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義老將軍,駐守在江中橋,在橋的沿岸,修築了工事,安排了弓箭手嚴陣以待。江中橋一側,到處都是旌旗招展,明示重兵把守,以此迷惑金兵。即便如此,楊老將軍也一直擔心金兀術會突然對江中橋發起攻擊,那自己憑這點人馬,如何守得住建康城的大門。
誰知金兀術遲遲按兵不動,並沒有急於進攻。這讓楊老將軍有了時間,等待嶽飛的人馬,迴援建康城。
但是楊老將軍沒有等來嶽飛援兵的消息,卻得到一個讓他震驚的壞消息。天剛剛亮的時候,他以前的幾名舊將,慌慌張張的前來急著見他,告訴楊老將軍,杜充杜大人已於半夜時分,帶著大隊人馬悄然離開建康城,直奔江寧而去。
這可讓楊老將軍吃驚不小,建康城正是萬分危急之時嗎,此時杜充帶著人馬馳援江寧,究竟是有何意?自己已經打算和嶽飛合兵一處,守衛建康,他卻帶著人馬棄城而去,那這樣做又有什麽意義呢?
楊邦義於是立刻派出探馬,前往江寧打探消息。結果,第五天,探馬就返迴,向他稟報,杜大人的人馬,在江寧城外被金兵伏擊,最後投降了金兵。氣得楊邦義 老將軍,大罵杜充賣國賊。
這時忽然有士卒稟報,對麵的金兵,已經殺到江中橋前,金兵主帥金兀術讓老將軍橋上相見。
楊邦義老將軍,提槍上馬,就來到江中橋上,往對麵看去,隻見金兵在江中橋前已經列開陣勢,五千人馬,刀槍明亮,鐵浮圖重甲騎兵更是殺氣騰騰。金兀術一身戎裝,手持金雀開山斧,正傲立橋頭,等待著楊老將軍的到來。
金兀術一見楊老將軍躍馬上橋,自己也催馬來到橋上,衝楊邦義拱手說道,“老將軍別來無恙啊。”
楊邦義還禮說道,“年輕人身體就是好,這麽快傷勢就已經痊愈啦!怪不得這幾日你的人馬,沒有一點動靜。\"
金兀術臉上微微一紅,說道,”楊老將軍,這點傷影響不到我攻打建康城,之所以按兵不動,那是因為我在等待一個機會。“
”噢?什麽機會?你等到了嗎?”
“當然,我等到了機會,所以才會今日出兵。楊老將軍難道沒有得到消息?你們的三軍主帥,那位杜充杜大人,已經歸順了我們大金國,你的援兵嶽飛,也被我們團團圍困在小小的江寧城,不日就會城破被俘,楊老將軍,你已經沒有機會了,你區區這點人馬,如何守得住建康城?還是歸順我們吧, 我們久慕將軍威名,絕不會虧待老將軍的。”
“一派胡言,我楊某從未知道有投降二字,我手中的虎頭鏨金槍,也知道殺賊保國,從不會棄槍投降。”
“楊老將軍何必如此固執呢?”金兀術勸道,“都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像高宗這樣的昏聵之主,才會有黃、汪、杜充這樣的奸佞之臣,才會自取滅亡,老將軍您這樣的忠臣良將,得不到重用,你保他何用呢?”
楊邦義聞言大怒,大槍一指金兀術怒道,“住口,金兀術,你休得詆毀我家皇上。我楊家世受皇恩,自當以死報國。你們這些豺狼賊子,侵犯大宋領土,燒殺擄掠,我與你們有不共戴天之仇,想讓我投降,先問問我的虎頭槍答不答應。”說著,催馬就要來戰金兀術。
金兀術卻將馬一帶避開,說道,“且慢,楊老將軍,本將軍敬您老將軍頂天立地,忠君為民,才好言相勸,希望將軍三思而行。本將軍再給老將軍一天時間仔細考慮,如果明天此時此刻,楊老將軍還是執迷不悟,那本將軍就下令攻城,老將軍好自為之吧。”說罷,撥馬衝下橋去,引兵退去。
楊邦義老將軍剛剛返迴軍營,次日時分再次得到稟報,金兵攻占了江寧城,嶽飛的人馬,也是不知去向,金兵主帥完顏宗望,正率領大隊人馬,殺向建康而來。
楊邦乂老將軍頓感絕望,於是立刻召集手下將士,列陣於江中橋前。
楊老將軍手按劍柄,一臉堅毅,注視著眼前一千來名將士,朗聲說道,“你們大多是我的舊部,很多將士,跟隨我多年,我楊邦義視作你們是我的兄弟。但是今日之戰,有所不同。建康城內隻有幾百人,都是建康知府李銳,團練使陳邦光手下的官差,他們不善兩軍交戰。而我們隻有一千來人,今日我們已經陷入了絕境,楊某不知大家有何想法?”
