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古老而莊重的台階上,卜商與孫燕懷揣著忐忑不安又滿是期待的心情,腳步略顯沉重卻又堅定地緩緩踏上這台階。每一步落下,都似能聽到自己心跳的劇烈迴響,那聲音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愈發顯得急促,仿佛在訴說著他們內心的緊張與渴望。隨著他們逐漸靠近殿上,一個道者的身影如同一幅神秘的畫卷,在光影交錯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
那道者宛如從仙境走來,麵容恰似滿月般圓潤,散發著柔和而又超凡脫俗的氣息,恰似那寧靜夜空中高懸的明月,灑下清冷而聖潔的光輝。他的雙目猶如流星劃過夜空般明亮而有神,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蘊含著宇宙的奧秘,能洞悉世間萬物的玄機,每一道目光都似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在其注視下無所遁形。頭頂戴著三叉冠,那精致的冠冕在微光中閃爍著神秘的光澤,仿佛訴說著古老的傳說。腳下的魚皮鞋踏在地上悄然無聲,仿佛他是這天地間的精靈,不願驚擾這一方寧靜。身上一襲豆青袍隨風輕輕擺動,那輕柔的擺動如同山間的溪流,潺潺流淌卻又帶著無盡的靈動。腰間黃絨帶束得恰到好處,不僅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更襯出他那仙風道骨的氣質,仿佛是這天地間自然孕育出的仙人,遺世獨立,不染凡塵。背後的杏黃旗,雖未隨風飄動,卻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威嚴之感,好似那沉睡的雄獅,雖未展露鋒芒,卻讓人敬畏有加。手中穩穩扶著的沉香拐,那沉香拐上的紋理仿佛銘刻著歲月的滄桑與沉澱,每一道褶皺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卜商一眼便認出此人正是孫臏,刹那間,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喜悅,那喜悅如同春日暖陽,瞬間穿透了層層陰霾,驅散了一路上的疲憊與焦慮。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好似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嘴唇微微顫抖,似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卻又一時哽在喉嚨,那些話語在舌尖上跳躍、掙紮,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唯有眼中的淚花在不停打轉,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起伏。
隻見孫臏快步搶行幾步,來到卜商和孫燕麵前,毫不猶豫地倒身下拜,那身姿如同挺拔的青鬆,毅然決然地彎下腰去。口中說道:“我早該料到吾主的旨意以及母親的慈諭會到來,實在應該早早出門迎接。如今來遲,還望在旨意前請罪。”孫臏的聲音低沉而誠懇,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愧疚,好似那古老的編鍾,發出沉重而悠遠的迴響,在這空曠的殿宇間迴蕩,撞擊著每個人的心。他莊重地叩了四個頭,額頭與地麵相觸,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在向天地宣誓自己的忠誠與歉意。隨後緩緩起身,雙手接過旨意,那雙手微微顫抖,如同秋風中的落葉,小心翼翼地轉身,穩步走上三清殿,每一步都邁得堅定而謹慎,將旨意輕輕放在當中的供桌上。
卜商與孫燕見狀,趕忙上前,準備與孫臏見禮。還未等他們行禮,孫臏已搶先一步,伸出雙手,一手親切地攜住了卜商,那手掌溫暖而有力,仿佛能傳遞無盡的力量與安慰;一手溫柔地扶起孫燕,眼神中滿是慈愛與關懷。他仔細地端詳著孫燕,目光在孫燕臉上遊走。隻見孫燕雙眼閃爍著堅毅的神光,那光芒仿佛能穿透黑暗,尋得希望之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北極星,在無盡的黑暗中指引著方向;龍骨高高隆起,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不凡之氣,仿佛是上天眷顧的寵兒,注定要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孫臏心中暗自思量,知曉孫燕命中注定有幾年皇帝之分,不禁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
