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兩萬塊錢!難如登天
穿越1961:分家後,我蓋房屯糧肉滿倉! 作者: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嘿,我可不是吹!”
李東生一本正經地說,“等過些年改革開放,國家鼓勵發展經濟的時候,咱們這服裝廠就算是順應時代潮流了!”
“隻要咱們用心經營,遲早會做大做強的!”
金花雖然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但看著李東生信心滿滿的樣子,也逐漸安心下來。
自家東生是個有主意的人,既然他這麽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那…那我現在能做點什麽?”
金花問道。
李東生想了想,說:“這樣,你抽空去新華書店買幾本關於財務管理的書看看,學習學習怎麽管賬。”
“咱們這廠子以後規模越來越大,財務這一塊兒可馬虎不得。”
“行,我明天就去!”
金花爽快地答應了。
她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學東西很快,而且非常認真。
隻要她肯學,肯定能把廠子的財務管理好。
……
金花雷厲風行,第二天一早就殺向了新華書店。
書店裏除了教員語錄和幾本農業種植指南,其他書少得可憐。
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堆宣傳畫下麵翻出一本薄薄的《簡易財務管理》。
書頁都泛黃了,還缺了一角,一股子黴味兒,但金花如獲至寶,掏錢買了下來。
晚上,煤油燈下,金花對著這本天書啃得頭昏腦漲,李東生也湊過來,指著書上的公式,通俗易懂的解釋一番。
廠裏開始實行“金式”財務管理。
以前,廠裏的賬目亂得像一鍋粥,現在金花把每一筆支出都記在本子上,連買根針都要寫清楚。
她還發動群眾智慧,到處打聽省錢妙招。
聽說隔壁村的王大娘會用碎布頭做鞋墊,金花立馬跑去拜師學藝,迴來就帶著廠裏的女工們一起做,愣是把一堆廢料變成了寶貝。
李東生作為後世來的人,當然明白拓展銷售渠道采更重要。
守著廠子等訂單,肯定行不通。
然後就開啟了“跑業務”模式。
自家服裝廠要想真掙錢,不能隻盯著村裏這點市場。
六十年代,國營大樓和供銷社才是消費主力,那才是真正的金餑餑。
普通老百姓兜裏沒幾個錢,想買東西都得去這些地方。
他揣著從紅星皮革廠的介紹信,雄赳赳氣昂昂地踏進了縣城國營大樓。
國營大樓裏,售貨員們一個個眼高於頂,鼻孔朝天,仿佛顧客欠了她們幾百塊似的。
李東生耐著性子,好話說盡,才被允許把衣服展示出來。
幾個售貨員瞥了一眼他帶來的衣服,臉上露出不屑的表情。
“這啥玩意兒啊?款式這麽花裏胡哨的,誰會買?”
一個胖乎乎的售貨員撇著嘴說,“我們這兒都是賣的耐穿的中山裝、列寧裝,你這些衣服,一看就不實用。”
李東生耐著性子解釋:“同誌,時代不同了,現在大家都追求新潮,這些衣服款式新穎,顏色鮮豔,年輕人肯定喜歡。”
另一個瘦高個的售貨員嗤笑一聲:“年輕人?年輕人有幾個錢?買得起嗎?我看你還是拿迴去吧,別在這兒浪費我們時間。”
任憑李東生磨破嘴皮子,國營大樓的售貨員們就是不鬆口。
無奈之下,他又去了供銷社,結果也碰了一鼻子灰。
供銷社的主任是個戴著厚厚眼鏡的中年男人,他扶了扶眼鏡,慢條斯理地說:“小夥子,你這衣服,款式太超前了,不符合我們這兒的實際情況。我們這兒的老百姓,還是喜歡樸素實用的衣服。”
大半個月下來,李東生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卻隻賣出去一兩件衣服。
迴到家,他一臉頹喪。
金花看到他這副模樣,心裏也咯噔一下。
“咋樣?賣出去了嗎?”
李東生搖搖頭,把挎包扔在炕上。
“哎,別提了,這些人都老古董,根本不懂時尚。”
一旁李春花擔憂地歎了口氣:“這可咋辦啊?兩萬塊的目標還差得遠呢。”
金花看著李東生頹喪的樣子,心裏一揪,仿佛被針紮了一下。
她走過去,輕輕地摟住他的肩膀,像哄孩子似的,柔聲說道:“東生啊,別喪氣,這才剛開始呢,慢慢來,總會有辦法的。”
李東生歎了口氣,把頭埋在金花的肩膀上。
金花輕輕地拍著他的背,安慰道:“沒事兒,他們不懂欣賞,是他們的損失。”
“咱們的衣服多好看啊,顏色鮮豔,款式新穎,比那些灰不溜秋的中山裝、列寧裝強多了。”
在她看來,錢不錢的,真不重要。
隻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過日子,比什麽都強。
兩萬塊的目標雖然重要,但比起家人的幸福,又算得了什麽呢?
大不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一個人養全家,幫李東生還債。
李春花愁眉苦臉地說:“這可咋辦啊?兩萬塊的目標還差得遠呢,要是不行,咱們可就真成笑話了。”
躲在門後偷聽的妙妙,小臉也皺成了一團。
她雖然年紀小,但也明白家裏的情況。
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忙得團團轉,就是為了掙錢。
現在爸爸賣不出去衣服,媽媽肯定也很著急。
李東生抬起頭,絞盡腦汁地想著辦法,突然靈光一閃,猛地一拍大腿,興奮地說:“我想到了!”
