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深邃清幽、仿若與世隔絕的青石山閉陰洞深處,隱匿著一位充滿傳奇色彩、聲名遠揚的真人,其姓毛名遂。這毛遂生得頗為奇特,矮小的身形配上五短的四肢,走起路來左搖右擺,那姿態恰似閑庭信步的鵝鴨,滑稽中又透著幾分灑脫。一雙眼眸宛如璀璨的金星,光芒閃爍間仿佛能洞悉世間萬物;那兩道眉毛,恰似燃燒的烈焰,鮮豔奪目,仿佛凝聚著他一生的豪情壯誌。毛遂自出生起便展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機智聰慧,心靈手巧、反應敏捷,手腳更是伶俐非常,仿佛得到了上天的格外眷顧。遙想春秋時期,他憑借著自身卓越的悟性與不懈的修行,竟超凡脫俗,羽化登仙,成為了世人口中的傳奇人物。


    往昔歲月裏,毛遂投身於孟嚐君田文的門下,成為了其得力的門客之一。彼時,孟嚐君肩負使命出使楚國,本以為是一場尋常的邦交之行,卻未曾料到陷入了重重危機之中。楚國人對孟嚐君一行心存刁難,欲使其陷入絕境而無法完成使命。值此千鈞一發之際,毛遂毫無懼色地挺身而出,憑借著腦海中那層出不窮的智謀和如鬼魅般敏捷的身手,毅然決然地三次潛入戒備森嚴之處盜取珍貴的狐裘,隨後憑借著這狐裘巧妙地與楚人周旋,利用他們的貪婪與虛榮,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最終將孟嚐君從險境中解救出來,使其得以全身而退,順利完成出使任務。此後,在那雞鳴關,孟嚐君一行又遭遇了緊閉的關門阻攔,前行之路被無情截斷,形勢岌岌可危。毛遂見狀,眼神中閃過一抹狡黠的光芒,隨即施展起神秘莫測的奇術,刹那間,他的身影幻化成一隻威風凜凜的雄雞,引頸長鳴,那高亢嘹亮的打鳴聲劃破寂靜的夜空,竟使得關上的守軍誤以為天已破曉,匆忙開啟關門。孟嚐君等人趁機一擁而出,順利逃脫了敵人的追捕。曆經這些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後,毛遂仿若參透了世間的功名利祿,毅然決然地告別了塵世的繁華喧囂,登上這清幽的青石山,在閉陰洞中潛心修行,以求達到更高的道之境界。


    歲月悠悠流轉,後來在那夾河之畔,毛遂與天台山天台洞的孫臏機緣巧合下相遇,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皆被對方的才華與品德所折服,遂在那天地為證、山水作陪之下,義結金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成為了彼此在這世間最為信任和依賴的摯友。時光匆匆,轉瞬到了龐涓當道的黑暗時期。龐涓那人心胸狹隘、陰險狡詐,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竟使出了陰毒無比的釘頭亡箭書來謀害孫臏。孫臏危在旦夕,生命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就在這緊急關頭,毛遂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毫不猶豫地施展神通,瞬間衝下山去。他憑借著高強的法力,在千鈞一發之際奪迴了被施下惡毒詛咒的草人,而後憑借著自己對仙法的精深造詣,一番精心施展、巧妙化解,成功地破除了龐涓的邪惡詛咒,將孫伯齡從死亡的邊緣硬生生地拉了迴來,使其逃過了一劫。再後來,樂毅奉命揮師伐齊,一時間風雲變色,戰火紛飛。黃伯陽也趁機下山,擺下了陰森恐怖、威力巨大的陰魂陣,欲將孫臏置於死地。又是毛遂,在關鍵時刻宛如天降神兵般及時出現,他憑借著自己對各種仙法的嫻熟運用和無畏的勇氣,衝破重重險阻,將孫臏從那險惡的陰魂陣中平安救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毛遂一次又一次地在孫臏生死攸關之際伸出援手,是孫臏當之無愧的救命恩人,二人的情誼在這一次次的生死考驗中愈發堅如磐石,成為了患難與共、生死相隨的摯友典範。


