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應對之法
裝傻三年:從狀元郎到異姓王 作者:浴火新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清瑤給秦浩講解個大概,等待秦浩迴答。
秦浩是越聽臉越黑。
他大致明白了。
就是他給出的賑災法並不能省出四五成的銀兩。
辦法是好辦法,但實際情況是此次賑災,所需的銀兩也遠超預計。
隻因為天災。
災民四處流竄。
周圍的山都被災民吃禿了。
又因為冬天,需要柴火取暖,連樹木都砍伐得一點不留。
那是寸草不留。
想要重建家園,連建設的木材都沒有。
所有的建設材料,都需要從其他調撥。
這期間產生的購買費用,運輸費用,遠遠超過預計。
不是不想留銀錢給北方的將士,而是真沒有。
哪怕想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建家園,都沒有建築材料。
簡單一句話。
就是秦浩給出的計劃部分可以用,如發動鄉紳賑災,這可行。
剩餘部分不符合實際情況。
連山都禿了,災民自救都做不到。
隻能硬等著國家救濟,扛到來年初春。
李清瑤眼看秦浩臉色很差,也知道難為秦浩了。
這個問題很難搞,不然她也不會發愁了。
而且今年國家財政,的確很蕭條,沒那麽多錢可以用。
所以她也想看看秦浩怎麽說。
秦浩開口了。
並沒有說辦法。
而是沉聲問:“請問公主殿下,現在開始救災了麽?”
李清瑤沒看出秦浩的不對勁兒,立刻道:“正在籌備糧食,第一批糧食今天已經運送出去。”
可宣德帝眼皮降下一些,他看出秦浩的不對勁兒,就是不知道秦浩要說什麽。
秦浩深吸口氣,目光淩厲,冷冷問:“好,真好啊,據我所知,此次天災已經發生四天。”
“你告訴我,連第一批救濟糧都還沒到,還想著省什麽銀子。”
“四天,會餓死多少人,你知道麽?”
“我是說過軍備重要。”
“但是邊關將士的家人都餓死了,你告訴我,他們還守護誰?”
“守護國家麽?”
“開玩笑呢,連家人都沒有了,還守護個錘子!”
李清瑤心一顫,瞳孔放大,腦袋如被重錘擊中,竟完全迴答不上來秦浩的問題。
宣德帝盯住秦浩,判斷秦浩是真生氣了。
旋即他嘴角掛上隱晦的笑容。
又女兒被秦浩問得啞口無言,他在一旁開口:“秦浩,據我所知,從災情傳來京師後,已經第一時間去籌備糧食。”
“今年收成本就不好,儲備糧不多,但在災情第二天已經運送出去。”
“因為要入冬,道路不好走,運輸會慢,想必第一批賑災糧,明天就能到達。”
“目前出發的是第二批賑災糧。”
秦浩聞言,臉色才好了許多。
同時也想到了古代交通不方便,而且能如此迅速應對災情,已經說明大京皇帝並非無能之輩。
李清瑤不可思議看著自己父親。
糧食什麽時候出發的,她怎麽不知道。
宣德帝笑著解釋:“災情消息是刻時傳來(21-23點),糧食是寅時送走(3-5點)。”
“當時六部全動員,在第一時間完成儲備糧裝車運輸。”
“所有一切都在京師百姓睡覺期間完成。”
“公主殿下切莫驕傲,小看天下文官,他們迂腐善於權鬥,但並非全無能。”
“這些年公主你在朝堂占盡口舌便宜,可實際改善武將待遇的次數屈指可數。”
話音落宣德帝又對秦浩道:“運糧這件事***並不知道,***是想知道現如今可有兩全之法。”
李清瑤內心受到衝擊。
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厲害,能輕易駕馭朝堂。
但此刻被父皇一問,再迴想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忽然就警醒。
是啊,她在朝堂上表現是不錯,但都是占小便宜,不然她也不會到今年還在給武將爭取待遇。
秦浩讚同宣德帝說法:“老師說得對,能通過鬥爭進入六部高位的大臣,大概率不是無能之輩。”
“哪怕他們做樣子,也要有做樣子的實力。”
“真有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而暴露無能,那他的位置也做到頭了。”
李清瑤不服氣道:“秦浩,你也輕視過那些文臣。”
秦浩卻自信開口:“因為我比他們優秀,我有輕視他們的資格,他們想不出的辦法,我能想出來。”
他這話一點不吹牛。
昨晚休息時候,他通過和吳通聊天,大概了解了大京皇朝處於什麽階段。
而且,大京皇朝的朝臣,又怎麽比得了他一個現代社會成長起來,看過無數古代皇朝失敗案例,站在成功巨人肩膀上的魂穿者。
宣德帝秒懂秦浩意思問:“秦浩,你想到辦法了?”
