,
才全都告病休假。
原本兩人大概率是文武之爭結束後,才會依次迴來。
卻提前迴來了。
而且武將方麵。
薛老將軍翼國公。
馬老將軍鄭國公。
也全都來了。
其中翼國公是武將裏麵少有的智囊,所以擔任尚書右仆射,主管兵部、工部、刑部。
可鄭國公的突然出現,是有什麽事?
就連其它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將都在。
似乎收到什麽消息,無論他們在做什麽,今日都要上朝。
可以說,朝堂上好多年都沒出現過如此豪華的陣容,說是最高陣容也不為過。
此時。
楊國公、嚴世蕃和趙如風並列站在文臣第一排。
“趙丞相,可否透露一些具體情況?”嚴世蕃小聲問,老眼看似昏花,實則內裏透露出一抹精芒。
趙如風老神在在,就看著龍椅,等著皇帝,頭都不轉,淡淡道:“中書令大人,我不懂你在問什麽。”
嚴世蕃收聲不再問。
趙如風這個人就是如此,絕不可能因為私交透露出任何事情。
楊國公什麽都沒問,就這麽聽著。
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內心大感不妙。
眾多文武大臣也是如此,很心慌。
今天的陣容太豪華了。
宰相趙如風、首輔嚴世蕃、楊國公(文臣)、翼國公(武將)、鄭國公(武將),太子以及***。
如果是為了文武之爭,根本沒必要出動這麽多大人物。
況且,宰相和首輔,從不參與文武之爭。
絕對有大事發生!
“皇上駕到。”海公公人未到,聲先到。
文武大臣頓時打起精神,站得筆直。
能在京師任職的官員都是人精,很清楚今天情況不一樣,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宣德帝落座,所有文武大臣叩拜行禮。
“眾愛卿平身。”
宣德帝反常地麵帶微笑開口。
“謝陛下。”
旋即,楊國公見到陛下如此模樣,心裏咯噔一下。
確定了,今天有天大的事情發生。
“眾愛卿今日可有奏?”
宣德帝開口問。
全場鴉雀無聲,文臣武將都不敢開口。
開陽伯剛才也接到嶽父暗示,有什麽事情,都先別開口。
哪怕剛升任戶部尚書,需要表現,也不能今天表現。
“父皇,兒臣有事上奏。”李清瑤見到無人開口,知道這是都等著她呢。
“講。”
宣德帝點頭。
李清瑤開口就是王炸:“父皇,兒臣提議,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整個朝堂的文武百官,除了那幾位身居高位的,全都瞪大眼。
南人北遷!
這是朝堂上第三次提倡南人北遷!
可誰都知道。
眾多大臣,世家門閥根基都在南方,不可能放任國民去北方。
果然。
在眾人短暫眼神交流後。
吏部侍郎打頭陣:“陛下,臣反對。”
“北方本就是苦寒之地,南人北遷,無疑讓百姓送死。”
開口的是世家官員,代表的是張家。
翰林院大學士朱清道。
“陛下,臣也反對,南人北遷,不順應民心,強行北遷,恐引發民變。”
戶部侍郎開口。
“陛下,臣反對,南人北遷,勞民傷財,國庫本錢糧無多,無法支撐南人北遷。”
諫議大夫。:“陛下,臣反對,南人北遷……”
“……”
一時間至少十幾位官員跳出來反對。
他們全都代表著世家。
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有正當理由反對。
至於其他官位更高的官員,都還沒開口。
南人北遷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議論,也無需互相商議,都是反對的。
宣德帝點頭:“諸位愛卿說得有理。”
眾多官員露出笑容。
***的提議,根本就不可能實施。
然。
宣德帝話鋒一轉,問趙如風:“趙侍中,你的意見呢?”
頓時眾人將目光落在宰相趙如風身上。
趙如風深吸口氣,眸中銳利光芒奪眶而出,向前一步,昂首挺胸,鏗鏘有力道:“臣,讚同南人北遷。”
此言像是第二個炸彈扔進朝堂,令所有官員瞳孔收縮。
宰相趙如風居然同意了!
