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牽電話線
穿越1961:分家後,我蓋房屯糧肉滿倉! 作者:巧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東生故作無奈地歎了口氣,“我這可是成本價啊!您也知道,現在麵料人工都貴,我還要給那些婦女們工錢……”
“哎呀,東生老弟,你這也忒實誠了!”
周大勇擺了擺手,“現在這年頭,生意不好做啊!一塊五真的不少了!你要是嫌少,我再給你加一毛,一塊六,不能再多了!”
李東生裝作猶豫了片刻,最後咬了咬牙,“行吧,周大勇,誰讓咱們是老熟人呢!就一塊六!不過,下次可不能再這麽壓價了!”
周大勇見李東生答應了,心裏樂開了花,表麵上卻裝作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行行行,下次一定給你個好價錢!”
他心裏盤算著,這批貨至少能賺一倍的利潤,這趟買賣,真是賺大了!
雙方談妥了價格,李東生叫上李秋生和王大壯,開始清點衣服的數量。
倉庫裏昏暗的光線下,三人忙得熱火朝天。
王大壯一邊數著衣服,一邊忍不住感歎,“東生哥,你真厲害!一塊六一件,這得賺多少錢啊!”
李秋生也一臉崇拜地看著李東生,“哥,你上哪學會的這一套?”
三人清點完衣服,一共五百件,不多不少。
周主任當場掏出厚厚一遝鈔票,數了八百塊遞給李東生。
那疊錢用橡皮筋緊緊箍著,散發著油墨的香味。
李東生接過來,手指在上麵輕輕彈了彈,發出清脆的響聲。
周大勇搓著手,滿臉堆笑,“東生老弟,我廠裏還有不少布料,你看……”
他眼神裏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源源不斷的鈔票滾滾而來。
李秋生和王大壯也豎起了耳朵,他們覺得,這麽好的生意,東生哥肯定不會拒絕。
誰知,李東生卻搖了搖頭,“周主任,這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現在做衣服也來不及賣啊。”
“再說,這物以稀為貴,咱們得搞‘饑餓營銷’,懂不?細水長流才能賺大錢!”
“饑餓營銷?”
周大勇聽得一愣一愣的,李秋生和王大壯更是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東生卻不再解釋,隻是拍了拍周主任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周主任,您就等著年後數錢吧!”
周主任雖然不明白“饑餓營銷”是什麽玩意兒,但李東生自信滿滿的樣子,讓他也莫名地覺得安心。
他連連點頭,“好好好,東生老弟,我聽你的!就年後再說!”
錢貨兩訖,李東生帶著李秋生和王大壯離開了倉庫。
走到沒人的地方,李東生從兜裏掏出二十塊錢,一人十塊遞給他們。
“東生哥,這……”
李秋生和王大壯有些不好意思,他們今天也就是幫著數了數衣服,這十塊錢是不是太多了?
李東生卻不容分說地把錢塞進他們手裏,“拿著!你們收了錢,哥才能下次繼續喊你們啊!親兄弟,明算賬嘛!”
兩人撓了撓頭,最終還是收下了錢。
“行了,快過年了,都去置辦點年貨吧!”
李東生揮了揮手,轉身朝國營大樓走去。
李秋生和王大壯也興高采烈地跟了上去。
國營大樓裏人頭攢動,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
李東生買了不少東西,煙酒糖茶、雞鴨魚肉,滿滿當當地裝了好幾個大袋子。
李秋生和王大壯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眼花繚亂,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搬迴家。
李東生看著兩人沒見過世麵的樣子,笑著搖了搖頭,這倆小子,以後還得好好帶帶他們。
“東生哥,你說咱們以後也能天天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嗎?”
王大壯手裏拿著一個玻璃罐頭,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李東生拍了拍兩人的肩膀,“放心吧,隻要跟著哥好好幹,以後天天吃肉都行!”
“東生哥,你真牛!”
王大壯忍不住再次感歎,“這‘饑餓營銷’,聽著就高大上!啥時候教教我唄?”
李東生哈哈一笑,“以後有機會再說!現在嘛,先想想怎麽把日子過得更滋潤!”