然而,轉瞬之間,孫臏又想起了父兄的往昔,那曾經的歡聲笑語、教誨囑托仿佛還在耳邊迴響,縈繞不散。曾經一起度過的溫馨時光,那些溫暖的畫麵如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一一閃現,如今卻已物是人非,好似繁華落盡,空餘滿心的淒涼。想到此處,他的雙眼不覺濕潤起來,兩行清淚順著臉頰緩緩滑落,那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晶瑩剔透,聲音略帶哽咽地說道:“難為嬌兒了,這一路定是曆經了千辛萬苦。”那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心疼與憐惜。
孫燕聽到這話,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撲通”一聲跪在地下,那聲響如同驚雷,打破了這殿內的寧靜。放聲痛哭起來,那哭聲悲切而又充滿了無盡的委屈,仿佛要將一路上的艱辛、對祖父的思念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部宣泄出來,好似決堤的洪水,洶湧澎湃,一發不可收拾。哭聲在殿內迴蕩,揪著每一個人的心,讓人為之動容,仿佛這哭聲能穿透牆壁,傳達到遠方,訴說著他們的無奈與悲傷。
許久,孫臏才緩緩止住了淚痕,輕輕吸了吸鼻子,那細微的動作仿佛在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伸出手溫柔地撫摸著孫燕的頭,說道:“嬌兒且免傷悲,如今既已到此,可將燕國的近況,詳細說與我知道。”他的聲音輕柔而又充滿了關切,如同春日裏的微風,輕輕拂過臉頰,試圖安慰孫燕,讓他從悲痛中暫時解脫出來,那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仿佛在告訴孫燕,他們還有希望,還有未來。
孫燕聽到孫臏的話,連忙用衣袖擦了擦眼淚,那衣袖早已被淚水浸濕,抬起頭,眼神中還帶著未幹的淚花,便急忙把秦兵犯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細說了一遍。從秦兵如何突然來襲,如同一群兇猛的餓狼,張牙舞爪地撲向燕國;講到燕國軍隊的奮力抵抗,那戰場上的廝殺聲、呐喊聲仿佛在耳邊迴響,士兵們英勇無畏,卻也難以抵擋秦兵的鐵騎;再到如今的艱難困境,百姓流離失所,家園破碎,每一個細節都描述得生動而真切,仿佛將那戰火紛飛的場景展現在眾人眼前,讓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於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之中。
孫臏聽完,微微歎了口氣,那歎氣聲如同秋風掃過落葉,帶著一絲無奈與悲涼。轉身麵向卜商,雙手抱拳,深深地作了一揖,那揖禮恭敬而莊重,說道:“老國卿,這一路真是難為你了。你已年逾九旬,本應在府中安享晚年,如同那夕陽下的餘暉,寧靜而祥和。卻還要不辭辛勞,登山涉水,尋到這荒山之中,這一路的艱辛可想而知。這份情誼,孫某銘記於心。”孫臏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言語之間盡是對卜商的體諒和關懷,那真誠的情感仿佛能溢滿整個殿宇,讓人為之感動。
卜商連忙迴禮,微微搖頭說道:“這也是我該當的職責所在。我奉吾主的旨意而來,並非私自行動。當今皇上,對南郡王您朝思暮想,日夜牽掛,聖上多次囑托於我,讓我苦苦哀求,請南郡王下山,君臣得以親麵,共商國是,以解燕國之危啊。”卜商的言辭懇切。
此時,孫臏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自信與從容,輕聲說道:“此事不難。”那聲音雖輕,卻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人為之振奮。說罷,他緩緩一迴身,目光落在了供桌上那封書信上。信封上寫著“燕丹書與孫臏親拆”幾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如同那威嚴的帝王詔書,讓人不敢輕視。
孫臏的目光觸及那熟悉的字跡,心中猛地一顫,仿佛被一道電流擊中,眼眶瞬間濕潤了,幾滴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那淚水滾燙,如同心中燃燒的火焰。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喃喃自語道:“母親,恕孩兒不孝,未能在您身邊盡孝。”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愧疚與思念,那聲音如同受傷的孤狼在月夜下的哀嚎,讓人聽之心碎。