秦浩點頭。
李清瑤催促:“快說說。”
秦浩也不隱瞞:“辦法有兩種,第一種快一些,但有條件。”
“什麽條件?”李清瑤追問。
秦浩道:“若是讓災民去其它城池,其他城池能否接納災民,是否有能力幫助災民扛到初春。”
“亦或者能否出建材,幫助災民恢複城池。”
李清瑤沉思片刻搖搖頭:“不行,去年糧食收成就不好,已經進行一次救災。”
“若是這些災民去其他城池,會連累其他城池一起毀掉。”
秦浩歎了口氣:“明白了。”
“據我所知,目前大京皇朝土地集中化才剛開始,不受災情況下,百姓是可以做到自食其力。”
“而目前結果是,受災區域的資源產出,嚴重匱乏,不足以災民自救,需要調撥資源。”
“災區域周邊城池的資源產出和消耗隻能供給自身,無暇他顧。”
“可調撥資源,需要的錢糧又是一筆驚人開支。”
“而且砍光的山,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長迴來,災區短時間內,會成為資源鏟除貧瘠地區。”
“所以,隻有用第二個辦法了。”
“南人北遷。”
宣德帝深深看了秦浩一眼。
沒想到秦浩竟然和他想到一起了。
他剛才聽得很認真。
對秦浩口中的新名詞感覺很新奇。
比如資源產出這個說法,通俗易懂。
但宣德帝怎麽都沒想到,秦浩會說出南人北遷這句話。
他不是沒想過南人北遷。
可朝堂上的反對聲音,比提高武將待遇的反對聲音,還要高十倍百倍。
要知道。
朝堂大臣很多都出自門閥世家。
這些門閥世家的根,就在南方。
若是弄走了百姓,門閥世家的利益就會受損。
所以他們有一百萬個理由去反對南人北遷。
不是有句話說得好,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
就連先帝創建大京皇朝之初,百廢待興時,都沒能扳倒門閥世家。
現在,他想要動門閥世家的根,就更難了。
李清瑤聞言率先開口反駁:“這個不成立,根本做不到。”
秦浩笑著一語道破:“要考慮門閥世家利益是麽?”
李清瑤皺眉:“你知道,還這麽說?”
然後李清瑤反應過來了。
她麵露激動道:“你有辦法說服門閥世家?”
秦浩是越聽臉越黑。
他大致明白了。
就是他給出的賑災法並不能省出四五成的銀兩。
辦法是好辦法,但實際情況是此次賑災,所需的銀兩也遠超預計。
隻因為天災。
災民四處流竄。
周圍的山都被災民吃禿了。
又因為冬天,需要柴火取暖,連樹木都砍伐得一點不留。
那是寸草不留。
想要重建家園,連建設的木材都沒有。
所有的建設材料,都需要從其他調撥。
這期間產生的購買費用,運輸費用,遠遠超過預計。
不是不想留銀錢給北方的將士,而是真沒有。
哪怕想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建家園,都沒有建築材料。
簡單一句話。
就是秦浩給出的計劃部分可以用,如發動鄉紳賑災,這可行。
剩餘部分不符合實際情況。
連山都禿了,災民自救都做不到。
隻能硬等著國家救濟,扛到來年初春。
李清瑤眼看秦浩臉色很差,也知道難為秦浩了。
這個問題很難搞,不然她也不會發愁了。
而且今年國家財政,的確很蕭條,沒那麽多錢可以用。
所以她也想看看秦浩怎麽說。
秦浩開口了。
並沒有說辦法。
而是沉聲問:“請問公主殿下,現在開始救災了麽?”
李清瑤沒看出秦浩的不對勁兒,立刻道:“正在籌備糧食,第一批糧食今天已經運送出去。”
可宣德帝眼皮降下一些,他看出秦浩的不對勁兒,就是不知道秦浩要說什麽。
秦浩深吸口氣,目光淩厲,冷冷問:“好,真好啊,據我所知,此次天災已經發生四天。”
“你告訴我,連第一批救濟糧都還沒到,還想著省什麽銀子。”
“四天,會餓死多少人,你知道麽?”
“我是說過軍備重要。”
“但是邊關將士的家人都餓死了,你告訴我,他們還守護誰?”
“守護國家麽?”
“開玩笑呢,連家人都沒有了,還守護個錘子!”