前兩次南人北遷,趙如風都沒發言。
而且所有官員都知道。
一旦趙如風開口支持陛下,這位大京皇朝第一噴子,必定會全力以赴。
若是他有理情況下,有人偷換概念,強詞奪理,他甚至敢當場撞柱。
這不是開玩笑。
是真撞柱。
連陛下都拿他沒辦法。
楊國公和首輔嚴世蕃沒任何一人開口。
看來,今天事情要鬧大了。
諫議大夫當即反駁:“趙侍中,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沒好處。”
趙如風淡淡掃了對方一眼,沉聲開口:“你是韋家人吧,你可敢再說一句,南人北遷是於國於民沒好處,還是對你韋家沒好處?”
隻是一眼,那名諫議大夫身體便是一抖,額頭上慢慢滲出汗珠。
這便是趙如風,能成為孤臣,成為宰相的趙如風,單單氣勢,就足以讓這些小官不敢開口。
禮部尚書見狀開口:“趙侍中,南人北遷,勞民傷財,百姓更不會離開自己家鄉,若強行驅離百姓,恐引起民變,此事,我反對。”
趙如風輕笑一聲:“如果百姓願意呢,百姓自願北遷,你還反對麽?”
禮部尚書輕哼道:“若是百姓自願,我無話可說。”
“但趙侍中又有什麽辦法,讓百姓自願北遷到荒涼的苦寒之地?”
趙如風輕笑道:“很簡單,災民。”
“已經無家可歸的災民,是北遷的最佳人選。”
災民兩個字一出,朝堂上不少人變了臉色。
已經失去家園的災民,確實可能同意北遷。
禮部尚書卻道:“趙侍中,災民本就受災,再不遠千裏北上,路上會死多少人你知道麽,你這是在草菅人命。”
趙如風斜睨禮部尚書:“所以我說,要百姓自願。”
“不僅僅是災民,哪怕沒受災的百姓,想要北遷,也可以。”
禮部尚書不屑笑了:“趙侍中,受災百姓都不願離開家鄉,更何況沒受災的百姓,你是在說笑麽?”
趙如風神色平淡開口:“那如果,是家中有人在北方當兵鎮守邊關,這樣的百姓家庭呢。”
“亦或者是家中沒有土地,一年到頭隻能受到鄉紳剝削的百姓家庭呢?”
說話他從袖口取出奏折,當即對宣德帝道:“陛下,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臣請求南人北遷,凡是願意北遷的百姓,願意開發北方苦寒之地的百姓,希望陛下允許他們每月可和鎮守邊關的親人見一次麵,以示皇恩浩蕩。”
“而北方荒地,開荒本就不易,由北遷百姓所開荒的荒地,可將部分贈與百姓所有。”
“多餘的開荒土地,給予百姓特定獎勵後收迴。”
“迴收的土地,可由國家接管,最終分配給北方邊軍內老弱病殘將士種植。”
“閑時,將士轉為農兵,種植糧食,為北方積蓄糧草。”
“農兵所種植的糧食,部分贈與農兵,可自食,可貼補家用。”
“戰時,農兵亦可披甲上陣,為我大京皇朝斬殺敵人。”
“此法,不僅可緩解北方邊關糧草不足的情況,又可將北方苦寒之地發展起來。”
“若真有一天邊關失守,因北方的發展,還可有效阻止迴茴人南下,不至於讓迴茴人直驅而下。”
“所以,陛下,臣認為,南人北遷,勢在必行。”
趙如風說完,又掃了眼禮部尚書道:“禮部尚書,你覺得此法如何?”