眾將士異口同聲高唿道,“我們聽從老將軍的號令,請老將軍下令吧。”
楊邦義說道,“好,抬上來。”隨著楊邦義老將軍一聲令下,幾個將士將一筐銅錢,抬到將士們麵前。
楊邦義說道,“諸位兄弟,這些是楊某一生的家當積蓄,都換做了銅錢,雖然不多,但也是楊某的一點心意。楊某家在建康,決意誓與建康共存亡,所以留它已經無用。今日就分給大家當作盤纏,貼補家用,你們拿著它或遠離此地,或重迴故裏,好好過日子去吧。”
眾將士聞言,大為感動,紛紛齊聲高唿,“我們絕不離開老將軍,我們願意留下來和老將軍同生共死。”
楊邦義說道,“我們建康已經是一座孤城,留下來除了為國盡忠,流盡最後一滴血,我們沒有任何生還的機會。”
有十來名將士,流著淚走出隊列,向楊邦義哭訴道,“老將軍,我們家鄉都是河南、山東一帶,家人都被金兵殺害,我們還能往哪裏去呢?我們願意跟著老將軍流盡最後一滴血,殺金兵,為父母妻兒報仇。”
“我們也是,願意留下殺金兵報仇。”眾將士振臂高唿道。
楊邦義老將軍說道,“諸位兄弟請聽我一言,但有一線生機,大家何苦陪著我白白搭上性命,你們還是拿著錢各奔他鄉吧。”說著,命人將銅錢逐一發放。但是將士們卻都堅辭不受。
姚風虎走到楊邦義麵前,說道,“老將軍,大家都願意留下來殺敵報仇,我看這些錢,還是命人分給當地的百姓吧,他們將要麵對金兵的蹂躪,不如讓百姓們速速離去,也有條活路吧。”
楊邦義老將軍兩眼含淚,點了點頭,吩咐幾名士卒將銅錢分給了當地的百姓。
這時有士卒前來稟報,“將軍,對麵的金兵,已經殺到了橋前。”
楊邦義喝道,“取大旗來!”
有將士將一麵大旗呈在楊邦義麵前,楊邦義抽劍在手,割破手指,在大旗上血書“寧做趙氏鬼,不做他邦臣”十個大字。
然後楊邦義看著眼前忠誠的將士,大聲下令,“隨我上橋去,殺金賊,報血仇!”
誰知金兀術遲遲按兵不動,並沒有急於進攻。這讓楊老將軍有了時間,等待嶽飛的人馬,迴援建康城。
但是楊老將軍沒有等來嶽飛援兵的消息,卻得到一個讓他震驚的壞消息。天剛剛亮的時候,他以前的幾名舊將,慌慌張張的前來急著見他,告訴楊老將軍,杜充杜大人已於半夜時分,帶著大隊人馬悄然離開建康城,直奔江寧而去。
這可讓楊老將軍吃驚不小,建康城正是萬分危急之時嗎,此時杜充帶著人馬馳援江寧,究竟是有何意?自己已經打算和嶽飛合兵一處,守衛建康,他卻帶著人馬棄城而去,那這樣做又有什麽意義呢?
楊邦義於是立刻派出探馬,前往江寧打探消息。結果,第五天,探馬就返迴,向他稟報,杜大人的人馬,在江寧城外被金兵伏擊,最後投降了金兵。氣得楊邦義 老將軍,大罵杜充賣國賊。
這時忽然有士卒稟報,對麵的金兵,已經殺到江中橋前,金兵主帥金兀術讓老將軍橋上相見。
楊邦義老將軍,提槍上馬,就來到江中橋上,往對麵看去,隻見金兵在江中橋前已經列開陣勢,五千人馬,刀槍明亮,鐵浮圖重甲騎兵更是殺氣騰騰。金兀術一身戎裝,手持金雀開山斧,正傲立橋頭,等待著楊老將軍的到來。
金兀術一見楊老將軍躍馬上橋,自己也催馬來到橋上,衝楊邦義拱手說道,“老將軍別來無恙啊。”
楊邦義還禮說道,“年輕人身體就是好,這麽快傷勢就已經痊愈啦!怪不得這幾日你的人馬,沒有一點動靜。\"
金兀術臉上微微一紅,說道,”楊老將軍,這點傷影響不到我攻打建康城,之所以按兵不動,那是因為我在等待一個機會。“
”噢?什麽機會?你等到了嗎?”
