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針見血
結婚你不肯,我叛國女帝你哭什麽? 作者:飛沙馳帶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他的內心卻不像表麵那樣平靜。
大秦使者身上散發出的氣息渾厚凝練,綿延不絕,分明是宗師級高手才有的特征!
他沒想到,大秦竟然會派出一名宗師作為使者。
這背後所蘊含的深意,到底是什麽呢?
他麵色稍沉,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悅:“這位使者,如此行事,未免有些不合規矩吧?擅闖我西風寨議事廳,是否太過輕慢了些?”
大秦使者抱拳拱手,深施一禮,語氣誠懇道:“是在下唐突了,還請李寨主恕罪。適才情急,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李昭心中冷笑。
這人好一張能屈能伸的梟雄麵孔。
但他麵上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
大秦使者繼續說道:“在下蒙雲,乃是大秦國君的內侍衛統領,此次前來,是奉我大秦國君之命,特來邀請李寨主前往秦國,拜相封侯,共襄盛舉。”
“李寨主明鑒,蒙雲此舉,實屬無奈。李寨主之名,早已如雷貫耳,然蒙雲從未親見,不知深淺。國君重托,蒙雲不敢怠慢,唯有親身試探,方能安心迴稟。”
“適才冒犯之處,還望李寨主見諒。”
李昭緊盯著蒙雲,半晌才緩緩開口:“使者言重了。既是試探,不知李某表現,可入使者法眼?”
蒙雲聞言,突然朗聲大笑起來:“李寨主果然非同凡人!蒙雲先前還以為傳言多有誇大,今日一見,方知李寨主之才,遠勝傳聞!”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更令蒙雲驚歎的是,李寨主武道修為,竟已臻至接近四品之境!如此天資,當真令人歎服!”
李昭心中暗驚。
這蒙雲好眼力,竟一眼看穿了自己的修為。
看來這大秦使者,絕非等閑之輩。
隨即他抬手示意,語氣變得溫和:“使者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請坐。”
蒙雲依言落座,卻並未放鬆警惕,反而對著李昭深深一揖:“蒙雲見過李寨主。”
待蒙雲坐定,李昭這才開口道:“使者此來,想必不隻是為了試探李某吧?秦國的條件,不妨直說。”
蒙雲眼中浮現出幾分讚賞。
這李昭果然爽快。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緩緩道:“秦國素來尊重人才,李寨主之才,我大秦國君早有耳聞。隻要寨主願意入秦,一年之內,拜相封侯,絕非虛言。”
他頓了頓,從袖中取出一枚雕刻著栩栩如生金龍的玉佩,雙手奉上:“此外,國君還願將最寵愛的明珠公主下嫁寨主,以示誠意。”
“不知李寨主意下如何?可願隨蒙雲迴秦?”
李昭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拿起茶杯,輕輕吹拂著水麵漂浮的茶葉。
許久,他才放下茶杯,輕歎一聲:“使者的好意,李某心領了。隻是……”
李昭抬頭,目光直視蒙雲:“這些條件,還不足以打動李某。”
蒙雲心中一驚,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略帶疑惑地問道:“哦?不知李寨主想要什麽?”
李昭沒有直接迴答蒙雲的問題,反而將手中的茶杯輕輕放下。
“使者可知秦國如今的局勢?”
蒙雲心中疑惑更甚,卻也順著李昭的話思考起來。
李昭繼續說道:“秦國地處西陲,北有草原狼族虎視眈眈,西有戎狄蠻夷不斷侵擾,南有蠻族部落蠢蠢欲動。而東麵,便是如今諸國之中最為強大的夏朝。可謂是四麵楚歌,危機四伏啊。”
蒙雲有些沉重地點了點頭。
他不得不承認,李昭的分析一針見血。
秦國雖然國力強盛,但地理位置確實不利,一直以來都受到周邊各族的威脅。
而夏朝,更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李昭見蒙雲沉默不語,便知道他已經聽進去了自己的話。
他微微一笑:“試想,我若入秦,夏朝豈會坐視另一個強國的崛起?屆時,夏朝大軍壓境,以秦國如今的實力,能抵擋多久?恐怕不等我將秦國發展壯大,便已覆滅在夏朝的鐵蹄之下。”
蒙雲心中一驚。
他之前隻想著將李昭招攬入秦,卻忽略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
他連忙拱手道:“李寨主高見!蒙雲愚鈍,竟未想到這一層。敢問寨主,可有為我大秦解圍之法?”
