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一看到孫臏,那股子仇氣“騰”地一下就冒了起來,眼睛瞪得老大,二話不說,抄起槍就朝著孫臏刺了過去。孫臏不慌不忙地用拐架開,笑著說道:“王翦啊,你先別急,我有句掏心窩子的話勸你,不知道你肯不肯聽。你也算是個響當當的好漢,天下常說起‘翦、頗、牧’這幾位將領,你們用兵都是一等一的精。如今廉頗、李牧、白起都已經不在了,就剩下你一人。你也該識點時務,了解自己,也了解對方,這樣才能百戰百勝嘛。我的厲害,你也清楚得很。你不如掉轉馬頭迴去,奏明秦始皇,撤兵迴國,與天下講和,這多好啊。要是稍微再晚一點,可就逃不過我這一拐的苦頭了。”
王翦聽了,氣得臉都紅了,大聲罵道:“好個斷腿的臭小子,居然敢口出狂言!”說著雙手緊握住槍,朝著孫臏分心就刺過去。孫臏連忙用手中的拐架住,兩人你來我往,就在場上動起手來。
這兩人大戰了數十迴合,誰也沒占到便宜。隻見王翦的槍刺過去,孫臏就用拐架開,孫臏的拐攻過去,王翦又用槍迎迴來。就在這時,營門那邊掠陣的孫燕看著他們打得難解難分,心裏著急得不行,忍不住暗自嘀咕:“三叔這本事,果然厲害啊。”又觀見兩人又戰了三十多迴合,還是不分勝負。
孫燕實在忍不住了,心裏一股火直往上冒,催馬提槍就衝了過來。孫臏和孫燕兩人一起攻向王翦,這下可把王翦打得氣喘籲籲。
這時,全山眾將,一齊圍了上來。王翦敵著孫臏一人,已難招架,何況又添上生力之人,益覺寡不敵眾。兩邊軍兵,大殺一陣。殺得秦兵叫喊連天,四散大敗。王翦虛點一槍,殺開一條血路而走。孫臏在後追殺,大叫“王翦那裏走,我趕來了。”舉起左手,照頭一拐。王翦迴頭一見大驚,叫聲不好,躲身不及,正打在後身,忙抱鞍吐血而走。孫臏見王翦去遠,遂傳令鳴金收兵,就打得勝鼓迴營,不再言表。
且說王翦挨了一拐,敗陣迴營下馬,王賁接見,眾家將攙扶,疼痛難當。上帳叩見始皇請罪,始皇看見王翦麵如金紙,喪氣垂頭、就知敗陣而迴,便道:“孤再三阻你,你要出戰,既然著傷,孤且不加你罪,暫且迴營調養好了,再來見孤。”王翦叩謝,迴歸自己帳中,卸去盔甲,睡在床上,調治傷痕不提。
再說金子陵在法台上正施展法術,一心指望攻克易州。哪曉得孫臏弄出個火陣,這火一下子就燒得他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李叢和展力又殺上高台,他一時招架不住,隻好借土遁逃了出來。
他覺得實在沒臉迴去見秦始皇,便打定主意往東海雲光洞去請他的祖師下山。這一路駕雲,正飛得暢快呢,突然看到一座高山,那山勢險峻得很。金子陵心裏不禁一陣羨慕,便收了雲,落下山中。
他舉目四望,隻見蒼鬆古柏,翠竹隨風搖曳,溪水潺潺,聲音像海浪一樣,一陣一陣的狂風從花叢中吹過來。這景致真是美極了,仿佛另一個天地。金子陵不禁低頭暗自歎息:“好一座名山啊!想想人生在世,不過像白駒過隙,光陰匆匆,為了爭名奪利,忙忙碌碌,全都是一場空啊。貪戀紅塵,又有什麽好處呢?我在高山學藝,原本該是清靜無為的。隻因為要輔佐秦始皇並吞六國,這才落下了殺戒,整天不得安寧,把原本清閑自在的日子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什麽時候才能功成身退,迴到洞中,逍遙自在,每天誦讀黃庭,享受那無邊的福呢?”
他一邊歎息,一邊尋思著:“我看了半天,還不知道這山叫什麽名字呢。”一迴頭,就看到旁邊有個石碑,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藥藍山”三個字。金子陵不禁感歎道:“好一座藥藍山,真是個洞天福地啊。”
正看著呢,忽然聽到一聲大喊:“子陵道兄,往哪裏去呀?”金子陵聽到有人招唿,趕忙迴頭一看,臉上頓時露出歡喜的神色,說道:“我還以為是誰叫我呢,原來是朱惠珍道兄啊。”說著忙快走幾步,上前打了個稽首,口稱:“道兄請了。”朱惠珍趕忙迴禮,兩人便在一塊臥牛石上坐了下來。
金子陵好奇地問道:“道兄不在洞裏好好修真,怎麽跑到這裏閑遊了呀?”朱惠珍笑著說:“不瞞道兄說,我在洞裏也沒什麽事,就經常到這附近來轉轉,時不時地和一位真人下下棋,逍遙自在。沒想到今天竟然碰到道兄了。道兄如今身為國師,享盡了世人的富貴榮華,真是令人羨慕啊。怎麽一個人跑到這藥藍山來啦,有什麽事嗎?”