他伸出微微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展開書信。起初,他的神情還較為平靜,但隨著目光在信紙上緩緩移動,他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壓抑而沉重。不看猶可,這一看,他隻覺得心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揪住,悲痛之情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難以抑製。刹那間,他的雙眼變得模糊,眼前的世界開始旋轉,身體也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最終,他昏了過去,向後倒去。
孫燕在一旁一直緊緊地盯著孫臏,看到他如此情形,心中先是一緊,隨即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欣喜。他暗自思忖,三叔這般反應,想必是心中有所觸動,必然會答應下山相助。想到這裏,他急忙快步上前,伸出雙手,穩穩地攙扶住孫臏。口中焦急地喊道:“三叔,三叔,您醒醒!”聲音中充滿了擔憂與急切。
過了片刻,孫臏緩緩地蘇醒過來,他的雙眼依然飽含著淚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悲哀,如同那被命運捉弄的人偶,無法掙脫命運的枷鎖。
孫燕看著孫臏,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急切地問道:“三叔,您去也不去?”他的聲音微微顫抖,既擔心孫臏拒絕,又懷著一絲希望,那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絲曙光,雖然微弱,卻讓人緊緊抓住不放。
孫臏輕輕地搖了搖頭,長歎一聲,說道:“我往哪裏去呢?”他的聲音低沉而無力,仿佛被命運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如同那在暴風雨中飄搖的孤舟,迷失了方向。
孫燕一聽,心中更加著急,連忙說道:“請三叔上易州,相助擒拿王翦,為祖父報仇。這是我們全家人的期望,也是燕國的希望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言辭懇切,試圖說服孫臏,那眼神如同燃燒的火炬,照亮了這黑暗的殿宇,仿佛在告訴孫臏,他們不能放棄,他們還有希望。
孫臏抬起手,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苦笑著說道:“我是去不得的,若是去得,豈用你這般辛苦來請我?論起父兄之仇,我又何嚐不想當下山去報仇雪恨。但如今的情況,已非我所能掌控。我如今受了玉旨,敕封巡天都尉使之職,身負天庭重任,如同那被繩索捆綁的飛鳥,無法自由翱翔。況且王翦此次前來,並非私自行動,他是奉了千佛的牒文以及玉帝的敕旨,前來並吞六國,這一切皆是天意,如同那既定的軌道,無法更改。你的祖父、父親、二叔,他們命喪王翦之手,也是天數已定,又怎能逆天而行去報仇呢?”孫臏的眼神中透著無奈與悲哀,他深知自己陷入了命運與責任的兩難境地,如同那陷入沼澤的困獸,掙紮無果。
孫燕和卜商聽聞此言,不禁大驚失色,臉上露出絕望的神情,如同那被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他們相互對視一眼,隨即一同連連向孫臏打躬作揖,卜商焦急地說道:“南郡王,還請您大發慈悲,下山救救兩國君臣以及萬千百姓的性命吧!如今燕國危在旦夕,隻有您能扭轉乾坤,如同那黑暗中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您若不出手相助,這兩國將陷入無盡的災難之中啊!”卜商的聲音中充滿了哀求與絕望,他深知孫臏的能力,也明白當前局勢的危急,那聲音如同最後的呐喊,充滿了無助與悲涼。
孫臏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貧道下山也是性命難保,這又如何去得?我若貿然行事,不僅無法報仇,還會連累更多的人,如同那引發雪崩的小石子,造成無法挽迴的後果。”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掙紮與痛苦,內心在親情與天命之間苦苦徘徊,如同那在十字路口迷失的旅人,不知該何去何從。
孫燕一聽,心中更加焦急。他知道,如果不能說服三叔下山,自己迴易州也無法向眾人交代,如同那無法完成使命的使者,無顏麵對江東父老。想到這裏,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大聲說道:“三叔,您今若不肯去,要我迴易州,那簡直比登天還難。我迴去後,還有何顏麵麵對眾人?倒不如就死在此處罷了!”說罷,他猛地撩起衣擺,轉身朝著石蹬快步走去,作勢要撞上去,那動作如同離弦之箭,毫不猶豫,仿佛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三叔的出山。