楊國公發現,今日的早朝很不對勁兒。
他代表的是世家和文臣,每天都要上早朝,進行文武之爭。
但誰也沒想到。
今天身兼尚書令、中書令等要職的首輔大臣嚴世蕃突然上朝。
還有身兼侍中、太子太師、中書令、中書監的宰相趙如風也在。
這兩人最不喜歡文武之爭,
才全都告病休假。
原本兩人大概率是文武之爭結束後,才會依次迴來。
卻提前迴來了。
而且武將方麵。
薛老將軍翼國公。
馬老將軍鄭國公。
也全都來了。
其中翼國公是武將裏麵少有的智囊,所以擔任尚書右仆射,主管兵部、工部、刑部。
可鄭國公的突然出現,是有什麽事?
就連其它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將都在。
似乎收到什麽消息,無論他們在做什麽,今日都要上朝。
可以說,朝堂上好多年都沒出現過如此豪華的陣容,說是最高陣容也不為過。
此時。
楊國公、嚴世蕃和趙如風並列站在文臣第一排。
“趙丞相,可否透露一些具體情況?”嚴世蕃小聲問,老眼看似昏花,實則內裏透露出一抹精芒。
趙如風老神在在,就看著龍椅,等著皇帝,頭都不轉,淡淡道:“中書令大人,我不懂你在問什麽。”
嚴世蕃收聲不再問。
趙如風這個人就是如此,絕不可能因為私交透露出任何事情。
楊國公什麽都沒問,就這麽聽著。
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內心大感不妙。
眾多文武大臣也是如此,很心慌。
今天的陣容太豪華了。
宰相趙如風、首輔嚴世蕃、楊國公(文臣)、翼國公(武將)、鄭國公(武將),太子以及***。
如果是為了文武之爭,根本沒必要出動這麽多大人物。
況且,宰相和首輔,從不參與文武之爭。
絕對有大事發生!
“皇上駕到。”海公公人未到,聲先到。
文武大臣頓時打起精神,站得筆直。
能在京師任職的官員都是人精,很清楚今天情況不一樣,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宣德帝落座,所有文武大臣叩拜行禮。
“眾愛卿平身。”
宣德帝反常地麵帶微笑開口。
“謝陛下。”
旋即,楊國公見到陛下如此模樣,心裏咯噔一下。
確定了,今天有天大的事情發生。
“眾愛卿今日可有奏?”
宣德帝開口問。
全場鴉雀無聲,文臣武將都不敢開口。
開陽伯剛才也接到嶽父暗示,有什麽事情,都先別開口。
哪怕剛升任戶部尚書,需要表現,也不能今天表現。
“父皇,兒臣有事上奏。”李清瑤見到無人開口,知道這是都等著她呢。
“講。”
宣德帝點頭。
李清瑤開口就是王炸:“父皇,兒臣提議,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整個朝堂的文武百官,除了那幾位身居高位的,全都瞪大眼。
南人北遷!
這是朝堂上第三次提倡南人北遷!
可誰都知道。
眾多大臣,世家門閥根基都在南方,不可能放任國民去北方。
果然。
在眾人短暫眼神交流後。
吏部侍郎打頭陣:“陛下,臣反對。”
“北方本就是苦寒之地,南人北遷,無疑讓百姓送死。”
開口的是世家官員,代表的是張家。
翰林院大學士朱清道。
“陛下,臣也反對,南人北遷,不順應民心,強行北遷,恐引發民變。”
戶部侍郎開口。
“陛下,臣反對,南人北遷,勞民傷財,國庫本錢糧無多,無法支撐南人北遷。”
諫議大夫。:“陛下,臣反對,南人北遷……”
“……”
一時間至少十幾位官員跳出來反對。
他們全都代表著世家。
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有正當理由反對。
至於其他官位更高的官員,都還沒開口。
南人北遷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議論,也無需互相商議,都是反對的。
宣德帝點頭:“諸位愛卿說得有理。”
眾多官員露出笑容。
***的提議,根本就不可能實施。
然。
宣德帝話鋒一轉,問趙如風:“趙侍中,你的意見呢?”
