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大帳之中,秦王嬴政高坐於威嚴的王位之上,冷峻的目光掃過帳下眾將。眾將早已盔甲鮮明,那金屬的光澤在帳內黯淡的光線中閃爍著冷冽的光,他們整齊排列,行過朝參之禮後,皆垂手而立,屏氣斂息,等待著秦王的指令,整個大帳內唯有輕微的唿吸聲此起彼伏。
秦王微微前傾身子,那動作緩慢卻帶著無形的壓力,目光落在了國師子陵身上,聲音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國師,如今我大軍圍困燕州城,你可有何妙計能破此城?”。
子陵上前一步,衣袂輕拂,手中拂塵輕輕一揮,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胸有成竹地奏道:“大王,燕國內部如今已無強兵悍將,他們根本不敢與我大秦精銳正麵交鋒。他們現在唯一的指望,便是派孫燕去搬取的救兵。然而,那前來救援的袁達、李牧,不過是些有勇無謀之輩,如今俱已命喪沙場。想必此刻,易州城內的君臣上下必然已經嚇破了膽,士氣低落如喪家之犬。依臣之見,我們應趁此良機,及早攻城,臣料定那燕州城指日可破。就如同熟透的果實,隻需輕輕一搖,便會落入我們手中。”
秦王聞言,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那笑容猶如冰雪初融,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雄心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燕國的版圖納入秦國的囊中之景。他猛地一拍桌案,“砰”的一聲巨響,如同晴天霹靂,大聲傳令道:“王翦聽令!朕命你帶領部下一千精兵,即刻前往燕州城下討戰。此次出戰,務必給朕取來燕國的降表,不得有誤!這是朕對你的信任,亦是秦國對你的期許,莫要讓朕失望。”
王翦聞令,心中一凜,仿佛被一道電流擊中,立刻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雙手抱拳,高高舉起,高聲應道:“末將遵旨!”言罷,他起身快步走出大帳,步伐堅定而有力,迴到自己的營帳之中。他迅速披上厚重的甲胄,那甲胄的鱗片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手提一杆寒光閃閃的蛇矛,矛尖閃爍著嗜血的光芒,帶領著一眾精兵強將,翻身上馬,馬蹄揚起陣陣塵土,風馳電掣般地朝著燕州城奔去,隻留下一路煙塵。
不一會兒,王翦的兵馬便來到了燕州城下。他勒住韁繩,胯下戰馬長嘶一聲,那聲音劃破長空,前蹄揚起,帶起一片塵土,好似一片小型的沙塵暴。王翦用手中的蛇矛直直地指向城頭,高高揚起的手臂仿佛要將天空捅破,高聲大喝道:“巡城的小軍聽好了!快報與你家昭王知道,讓他早早獻出降書,打開城門乖乖納降,如此還能保得全城軍民性命,萬事皆休。倘若他敢少遲延一時半刻,等我大秦攻破城池,到那時玉石俱焚,可就悔之晚矣!城中百姓皆會因他的固執而遭受滅頂之災,這血債都將算在他的頭上。”那聲音猶如滾滾驚雷,在燕州城上空迴蕩,震得城牆似乎都微微顫抖。
守城的官兵們聽到這聲威嚇,嚇得臉色蒼白如紙,其中一人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飛奔下城,腳步踉蹌,朝著敵樓跑去,一路上險些摔倒,將王翦的話一字不漏地稟報給昭王。
昭王正在敵樓之上,滿心憂慮地望著城下秦軍的營帳,那營帳連綿成片,猶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心中暗自盤算著破敵之策,眉頭緊鎖成一個“川”字。聽聞此言,頓時大驚失色,臉上血色盡失,仿若被抽幹了靈魂,他來迴踱步,腳步急促而慌亂,口中喃喃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今我燕國兵微將寡,孫燕前去取救兵,卻遲遲未迴,音信全無。這戰也不是,守也艱難,難道我燕國真的要亡於我手?我該如何麵對燕國的列祖列宗啊?”想到此處,昭王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絕望,那是深不見底的黑暗,他深深地歎了口氣,那歎息聲仿佛是燕國命運的哀鳴,緩緩說道:“罷了罷了,如今這形勢,不如早早納上降表,向秦國稱臣,或許還能免去這軍民塗炭之苦。這也是我作為一國之君,最後的無奈之舉了。”
昭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如同炸開了鍋。丞相屈產心中焦急萬分,仿若熱鍋上的螞蟻,他急忙出列,上前一步,向昭王深深一躬,那彎腰的幅度近乎九十度,奏道:“大王,切不可如此!我國不過是偶然遭遇了這一場小挫折,怎能就這樣輕易地屈辱於人?雖說如今秦兵來勢洶洶,兵力強盛,但我燕國尚有足夠數年食用的糧草,城中更有十萬英勇之眾,隻要我們堅守城池,定能等來轉機。這就好比暴風雨中的燈塔,隻要我們堅守,光明必將到來。臣料想孫燕前去搬取救兵,應該就在這早晚之間便能迴來。大王您想想,若是那孫臏一到,莫說是這王翦,就算秦國百萬雄兵又有何懼?可若是我們現在就歸降,不但會被天下人恥笑,我燕國列祖列宗辛苦打下的基業,也將盡歸他人之手,大王難道就不覺得痛心惋惜嗎?這是燕國的生死存亡之際,大王一定要慎重啊!”
