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如墨,將天地緊緊包裹,露營地坐落山巔,仿若塵世之外的秘境,靜謐得隻聽得見山風低語。
房間內的兩人卻隻聽見彼此的心跳。
謝安民拉開了落地窗簾,窗外漆黑一片,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白日裏所能見到的雲濤翻湧中青山列陣、群石聳峙的仙氣飄飄的美景,此刻都成了一團濃墨,而玻璃上卻映出鍾子期在房間內走動的身影,他正將一根紅燭點燃,滴了蠟油,固定在茶幾上。
“你在幹什麽?”謝安民迴頭,奇怪地看著他。
房間裏有燈,他怎麽還點蠟燭?
“這是我們佘族的‘照歲’。我們佘族人除夕夜有照歲守歲的習俗,全家人團聚守歲,廳堂紅燭通宵長明,寓意迎接新歲、驅邪納福。”
鍾子期從沙發上拿了兩個抱枕放到地上,拉著謝安民坐在抱枕上,兩個人湊著腦袋看茶幾上的紅燭。
“我們佘族的春節習俗與其他民族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鍾子期耐心地向謝安民介紹,“首先是特色飲食,佘族人在春節期間會釀製米酒,並用糯米、灰堿水等製作糍粑,就是你們漢族人說的年糕。”
趁著謝安民點頭的功夫,鍾子期接著說道:“不過我們的糍粑是甜的。以前每逢過年,都是我阿爹和我阿娘配合著做糍粑的,我阿娘將蒸好的糯米飯倒入石臼,我阿爹用石杵反複舂搗。每搗一下,我阿爹都把石杵抬起來,我阿娘就伸手把石臼裏的糯米飯翻一翻,我阿娘將手從石臼裏拿出來時,我阿爹又把石杵搗下來……這期間需不斷向糯米上灑水,以防粘連,直至糯米被搗成軟爛的泥糊狀。爹娘一邊做糍粑一邊唱佘歌,而我們小孩子就在一旁看著……”
鍾子期的思緒仿佛被拉到了幼小的童年。
那時候,阿爹阿娘把搗好的糯米泥抓成一個個圓潤的糯米團,用手壓平,裹上白糖、豆粉或芝麻花生碎等配料,分給他們兄妹吃。
阿娘把糯米團給大哥,阿爹把糯米團給他和春水,並說,咱們佘族人的糍粑是甜的,因為佘族人代代生活在山裏,日子太苦了,吃了甜甜的糍粑,日子就能變甜。
可是他們家吃了糍耙,日子卻更苦了,因為阿爹沒了。
阿爹在時,他們家會像別的佘族人那樣,除夕晚上點紅燭照歲,過了零點準點就放鞭炮開新正,初一淩晨雞鳴第一聲,阿爹放完鞭炮,就領著他和大哥,拿著竹響板繞著房前房後敲打,以示驅瘟神、除病滅,天亮的時候,又帶著他們跑到山上竹林裏“搖毛竹”……
“阿爹說,我們佘族的小孩子搖了毛竹就會像竹筍一樣茁壯成長……”
紅燭將鍾子期的臉映照得紅撲撲的,他的眼中閃爍著柔和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揚,沉浸在父親生前帶給他的那些溫暖而美好的童年迴憶裏,仿佛時光倒流,幸福依舊。
在謝安民眼中,鍾子期難得有這樣憂鬱、文靜的時候,像個書生,不像個體育生了。
驀地,鍾子期不說話了,雙唇緊閉,陷入沉默,隻有紅色的燭光在他眼裏跳動。
謝安民正聽在興頭上,鍾子期就沒了聲音,便催問他:“搖了毛竹,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因為我阿爹沒了。”
謝安民也跟著沉默,房間裏的氣氛一時變得壓抑,一如窗外黑沉沉的天地。
在那一片蒼茫黑色裏,有什麽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像是星辰的碎片,從夜空中輕盈地飄落。
“是真的下雪了。”謝安民說。
鍾子期也發現了,那雪花漸漸變得又大又密集,在空中肆意地飛舞、交織。
兩人來到落地窗前,靜靜地看著窗外,思緒似乎隨著雪花飄遠。這雪,讓這黑暗的夜多了幾分靈動,就像生活中的小驚喜,在不經意間降臨。
這一片土地,因為多山地丘陵,地形相對封閉,周圍山脈環繞,冷空氣更難進入,再加上海洋性氣候使這裏的冬季氣溫相對較高,且空氣濕度大,因此很少下雪,就算下雪,雪花在下落過程中也容易融化成雨或雨夾雪,很難形成大規模的降雪。
因而這一場大雪彌足珍貴。
鍾子期的人生裏幾乎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雪,而這場雪是和謝安民一起看的。
這盛大的緣分,似乎濃烈到了極點,預示著要開始退散。
鍾子期側頭看謝安民,她因為見到雪而無比歡喜。她歡喜,他便也歡喜。
往後餘生,能這樣見她歡喜的時刻不多了,也許,再也不會有了。
他許是如一粒塵埃,悄無聲息在她往後的生活裏消失。
他已做好接受這必然結局的準備。
“你們北方常常見到雪吧?”
