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的探馬宛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跨坐在飛馳的駿馬之上,馬蹄揚起的塵土好似滾滾濃煙,在遼闊的原野上一路狂奔。他神色慌張,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焦急,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衣衫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地貼在身上。那匹駿馬也累得口吐白沫,但在主人的不斷催促下,絲毫不敢停歇,拚盡全力朝著易州城飛奔而去。
終於,探馬衝進了城門,一路直奔屈產的府邸。此時的屈產,正在府中焦慮地踱步,等待著前方的消息。探馬見到屈產,急忙翻身下馬,由於動作太過匆忙,差點摔倒在地。他顧不上喘息,便將所探得的情況詳盡地報與屈產知曉。
屈產聽聞那慘烈的戰報,頓時臉色慘白如紙,毫無血色。他的身體瞬間僵住,仿佛被一道強烈的電流擊中,緊接著,四肢百骸都透著徹骨的寒意,牙齒也止不住地上下打顫,發出“咯咯”的聲響。他的雙眼瞪得極大,滿是震驚與恐懼,嘴裏喃喃說道:“不好,這可如何是好!袁達、李牧皆是齊國久經沙場的老將啊,他們勇冠三軍,威名赫赫,如猛虎般令敵人聞風喪膽,所到之處,皆能讓敵軍望風而逃。不想如今,這兩位英雄豪傑竟雙雙命喪秦人之手,實在是太可惜了,這對我燕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啊!猶如大廈失去了頂梁柱,這讓我們如何抵擋秦軍的進攻?”言罷,他匆匆忙忙地走向書桌,雙手顫抖著拿起毛筆,蘸滿墨汁,開始修撰送往朝廷的本章。每寫一個字,他的手都忍不住顫抖一下,墨水在紙上暈染開來,字跡顯得淩亂而匆忙。寫好後,他立刻派遣最得力的加急信使,帶著本章朝著朝廷的方向疾馳而去,那信使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遠方的道路盡頭。
在朝堂之上,昭王身著龍袍,頭戴冕旒,正端坐在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蟠龍椅上,與群臣商議著國事。此時的朝堂氣氛凝重,大臣們的臉上都帶著憂慮之色,正低聲討論著應對秦軍的策略。突然,一名侍從匆匆而入,手中捧著屈產送來的本章,恭敬地呈遞給昭王。昭王接過本章,展開一看,瞬間瞪大了雙眼,臉上的肌肉猛地抽搐了一下,滿是震驚與恐懼之色。他隻覺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起來,身子一軟,便無力地倒在了蟠龍椅上。兩旁的近侍們見狀,嚇得大驚失色,他們發出一陣驚唿,急忙圍攏上前。有的近侍唿喊著昭王的名字,試圖喚醒他;有的則手忙腳亂地伸出手,用力掐著昭王的人中,臉上滿是焦急與惶恐。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昭王才悠悠轉醒,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還沉浸在那巨大的噩耗之中。片刻之後,他迴想起袁達和李牧的噩耗,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道:“二位保國公啊,你們在戰場上從無敵手,揚名於列國之間!是百姓們心中的守護神!如今卻慘遭秦人毒手,以致全軍覆沒,精銳之師就這樣毀於一旦。照此情形看來,孤這大好的江山恐怕是難保了啊!”哭聲悲痛欲絕,如同一把銳利的刀刃,劃破了朝堂上那壓抑的寂靜,迴蕩在每一個角落,讓在場的大臣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低頭歎息,有的大臣甚至偷偷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
上大夫沈祥站在群臣之中,見此情景,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慮與沉思之色。他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拱手奏道:“主公,人死不能複生,請您節哀順變。如今國家正值生死存亡之際,如同一艘在狂風巨浪中飄搖的孤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料理國事才是當務之急啊,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才能挽救燕國於水火之中。秦軍如今已大敗齊軍,必定士氣大振,他們定會認為我國已無可用之兵,軍心定然恐懼不安,想必很快就會竭盡全力來攻打我易州城了。依臣之見,主公可親自上城去,一來能夠穩定城中百姓和士兵們惶恐不安的人心,讓他們知道主公與他們同在,生死與共,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舞;二來也能激勵守城軍士的士氣,讓他們在戰場上更加奮勇殺敵,為了國家和主公,不惜舍生忘死。隻要我們堅守到孫將軍和南郡王趕來,憑借他們的智謀和勇猛,自可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這兩位將軍皆是我燕國的棟梁之才,有他們在,我們就還有一線生機。”昭王聽了沈祥的這番奏言,覺得甚為有理,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讓自己鎮定下來。隨後,他急忙傳令安排車駕,準備親自上城去督戰守禦。