昭王眉頭緊鎖,在大殿上焦慮地踱步,他的腳步沉重而淩亂,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燕國命運的懸弦之上,隨時都可能斷裂。聽聞丞相屈產之言,他停了下來,眼中滿是無奈與擔憂,長歎一聲說道:“丞相啊,您所說的固然在理,可眼下那王翦在城外耀武揚威地討戰,他怎會輕易退兵?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燃眉之急啊?這難題就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屈產微微低頭,雙手交疊在袖中,沉思片刻後,上前一步,神色鎮定地說道:“大王,臣以為不妨將免戰牌高懸於城上,我軍則在城內嚴加防守,養精蓄銳,隻等救兵到來。這乃是當下的上策,可保我城一時之安。就像烏龜縮進殼裏,等待時機出擊。”
昭王聽後,心中雖仍有些疑慮,但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得準了屈產的奏請,傳下旨意,命人速速將免戰牌掛出,聲音中透著無力與無奈。
不多時,一名守城官匆匆忙忙地跑進大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臉色蒼白如鬼魅,聲音顫抖得如同寒風中的落葉,稟報:“大王,不好了!王翦那賊將甚是囂張,他見我城上掛出免戰牌,不僅不退,竟還將其擊碎,那免戰牌瞬間化為木屑,如今還在關前叫罵討戰,我軍將士皆不敢輕舉妄動。那王翦的叫罵聲仿佛是催命符,讓人心驚膽戰。”
昭王聞言,頓時臉色大變,仿若被一道閃電擊中,心中一陣慌亂。他急步走到殿中,大聲吩咐道:“快,傳令各門迅速增添兵力把守,多準備些滾木擂石、灰瓶火藥,務必做好秦兵攻城的準備,不可有絲毫懈怠!這是我們最後的防線,一定要守住!”眾將士領命而去,大殿內彌漫著緊張壓抑的氣氛,那氣氛仿若實質化的濃霧,讓人窒息。
且說在這劍拔弩張之時,燕丹公主正在銀安殿上靜靜地閑坐。她身著素色錦袍,那錦袍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黯淡,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哀傷與憂愁,仿若一朵即將凋零的花朵。迴想起老都尉父子三人,為了燕國,不惜舍生忘死,戰死沙場,那慘烈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她的心中便如刀絞一般,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順著臉頰緩緩滑落,滴落在她的衣襟之上,洇濕了一片。
正在公主沉浸於悲傷之中時,隻見一名家將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急促地稟道:“公主殿下,大事不好!先前少爺前往東齊搬取救兵,那齊襄王隨即派遣保國公、護國公二位將軍領兵前來易州相助。誰料想,途中遭遇秦兵的截殺,二位將軍寡不敵眾,俱死於非命。如今那王翦又帶兵前來攻城,還打碎了我軍數麵免戰牌,形勢萬分危急,小人特來報知公主。這燕國的天空,仿若被一層陰霾徹底籠罩,看不到一絲曙光。”
公主聽聞此言,猛地站起身來,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若被抽幹了血液,眼中滿是震驚與絕望,那眼神空洞得仿若無盡的黑洞。她緊咬下唇,嘴唇被咬出了血印,雙手握拳,指甲嵌入掌心,暗自埋怨道:“那袁達、李牧,本是稱霸一方、英雄無敵之人,今日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可恨啊,他們竟然都喪生於秦賊之手。如今王翦又來攻打城池,我燕國卻無人能夠抵敵。倘若稍有疏忽,燕國的君臣上下都將遭受滅頂之災,這可如何是好?我該如何拯救燕國於這水火之中啊?”