“那是自然。”
“那你為什麽還會激動?”
“因為和你一起看到雪呀。”
謝安民抬頭,神采飛揚。她一直給他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難得有這樣天真可愛的時刻。
“你知道我們閩東除夕下雪,我有生之年,還是頭一遭遇到。”
“所以這雪,到底是和我緣分多一些。”
是的呢,這一場雪暗中結下了多少深深淺淺的緣分,不知道多少人和事在這一場雪中悄然改變。
這一場雪過後,有些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有的上天,有的墜地,鍾子期不知道雪停後哪個幸運兒上天了,他隻知道雪停後他會是那個跌倒的倒黴蛋,又要失戀了,因為新的一年,謝安民會離開柏樂村。
而再過幾分鍾,就是明天了。
“明天,還是去我家吃飯,”鍾子期邀請謝安民,“吃隔年飯。”
佘族人的除夕會特地多煮一些大米飯留到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正月初一食用。
“啊,這不就是吃剩飯?”謝安民吐槽。
鍾子期捏了捏她的鼻子,說道:“什麽剩飯,是象征來年生活富足、年年有餘。佘族人的除夕除了會留隔年飯外,還會選擇一根粗大的柴頭,放到灶膛裏燃燒後,再用炭灶灰焐住,作為火種,供新年使用。這個柴頭就叫隔年火種,也叫‘焐年豬’,寓意著新的一年火紅興旺。”
“你們佘族人還怪講究的哈,什麽都有隔年的……”
鍾子期看著謝安民,在心裏說,可惜沒有隔年的愛情了。
他是一個新年就失戀的倒黴蛋,確定無疑了。
而鍾春水,他的妹妹,是那個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的幸運兒。
房間內的兩人卻隻聽見彼此的心跳。
謝安民拉開了落地窗簾,窗外漆黑一片,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白日裏所能見到的雲濤翻湧中青山列陣、群石聳峙的仙氣飄飄的美景,此刻都成了一團濃墨,而玻璃上卻映出鍾子期在房間內走動的身影,他正將一根紅燭點燃,滴了蠟油,固定在茶幾上。
“你在幹什麽?”謝安民迴頭,奇怪地看著他。
房間裏有燈,他怎麽還點蠟燭?
“這是我們佘族的‘照歲’。我們佘族人除夕夜有照歲守歲的習俗,全家人團聚守歲,廳堂紅燭通宵長明,寓意迎接新歲、驅邪納福。”
鍾子期從沙發上拿了兩個抱枕放到地上,拉著謝安民坐在抱枕上,兩個人湊著腦袋看茶幾上的紅燭。
“我們佘族的春節習俗與其他民族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鍾子期耐心地向謝安民介紹,“首先是特色飲食,佘族人在春節期間會釀製米酒,並用糯米、灰堿水等製作糍粑,就是你們漢族人說的年糕。”
趁著謝安民點頭的功夫,鍾子期接著說道:“不過我們的糍粑是甜的。以前每逢過年,都是我阿爹和我阿娘配合著做糍粑的,我阿娘將蒸好的糯米飯倒入石臼,我阿爹用石杵反複舂搗。每搗一下,我阿爹都把石杵抬起來,我阿娘就伸手把石臼裏的糯米飯翻一翻,我阿娘將手從石臼裏拿出來時,我阿爹又把石杵搗下來……這期間需不斷向糯米上灑水,以防粘連,直至糯米被搗成軟爛的泥糊狀。爹娘一邊做糍粑一邊唱佘歌,而我們小孩子就在一旁看著……”
鍾子期的思緒仿佛被拉到了幼小的童年。
那時候,阿爹阿娘把搗好的糯米泥抓成一個個圓潤的糯米團,用手壓平,裹上白糖、豆粉或芝麻花生碎等配料,分給他們兄妹吃。
阿娘把糯米團給大哥,阿爹把糯米團給他和春水,並說,咱們佘族人的糍粑是甜的,因為佘族人代代生活在山裏,日子太苦了,吃了甜甜的糍粑,日子就能變甜。
可是他們家吃了糍耙,日子卻更苦了,因為阿爹沒了。
阿爹在時,他們家會像別的佘族人那樣,除夕晚上點紅燭照歲,過了零點準點就放鞭炮開新正,初一淩晨雞鳴第一聲,阿爹放完鞭炮,就領著他和大哥,拿著竹響板繞著房前房後敲打,以示驅瘟神、除病滅,天亮的時候,又帶著他們跑到山上竹林裏“搖毛竹”……
“阿爹說,我們佘族的小孩子搖了毛竹就會像竹筍一樣茁壯成長……”
紅燭將鍾子期的臉映照得紅撲撲的,他的眼中閃爍著柔和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揚,沉浸在父親生前帶給他的那些溫暖而美好的童年迴憶裏,仿佛時光倒流,幸福依舊。
在謝安民眼中,鍾子期難得有這樣憂鬱、文靜的時候,像個書生,不像個體育生了。
驀地,鍾子期不說話了,雙唇緊閉,陷入沉默,隻有紅色的燭光在他眼裏跳動。
謝安民正聽在興頭上,鍾子期就沒了聲音,便催問他:“搖了毛竹,然後呢?”