屈產得知昭王即將上城,早早地便在城門口迎接。他站在寒風中,眼神焦急地望著昭王前來的方向,不停地搓著手,以緩解內心的緊張與不安。當昭王的車駕緩緩駛來時,屈產急忙上前迎接,跪地行禮。隨後,他站起身來,陪同昭王一同登上城樓。
到了次日清晨,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大地還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霧之中。突然,一陣低沉而雄渾的號角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緊接著,秦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浩浩蕩蕩地從四麵八方湧來,開始全力攻城。一時間,喊殺聲震天,仿佛要將整個天空都震塌下來。秦軍士兵們個個神情兇狠,他們推著高大的雲梯,口中喊著整齊而響亮的口號,瘋狂地朝著城牆逼近,試圖強行登上城樓。
昭王和屈產見狀,心急如焚,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昭王親自站在城樓之上,高聲唿喊著:“燕國的將士們,今日便是我們保衛家園的關鍵時刻!為了我們的妻兒老小,為了燕國的尊嚴,我們必須奮勇抵抗,絕不退縮!”屈產也在一旁大聲指揮著燕軍士兵進行頑強抵抗。當秦軍的雲梯快要搭上城牆時,燕軍士兵們毫不畏懼,他們齊聲呐喊,齊心協力地搬起巨大的石塊。那些石塊有的重達數百斤,需要十幾個士兵一起用力才能搬動。他們漲紅了臉,額頭上青筋暴起,喊著號子,將石塊朝著雲梯上的秦軍狠狠砸去。隻見那些石塊帶著千鈞之力,唿嘯著落下,砸在秦軍士兵的身上,頓時將他們砸得血肉模糊,慘叫連連。有的秦軍士兵被砸斷了手腳,有的則直接被砸得腦漿迸裂,紛紛從雲梯上跌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還有的士兵們端起裝滿石灰的瓶子,朝著城下的秦軍用力擲去。石灰粉在空中彌漫開來,嗆得秦軍士兵們睜不開眼睛,他們忍不住咳嗽起來,陣腳大亂。同時,擂木也被燕軍士兵們不斷地推下城牆,那些粗壯的擂木如同一根根巨大的棍棒,所到之處,秦軍士兵被砸得東倒西歪,死傷無數。
秦軍見強攻不成,便想出了挖地洞的計策,企圖從地下攻入城中。他們趁著夜色,悄悄地在城外挖掘地道,試圖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城中。然而,燕軍士兵們也十分警惕,他們很快就得知了秦軍的計劃。燕軍士兵們立刻采取應對措施,他們迅速運來鐵柵,將其深深地插入地下,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阻擋秦軍地洞的前進。有的士兵們則提前在秦軍可能挖洞的地方挖坑,截斷他們的地道,讓秦軍的計謀無法得逞。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各自施展著計謀,陷入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攻防戰中。
一連攻了幾日幾夜,秦軍始終未能攻破易州城。這易州城畢竟是燕國建都的地方,城池修建得極為堅固,城牆高大厚實,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城牆上設有了望塔、箭樓等防禦設施,可謂固若金湯。而且燕軍在城上防守,占據著地利之便,能夠以逸待勞,對秦軍的進攻進行有效的反擊。在這幾日的激戰中,秦軍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被燕軍打得死傷慘重,戰場上到處都是秦軍士兵的屍體,鮮血將土地染得通紅。秦軍的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士兵們的臉上露出了疲憊與恐懼之色,進攻的步伐也變得遲緩起來。
章邯見此情形,心中無奈至極,他站在營帳外,望著那堅不可摧的易州城,眉頭緊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最終,他隻得改變策略,命令秦軍將易州城四麵團團圍住,把整個城池圍得水泄不通。秦軍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在城外紮起了營帳,挖掘了壕溝,設置了柵欄,企圖通過圍困的方式讓城中的燕軍彈盡糧絕,不戰而降。
昭王深知局勢的嚴峻,絲毫不敢有半點懈怠和偷安之心。每到深夜,當整個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時,他依然堅守在城樓上,獨自一人靜靜地站在那裏,眼神凝視著城下秦軍的營帳,密切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為了祈求上天的庇佑和孫臏早日下山相助,昭王每晚都會虔誠地焚香禱告。他命人在城樓上擺上一張香案,上麵放著香爐和祭品。昭王雙手合十,緩緩地跪在香案前,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上蒼啊,燕國如今危在旦夕,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懇請您垂憐我等,保佑我燕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望孫臏先生早日下山,施展奇謀妙計,解我易州之圍,拯救我燕國於水火之中啊!”那嫋嫋青煙在夜空中緩緩升起,帶著昭王的期盼與焦慮,飄散在茫茫夜色裏,仿佛是他對國家命運的聲聲歎息。