    這一日,毛遂在閉陰洞中悠然自得地研讀罷那蘊含著高深玄機的三卷黃庭,隻覺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思念之情,思念著那位許久未見的摯友孫臏。他站起身來,在洞中來來迴迴踱步幾圈後,終於下定決心,尋思著前去天台山找孫臏閑聊敘舊,共話往昔歲月,暢談修行心得。於是,他神色和藹地叫來洞中的童兒,眼神中滿是關切地叮囑道:“童兒啊,為師今日要去天台山尋你師叔,這洞中的一切就交由你看管了。你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好洞門,莫要因貪玩而懈怠了職責,知道嗎?”那童兒乖巧地點點頭,脆生生地應道:“師父放心,徒兒定會守好洞門,靜候師父歸來。”毛遂滿意地笑了笑,隨即隻見他腳下緩緩生出五彩祥雲,絢麗奪目,散發出神秘的氣息。毛遂踏上祥雲,身姿輕盈地緩緩升空,而後如同一道流光般向著天台山的方向疾馳而去,眨眼間便消失在了天際。


    不多時,毛遂便順利抵達了天台山前。他輕輕按下雲頭,身姿飄逸地落在了山腳下。抬眼望去,隻見那天台洞口被層層疊疊、如棉花般厚重的白雲封堵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毛遂見狀,不禁微微皺起眉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與思索,暗自思忖道:“三哥今日想必不在洞中,隻是不知他是去了哪一洞與其他仙人談經論道去了。罷了罷了,看來今日是無緣相見了,我且先到別處走走,等過些時候再來尋他吧。”言罷,毛遂再次騰雲而起,向著其他山巒飄然而去,隻留下那被白雲封印的天台洞在山間靜靜地矗立著,仿佛在訴說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原來,那日孫臏麵色凝重地步出洞門,在洞外舉行了一場莊嚴肅穆、聲勢浩大的冰祭之禮。隻見他身著道袍,手持法劍,口中念念有詞,隨著法訣的念動,一道道神秘的冰藍色光芒從他手中的法劍中射出,在空中交織纏繞,而後緩緩落下,將整個易州城籠罩其中,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冰之護盾,護住了城中的百姓與生靈。儀式完畢,周遭的空氣仿佛瞬間被凍結,時間都仿若靜止了一般。緊接著,一陣狂風毫無征兆地唿嘯而過,那風聲猶如鬼哭狼嚎,似是要將這天地間的寧靜撕扯得粉碎,將一切都卷入無盡的混沌之中。孫臏麵色一變,抬手輕撫衣袖,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凝重與不安,心中暗忖道:“不好,這風來得太過蹊蹺,怕是那命中注定、躲不過的劫數要來了。”他不及多想,急忙轉身,衝著洞內高聲喊道:“快,徒兒們,速速隨我進洞去,禍事將至!”


    洞內的童子們聽聞師父那焦急萬分的唿喊聲,雖不明就裏,但也深知事情的緊急性,不敢有絲毫的耽擱。他們匆忙放下手中的事物,簇擁著孫臏快速返迴洞中。孫臏快步走到洞門前,雙手迅速舞動起來,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神秘的弧線,口中念念有詞,施展出一道精妙絕倫、晦澀難懂的小法。刹那間,隻見一道若有若無、閃爍著微光的光芒閃過,那洞口便被一層神秘的力量封禁起來,仿佛與外界隔絕了一切聯係。


    一旁的李叢見孫臏如此匆忙地進洞,神色慌張,平日裏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師父竟這般失態,不禁滿心疑惑,上前一步,恭敬地問道:“師父,這是為何?究竟發生了何事,竟讓您如此驚慌失措,還要將洞門緊閉?”