他頓了頓,眼神裏閃過一絲精光,“我想裝個電話!”
“電話?!”
李秋生和王大壯同時驚唿,下巴差點掉到地上。
這年頭,電話可是稀罕物,在他們眼裏,能裝電話的,那都是非富即貴的大人物。
“東生哥,你沒開玩笑吧?”王大壯瞪大了眼睛,“那玩意兒,得花多少錢啊!”
李秋生也跟著附和,“就是啊,哥,咱們村裏,除了村委會,誰家有電話啊?”
李東生笑了笑,“錢的事兒,你們不用操心。哥心裏有數!”
其實,李東生早就有這個想法了。
雖然他現在想搬到鎮上去住,但這個年代,農村戶口想遷到鎮上,比登天還難。
國家政策卡得死死的,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根本不可能。
與其費盡心思搞戶口,不如先裝個電話。
要是生意做大了,以後聯係客戶也方便。
想到這裏,李東生帶著李秋生和王大壯直奔郵電局。
郵電局裏,人不多,幾個工作人員百無聊賴地坐在櫃台後麵,嗑著瓜子聊天。
李東生走到櫃台前,清了清嗓子,“同誌,你好,我想裝個電話。”
一個中年婦女抬起頭,上下打量了李東生一番,“裝電話?你知道裝電話要多少錢嗎?還有,你家有電話線接口嗎?”
她語氣裏帶著一絲不屑,仿佛在說:就你?也想裝電話?
這年頭,電話可是稀罕物,一般家庭根本裝不起,更別說農村了。
李東生不慌不忙,從兜裏掏出一盒中華煙,抽出兩根,遞給工作人員,“同誌,您辛苦了!抽根煙!”
工作人員接過煙,眼神頓時柔和了不少,“小夥子,不是我不幫你,這裝電話,程序很複雜。”
“首先,你得提交申請,然後要排隊,等審批下來,最快也得幾個月。”
李東生又遞過去一根煙,“同誌,您看,我這做點小生意,經常需要聯係客戶,這沒電話實在不方便。”
“您看能不能想想辦法,通融通融?”
“哎呀,東生老弟,你這也忒實誠了!”
周大勇擺了擺手,“現在這年頭,生意不好做啊!一塊五真的不少了!你要是嫌少,我再給你加一毛,一塊六,不能再多了!”
李東生裝作猶豫了片刻,最後咬了咬牙,“行吧,周大勇,誰讓咱們是老熟人呢!就一塊六!不過,下次可不能再這麽壓價了!”
周大勇見李東生答應了,心裏樂開了花,表麵上卻裝作一副勉為其難的樣子,“行行行,下次一定給你個好價錢!”
他心裏盤算著,這批貨至少能賺一倍的利潤,這趟買賣,真是賺大了!
雙方談妥了價格,李東生叫上李秋生和王大壯,開始清點衣服的數量。
倉庫裏昏暗的光線下,三人忙得熱火朝天。
王大壯一邊數著衣服,一邊忍不住感歎,“東生哥,你真厲害!一塊六一件,這得賺多少錢啊!”
李秋生也一臉崇拜地看著李東生,“哥,你上哪學會的這一套?”
三人清點完衣服,一共五百件,不多不少。
周主任當場掏出厚厚一遝鈔票,數了八百塊遞給李東生。
那疊錢用橡皮筋緊緊箍著,散發著油墨的香味。
李東生接過來,手指在上麵輕輕彈了彈,發出清脆的響聲。
周大勇搓著手,滿臉堆笑,“東生老弟,我廠裏還有不少布料,你看……”
他眼神裏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源源不斷的鈔票滾滾而來。
李秋生和王大壯也豎起了耳朵,他們覺得,這麽好的生意,東生哥肯定不會拒絕。
誰知,李東生卻搖了搖頭,“周主任,這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現在做衣服也來不及賣啊。”
“再說,這物以稀為貴,咱們得搞‘饑餓營銷’,懂不?細水長流才能賺大錢!”
“饑餓營銷?”