李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自然有。隻是……”
他故意頓了頓,目光灼灼地盯著蒙雲。
蒙雲心領神會,連忙說道:“李寨主但說無妨,隻要能助我大秦擺脫困境,任何條件,我大秦都可答應!”
“使者此言差矣。”李昭放下茶杯,身子微微前傾,目光如炬,“我雖不可入秦,卻不代表不能為秦國出謀劃策。”
蒙雲精神一振,連忙問道:“李寨主有何妙計?”
“我的條件很簡單,”李昭語氣沉穩,一字一頓地說道,“我要秦國國君做出承諾,保證與西風寨通商,同時配合我的謀劃,牽製夏朝女帝的視線,保證西風寨的安全。”
蒙雲略一沉吟,點頭道:“通商之事,於我大秦有利無害,自然沒有問題。隻是這‘牽製夏朝女帝的視線’,具體該如何操作?”
李昭淡淡一笑:“就是要秦國與夏朝製造摩擦,最好是讓雙方刀兵相見。”
蒙雲聞言,臉色驟變,猛地站起身來,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昭:“李寨主,你……你剛才不是也說了,現在的秦國與夏朝根本沒有可比性,要我大秦如何抵擋夏朝的鐵騎?這豈不是以卵擊石?”
李昭神色不變,依舊穩坐於太師椅上。
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這才緩緩說道:“使者莫急,聽我細細道來……”
“使者不必如此驚慌,我所說的‘刀兵相見’,並非要秦國與夏朝全麵開戰。我的意思是,隻需要秦國在邊境製造一些摩擦,牽製住夏朝部分兵力即可。”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夏朝內憂外患,各地叛亂不斷,我自有辦法讓這些叛亂之火燒得更旺一些。到那時,夏朝必然自顧不暇,哪還有餘力全力對付秦國?隻需秦國在邊境稍加施壓,便可達到牽製夏朝的目的。”
蒙雲眉頭緊鎖。
這李昭究竟是胸有成竹,還是信口開河?
大秦使者身上散發出的氣息渾厚凝練,綿延不絕,分明是宗師級高手才有的特征!
他沒想到,大秦竟然會派出一名宗師作為使者。
這背後所蘊含的深意,到底是什麽呢?
他麵色稍沉,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悅:“這位使者,如此行事,未免有些不合規矩吧?擅闖我西風寨議事廳,是否太過輕慢了些?”
大秦使者抱拳拱手,深施一禮,語氣誠懇道:“是在下唐突了,還請李寨主恕罪。適才情急,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李昭心中冷笑。
這人好一張能屈能伸的梟雄麵孔。
但他麵上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
大秦使者繼續說道:“在下蒙雲,乃是大秦國君的內侍衛統領,此次前來,是奉我大秦國君之命,特來邀請李寨主前往秦國,拜相封侯,共襄盛舉。”
“李寨主明鑒,蒙雲此舉,實屬無奈。李寨主之名,早已如雷貫耳,然蒙雲從未親見,不知深淺。國君重托,蒙雲不敢怠慢,唯有親身試探,方能安心迴稟。”
“適才冒犯之處,還望李寨主見諒。”
李昭緊盯著蒙雲,半晌才緩緩開口:“使者言重了。既是試探,不知李某表現,可入使者法眼?”
蒙雲聞言,突然朗聲大笑起來:“李寨主果然非同凡人!蒙雲先前還以為傳言多有誇大,今日一見,方知李寨主之才,遠勝傳聞!”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更令蒙雲驚歎的是,李寨主武道修為,竟已臻至接近四品之境!如此天資,當真令人歎服!”
