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鐵蹄踏進大宋朝都城東京汴梁,開封失守,康王趙構泥馬渡江,幾經輾轉逃到南京應天府。由於國不可一日無主,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被眾臣擁立為新帝登基,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也就是曆史上的宋高宗。


    雖然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兵侵略,燒殺搶掠,北方百姓深受蹂躪之苦。但是,作為古都的建康城,卻依然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大宋朝一百多年的空前盛世,並沒有因為北方大片土地的淪喪,動搖他牢固的根基。隻見大街上,店鋪林立,繁華競逐,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尤其華燈初上,秦淮岸邊,燈火閃爍,更是別有一番迷人的景致。這春宵樓,就坐落在秦淮河的岸邊,白月光灑滿秦淮河水,春宵樓就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春宵樓雖說是建康城最大的風月場所,卻也是才子佳人的薈聚之地。自唐朝盛世時起,青樓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很多詩詞大家的名作,都是在這些風月場所,有歌女在這裏傳唱,才流傳於世的。


    甚至相傳,白居易就是自己養歌妓,把他的詩詞唱到了婦孺皆知。更有柳永、杜牧將這裏視作自己的精神寄托之所在,杜牧的一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性名”更是道出了青樓的風雅,還有那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更是將風月描繪的淋漓盡致。所以,這春宵樓,可不是藏汙納垢之所,而是才子佳人詩詞歌詠,文采薈萃之地,當然也有附庸風雅的登徒浪子,來這裏尋歡作樂,使的這“徙倚雲日,裴迴風月”的風雅之地,蒙上了一層灰塵。


    在人流如織的才子佳人之中,兩位均是身材修長,體態輕盈,神情瀟灑,儒雅端莊。稍顯瘦削,年齡稍長的這位,卻是貌比潘安,風姿俊美,眉宇間透著書卷之氣,此人乃是右丞相李綱的好友歐陽澈。


    另一位雖也是頭戴方巾,一身儒生打扮,卻是生的體格健碩,劍眉虎目,渾身透著英武之氣,眼神中隱含著威武之霸氣,此人乃是鎮遠大將軍楊邦義之子楊再興。


    兩人一起並肩進入春宵樓,在富麗堂皇的大廳,早有一位學究打扮的中年人,正在等候他們二人。三人一見,楊再興和歐陽澈趕緊拱手施禮,“有勞少陽先生久等了,我們姍姍來遲,還請先生見諒。”


    原來這位學究打扮的中年文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士陳東陳少陽。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陳少陽出生於潁川一個“自五世以來,以儒嗣其業”的家庭,其先祖潁川名士陳寔,為“潁川四長”之一,以德行著稱,曾感化竊賊,留下“梁上君子”的典故。陳寔的風範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在其去世後,更是由蔡邕親撰碑文,記述了他的身後哀榮,拜祭者有千人以上,荀慈明、韓元長等五百名流送葬,三公臨奠,可謂無上殊榮。


    陳東雖是家境貧寒,十七歲才入學,卻憑其勤奮,在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以貢生入汴京太學。陳東灑脫不拘小節,秉性剛直不阿,憑其學識淵博,成為一代文人領袖。


    他在朝為官之時,正值蔡京、童貫等人把持朝綱之時,陳東目睹奸臣誤國,揮筆寫下““山嶽遭埋沒,乾坤著蔽蒙”的詩句,又在一首詠雪的詩句中,以“人間愁歎之聲不忍聽,誰肯采摭傳說聞達太上家?”抒懷壯誌,登高一唿,眾文人誌士一唿百應,聯名太學生上書“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忠義十·陳東傳》)


    經過一番不懈努力,皇上終於將六大奸賊悉數鏟除,陳東因此也名滿天下,得到世人推崇。


    三人見麵,一番寒暄,便上了春宵樓的三樓,找了一個包間。三人落座,侍女獻上茶水,退出之後,陳東說道,“歐陽賢弟,你身為布衣,心憂天下,懷揣《安邊禦敵十策》,孤身一人,跋山涉水,曆盡艱辛,徒步三千裏,來到建康城,向皇上伏闕上奏,其忠勇之心,實在是我大宋讀書人的楷模啊。”


    歐陽澈說道,“陳先生過譽啦,這又能如何呢?皇上不但不采納學生的泣血直諫,卻聽信黃潛善、汪伯彥的讒言,誣我妖言惑眾,妄議朝政,黃、汪二人,更是派人四處緝拿學生,學生沒辦法,才約先生來這春宵樓相會。如今皇上更是聽信黃潛善、王伯彥的讒言,要罷免丞相李綱,李綱丞相一旦被罷免,恐怕大宋的半壁江山,再也無人可以一力承擔啦。”


    楊再興憤恨說道,“是啊,陳先生,如今金人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繼續興兵進犯,李綱丞相被罷免,大權旁落,奸人橫行,我們再想打敗金兵,迎取二聖還朝,以雪恥辱,恐怕就難上加難啦。”


    歐陽澈站起身來,慷慨激昂說道,“陳先生,學生臨行之前,就曾下定決心,學生不才,我能口伐金人,強於百萬之師,願殺身以安社稷。為了我大宋的半壁江山,為了殺退金兵,迎取二聖還朝,學生願以身而安天下,冒死伏闕上奏,向皇上以死直諫,力保李綱丞相之職。”


    陳東聞言,也拍案而起,說道,“好,歐陽賢弟甘灑一腔熱血,為了我大宋江山,愚兄豈能不舍命相陪?當朝之中,奮勇 不顧,以天下百姓為己任的社稷之臣,唯丞相李綱是也,其庸碌不能,忌賢妒才,以權謀私,以黃潛善、汪伯彥、李邦彥、張邦昌、趙野之流,實乃社稷之賊,絕不能讓這些賊子,霸占朝綱,葬送我大宋江山,陳東願意和賢弟一起,向皇上伏闕直諫。”


    正當三人熱血沸騰之際,忽然窗外傳來女子彈琴唱歌之聲,曲調婉轉悠揚,悲悲切切。楊再興怒道,“何人在此唱出這等曲子,壞了我們的興致?不如我去令他唱一曲《將軍令》,以壯行色。”


    “好,”陳東和歐陽澈也是紛紛響應,三人一起出了包房,走下樓梯,來到大廳裏。


    楊再興走上台來,對一位容貌清秀,懷抱琵琶的歌女喝道,“呔,你在這裏,唱什麽亡國之君的《虞美人》?如今金人占我京師,對我大宋虎視眈眈,哪有心情聽什麽男歡女愛,你在這裏咿咿呀呀,扭扭捏捏的,好不掃興。”


    那歌女抬起頭來,看著楊再興,不卑不亢的說道,“花蕊夫人有詩雲: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位英雄既然有此血性,為何留戀風月之地,不去抵擋金兵的虎狼之師呢?”


    楊再興沒料到這歌女竟然有如此驚人之語,不禁心中暗吃一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狂魔戰神楊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醒無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醒無痕並收藏狂魔戰神楊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