卜商見狀,大驚失色,連忙伸手去拉孫燕,喊道:“孫將軍,不可衝動!萬事還有商量的餘地!”那聲音如同洪鍾,響徹殿宇,充滿了焦急與擔憂,仿佛在拉住一個即將墜入深淵的人。
那道者宛如從仙境走來,麵容恰似滿月般圓潤,散發著柔和而又超凡脫俗的氣息,恰似那寧靜夜空中高懸的明月,灑下清冷而聖潔的光輝。他的雙目猶如流星劃過夜空般明亮而有神,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蘊含著宇宙的奧秘,能洞悉世間萬物的玄機,每一道目光都似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在其注視下無所遁形。頭頂戴著三叉冠,那精致的冠冕在微光中閃爍著神秘的光澤,仿佛訴說著古老的傳說。腳下的魚皮鞋踏在地上悄然無聲,仿佛他是這天地間的精靈,不願驚擾這一方寧靜。身上一襲豆青袍隨風輕輕擺動,那輕柔的擺動如同山間的溪流,潺潺流淌卻又帶著無盡的靈動。腰間黃絨帶束得恰到好處,不僅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更襯出他那仙風道骨的氣質,仿佛是這天地間自然孕育出的仙人,遺世獨立,不染凡塵。背後的杏黃旗,雖未隨風飄動,卻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威嚴之感,好似那沉睡的雄獅,雖未展露鋒芒,卻讓人敬畏有加。手中穩穩扶著的沉香拐,那沉香拐上的紋理仿佛銘刻著歲月的滄桑與沉澱,每一道褶皺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卜商一眼便認出此人正是孫臏,刹那間,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喜悅,那喜悅如同春日暖陽,瞬間穿透了層層陰霾,驅散了一路上的疲憊與焦慮。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好似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嘴唇微微顫抖,似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卻又一時哽在喉嚨,那些話語在舌尖上跳躍、掙紮,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唯有眼中的淚花在不停打轉,泄露了他內心的波瀾起伏。
隻見孫臏快步搶行幾步,來到卜商和孫燕麵前,毫不猶豫地倒身下拜,那身姿如同挺拔的青鬆,毅然決然地彎下腰去。口中說道:“我早該料到吾主的旨意以及母親的慈諭會到來,實在應該早早出門迎接。如今來遲,還望在旨意前請罪。”孫臏的聲音低沉而誠懇,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愧疚,好似那古老的編鍾,發出沉重而悠遠的迴響,在這空曠的殿宇間迴蕩,撞擊著每個人的心。他莊重地叩了四個頭,額頭與地麵相觸,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是在向天地宣誓自己的忠誠與歉意。隨後緩緩起身,雙手接過旨意,那雙手微微顫抖,如同秋風中的落葉,小心翼翼地轉身,穩步走上三清殿,每一步都邁得堅定而謹慎,將旨意輕輕放在當中的供桌上。
卜商與孫燕見狀,趕忙上前,準備與孫臏見禮。還未等他們行禮,孫臏已搶先一步,伸出雙手,一手親切地攜住了卜商,那手掌溫暖而有力,仿佛能傳遞無盡的力量與安慰;一手溫柔地扶起孫燕,眼神中滿是慈愛與關懷。他仔細地端詳著孫燕,目光在孫燕臉上遊走。隻見孫燕雙眼閃爍著堅毅的神光,那光芒仿佛能穿透黑暗,尋得希望之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北極星,在無盡的黑暗中指引著方向;龍骨高高隆起,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不凡之氣,仿佛是上天眷顧的寵兒,注定要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孫臏心中暗自思量,知曉孫燕命中注定有幾年皇帝之分,不禁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