“沒有然後了,因為我阿爹沒了。”
謝安民也跟著沉默,房間裏的氣氛一時變得壓抑,一如窗外黑沉沉的天地。
在那一片蒼茫黑色裏,有什麽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像是星辰的碎片,從夜空中輕盈地飄落。
“是真的下雪了。”謝安民說。
鍾子期也發現了,那雪花漸漸變得又大又密集,在空中肆意地飛舞、交織。
兩人來到落地窗前,靜靜地看著窗外,思緒似乎隨著雪花飄遠。這雪,讓這黑暗的夜多了幾分靈動,就像生活中的小驚喜,在不經意間降臨。
這一片土地,因為多山地丘陵,地形相對封閉,周圍山脈環繞,冷空氣更難進入,再加上海洋性氣候使這裏的冬季氣溫相對較高,且空氣濕度大,因此很少下雪,就算下雪,雪花在下落過程中也容易融化成雨或雨夾雪,很難形成大規模的降雪。
因而這一場大雪彌足珍貴。
鍾子期的人生裏幾乎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雪,而這場雪是和謝安民一起看的。
這盛大的緣分,似乎濃烈到了極點,預示著要開始退散。
鍾子期側頭看謝安民,她因為見到雪而無比歡喜。她歡喜,他便也歡喜。
往後餘生,能這樣見她歡喜的時刻不多了,也許,再也不會有了。
他許是如一粒塵埃,悄無聲息在她往後的生活裏消失。
他已做好接受這必然結局的準備。
“你們北方常常見到雪吧?”
“那是自然。”
“那你為什麽還會激動?”
“因為和你一起看到雪呀。”
謝安民抬頭,神采飛揚。她一直給他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難得有這樣天真可愛的時刻。
“你知道我們閩東除夕下雪,我有生之年,還是頭一遭遇到。”
“所以這雪,到底是和我緣分多一些。”
是的呢,這一場雪暗中結下了多少深深淺淺的緣分,不知道多少人和事在這一場雪中悄然改變。
這一場雪過後,有些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有的上天,有的墜地,鍾子期不知道雪停後哪個幸運兒上天了,他隻知道雪停後他會是那個跌倒的倒黴蛋,又要失戀了,因為新的一年,謝安民會離開柏樂村。
而再過幾分鍾,就是明天了。
“明天,還是去我家吃飯,”鍾子期邀請謝安民,“吃隔年飯。”
佘族人的除夕會特地多煮一些大米飯留到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正月初一食用。
“啊,這不就是吃剩飯?”謝安民吐槽。
鍾子期捏了捏她的鼻子,說道:“什麽剩飯,是象征來年生活富足、年年有餘。佘族人的除夕除了會留隔年飯外,還會選擇一根粗大的柴頭,放到灶膛裏燃燒後,再用炭灶灰焐住,作為火種,供新年使用。這個柴頭就叫隔年火種,也叫‘焐年豬’,寓意著新的一年火紅興旺。”
“你們佘族人還怪講究的哈,什麽都有隔年的……”
鍾子期看著謝安民,在心裏說,可惜沒有隔年的愛情了。
他是一個新年就失戀的倒黴蛋,確定無疑了。
而鍾春水,他的妹妹,是那個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