李昭心中暗驚。
這蒙雲好眼力,竟一眼看穿了自己的修為。
看來這大秦使者,絕非等閑之輩。
隨即他抬手示意,語氣變得溫和:“使者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請坐。”
蒙雲依言落座,卻並未放鬆警惕,反而對著李昭深深一揖:“蒙雲見過李寨主。”
待蒙雲坐定,李昭這才開口道:“使者此來,想必不隻是為了試探李某吧?秦國的條件,不妨直說。”
蒙雲眼中浮現出幾分讚賞。
這李昭果然爽快。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緩緩道:“秦國素來尊重人才,李寨主之才,我大秦國君早有耳聞。隻要寨主願意入秦,一年之內,拜相封侯,絕非虛言。”
他頓了頓,從袖中取出一枚雕刻著栩栩如生金龍的玉佩,雙手奉上:“此外,國君還願將最寵愛的明珠公主下嫁寨主,以示誠意。”
“不知李寨主意下如何?可願隨蒙雲迴秦?”
李昭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拿起茶杯,輕輕吹拂著水麵漂浮的茶葉。
許久,他才放下茶杯,輕歎一聲:“使者的好意,李某心領了。隻是……”
李昭抬頭,目光直視蒙雲:“這些條件,還不足以打動李某。”
蒙雲心中一驚,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略帶疑惑地問道:“哦?不知李寨主想要什麽?”
李昭沒有直接迴答蒙雲的問題,反而將手中的茶杯輕輕放下。
“使者可知秦國如今的局勢?”
蒙雲心中疑惑更甚,卻也順著李昭的話思考起來。
李昭繼續說道:“秦國地處西陲,北有草原狼族虎視眈眈,西有戎狄蠻夷不斷侵擾,南有蠻族部落蠢蠢欲動。而東麵,便是如今諸國之中最為強大的夏朝。可謂是四麵楚歌,危機四伏啊。”
蒙雲有些沉重地點了點頭。
他不得不承認,李昭的分析一針見血。
秦國雖然國力強盛,但地理位置確實不利,一直以來都受到周邊各族的威脅。
而夏朝,更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李昭見蒙雲沉默不語,便知道他已經聽進去了自己的話。
他微微一笑:“試想,我若入秦,夏朝豈會坐視另一個強國的崛起?屆時,夏朝大軍壓境,以秦國如今的實力,能抵擋多久?恐怕不等我將秦國發展壯大,便已覆滅在夏朝的鐵蹄之下。”
蒙雲心中一驚。
他之前隻想著將李昭招攬入秦,卻忽略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
他連忙拱手道:“李寨主高見!蒙雲愚鈍,竟未想到這一層。敢問寨主,可有為我大秦解圍之法?”
李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自然有。隻是……”
他故意頓了頓,目光灼灼地盯著蒙雲。
蒙雲心領神會,連忙說道:“李寨主但說無妨,隻要能助我大秦擺脫困境,任何條件,我大秦都可答應!”
“使者此言差矣。”李昭放下茶杯,身子微微前傾,目光如炬,“我雖不可入秦,卻不代表不能為秦國出謀劃策。”
蒙雲精神一振,連忙問道:“李寨主有何妙計?”
“我的條件很簡單,”李昭語氣沉穩,一字一頓地說道,“我要秦國國君做出承諾,保證與西風寨通商,同時配合我的謀劃,牽製夏朝女帝的視線,保證西風寨的安全。”
蒙雲略一沉吟,點頭道:“通商之事,於我大秦有利無害,自然沒有問題。隻是這‘牽製夏朝女帝的視線’,具體該如何操作?”
李昭淡淡一笑:“就是要秦國與夏朝製造摩擦,最好是讓雙方刀兵相見。”
蒙雲聞言,臉色驟變,猛地站起身來,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昭:“李寨主,你……你剛才不是也說了,現在的秦國與夏朝根本沒有可比性,要我大秦如何抵擋夏朝的鐵騎?這豈不是以卵擊石?”
李昭神色不變,依舊穩坐於太師椅上。
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這才緩緩說道:“使者莫急,聽我細細道來……”
“使者不必如此驚慌,我所說的‘刀兵相見’,並非要秦國與夏朝全麵開戰。我的意思是,隻需要秦國在邊境製造一些摩擦,牽製住夏朝部分兵力即可。”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夏朝內憂外患,各地叛亂不斷,我自有辦法讓這些叛亂之火燒得更旺一些。到那時,夏朝必然自顧不暇,哪還有餘力全力對付秦國?隻需秦國在邊境稍加施壓,便可達到牽製夏朝的目的。”
蒙雲眉頭緊鎖。
這李昭究竟是胸有成竹,還是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