    孫臏聽了李叢的話,停下手中的動作,緩緩轉過身來,臉上浮現出一抹無奈與歎息交織的神情,仿佛承載著無盡的心事。他長歎了一聲,說道:“徒兒啊,你有所不知。你那師弟孫燕前往東齊搬取救兵去了,他心中明白,袁達和李牧絕非王翦的對手,故而在襄王麵前苦苦哀求,執意要見為師一麵。想當初為師離開朝堂迴山之際,曾留下一紙柬帖給國師卜商。這卜商,乃是德行高尚、備受世人敬重的賢人,為師有心點化他入仙途,才留下那柬帖,想著或許日後他能有所感悟,前來尋我。卻沒料到,這無心之舉竟種下了禍根。如今,卜國師與孫燕已然來到這天台山,目的便是要請為師下山。”


    孫臏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掙紮與決絕,繼續說道:“徒兒,為師何嚐不想為父兄報仇,為你們這些徒兒雪恨。隻是那王翦,乃是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無當老祖的門下弟子,他此番出世,是奉了千佛牒文、上帝敕旨以及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之命,前來保秦王並吞六國的。燕國氣數已盡,這是天命所歸,即便為師有通天徹地之能,也難以扭轉這乾坤大勢。倘若見了孫燕,為師定會被他軟磨硬泡地拖下山去。一旦涉入這紅塵俗世,觸犯了清規戒律,為師必將遭受一場不小的災禍。所以,為師才不得已封了洞門,隻願能避開這場無妄之災啊。”


    李叢微微皺起眉頭,一臉疑惑地說道:“原來竟是這般緣故。隻是師父,他們難道就真的尋不著這洞門了嗎?萬一他們機緣巧合尋到了,隻管在外麵亂打亂敲,咱們難道好意思一直不開門嗎?這於情於理似乎都說不過去。”


    孫臏神色平靜,目光中透著一絲篤定,說道:“徒兒不必擔憂,為師已經施展法力,用層層白雲將洞口封住了,莫說是他們,就算是再有神通之人,一時半會兒也休想尋得。”


    李叢聽著師父的話,嘴角微微下撇,雖然強忍著沒有出聲,但心裏卻暗自嘀咕道:“哼,好狠心的老道士!父兄徒弟之仇都不報,還在這裏講上一堆沒用的大話,淨是嚇唬人。平日裏動不動就吹噓自己有偷天換日的能耐,如今倒好,被一個秦將王翦就嚇得躲在這洞裏,連下山的膽量都沒有了。我可不管他這些,若是一會兒真有人來打門,我就出去開門,放他們進來,看這老頭到時候還怎麽推脫。”這般想著,李叢便轉身下了三清殿,自顧自地走了,隻留下孫臏在洞中,無奈地搖頭。


    且說另一邊,卜商與孫燕帶著十數名家將,一路風餐露宿、馬不停蹄地出了臨淄的東門,朝著東邊的方向匆匆趕路。這一路頗為艱辛,道路崎嶇不平,荊棘叢生,眾人不僅要忍受著長途跋涉的疲憊,還要時刻提防著途中可能出現的危險。足足走了五百裏的路程,耗費了整整七日的時光,眾人皆是疲憊不堪,人困馬乏。直到這時,他們才尋了一處館舍住下,暫時得以歇腳。


    卜商尋得一處安靜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孫臏留下的柬帖,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寶。他輕輕展開柬帖,隻見上麵寫著幾行娟秀的小字:“要去天台山,出東五百裏。地名佳境村,再往西北去。直行三兩日,可見古鬆樹。樹前見小橋,渡橋須切記。逢檜必轉彎,方見天台路。”


    孫燕在一旁急切地問道:“國師,這上麵寫的是啥?是不是找到我師父的法子?”卜商微微點頭,輕聲念出了上麵的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孫臏帶著神仙去打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周哥並收藏孫臏帶著神仙去打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