子陵聽了朱惠珍的話,長歎一聲,臉上滿是羞愧之色,說道:“道兄啊,你隻知表麵上我風光無限,卻不知內裏的苦處。雖說我下山在秦王駕前,蟒袍玉帶加身,官拜護國軍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聽起來是榮耀無比,可你不知道我心裏有多憋屈。”惠珍好奇地問道:“子陵道兄,你在秦邦到底有啥苦處啊?不妨說與我聽聽,說不定我能替你分憂呢。”
子陵就把在易州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從孫臏用掩星遁甲的詭計,暗暗埋伏人馬,到一把火燒得他們片甲不留,把自己弄得顏麵無光,越說越氣,最後苦笑著搖頭道:“我這臉可丟盡了,實在是慚愧啊。”
朱惠珍聽了,同情地說:“原來兄長受了這麽大的氣啊。那你現在打算往哪兒去呢?”子陵咬咬牙,堅定地說:“不把冤仇報了,枉為男子漢大丈夫。我這迴迴山,就是要請師父下山,捉拿孫臏,出了這口惡氣。”
朱惠珍聽了,笑著說:“割雞焉用牛刀,孫臏能有多大本事,犯得著驚動海潮老祖嘛。我知道有位祖師,與孫臏有仇,咱們去請他下山,捉拿孫臏,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子陵眼睛一亮,忙問道:“你說的這位祖師在哪裏啊?”
朱惠珍笑著說:“遠的話呢,有千裏之遙;近的話,就在眼前。你看這山叫什麽名字?”子陵疑惑地說:“剛剛看到石磚上寫著藥藍山啊。”朱惠珍笑著說:“這不就對了,這藥藍山的祖師你認識嗎?”子陵搖搖頭說:“從未見過。”朱惠珍笑著解釋道:“怪不得你不知道呢。當年洞中的祖師黃伯陽被孫臏害了,他的兄弟黃叔陽在此修真養性。道兄要是去請他,他肯定會答應的。”子陵聽了,頓時大喜。
當下二人站起身來,一同往前走去。走過了好幾座山,突然看到一個洞門,洞門口有個童兒正在玩耍。
子陵好奇地問:“這洞就是那位祖師的洞府嗎?”朱惠珍笑著點點頭說:“沒錯,咱們進去看看。”
王翦聽了,氣得臉都紅了,大聲罵道:“好個斷腿的臭小子,居然敢口出狂言!”說著雙手緊握住槍,朝著孫臏分心就刺過去。孫臏連忙用手中的拐架住,兩人你來我往,就在場上動起手來。
這兩人大戰了數十迴合,誰也沒占到便宜。隻見王翦的槍刺過去,孫臏就用拐架開,孫臏的拐攻過去,王翦又用槍迎迴來。就在這時,營門那邊掠陣的孫燕看著他們打得難解難分,心裏著急得不行,忍不住暗自嘀咕:“三叔這本事,果然厲害啊。”又觀見兩人又戰了三十多迴合,還是不分勝負。
孫燕實在忍不住了,心裏一股火直往上冒,催馬提槍就衝了過來。孫臏和孫燕兩人一起攻向王翦,這下可把王翦打得氣喘籲籲。
這時,全山眾將,一齊圍了上來。王翦敵著孫臏一人,已難招架,何況又添上生力之人,益覺寡不敵眾。兩邊軍兵,大殺一陣。殺得秦兵叫喊連天,四散大敗。王翦虛點一槍,殺開一條血路而走。孫臏在後追殺,大叫“王翦那裏走,我趕來了。”舉起左手,照頭一拐。王翦迴頭一見大驚,叫聲不好,躲身不及,正打在後身,忙抱鞍吐血而走。孫臏見王翦去遠,遂傳令鳴金收兵,就打得勝鼓迴營,不再言表。
且說王翦挨了一拐,敗陣迴營下馬,王賁接見,眾家將攙扶,疼痛難當。上帳叩見始皇請罪,始皇看見王翦麵如金紙,喪氣垂頭、就知敗陣而迴,便道:“孤再三阻你,你要出戰,既然著傷,孤且不加你罪,暫且迴營調養好了,再來見孤。”王翦叩謝,迴歸自己帳中,卸去盔甲,睡在床上,調治傷痕不提。
再說金子陵在法台上正施展法術,一心指望攻克易州。哪曉得孫臏弄出個火陣,這火一下子就燒得他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李叢和展力又殺上高台,他一時招架不住,隻好借土遁逃了出來。
他覺得實在沒臉迴去見秦始皇,便打定主意往東海雲光洞去請他的祖師下山。這一路駕雲,正飛得暢快呢,突然看到一座高山,那山勢險峻得很。金子陵心裏不禁一陣羨慕,便收了雲,落下山中。
他舉目四望,隻見蒼鬆古柏,翠竹隨風搖曳,溪水潺潺,聲音像海浪一樣,一陣一陣的狂風從花叢中吹過來。這景致真是美極了,仿佛另一個天地。金子陵不禁低頭暗自歎息:“好一座名山啊!想想人生在世,不過像白駒過隙,光陰匆匆,為了爭名奪利,忙忙碌碌,全都是一場空啊。貪戀紅塵,又有什麽好處呢?我在高山學藝,原本該是清靜無為的。隻因為要輔佐秦始皇並吞六國,這才落下了殺戒,整天不得安寧,把原本清閑自在的日子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什麽時候才能功成身退,迴到洞中,逍遙自在,每天誦讀黃庭,享受那無邊的福呢?”