周大勇聽得一愣一愣的,李秋生和王大壯更是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東生卻不再解釋,隻是拍了拍周主任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周主任,您就等著年後數錢吧!”
周主任雖然不明白“饑餓營銷”是什麽玩意兒,但李東生自信滿滿的樣子,讓他也莫名地覺得安心。
他連連點頭,“好好好,東生老弟,我聽你的!就年後再說!”
錢貨兩訖,李東生帶著李秋生和王大壯離開了倉庫。
走到沒人的地方,李東生從兜裏掏出二十塊錢,一人十塊遞給他們。
“東生哥,這……”
李秋生和王大壯有些不好意思,他們今天也就是幫著數了數衣服,這十塊錢是不是太多了?
李東生卻不容分說地把錢塞進他們手裏,“拿著!你們收了錢,哥才能下次繼續喊你們啊!親兄弟,明算賬嘛!”
兩人撓了撓頭,最終還是收下了錢。
“行了,快過年了,都去置辦點年貨吧!”
李東生揮了揮手,轉身朝國營大樓走去。
李秋生和王大壯也興高采烈地跟了上去。
國營大樓裏人頭攢動,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
李東生買了不少東西,煙酒糖茶、雞鴨魚肉,滿滿當當地裝了好幾個大袋子。
李秋生和王大壯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眼花繚亂,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搬迴家。
李東生看著兩人沒見過世麵的樣子,笑著搖了搖頭,這倆小子,以後還得好好帶帶他們。
“東生哥,你說咱們以後也能天天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嗎?”
王大壯手裏拿著一個玻璃罐頭,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李東生拍了拍兩人的肩膀,“放心吧,隻要跟著哥好好幹,以後天天吃肉都行!”
“東生哥,你真牛!”
王大壯忍不住再次感歎,“這‘饑餓營銷’,聽著就高大上!啥時候教教我唄?”
李東生哈哈一笑,“以後有機會再說!現在嘛,先想想怎麽把日子過得更滋潤!”
他頓了頓,眼神裏閃過一絲精光,“我想裝個電話!”
“電話?!”
李秋生和王大壯同時驚唿,下巴差點掉到地上。
這年頭,電話可是稀罕物,在他們眼裏,能裝電話的,那都是非富即貴的大人物。
“東生哥,你沒開玩笑吧?”王大壯瞪大了眼睛,“那玩意兒,得花多少錢啊!”
李秋生也跟著附和,“就是啊,哥,咱們村裏,除了村委會,誰家有電話啊?”
李東生笑了笑,“錢的事兒,你們不用操心。哥心裏有數!”
其實,李東生早就有這個想法了。
雖然他現在想搬到鎮上去住,但這個年代,農村戶口想遷到鎮上,比登天還難。
國家政策卡得死死的,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根本不可能。
與其費盡心思搞戶口,不如先裝個電話。
要是生意做大了,以後聯係客戶也方便。
想到這裏,李東生帶著李秋生和王大壯直奔郵電局。
郵電局裏,人不多,幾個工作人員百無聊賴地坐在櫃台後麵,嗑著瓜子聊天。
李東生走到櫃台前,清了清嗓子,“同誌,你好,我想裝個電話。”
一個中年婦女抬起頭,上下打量了李東生一番,“裝電話?你知道裝電話要多少錢嗎?還有,你家有電話線接口嗎?”
她語氣裏帶著一絲不屑,仿佛在說:就你?也想裝電話?
這年頭,電話可是稀罕物,一般家庭根本裝不起,更別說農村了。
李東生不慌不忙,從兜裏掏出一盒中華煙,抽出兩根,遞給工作人員,“同誌,您辛苦了!抽根煙!”
工作人員接過煙,眼神頓時柔和了不少,“小夥子,不是我不幫你,這裝電話,程序很複雜。”
“首先,你得提交申請,然後要排隊,等審批下來,最快也得幾個月。”
李東生又遞過去一根煙,“同誌,您看,我這做點小生意,經常需要聯係客戶,這沒電話實在不方便。”
“您看能不能想想辦法,通融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