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被汪伯彥毀容,躺在地上翻滾慘叫,汪伯彥走近他身邊,陰沉著臉,冷冷說道,“周德,你別以為憑那幾封信件,我就不敢殺你,隻是眼下形勢,我懶得殺你而已。實話告訴你,你就是交出那些信件,未必就能將我置於死地。而你,我可以保證,你會死的很慘,慘到你自己無法想象,聽到沒有。”
周德此時心裏也害了怕,連連求饒說道,“我知道,我知道啦。”
汪伯彥再次威脅道,“你去宏覺寺做了住持之後,不許你膽大妄為,肆意胡來,凡事必須聽我指使,你可給我記住嘍,否則我讓你立刻在這世上消失。”
周德連連稱是,不敢再有違拗。
汪伯彥下令道,“好啦,把他拖出去治傷,別弄髒了我的屋子。”手下侍衛立刻將周德往外就拖。
臨了,汪伯彥說道,“周德,迴去先好好養傷,耐心等待我的消息。我這麽做,也是為了你好,你這張臉,平時太招搖啦,隻有這樣,以後你才會活的踏踏實實。”
果然,汪伯彥還真言而有信,不知從哪招來一些和尚,派一些工匠上山,將宏覺寺修繕一新,又在和尚中間,安排了一些親信,負責監視周德,然後將周德剃度,真就讓周德在宏覺寺做了住持。
與此同時,汪伯彥和黃潛善兩人密謀,一起到皇上那裏搬弄是非,誣告楊邦義徇私枉法,放走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楊再興,請求皇上查辦楊邦義。
由於此時兩人是左右丞相,負責朝中大小事務,皇上處處倚仗二人,再加上皇上已經基本采納了兩人的建議,新朝根基未穩,為了保存實力,以謀發展,避免和金兵再次發生衝突,決定將都城南遷。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處處還要依靠黃、汪二人調度,所以皇上也得給他們麵子,於是就將楊邦義降職處分,削去楊邦義大將軍官職,降為建康城巡檢中郎將,歸於杜充部下。
汪伯彥聽了心中竊喜,又向皇上啟奏,希望以楊邦義為誘餌,設伏捉拿楊再興,請皇上詔準。皇上聽了頓時直皺眉頭。
黃潛善適時出麵相助,向皇上奏道,“皇上,汪大人隻此一子,被楊再興殺害之後,汪大人整日以淚洗麵,簡直痛不欲生。如今遷都大計正在關鍵之處,沒了汪大人相助,臣也是一籌莫展,不如請皇上恩準了他,事成之後,汪大人必然以死效忠皇上。”
皇上聽了黃潛善的建議,說道,“嗯,朕也體諒你的喪子之痛,那朕就詔準,不過,你可不許太難為了楊老將軍,以免引起朝中非議。”
兩人聽後大喜,連忙向皇上叩頭,高唿,“謝主隆恩。”
這一天,黃思朗隨著宮中的宣旨太監就來到了楊邦義的家中。宣旨太監宣讀皇上旨意,以楊邦義庇護朝廷重犯,徇私枉法,將楊邦義削去大將軍官職,降為巡檢中郎將,並將楊邦義押解刑部,協助三法司問訊為名,將楊邦義上了刑具,押解楊邦義趕往刑部。
楊邦義雖然明知是汪伯彥等人的陷害,卻無法抗旨反抗,隻能高唿要麵見皇上伸冤。黃思朗卻不由分說,將楊邦義戴上刑具,立刻押解啟程,楊邦義不敢抗旨,隻好束手就擒。
誰知就在押解迴京師南京應天府的途中,楊邦義的囚車,竟然在半路上遭到蒙麵山匪的劫持,隨後楊邦義就去向不明,從此沒了消息。
過了幾日,更大州府郡縣,甚至江湖綠林,都在傳言,楊邦義因剿滅牛頭山,招來匪首報複,牛頭山魔王寨大頭領,混世魔王周德,為了找楊邦義父子報仇,劫持了楊邦義,並在一月之後,若楊再興不現身,就將楊邦義在牛頭山天幕嶺,斬首示眾,報仇雪恨。
一時之間,各地傳的沸沸揚揚,就連朝中群臣,也是議論紛紛,有的甚至向皇上請旨,派人馬剿滅牛頭山天幕嶺的悍匪,營救楊邦義將軍。皇上卻未置可否,不予理會。
楊再興在姚風虎兄妹的出手相救下,再次脫困而去。三人互敘離別之情後,楊再興打算趕往恩師陳東的家鄉,前去祭拜恩師一番。姚風虎兄妹也無雜事纏身,三人都是被官府通緝之人,去往何處,也不重要,於是再次結伴而行,隨楊再興一同前往鎮江府丹陽鎮。
到了丹陽鎮拜祭完恩師陳東,盤桓幾日之後,楊再興始終不放心家中的老父親,打算還是迴到建康城一帶隱藏,以便隨時能夠得到父親的有關消息,於是三人又迴到了建康境內。
剛到建康境內的琅琊郡,楊再興等人就聽到了父親楊邦義被劫持,周德為了逼自己現身,竟然要殺害自己老父親的消息。
楊再興聽後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動身趕往牛頭山天幕嶺,被姚風虎勸住。
姚風虎說道,“兄弟千萬不可魯莽,你不覺得這是個陷阱嗎?”