李清瑤心一顫,瞳孔放大,腦袋如被重錘擊中,竟完全迴答不上來秦浩的問題。
宣德帝盯住秦浩,判斷秦浩是真生氣了。
旋即他嘴角掛上隱晦的笑容。
又女兒被秦浩問得啞口無言,他在一旁開口:“秦浩,據我所知,從災情傳來京師後,已經第一時間去籌備糧食。”
“今年收成本就不好,儲備糧不多,但在災情第二天已經運送出去。”
“因為要入冬,道路不好走,運輸會慢,想必第一批賑災糧,明天就能到達。”
“目前出發的是第二批賑災糧。”
秦浩聞言,臉色才好了許多。
同時也想到了古代交通不方便,而且能如此迅速應對災情,已經說明大京皇帝並非無能之輩。
李清瑤不可思議看著自己父親。
糧食什麽時候出發的,她怎麽不知道。
宣德帝笑著解釋:“災情消息是刻時傳來(21-23點),糧食是寅時送走(3-5點)。”
“當時六部全動員,在第一時間完成儲備糧裝車運輸。”
“所有一切都在京師百姓睡覺期間完成。”
“公主殿下切莫驕傲,小看天下文官,他們迂腐善於權鬥,但並非全無能。”
“這些年公主你在朝堂占盡口舌便宜,可實際改善武將待遇的次數屈指可數。”
話音落宣德帝又對秦浩道:“運糧這件事***並不知道,***是想知道現如今可有兩全之法。”
李清瑤內心受到衝擊。
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厲害,能輕易駕馭朝堂。
但此刻被父皇一問,再迴想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忽然就警醒。
是啊,她在朝堂上表現是不錯,但都是占小便宜,不然她也不會到今年還在給武將爭取待遇。
秦浩讚同宣德帝說法:“老師說得對,能通過鬥爭進入六部高位的大臣,大概率不是無能之輩。”
“哪怕他們做樣子,也要有做樣子的實力。”
“真有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而暴露無能,那他的位置也做到頭了。”
李清瑤不服氣道:“秦浩,你也輕視過那些文臣。”
秦浩卻自信開口:“因為我比他們優秀,我有輕視他們的資格,他們想不出的辦法,我能想出來。”
他這話一點不吹牛。
昨晚休息時候,他通過和吳通聊天,大概了解了大京皇朝處於什麽階段。
而且,大京皇朝的朝臣,又怎麽比得了他一個現代社會成長起來,看過無數古代皇朝失敗案例,站在成功巨人肩膀上的魂穿者。
宣德帝秒懂秦浩意思問:“秦浩,你想到辦法了?”
秦浩點頭。
李清瑤催促:“快說說。”
秦浩也不隱瞞:“辦法有兩種,第一種快一些,但有條件。”
“什麽條件?”李清瑤追問。
秦浩道:“若是讓災民去其它城池,其他城池能否接納災民,是否有能力幫助災民扛到初春。”
“亦或者能否出建材,幫助災民恢複城池。”
李清瑤沉思片刻搖搖頭:“不行,去年糧食收成就不好,已經進行一次救災。”
“若是這些災民去其他城池,會連累其他城池一起毀掉。”
秦浩歎了口氣:“明白了。”
“據我所知,目前大京皇朝土地集中化才剛開始,不受災情況下,百姓是可以做到自食其力。”
“而目前結果是,受災區域的資源產出,嚴重匱乏,不足以災民自救,需要調撥資源。”
“災區域周邊城池的資源產出和消耗隻能供給自身,無暇他顧。”
“可調撥資源,需要的錢糧又是一筆驚人開支。”
“而且砍光的山,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長迴來,災區短時間內,會成為資源鏟除貧瘠地區。”
“所以,隻有用第二個辦法了。”
“南人北遷。”
宣德帝深深看了秦浩一眼。
沒想到秦浩竟然和他想到一起了。
他剛才聽得很認真。
對秦浩口中的新名詞感覺很新奇。
比如資源產出這個說法,通俗易懂。
但宣德帝怎麽都沒想到,秦浩會說出南人北遷這句話。
他不是沒想過南人北遷。
可朝堂上的反對聲音,比提高武將待遇的反對聲音,還要高十倍百倍。
要知道。
朝堂大臣很多都出自門閥世家。
這些門閥世家的根,就在南方。
若是弄走了百姓,門閥世家的利益就會受損。
所以他們有一百萬個理由去反對南人北遷。
不是有句話說得好,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
就連先帝創建大京皇朝之初,百廢待興時,都沒能扳倒門閥世家。
現在,他想要動門閥世家的根,就更難了。
李清瑤聞言率先開口反駁:“這個不成立,根本做不到。”
秦浩笑著一語道破:“要考慮門閥世家利益是麽?”
李清瑤皺眉:“你知道,還這麽說?”
然後李清瑤反應過來了。
她麵露激動道:“你有辦法說服門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