終於,探馬衝進了城門,一路直奔屈產的府邸。此時的屈產,正在府中焦慮地踱步,等待著前方的消息。探馬見到屈產,急忙翻身下馬,由於動作太過匆忙,差點摔倒在地。他顧不上喘息,便將所探得的情況詳盡地報與屈產知曉。
屈產聽聞那慘烈的戰報,頓時臉色慘白如紙,毫無血色。他的身體瞬間僵住,仿佛被一道強烈的電流擊中,緊接著,四肢百骸都透著徹骨的寒意,牙齒也止不住地上下打顫,發出“咯咯”的聲響。他的雙眼瞪得極大,滿是震驚與恐懼,嘴裏喃喃說道:“不好,這可如何是好!袁達、李牧皆是齊國久經沙場的老將啊,他們勇冠三軍,威名赫赫,如猛虎般令敵人聞風喪膽,所到之處,皆能讓敵軍望風而逃。不想如今,這兩位英雄豪傑竟雙雙命喪秦人之手,實在是太可惜了,這對我燕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啊!猶如大廈失去了頂梁柱,這讓我們如何抵擋秦軍的進攻?”言罷,他匆匆忙忙地走向書桌,雙手顫抖著拿起毛筆,蘸滿墨汁,開始修撰送往朝廷的本章。每寫一個字,他的手都忍不住顫抖一下,墨水在紙上暈染開來,字跡顯得淩亂而匆忙。寫好後,他立刻派遣最得力的加急信使,帶著本章朝著朝廷的方向疾馳而去,那信使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遠方的道路盡頭。
在朝堂之上,昭王身著龍袍,頭戴冕旒,正端坐在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蟠龍椅上,與群臣商議著國事。此時的朝堂氣氛凝重,大臣們的臉上都帶著憂慮之色,正低聲討論著應對秦軍的策略。突然,一名侍從匆匆而入,手中捧著屈產送來的本章,恭敬地呈遞給昭王。昭王接過本章,展開一看,瞬間瞪大了雙眼,臉上的肌肉猛地抽搐了一下,滿是震驚與恐懼之色。他隻覺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起來,身子一軟,便無力地倒在了蟠龍椅上。兩旁的近侍們見狀,嚇得大驚失色,他們發出一陣驚唿,急忙圍攏上前。有的近侍唿喊著昭王的名字,試圖喚醒他;有的則手忙腳亂地伸出手,用力掐著昭王的人中,臉上滿是焦急與惶恐。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昭王才悠悠轉醒,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還沉浸在那巨大的噩耗之中。片刻之後,他迴想起袁達和李牧的噩耗,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道:“二位保國公啊,你們在戰場上從無敵手,揚名於列國之間!是百姓們心中的守護神!如今卻慘遭秦人毒手,以致全軍覆沒,精銳之師就這樣毀於一旦。照此情形看來,孤這大好的江山恐怕是難保了啊!”哭聲悲痛欲絕,如同一把銳利的刀刃,劃破了朝堂上那壓抑的寂靜,迴蕩在每一個角落,讓在場的大臣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低頭歎息,有的大臣甚至偷偷地擦拭著眼角的淚水。
上大夫沈祥站在群臣之中,見此情景,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慮與沉思之色。他上前一步,整了整衣冠,拱手奏道:“主公,人死不能複生,請您節哀順變。如今國家正值生死存亡之際,如同一艘在狂風巨浪中飄搖的孤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料理國事才是當務之急啊,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才能挽救燕國於水火之中。秦軍如今已大敗齊軍,必定士氣大振,他們定會認為我國已無可用之兵,軍心定然恐懼不安,想必很快就會竭盡全力來攻打我易州城了。依臣之見,主公可親自上城去,一來能夠穩定城中百姓和士兵們惶恐不安的人心,讓他們知道主公與他們同在,生死與共,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舞;二來也能激勵守城軍士的士氣,讓他們在戰場上更加奮勇殺敵,為了國家和主公,不惜舍生忘死。隻要我們堅守到孫將軍和南郡王趕來,憑借他們的智謀和勇猛,自可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這兩位將軍皆是我燕國的棟梁之才,有他們在,我們就還有一線生機。”昭王聽了沈祥的這番奏言,覺得甚為有理,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讓自己鎮定下來。隨後,他急忙傳令安排車駕,準備親自上城去督戰守禦。
屈產得知昭王即將上城,早早地便在城門口迎接。他站在寒風中,眼神焦急地望著昭王前來的方向,不停地搓著手,以緩解內心的緊張與不安。當昭王的車駕緩緩駛來時,屈產急忙上前迎接,跪地行禮。隨後,他站起身來,陪同昭王一同登上城樓。