楊再興聽了,也思索著道,“姚兄所言極是,那周德知道我最想殺的人,就是他,他怎麽會還要跳出來找我的麻煩呢?何況還會以我父親為要挾?”
姚風虎說道,“是啊,楊老將軍是朝廷命官,哪會有那麽容易就能讓他周德輕易劫持,其中肯定有詐。”
楊再興說道,“不管他設下什麽陷阱,都是要闖上一闖的,我必須要救出父親。“
姚風虎說道,“救人肯定是要救的,但是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你,所以,你先盡量不要露麵,我去為你打探一番,咱們摸清了對方的底細,再動手救人也不遲啊。他們不見到你現身,楊老將軍肯定就是安全的。”
楊再興說道,“姚兄所言極是,不過,你和瑤妹兩次救我,甘冒風險,我豈能再讓姚兄以身犯險呢?我的事情,還是讓我自己來解決吧。”
姚風虎卻不讚成,說道,“不可啊兄弟,你去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們的目的救達到了,反而對楊老將軍極為不利,還是為兄替你走上一遭。”
周德此時心裏也害了怕,連連求饒說道,“我知道,我知道啦。”
汪伯彥再次威脅道,“你去宏覺寺做了住持之後,不許你膽大妄為,肆意胡來,凡事必須聽我指使,你可給我記住嘍,否則我讓你立刻在這世上消失。”
周德連連稱是,不敢再有違拗。
汪伯彥下令道,“好啦,把他拖出去治傷,別弄髒了我的屋子。”手下侍衛立刻將周德往外就拖。
臨了,汪伯彥說道,“周德,迴去先好好養傷,耐心等待我的消息。我這麽做,也是為了你好,你這張臉,平時太招搖啦,隻有這樣,以後你才會活的踏踏實實。”
果然,汪伯彥還真言而有信,不知從哪招來一些和尚,派一些工匠上山,將宏覺寺修繕一新,又在和尚中間,安排了一些親信,負責監視周德,然後將周德剃度,真就讓周德在宏覺寺做了住持。
與此同時,汪伯彥和黃潛善兩人密謀,一起到皇上那裏搬弄是非,誣告楊邦義徇私枉法,放走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楊再興,請求皇上查辦楊邦義。
由於此時兩人是左右丞相,負責朝中大小事務,皇上處處倚仗二人,再加上皇上已經基本采納了兩人的建議,新朝根基未穩,為了保存實力,以謀發展,避免和金兵再次發生衝突,決定將都城南遷。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處處還要依靠黃、汪二人調度,所以皇上也得給他們麵子,於是就將楊邦義降職處分,削去楊邦義大將軍官職,降為建康城巡檢中郎將,歸於杜充部下。
汪伯彥聽了心中竊喜,又向皇上啟奏,希望以楊邦義為誘餌,設伏捉拿楊再興,請皇上詔準。皇上聽了頓時直皺眉頭。
黃潛善適時出麵相助,向皇上奏道,“皇上,汪大人隻此一子,被楊再興殺害之後,汪大人整日以淚洗麵,簡直痛不欲生。如今遷都大計正在關鍵之處,沒了汪大人相助,臣也是一籌莫展,不如請皇上恩準了他,事成之後,汪大人必然以死效忠皇上。”
皇上聽了黃潛善的建議,說道,“嗯,朕也體諒你的喪子之痛,那朕就詔準,不過,你可不許太難為了楊老將軍,以免引起朝中非議。”