頓時眾人將目光落在宰相趙如風身上。
趙如風深吸口氣,眸中銳利光芒奪眶而出,向前一步,昂首挺胸,鏗鏘有力道:“臣,讚同南人北遷。”
此言像是第二個炸彈扔進朝堂,令所有官員瞳孔收縮。
宰相趙如風居然同意了!
前兩次南人北遷,趙如風都沒發言。
而且所有官員都知道。
一旦趙如風開口支持陛下,這位大京皇朝第一噴子,必定會全力以赴。
若是他有理情況下,有人偷換概念,強詞奪理,他甚至敢當場撞柱。
這不是開玩笑。
是真撞柱。
連陛下都拿他沒辦法。
楊國公和首輔嚴世蕃沒任何一人開口。
看來,今天事情要鬧大了。
諫議大夫當即反駁:“趙侍中,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沒好處。”
趙如風淡淡掃了對方一眼,沉聲開口:“你是韋家人吧,你可敢再說一句,南人北遷是於國於民沒好處,還是對你韋家沒好處?”
隻是一眼,那名諫議大夫身體便是一抖,額頭上慢慢滲出汗珠。
這便是趙如風,能成為孤臣,成為宰相的趙如風,單單氣勢,就足以讓這些小官不敢開口。
禮部尚書見狀開口:“趙侍中,南人北遷,勞民傷財,百姓更不會離開自己家鄉,若強行驅離百姓,恐引起民變,此事,我反對。”
趙如風輕笑一聲:“如果百姓願意呢,百姓自願北遷,你還反對麽?”
禮部尚書輕哼道:“若是百姓自願,我無話可說。”
“但趙侍中又有什麽辦法,讓百姓自願北遷到荒涼的苦寒之地?”
趙如風輕笑道:“很簡單,災民。”
“已經無家可歸的災民,是北遷的最佳人選。”
災民兩個字一出,朝堂上不少人變了臉色。
已經失去家園的災民,確實可能同意北遷。
禮部尚書卻道:“趙侍中,災民本就受災,再不遠千裏北上,路上會死多少人你知道麽,你這是在草菅人命。”
趙如風斜睨禮部尚書:“所以我說,要百姓自願。”
“不僅僅是災民,哪怕沒受災的百姓,想要北遷,也可以。”
禮部尚書不屑笑了:“趙侍中,受災百姓都不願離開家鄉,更何況沒受災的百姓,你是在說笑麽?”
趙如風神色平淡開口:“那如果,是家中有人在北方當兵鎮守邊關,這樣的百姓家庭呢。”
“亦或者是家中沒有土地,一年到頭隻能受到鄉紳剝削的百姓家庭呢?”
說話他從袖口取出奏折,當即對宣德帝道:“陛下,南人北遷,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臣請求南人北遷,凡是願意北遷的百姓,願意開發北方苦寒之地的百姓,希望陛下允許他們每月可和鎮守邊關的親人見一次麵,以示皇恩浩蕩。”
“而北方荒地,開荒本就不易,由北遷百姓所開荒的荒地,可將部分贈與百姓所有。”
“多餘的開荒土地,給予百姓特定獎勵後收迴。”
“迴收的土地,可由國家接管,最終分配給北方邊軍內老弱病殘將士種植。”
“閑時,將士轉為農兵,種植糧食,為北方積蓄糧草。”
“農兵所種植的糧食,部分贈與農兵,可自食,可貼補家用。”
“戰時,農兵亦可披甲上陣,為我大京皇朝斬殺敵人。”
“此法,不僅可緩解北方邊關糧草不足的情況,又可將北方苦寒之地發展起來。”
“若真有一天邊關失守,因北方的發展,還可有效阻止迴茴人南下,不至於讓迴茴人直驅而下。”
“所以,陛下,臣認為,南人北遷,勢在必行。”
趙如風說完,又掃了眼禮部尚書道:“禮部尚書,你覺得此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