燕丹公主在殿上不停地踱步,長籲短歎,那歎息聲仿若一首悲歌,心中焦慮萬分,卻又無計可施,仿若一隻被困在牢籠中的飛鳥,找不到出路。
秦王微微前傾身子,那動作緩慢卻帶著無形的壓力,目光落在了國師子陵身上,聲音低沉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國師,如今我大軍圍困燕州城,你可有何妙計能破此城?”。
子陵上前一步,衣袂輕拂,手中拂塵輕輕一揮,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胸有成竹地奏道:“大王,燕國內部如今已無強兵悍將,他們根本不敢與我大秦精銳正麵交鋒。他們現在唯一的指望,便是派孫燕去搬取的救兵。然而,那前來救援的袁達、李牧,不過是些有勇無謀之輩,如今俱已命喪沙場。想必此刻,易州城內的君臣上下必然已經嚇破了膽,士氣低落如喪家之犬。依臣之見,我們應趁此良機,及早攻城,臣料定那燕州城指日可破。就如同熟透的果實,隻需輕輕一搖,便會落入我們手中。”
秦王聞言,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那笑容猶如冰雪初融,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雄心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燕國的版圖納入秦國的囊中之景。他猛地一拍桌案,“砰”的一聲巨響,如同晴天霹靂,大聲傳令道:“王翦聽令!朕命你帶領部下一千精兵,即刻前往燕州城下討戰。此次出戰,務必給朕取來燕國的降表,不得有誤!這是朕對你的信任,亦是秦國對你的期許,莫要讓朕失望。”
王翦聞令,心中一凜,仿佛被一道電流擊中,立刻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雙手抱拳,高高舉起,高聲應道:“末將遵旨!”言罷,他起身快步走出大帳,步伐堅定而有力,迴到自己的營帳之中。他迅速披上厚重的甲胄,那甲胄的鱗片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手提一杆寒光閃閃的蛇矛,矛尖閃爍著嗜血的光芒,帶領著一眾精兵強將,翻身上馬,馬蹄揚起陣陣塵土,風馳電掣般地朝著燕州城奔去,隻留下一路煙塵。
不一會兒,王翦的兵馬便來到了燕州城下。他勒住韁繩,胯下戰馬長嘶一聲,那聲音劃破長空,前蹄揚起,帶起一片塵土,好似一片小型的沙塵暴。王翦用手中的蛇矛直直地指向城頭,高高揚起的手臂仿佛要將天空捅破,高聲大喝道:“巡城的小軍聽好了!快報與你家昭王知道,讓他早早獻出降書,打開城門乖乖納降,如此還能保得全城軍民性命,萬事皆休。倘若他敢少遲延一時半刻,等我大秦攻破城池,到那時玉石俱焚,可就悔之晚矣!城中百姓皆會因他的固執而遭受滅頂之災,這血債都將算在他的頭上。”那聲音猶如滾滾驚雷,在燕州城上空迴蕩,震得城牆似乎都微微顫抖。
守城的官兵們聽到這聲威嚇,嚇得臉色蒼白如紙,其中一人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飛奔下城,腳步踉蹌,朝著敵樓跑去,一路上險些摔倒,將王翦的話一字不漏地稟報給昭王。
昭王正在敵樓之上,滿心憂慮地望著城下秦軍的營帳,那營帳連綿成片,猶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心中暗自盤算著破敵之策,眉頭緊鎖成一個“川”字。聽聞此言,頓時大驚失色,臉上血色盡失,仿若被抽幹了靈魂,他來迴踱步,腳步急促而慌亂,口中喃喃自語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今我燕國兵微將寡,孫燕前去取救兵,卻遲遲未迴,音信全無。這戰也不是,守也艱難,難道我燕國真的要亡於我手?我該如何麵對燕國的列祖列宗啊?”想到此處,昭王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絕望,那是深不見底的黑暗,他深深地歎了口氣,那歎息聲仿佛是燕國命運的哀鳴,緩緩說道:“罷了罷了,如今這形勢,不如早早納上降表,向秦國稱臣,或許還能免去這軍民塗炭之苦。這也是我作為一國之君,最後的無奈之舉了。”
昭王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如同炸開了鍋。丞相屈產心中焦急萬分,仿若熱鍋上的螞蟻,他急忙出列,上前一步,向昭王深深一躬,那彎腰的幅度近乎九十度,奏道:“大王,切不可如此!我國不過是偶然遭遇了這一場小挫折,怎能就這樣輕易地屈辱於人?雖說如今秦兵來勢洶洶,兵力強盛,但我燕國尚有足夠數年食用的糧草,城中更有十萬英勇之眾,隻要我們堅守城池,定能等來轉機。這就好比暴風雨中的燈塔,隻要我們堅守,光明必將到來。臣料想孫燕前去搬取救兵,應該就在這早晚之間便能迴來。大王您想想,若是那孫臏一到,莫說是這王翦,就算秦國百萬雄兵又有何懼?可若是我們現在就歸降,不但會被天下人恥笑,我燕國列祖列宗辛苦打下的基業,也將盡歸他人之手,大王難道就不覺得痛心惋惜嗎?這是燕國的生死存亡之際,大王一定要慎重啊!”