然而,轉瞬之間,孫臏又想起了父兄的往昔,那曾經的歡聲笑語、教誨囑托仿佛還在耳邊迴響,縈繞不散。曾經一起度過的溫馨時光,那些溫暖的畫麵如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一一閃現,如今卻已物是人非,好似繁華落盡,空餘滿心的淒涼。想到此處,他的雙眼不覺濕潤起來,兩行清淚順著臉頰緩緩滑落,那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晶瑩剔透,聲音略帶哽咽地說道:“難為嬌兒了,這一路定是曆經了千辛萬苦。”那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心疼與憐惜。
孫燕聽到這話,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撲通”一聲跪在地下,那聲響如同驚雷,打破了這殿內的寧靜。放聲痛哭起來,那哭聲悲切而又充滿了無盡的委屈,仿佛要將一路上的艱辛、對祖父的思念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部宣泄出來,好似決堤的洪水,洶湧澎湃,一發不可收拾。哭聲在殿內迴蕩,揪著每一個人的心,讓人為之動容,仿佛這哭聲能穿透牆壁,傳達到遠方,訴說著他們的無奈與悲傷。
許久,孫臏才緩緩止住了淚痕,輕輕吸了吸鼻子,那細微的動作仿佛在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伸出手溫柔地撫摸著孫燕的頭,說道:“嬌兒且免傷悲,如今既已到此,可將燕國的近況,詳細說與我知道。”他的聲音輕柔而又充滿了關切,如同春日裏的微風,輕輕拂過臉頰,試圖安慰孫燕,讓他從悲痛中暫時解脫出來,那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仿佛在告訴孫燕,他們還有希望,還有未來。
孫燕聽到孫臏的話,連忙用衣袖擦了擦眼淚,那衣袖早已被淚水浸濕,抬起頭,眼神中還帶著未幹的淚花,便急忙把秦兵犯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細說了一遍。從秦兵如何突然來襲,如同一群兇猛的餓狼,張牙舞爪地撲向燕國;講到燕國軍隊的奮力抵抗,那戰場上的廝殺聲、呐喊聲仿佛在耳邊迴響,士兵們英勇無畏,卻也難以抵擋秦兵的鐵騎;再到如今的艱難困境,百姓流離失所,家園破碎,每一個細節都描述得生動而真切,仿佛將那戰火紛飛的場景展現在眾人眼前,讓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於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之中。
孫臏聽完,微微歎了口氣,那歎氣聲如同秋風掃過落葉,帶著一絲無奈與悲涼。轉身麵向卜商,雙手抱拳,深深地作了一揖,那揖禮恭敬而莊重,說道:“老國卿,這一路真是難為你了。你已年逾九旬,本應在府中安享晚年,如同那夕陽下的餘暉,寧靜而祥和。卻還要不辭辛勞,登山涉水,尋到這荒山之中,這一路的艱辛可想而知。這份情誼,孫某銘記於心。”孫臏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言語之間盡是對卜商的體諒和關懷,那真誠的情感仿佛能溢滿整個殿宇,讓人為之感動。
卜商連忙迴禮,微微搖頭說道:“這也是我該當的職責所在。我奉吾主的旨意而來,並非私自行動。當今皇上,對南郡王您朝思暮想,日夜牽掛,聖上多次囑托於我,讓我苦苦哀求,請南郡王下山,君臣得以親麵,共商國是,以解燕國之危啊。”卜商的言辭懇切。
此時,孫臏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透著一絲自信與從容,輕聲說道:“此事不難。”那聲音雖輕,卻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人為之振奮。說罷,他緩緩一迴身,目光落在了供桌上那封書信上。信封上寫著“燕丹書與孫臏親拆”幾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如同那威嚴的帝王詔書,讓人不敢輕視。
孫臏的目光觸及那熟悉的字跡,心中猛地一顫,仿佛被一道電流擊中,眼眶瞬間濕潤了,幾滴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那淚水滾燙,如同心中燃燒的火焰。他的嘴唇微微顫抖,喃喃自語道:“母親,恕孩兒不孝,未能在您身邊盡孝。”聲音中飽含著無盡的愧疚與思念,那聲音如同受傷的孤狼在月夜下的哀嚎,讓人聽之心碎。
他伸出微微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展開書信。起初,他的神情還較為平靜,但隨著目光在信紙上緩緩移動,他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壓抑而沉重。不看猶可,這一看,他隻覺得心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揪住,悲痛之情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難以抑製。刹那間,他的雙眼變得模糊,眼前的世界開始旋轉,身體也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最終,他昏了過去,向後倒去。