“當然,我等到了機會,所以才會今日出兵。楊老將軍難道沒有得到消息?你們的三軍主帥,那位杜充杜大人,已經歸順了我們大金國,你的援兵嶽飛,也被我們團團圍困在小小的江寧城,不日就會城破被俘,楊老將軍,你已經沒有機會了,你區區這點人馬,如何守得住建康城?還是歸順我們吧, 我們久慕將軍威名,絕不會虧待老將軍的。”
“一派胡言,我楊某從未知道有投降二字,我手中的虎頭鏨金槍,也知道殺賊保國,從不會棄槍投降。”
“楊老將軍何必如此固執呢?”金兀術勸道,“都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像高宗這樣的昏聵之主,才會有黃、汪、杜充這樣的奸佞之臣,才會自取滅亡,老將軍您這樣的忠臣良將,得不到重用,你保他何用呢?”
楊邦義聞言大怒,大槍一指金兀術怒道,“住口,金兀術,你休得詆毀我家皇上。我楊家世受皇恩,自當以死報國。你們這些豺狼賊子,侵犯大宋領土,燒殺擄掠,我與你們有不共戴天之仇,想讓我投降,先問問我的虎頭槍答不答應。”說著,催馬就要來戰金兀術。
金兀術卻將馬一帶避開,說道,“且慢,楊老將軍,本將軍敬您老將軍頂天立地,忠君為民,才好言相勸,希望將軍三思而行。本將軍再給老將軍一天時間仔細考慮,如果明天此時此刻,楊老將軍還是執迷不悟,那本將軍就下令攻城,老將軍好自為之吧。”說罷,撥馬衝下橋去,引兵退去。
楊邦義老將軍剛剛返迴軍營,次日時分再次得到稟報,金兵攻占了江寧城,嶽飛的人馬,也是不知去向,金兵主帥完顏宗望,正率領大隊人馬,殺向建康而來。
楊邦乂老將軍頓感絕望,於是立刻召集手下將士,列陣於江中橋前。
楊老將軍手按劍柄,一臉堅毅,注視著眼前一千來名將士,朗聲說道,“你們大多是我的舊部,很多將士,跟隨我多年,我楊邦義視作你們是我的兄弟。但是今日之戰,有所不同。建康城內隻有幾百人,都是建康知府李銳,團練使陳邦光手下的官差,他們不善兩軍交戰。而我們隻有一千來人,今日我們已經陷入了絕境,楊某不知大家有何想法?”
眾將士異口同聲高唿道,“我們聽從老將軍的號令,請老將軍下令吧。”
楊邦義說道,“好,抬上來。”隨著楊邦義老將軍一聲令下,幾個將士將一筐銅錢,抬到將士們麵前。
楊邦義說道,“諸位兄弟,這些是楊某一生的家當積蓄,都換做了銅錢,雖然不多,但也是楊某的一點心意。楊某家在建康,決意誓與建康共存亡,所以留它已經無用。今日就分給大家當作盤纏,貼補家用,你們拿著它或遠離此地,或重迴故裏,好好過日子去吧。”
眾將士聞言,大為感動,紛紛齊聲高唿,“我們絕不離開老將軍,我們願意留下來和老將軍同生共死。”
楊邦義說道,“我們建康已經是一座孤城,留下來除了為國盡忠,流盡最後一滴血,我們沒有任何生還的機會。”
有十來名將士,流著淚走出隊列,向楊邦義哭訴道,“老將軍,我們家鄉都是河南、山東一帶,家人都被金兵殺害,我們還能往哪裏去呢?我們願意跟著老將軍流盡最後一滴血,殺金兵,為父母妻兒報仇。”
“我們也是,願意留下殺金兵報仇。”眾將士振臂高唿道。
楊邦義老將軍說道,“諸位兄弟請聽我一言,但有一線生機,大家何苦陪著我白白搭上性命,你們還是拿著錢各奔他鄉吧。”說著,命人將銅錢逐一發放。但是將士們卻都堅辭不受。
姚風虎走到楊邦義麵前,說道,“老將軍,大家都願意留下來殺敵報仇,我看這些錢,還是命人分給當地的百姓吧,他們將要麵對金兵的蹂躪,不如讓百姓們速速離去,也有條活路吧。”
楊邦義老將軍兩眼含淚,點了點頭,吩咐幾名士卒將銅錢分給了當地的百姓。
這時有士卒前來稟報,“將軍,對麵的金兵,已經殺到了橋前。”
楊邦義喝道,“取大旗來!”
有將士將一麵大旗呈在楊邦義麵前,楊邦義抽劍在手,割破手指,在大旗上血書“寧做趙氏鬼,不做他邦臣”十個大字。
然後楊邦義看著眼前忠誠的將士,大聲下令,“隨我上橋去,殺金賊,報血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