昭王眉頭緊鎖,在大殿上焦慮地踱步,他的腳步沉重而淩亂,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燕國命運的懸弦之上,隨時都可能斷裂。聽聞丞相屈產之言,他停了下來,眼中滿是無奈與擔憂,長歎一聲說道:“丞相啊,您所說的固然在理,可眼下那王翦在城外耀武揚威地討戰,他怎會輕易退兵?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燃眉之急啊?這難題就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屈產微微低頭,雙手交疊在袖中,沉思片刻後,上前一步,神色鎮定地說道:“大王,臣以為不妨將免戰牌高懸於城上,我軍則在城內嚴加防守,養精蓄銳,隻等救兵到來。這乃是當下的上策,可保我城一時之安。就像烏龜縮進殼裏,等待時機出擊。”
昭王聽後,心中雖仍有些疑慮,但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得準了屈產的奏請,傳下旨意,命人速速將免戰牌掛出,聲音中透著無力與無奈。
不多時,一名守城官匆匆忙忙地跑進大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臉色蒼白如鬼魅,聲音顫抖得如同寒風中的落葉,稟報:“大王,不好了!王翦那賊將甚是囂張,他見我城上掛出免戰牌,不僅不退,竟還將其擊碎,那免戰牌瞬間化為木屑,如今還在關前叫罵討戰,我軍將士皆不敢輕舉妄動。那王翦的叫罵聲仿佛是催命符,讓人心驚膽戰。”
昭王聞言,頓時臉色大變,仿若被一道閃電擊中,心中一陣慌亂。他急步走到殿中,大聲吩咐道:“快,傳令各門迅速增添兵力把守,多準備些滾木擂石、灰瓶火藥,務必做好秦兵攻城的準備,不可有絲毫懈怠!這是我們最後的防線,一定要守住!”眾將士領命而去,大殿內彌漫著緊張壓抑的氣氛,那氣氛仿若實質化的濃霧,讓人窒息。
且說在這劍拔弩張之時,燕丹公主正在銀安殿上靜靜地閑坐。她身著素色錦袍,那錦袍在黯淡的光線下顯得格外黯淡,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哀傷與憂愁,仿若一朵即將凋零的花朵。迴想起老都尉父子三人,為了燕國,不惜舍生忘死,戰死沙場,那慘烈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她的心中便如刀絞一般,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順著臉頰緩緩滑落,滴落在她的衣襟之上,洇濕了一片。
正在公主沉浸於悲傷之中時,隻見一名家將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急促地稟道:“公主殿下,大事不好!先前少爺前往東齊搬取救兵,那齊襄王隨即派遣保國公、護國公二位將軍領兵前來易州相助。誰料想,途中遭遇秦兵的截殺,二位將軍寡不敵眾,俱死於非命。如今那王翦又帶兵前來攻城,還打碎了我軍數麵免戰牌,形勢萬分危急,小人特來報知公主。這燕國的天空,仿若被一層陰霾徹底籠罩,看不到一絲曙光。”
公主聽聞此言,猛地站起身來,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仿若被抽幹了血液,眼中滿是震驚與絕望,那眼神空洞得仿若無盡的黑洞。她緊咬下唇,嘴唇被咬出了血印,雙手握拳,指甲嵌入掌心,暗自埋怨道:“那袁達、李牧,本是稱霸一方、英雄無敵之人,今日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可恨啊,他們竟然都喪生於秦賊之手。如今王翦又來攻打城池,我燕國卻無人能夠抵敵。倘若稍有疏忽,燕國的君臣上下都將遭受滅頂之災,這可如何是好?我該如何拯救燕國於這水火之中啊?”
燕丹公主在殿上不停地踱步,長籲短歎,那歎息聲仿若一首悲歌,心中焦慮萬分,卻又無計可施,仿若一隻被困在牢籠中的飛鳥,找不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