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山古城的建設工地,到戚家莊村的直線距離,其實隻有十幾公裏,但宋思銘卻用了兩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隻因要繞一個大圈。
這個情況,也隻有王野路通車之後,才能改變。
不過,王野路什麽時候能夠通車,還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盡管,在他的協助下,望川縣縣長沈明亮,拿到了官莊村一多半村民的修路同意書,但官莊村的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卻在望川縣委書記曹英勇的授意下,竭力阻止王野路開工。
所以,即便成功開工了,開工以後還是免不了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如果是在青山市境內,宋思銘有一百種方法解決,可是,官莊村屬於永壽市,也隻能是沈明亮自己見招拆招。
戚家莊背靠大山,和周邊的村莊一樣,耕地麵積極少。
想依靠農業生產溫飽甚至小康,根本不現實。
所以,村裏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村裏隻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剛進村,宋思銘就遇到一位撿柴禾迴來的老大爺。
大老爺頭發都白了,沒有八十歲,也得七十大幾了。
但身體看著還算硬朗,背著一捆樹枝,走路卻沒有一點搖晃,隻是背有一些駝。
宋思銘將車停在路邊,走上前詢問,“大爺,跟您打聽一下,賣散酒的戚向山家,怎麽走?”
“你找戚向山幹什麽?”
背柴大爺上下打量著宋思銘問道。
“我是隔壁瀾滄縣王寨鄉的。”
“之前喝過戚向山賣的酒,覺得很不錯,想過來看看是怎麽釀造出來的。”
宋思銘迴答道。
“那你可看不著。”
背柴大爺搖搖頭。
“為什麽?”
宋思銘問道。
“因為不讓看。”
“我是戚向山的親大哥,都沒看過那酒是怎麽釀的。”
背柴大爺說道。
“您是戚向山的親大哥?”
宋思銘沒想到會這麽巧。
“是,我叫戚向河。”
背柴大爺說出自己的名字。
“看不到釀酒過程也沒關係,跟釀酒的人見個麵,聊一聊就行。”
宋思銘退而求其次。
“那也夠嗆。”
“那個人古怪得很,一年到頭憋在屋裏,根本不見外人。你去敲門,他都不見得開門。”
戚向河撇撇嘴說道。
“那要是您去敲門呢?”
宋思銘試探著問戚向河。
“我去敲門,他肯定得開,那是我弟弟家,還能不讓我進門嗎?”
戚向河說道。
“那能不能辛苦您,跟我去一趟,幫我敲門?”
宋思銘立刻說道。
“我跟你去,還幫你敲門?”
“你到底是幹什麽的?”
戚向河頓時警惕起來。
“我是王寨鄉的鄉長,我叫宋思銘。”
“這是我的身份證,工作證。”
宋思銘介紹自己的身份,並將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全都拿了出來。
戚向河識字而且眼不花,看完宋思銘的證件,不禁滿臉驚訝,“這個年代,還有二十多歲的鄉長?”
“很正常,還有三十出頭的縣長呢!”
宋思銘嗬嗬笑道。
“了不得,了不得啊!”
戚向河的態度迅速緩和,“我這就帶你過去。”
“大爺,要不您先給我講講,您兄弟這個朋友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貿貿然上門,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於是,宋思銘準備先在戚向河這裏取取經。
“我了解的其實也不多。”
“我把我知道的,都跟你說說。”
國人對體製內當領導的,一向高看一眼,戚向河也不例外。
在確認宋思銘真是鄉長後,戚向河對宋思銘有求必應。
先將那捆樹枝扔到一邊,戚向河講述起來。
根據戚向河的講述,自己兄弟戚向山的這個朋友,姓潘,原來在酒廠幹過,但不知為什麽被酒廠開除了。
在山裏遇到危險,結果被他弟弟戚向山所救,然後,就在戚家莊落了腳。
為了感謝戚向山的救命之恩,老潘開始在戚向山家釀酒,讓戚向山賣酒賺錢。
本以為自己的光棍兄弟,能借此過上好日子,說不定還能再找個老伴,可賣酒的生意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這和釀酒的成本和賣酒的價格有關。
別人釀酒可能三斤糧食,就能釀一斤酒,但老潘五斤糧食也出不了一斤酒,不過,即便是五斤糧食出一斤酒,酒的成本也不超過十塊錢一斤。
偏偏,老潘要把價格定在二十一斤。
這個價格對於自釀的散酒,堪稱天價。
平常喝散酒的喝不起,平常不喝散酒的又看不上,導致銷量始終上不去。
最初那一兩年,有時候,一個月一斤酒都賣不出去。
要不是他這個當大哥的經常接濟弟弟和老潘,這倆人都能餓死。
等戚向河完全講完,宋思銘突然有些沒信心了。
不過,來都來了,總不能就此打道迴府。
“柴禾我幫你背著,咱們過去吧!”