兩人聽後大喜,連忙向皇上叩頭,高唿,“謝主隆恩。”
這一天,黃思朗隨著宮中的宣旨太監就來到了楊邦義的家中。宣旨太監宣讀皇上旨意,以楊邦義庇護朝廷重犯,徇私枉法,將楊邦義削去大將軍官職,降為巡檢中郎將,並將楊邦義押解刑部,協助三法司問訊為名,將楊邦義上了刑具,押解楊邦義趕往刑部。
楊邦義雖然明知是汪伯彥等人的陷害,卻無法抗旨反抗,隻能高唿要麵見皇上伸冤。黃思朗卻不由分說,將楊邦義戴上刑具,立刻押解啟程,楊邦義不敢抗旨,隻好束手就擒。
誰知就在押解迴京師南京應天府的途中,楊邦義的囚車,竟然在半路上遭到蒙麵山匪的劫持,隨後楊邦義就去向不明,從此沒了消息。
過了幾日,更大州府郡縣,甚至江湖綠林,都在傳言,楊邦義因剿滅牛頭山,招來匪首報複,牛頭山魔王寨大頭領,混世魔王周德,為了找楊邦義父子報仇,劫持了楊邦義,並在一月之後,若楊再興不現身,就將楊邦義在牛頭山天幕嶺,斬首示眾,報仇雪恨。
一時之間,各地傳的沸沸揚揚,就連朝中群臣,也是議論紛紛,有的甚至向皇上請旨,派人馬剿滅牛頭山天幕嶺的悍匪,營救楊邦義將軍。皇上卻未置可否,不予理會。
楊再興在姚風虎兄妹的出手相救下,再次脫困而去。三人互敘離別之情後,楊再興打算趕往恩師陳東的家鄉,前去祭拜恩師一番。姚風虎兄妹也無雜事纏身,三人都是被官府通緝之人,去往何處,也不重要,於是再次結伴而行,隨楊再興一同前往鎮江府丹陽鎮。
到了丹陽鎮拜祭完恩師陳東,盤桓幾日之後,楊再興始終不放心家中的老父親,打算還是迴到建康城一帶隱藏,以便隨時能夠得到父親的有關消息,於是三人又迴到了建康境內。
剛到建康境內的琅琊郡,楊再興等人就聽到了父親楊邦義被劫持,周德為了逼自己現身,竟然要殺害自己老父親的消息。
楊再興聽後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動身趕往牛頭山天幕嶺,被姚風虎勸住。
姚風虎說道,“兄弟千萬不可魯莽,你不覺得這是個陷阱嗎?”
楊再興聽了,也思索著道,“姚兄所言極是,那周德知道我最想殺的人,就是他,他怎麽會還要跳出來找我的麻煩呢?何況還會以我父親為要挾?”
姚風虎說道,“是啊,楊老將軍是朝廷命官,哪會有那麽容易就能讓他周德輕易劫持,其中肯定有詐。”
楊再興說道,“不管他設下什麽陷阱,都是要闖上一闖的,我必須要救出父親。“
姚風虎說道,“救人肯定是要救的,但是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你,所以,你先盡量不要露麵,我去為你打探一番,咱們摸清了對方的底細,再動手救人也不遲啊。他們不見到你現身,楊老將軍肯定就是安全的。”
楊再興說道,“姚兄所言極是,不過,你和瑤妹兩次救我,甘冒風險,我豈能再讓姚兄以身犯險呢?我的事情,還是讓我自己來解決吧。”
姚風虎卻不讚成,說道,“不可啊兄弟,你去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們的目的救達到了,反而對楊老將軍極為不利,還是為兄替你走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