他一邊歎息,一邊尋思著:“我看了半天,還不知道這山叫什麽名字呢。”一迴頭,就看到旁邊有個石碑,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藥藍山”三個字。金子陵不禁感歎道:“好一座藥藍山,真是個洞天福地啊。”
正看著呢,忽然聽到一聲大喊:“子陵道兄,往哪裏去呀?”金子陵聽到有人招唿,趕忙迴頭一看,臉上頓時露出歡喜的神色,說道:“我還以為是誰叫我呢,原來是朱惠珍道兄啊。”說著忙快走幾步,上前打了個稽首,口稱:“道兄請了。”朱惠珍趕忙迴禮,兩人便在一塊臥牛石上坐了下來。
金子陵好奇地問道:“道兄不在洞裏好好修真,怎麽跑到這裏閑遊了呀?”朱惠珍笑著說:“不瞞道兄說,我在洞裏也沒什麽事,就經常到這附近來轉轉,時不時地和一位真人下下棋,逍遙自在。沒想到今天竟然碰到道兄了。道兄如今身為國師,享盡了世人的富貴榮華,真是令人羨慕啊。怎麽一個人跑到這藥藍山來啦,有什麽事嗎?”
子陵聽了朱惠珍的話,長歎一聲,臉上滿是羞愧之色,說道:“道兄啊,你隻知表麵上我風光無限,卻不知內裏的苦處。雖說我下山在秦王駕前,蟒袍玉帶加身,官拜護國軍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聽起來是榮耀無比,可你不知道我心裏有多憋屈。”惠珍好奇地問道:“子陵道兄,你在秦邦到底有啥苦處啊?不妨說與我聽聽,說不定我能替你分憂呢。”
子陵就把在易州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從孫臏用掩星遁甲的詭計,暗暗埋伏人馬,到一把火燒得他們片甲不留,把自己弄得顏麵無光,越說越氣,最後苦笑著搖頭道:“我這臉可丟盡了,實在是慚愧啊。”
朱惠珍聽了,同情地說:“原來兄長受了這麽大的氣啊。那你現在打算往哪兒去呢?”子陵咬咬牙,堅定地說:“不把冤仇報了,枉為男子漢大丈夫。我這迴迴山,就是要請師父下山,捉拿孫臏,出了這口惡氣。”
朱惠珍聽了,笑著說:“割雞焉用牛刀,孫臏能有多大本事,犯得著驚動海潮老祖嘛。我知道有位祖師,與孫臏有仇,咱們去請他下山,捉拿孫臏,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子陵眼睛一亮,忙問道:“你說的這位祖師在哪裏啊?”
朱惠珍笑著說:“遠的話呢,有千裏之遙;近的話,就在眼前。你看這山叫什麽名字?”子陵疑惑地說:“剛剛看到石磚上寫著藥藍山啊。”朱惠珍笑著說:“這不就對了,這藥藍山的祖師你認識嗎?”子陵搖搖頭說:“從未見過。”朱惠珍笑著解釋道:“怪不得你不知道呢。當年洞中的祖師黃伯陽被孫臏害了,他的兄弟黃叔陽在此修真養性。道兄要是去請他,他肯定會答應的。”子陵聽了,頓時大喜。
當下二人站起身來,一同往前走去。走過了好幾座山,突然看到一個洞門,洞門口有個童兒正在玩耍。
子陵好奇地問:“這洞就是那位祖師的洞府嗎?”朱惠珍笑著點點頭說:“沒錯,咱們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