宋思銘背起那捆樹枝,對戚向河說道。
“好。”
戚向河在前帶路。
宋思銘跟在後麵。
戚向山的三間房子,在村邊上,但是村的另一邊。
村子處在山腳下,道路崎嶇不平,爬上爬下好半天,才到了院門口。
戚向河已經氣喘籲籲。
多背了一捆柴的宋思銘則是氣不長出麵不改色。
“還是年輕好啊!”
戚向河將此歸結為宋思銘的年齡。
然後,他就走上前,敲門。
“老潘,開門!”
一邊喊,一邊敲。
宋思銘則是故意躲到了牆邊。
過了足足有兩分鍾,破舊的木門,才“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推開。
一個蓬頭垢麵的男子,探出腦袋。
此人正是釀得一手好酒的老潘。
“什麽事?”
老潘問戚向河。
“給你介紹個人。”
“隔壁瀾滄縣王寨鄉的宋鄉長。”
戚向河指著宋思銘說道。
老潘腦袋又往外探了探,往側麵扭了扭,這才發現宋思銘。
“王寨鄉鄉長?”
“我的酒,不去王寨鄉政府買。”
說完,老潘想起戚向山跟他說的事,當即就要關門。
但門都開了,宋思銘又怎麽會讓它關上。
一步跨到門前,用手輕輕一抵,老潘的關門動作就被叫停了。
“潘師傅,我想認真地跟你談一談。”
宋思銘正色說道。
隻因要繞一個大圈。
這個情況,也隻有王野路通車之後,才能改變。
不過,王野路什麽時候能夠通車,還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盡管,在他的協助下,望川縣縣長沈明亮,拿到了官莊村一多半村民的修路同意書,但官莊村的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卻在望川縣委書記曹英勇的授意下,竭力阻止王野路開工。
所以,即便成功開工了,開工以後還是免不了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如果是在青山市境內,宋思銘有一百種方法解決,可是,官莊村屬於永壽市,也隻能是沈明亮自己見招拆招。
戚家莊背靠大山,和周邊的村莊一樣,耕地麵積極少。
想依靠農業生產溫飽甚至小康,根本不現實。
所以,村裏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村裏隻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剛進村,宋思銘就遇到一位撿柴禾迴來的老大爺。
大老爺頭發都白了,沒有八十歲,也得七十大幾了。
但身體看著還算硬朗,背著一捆樹枝,走路卻沒有一點搖晃,隻是背有一些駝。
宋思銘將車停在路邊,走上前詢問,“大爺,跟您打聽一下,賣散酒的戚向山家,怎麽走?”
“你找戚向山幹什麽?”
背柴大爺上下打量著宋思銘問道。
“我是隔壁瀾滄縣王寨鄉的。”
“之前喝過戚向山賣的酒,覺得很不錯,想過來看看是怎麽釀造出來的。”
宋思銘迴答道。
“那你可看不著。”
背柴大爺搖搖頭。
“為什麽?”
宋思銘問道。
“因為不讓看。”
“我是戚向山的親大哥,都沒看過那酒是怎麽釀的。”
背柴大爺說道。
“您是戚向山的親大哥?”
宋思銘沒想到會這麽巧。
“是,我叫戚向河。”
背柴大爺說出自己的名字。
“看不到釀酒過程也沒關係,跟釀酒的人見個麵,聊一聊就行。”
宋思銘退而求其次。
“那也夠嗆。”
“那個人古怪得很,一年到頭憋在屋裏,根本不見外人。你去敲門,他都不見得開門。”
戚向河撇撇嘴說道。
“那要是您去敲門呢?”