金花和李春花都嚇了一跳,齊刷刷地看向他。
金花連忙問道:“想到啥了?快說說。”
李東生一本正經地說,“等過些年改革開放,國家鼓勵發展經濟的時候,咱們這服裝廠就算是順應時代潮流了!”
“隻要咱們用心經營,遲早會做大做強的!”
金花雖然心裏還是有些忐忑,但看著李東生信心滿滿的樣子,也逐漸安心下來。
自家東生是個有主意的人,既然他這麽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那…那我現在能做點什麽?”
金花問道。
李東生想了想,說:“這樣,你抽空去新華書店買幾本關於財務管理的書看看,學習學習怎麽管賬。”
“咱們這廠子以後規模越來越大,財務這一塊兒可馬虎不得。”
“行,我明天就去!”
金花爽快地答應了。
她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學東西很快,而且非常認真。
隻要她肯學,肯定能把廠子的財務管理好。
……
金花雷厲風行,第二天一早就殺向了新華書店。
書店裏除了教員語錄和幾本農業種植指南,其他書少得可憐。
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堆宣傳畫下麵翻出一本薄薄的《簡易財務管理》。
書頁都泛黃了,還缺了一角,一股子黴味兒,但金花如獲至寶,掏錢買了下來。
晚上,煤油燈下,金花對著這本天書啃得頭昏腦漲,李東生也湊過來,指著書上的公式,通俗易懂的解釋一番。
廠裏開始實行“金式”財務管理。
以前,廠裏的賬目亂得像一鍋粥,現在金花把每一筆支出都記在本子上,連買根針都要寫清楚。
她還發動群眾智慧,到處打聽省錢妙招。
聽說隔壁村的王大娘會用碎布頭做鞋墊,金花立馬跑去拜師學藝,迴來就帶著廠裏的女工們一起做,愣是把一堆廢料變成了寶貝。
李東生作為後世來的人,當然明白拓展銷售渠道采更重要。
守著廠子等訂單,肯定行不通。
然後就開啟了“跑業務”模式。
自家服裝廠要想真掙錢,不能隻盯著村裏這點市場。
六十年代,國營大樓和供銷社才是消費主力,那才是真正的金餑餑。
普通老百姓兜裏沒幾個錢,想買東西都得去這些地方。
他揣著從紅星皮革廠的介紹信,雄赳赳氣昂昂地踏進了縣城國營大樓。
國營大樓裏,售貨員們一個個眼高於頂,鼻孔朝天,仿佛顧客欠了她們幾百塊似的。
李東生耐著性子,好話說盡,才被允許把衣服展示出來。
幾個售貨員瞥了一眼他帶來的衣服,臉上露出不屑的表情。
“這啥玩意兒啊?款式這麽花裏胡哨的,誰會買?”
一個胖乎乎的售貨員撇著嘴說,“我們這兒都是賣的耐穿的中山裝、列寧裝,你這些衣服,一看就不實用。”
李東生耐著性子解釋:“同誌,時代不同了,現在大家都追求新潮,這些衣服款式新穎,顏色鮮豔,年輕人肯定喜歡。”
另一個瘦高個的售貨員嗤笑一聲:“年輕人?年輕人有幾個錢?買得起嗎?我看你還是拿迴去吧,別在這兒浪費我們時間。”
任憑李東生磨破嘴皮子,國營大樓的售貨員們就是不鬆口。
無奈之下,他又去了供銷社,結果也碰了一鼻子灰。
供銷社的主任是個戴著厚厚眼鏡的中年男人,他扶了扶眼鏡,慢條斯理地說:“小夥子,你這衣服,款式太超前了,不符合我們這兒的實際情況。我們這兒的老百姓,還是喜歡樸素實用的衣服。”
大半個月下來,李東生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卻隻賣出去一兩件衣服。
迴到家,他一臉頹喪。
金花看到他這副模樣,心裏也咯噔一下。
“咋樣?賣出去了嗎?”
李東生搖搖頭,把挎包扔在炕上。
“哎,別提了,這些人都老古董,根本不懂時尚。”
一旁李春花擔憂地歎了口氣:“這可咋辦啊?兩萬塊的目標還差得遠呢。”
金花看著李東生頹喪的樣子,心裏一揪,仿佛被針紮了一下。
她走過去,輕輕地摟住他的肩膀,像哄孩子似的,柔聲說道:“東生啊,別喪氣,這才剛開始呢,慢慢來,總會有辦法的。”
李東生歎了口氣,把頭埋在金花的肩膀上。
金花輕輕地拍著他的背,安慰道:“沒事兒,他們不懂欣賞,是他們的損失。”
“咱們的衣服多好看啊,顏色鮮豔,款式新穎,比那些灰不溜秋的中山裝、列寧裝強多了。”
在她看來,錢不錢的,真不重要。
隻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過日子,比什麽都強。
兩萬塊的目標雖然重要,但比起家人的幸福,又算得了什麽呢?
大不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一個人養全家,幫李東生還債。
李春花愁眉苦臉地說:“這可咋辦啊?兩萬塊的目標還差得遠呢,要是不行,咱們可就真成笑話了。”
躲在門後偷聽的妙妙,小臉也皺成了一團。
她雖然年紀小,但也明白家裏的情況。
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忙得團團轉,就是為了掙錢。
現在爸爸賣不出去衣服,媽媽肯定也很著急。
李東生抬起頭,絞盡腦汁地想著辦法,突然靈光一閃,猛地一拍大腿,興奮地說:“我想到了!”
金花和李春花都嚇了一跳,齊刷刷地看向他。
金花連忙問道:“想到啥了?快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