孫燕在一旁一直緊緊地盯著孫臏,看到他如此情形,心中先是一緊,隨即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欣喜。他暗自思忖,三叔這般反應,想必是心中有所觸動,必然會答應下山相助。想到這裏,他急忙快步上前,伸出雙手,穩穩地攙扶住孫臏。口中焦急地喊道:“三叔,三叔,您醒醒!”聲音中充滿了擔憂與急切。
過了片刻,孫臏緩緩地蘇醒過來,他的雙眼依然飽含著淚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悲哀,如同那被命運捉弄的人偶,無法掙脫命運的枷鎖。
孫燕看著孫臏,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急切地問道:“三叔,您去也不去?”他的聲音微微顫抖,既擔心孫臏拒絕,又懷著一絲希望,那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絲曙光,雖然微弱,卻讓人緊緊抓住不放。
孫臏輕輕地搖了搖頭,長歎一聲,說道:“我往哪裏去呢?”他的聲音低沉而無力,仿佛被命運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如同那在暴風雨中飄搖的孤舟,迷失了方向。
孫燕一聽,心中更加著急,連忙說道:“請三叔上易州,相助擒拿王翦,為祖父報仇。這是我們全家人的期望,也是燕國的希望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言辭懇切,試圖說服孫臏,那眼神如同燃燒的火炬,照亮了這黑暗的殿宇,仿佛在告訴孫臏,他們不能放棄,他們還有希望。
孫臏抬起手,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苦笑著說道:“我是去不得的,若是去得,豈用你這般辛苦來請我?論起父兄之仇,我又何嚐不想當下山去報仇雪恨。但如今的情況,已非我所能掌控。我如今受了玉旨,敕封巡天都尉使之職,身負天庭重任,如同那被繩索捆綁的飛鳥,無法自由翱翔。況且王翦此次前來,並非私自行動,他是奉了千佛的牒文以及玉帝的敕旨,前來並吞六國,這一切皆是天意,如同那既定的軌道,無法更改。你的祖父、父親、二叔,他們命喪王翦之手,也是天數已定,又怎能逆天而行去報仇呢?”孫臏的眼神中透著無奈與悲哀,他深知自己陷入了命運與責任的兩難境地,如同那陷入沼澤的困獸,掙紮無果。
孫燕和卜商聽聞此言,不禁大驚失色,臉上露出絕望的神情,如同那被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他們相互對視一眼,隨即一同連連向孫臏打躬作揖,卜商焦急地說道:“南郡王,還請您大發慈悲,下山救救兩國君臣以及萬千百姓的性命吧!如今燕國危在旦夕,隻有您能扭轉乾坤,如同那黑暗中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您若不出手相助,這兩國將陷入無盡的災難之中啊!”卜商的聲音中充滿了哀求與絕望,他深知孫臏的能力,也明白當前局勢的危急,那聲音如同最後的呐喊,充滿了無助與悲涼。
孫臏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貧道下山也是性命難保,這又如何去得?我若貿然行事,不僅無法報仇,還會連累更多的人,如同那引發雪崩的小石子,造成無法挽迴的後果。”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掙紮與痛苦,內心在親情與天命之間苦苦徘徊,如同那在十字路口迷失的旅人,不知該何去何從。
孫燕一聽,心中更加焦急。他知道,如果不能說服三叔下山,自己迴易州也無法向眾人交代,如同那無法完成使命的使者,無顏麵對江東父老。想到這裏,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大聲說道:“三叔,您今若不肯去,要我迴易州,那簡直比登天還難。我迴去後,還有何顏麵麵對眾人?倒不如就死在此處罷了!”說罷,他猛地撩起衣擺,轉身朝著石蹬快步走去,作勢要撞上去,那動作如同離弦之箭,毫不猶豫,仿佛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三叔的出山。
卜商見狀,大驚失色,連忙伸手去拉孫燕,喊道:“孫將軍,不可衝動!萬事還有商量的餘地!”那聲音如同洪鍾,響徹殿宇,充滿了焦急與擔憂,仿佛在拉住一個即將墜入深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