宋思銘試探著問戚向河。
“我去敲門,他肯定得開,那是我弟弟家,還能不讓我進門嗎?”
戚向河說道。
“那能不能辛苦您,跟我去一趟,幫我敲門?”
宋思銘立刻說道。
“我跟你去,還幫你敲門?”
“你到底是幹什麽的?”
戚向河頓時警惕起來。
“我是王寨鄉的鄉長,我叫宋思銘。”
“這是我的身份證,工作證。”
宋思銘介紹自己的身份,並將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全都拿了出來。
戚向河識字而且眼不花,看完宋思銘的證件,不禁滿臉驚訝,“這個年代,還有二十多歲的鄉長?”
“很正常,還有三十出頭的縣長呢!”
宋思銘嗬嗬笑道。
“了不得,了不得啊!”
戚向河的態度迅速緩和,“我這就帶你過去。”
“大爺,要不您先給我講講,您兄弟這個朋友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貿貿然上門,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於是,宋思銘準備先在戚向河這裏取取經。
“我了解的其實也不多。”
“我把我知道的,都跟你說說。”
國人對體製內當領導的,一向高看一眼,戚向河也不例外。
在確認宋思銘真是鄉長後,戚向河對宋思銘有求必應。
先將那捆樹枝扔到一邊,戚向河講述起來。
根據戚向河的講述,自己兄弟戚向山的這個朋友,姓潘,原來在酒廠幹過,但不知為什麽被酒廠開除了。
在山裏遇到危險,結果被他弟弟戚向山所救,然後,就在戚家莊落了腳。
為了感謝戚向山的救命之恩,老潘開始在戚向山家釀酒,讓戚向山賣酒賺錢。
本以為自己的光棍兄弟,能借此過上好日子,說不定還能再找個老伴,可賣酒的生意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這和釀酒的成本和賣酒的價格有關。
別人釀酒可能三斤糧食,就能釀一斤酒,但老潘五斤糧食也出不了一斤酒,不過,即便是五斤糧食出一斤酒,酒的成本也不超過十塊錢一斤。
偏偏,老潘要把價格定在二十一斤。
這個價格對於自釀的散酒,堪稱天價。
平常喝散酒的喝不起,平常不喝散酒的又看不上,導致銷量始終上不去。
最初那一兩年,有時候,一個月一斤酒都賣不出去。
要不是他這個當大哥的經常接濟弟弟和老潘,這倆人都能餓死。
等戚向河完全講完,宋思銘突然有些沒信心了。
不過,來都來了,總不能就此打道迴府。
“柴禾我幫你背著,咱們過去吧!”
宋思銘背起那捆樹枝,對戚向河說道。
“好。”
戚向河在前帶路。
宋思銘跟在後麵。
戚向山的三間房子,在村邊上,但是村的另一邊。
村子處在山腳下,道路崎嶇不平,爬上爬下好半天,才到了院門口。
戚向河已經氣喘籲籲。
多背了一捆柴的宋思銘則是氣不長出麵不改色。
“還是年輕好啊!”
戚向河將此歸結為宋思銘的年齡。
然後,他就走上前,敲門。
“老潘,開門!”
一邊喊,一邊敲。
宋思銘則是故意躲到了牆邊。
過了足足有兩分鍾,破舊的木門,才“吱呀”一聲,被人從裏麵推開。
一個蓬頭垢麵的男子,探出腦袋。
此人正是釀得一手好酒的老潘。
“什麽事?”
老潘問戚向河。
“給你介紹個人。”
“隔壁瀾滄縣王寨鄉的宋鄉長。”
戚向河指著宋思銘說道。
老潘腦袋又往外探了探,往側麵扭了扭,這才發現宋思銘。
“王寨鄉鄉長?”
“我的酒,不去王寨鄉政府買。”
說完,老潘想起戚向山跟他說的事,當即就要關門。
但門都開了,宋思銘又怎麽會讓它關上。
一步跨到門前,用手輕輕一抵,老潘的關門動作就被叫停了。
“潘師傅,我想認真地跟你談一談。”
宋思銘正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