到了次日清晨,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大地還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霧之中。突然,一陣低沉而雄渾的號角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緊接著,秦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浩浩蕩蕩地從四麵八方湧來,開始全力攻城。一時間,喊殺聲震天,仿佛要將整個天空都震塌下來。秦軍士兵們個個神情兇狠,他們推著高大的雲梯,口中喊著整齊而響亮的口號,瘋狂地朝著城牆逼近,試圖強行登上城樓。
昭王和屈產見狀,心急如焚,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昭王親自站在城樓之上,高聲唿喊著:“燕國的將士們,今日便是我們保衛家園的關鍵時刻!為了我們的妻兒老小,為了燕國的尊嚴,我們必須奮勇抵抗,絕不退縮!”屈產也在一旁大聲指揮著燕軍士兵進行頑強抵抗。當秦軍的雲梯快要搭上城牆時,燕軍士兵們毫不畏懼,他們齊聲呐喊,齊心協力地搬起巨大的石塊。那些石塊有的重達數百斤,需要十幾個士兵一起用力才能搬動。他們漲紅了臉,額頭上青筋暴起,喊著號子,將石塊朝著雲梯上的秦軍狠狠砸去。隻見那些石塊帶著千鈞之力,唿嘯著落下,砸在秦軍士兵的身上,頓時將他們砸得血肉模糊,慘叫連連。有的秦軍士兵被砸斷了手腳,有的則直接被砸得腦漿迸裂,紛紛從雲梯上跌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還有的士兵們端起裝滿石灰的瓶子,朝著城下的秦軍用力擲去。石灰粉在空中彌漫開來,嗆得秦軍士兵們睜不開眼睛,他們忍不住咳嗽起來,陣腳大亂。同時,擂木也被燕軍士兵們不斷地推下城牆,那些粗壯的擂木如同一根根巨大的棍棒,所到之處,秦軍士兵被砸得東倒西歪,死傷無數。
秦軍見強攻不成,便想出了挖地洞的計策,企圖從地下攻入城中。他們趁著夜色,悄悄地在城外挖掘地道,試圖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城中。然而,燕軍士兵們也十分警惕,他們很快就得知了秦軍的計劃。燕軍士兵們立刻采取應對措施,他們迅速運來鐵柵,將其深深地插入地下,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阻擋秦軍地洞的前進。有的士兵們則提前在秦軍可能挖洞的地方挖坑,截斷他們的地道,讓秦軍的計謀無法得逞。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各自施展著計謀,陷入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攻防戰中。
一連攻了幾日幾夜,秦軍始終未能攻破易州城。這易州城畢竟是燕國建都的地方,城池修建得極為堅固,城牆高大厚實,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城牆上設有了望塔、箭樓等防禦設施,可謂固若金湯。而且燕軍在城上防守,占據著地利之便,能夠以逸待勞,對秦軍的進攻進行有效的反擊。在這幾日的激戰中,秦軍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被燕軍打得死傷慘重,戰場上到處都是秦軍士兵的屍體,鮮血將土地染得通紅。秦軍的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士兵們的臉上露出了疲憊與恐懼之色,進攻的步伐也變得遲緩起來。
章邯見此情形,心中無奈至極,他站在營帳外,望著那堅不可摧的易州城,眉頭緊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最終,他隻得改變策略,命令秦軍將易州城四麵團團圍住,把整個城池圍得水泄不通。秦軍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在城外紮起了營帳,挖掘了壕溝,設置了柵欄,企圖通過圍困的方式讓城中的燕軍彈盡糧絕,不戰而降。
昭王深知局勢的嚴峻,絲毫不敢有半點懈怠和偷安之心。每到深夜,當整個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時,他依然堅守在城樓上,獨自一人靜靜地站在那裏,眼神凝視著城下秦軍的營帳,密切注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為了祈求上天的庇佑和孫臏早日下山相助,昭王每晚都會虔誠地焚香禱告。他命人在城樓上擺上一張香案,上麵放著香爐和祭品。昭王雙手合十,緩緩地跪在香案前,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上蒼啊,燕國如今危在旦夕,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懇請您垂憐我等,保佑我燕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望孫臏先生早日下山,施展奇謀妙計,解我易州之圍,拯救我燕國於水火之中啊!”那嫋嫋青煙在夜空中緩緩升起,帶著昭王的期盼與焦慮,飄散在茫茫夜色裏,仿佛是他對國家命運的聲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