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官領了襄王旨意,不敢有絲毫耽擱,腳步匆匆地走向午門。見到孫燕後,微微拱手,臉上帶著幾分恭敬,說道:“孫公子,隨咱家上殿麵聖吧。”孫燕聽聞,趕忙整了整衣衫,那衣衫在一路的奔波中已略顯褶皺,此刻被他仔細撫平,神色凝重地跟著黃門官踏入大殿。


    進殿後,孫燕仿若感受到了這大殿之上的莊嚴肅穆,當即雙膝跪地,行那朝拜大禮,額頭觸地,口中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之中迴蕩,透著一股莊重與急切。禮畢,他迅速在背後解下文書,雙手高高舉起,仿佛那文書承載著燕國的希望,朗聲道:“臣子孫燕,奉吾主昭王之命,有求救文書呈上,望陛下過目。”


    襄王坐在那龍椅之上,身姿端正,盡顯王者威嚴。他輕輕抬手,傳旨道:“平身吧。”左右侍從趕忙上前,動作小心翼翼,接過孫燕手中的文書,如捧著稀世珍寶一般,而後緩緩展開,平整地放置在龍案之上。襄王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緩緩掃過文書,隻見他眉頭漸漸皺起,那原本平和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似有千般憂慮湧上心頭,開口道:“秦師如虎狼一般,如今妄圖並吞六國,率先圍困了易州。自古以來,唇亡齒寒,孤豈會不知這個道理,又怎會不肯發兵相助。隻是齊國此前曆經刀兵之亂,元氣大傷,如今將士老邁,兵力衰微,這讓孤如何能起兵前去救援啊。”


    孫燕一聽,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砰砰砰”地連連叩頭,那叩頭之聲在大殿中格外響亮,奏道:“聖上,您與吾主向來修好同盟,兩國一直相互扶持,逢災共患,遇兵荒則攜手應對。正因如此,臣才背負文書前來求救。聖上您念及鄰國情誼,發兵相助吧。況且臣叔孫臏昔日有功於聖主,如今孫臏之母親尚在燕邦,倘若秦兵攻破易州,她老人家性命堪憂,乞望聖上大發慈悲,推恩憐念。”他的眼神中滿是哀求,話語裏皆是懇切,希望能打動襄王。


    襄王麵露難色,無奈地說道:“禦弟啊,孤怎會不知亞父孫臏的母親在燕邦,隻是我國如今的狀況實在是有心無力,兵微將寡,自身都難以保全,又怎能前往易州救援呢。”說罷,微微歎氣,似是對這窘迫之境深感無奈。


    孫燕見襄王如此迴應,心中愈發焦急,隻是一味地在朝上叩頭哀求,額頭很快就磕得紅腫起來,那紅腫的印記在他白皙的額頭上顯得格外刺眼,可他卻仿若不知疼痛,滿心都是為燕國求得援兵的執念。


    齊襄王坐在寶殿的龍椅之上,看著孫燕這般模樣,滿臉為難,不知如何是好。他眉頭緊鎖,眼神中透著糾結,一方麵是齊國的現實困境,一方麵又是燕齊的同盟情誼,著實讓他陷入兩難之地。


    就在此時,隻見班部之中大步走出一員大臣。他身著朝服,那朝服的料子質地精良,上麵的紋路精致細膩,彰顯著身份的尊貴。腳蹬粉底朝靴,每一步落下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發出“噔噔”聲響,在寂靜的大殿中清晰可聞。腰間束著的寶帶鑲嵌著玉玲瓏,玉玲瓏在大殿的光線映照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仿若點點繁星,為他增添了幾分華貴之氣。此人環眼豹頭,那眼睛圓睜時猶如銅鈴一般,眼神中透著一股濃烈的殺氣,赤須藍臉,紅色的胡須如火焰般張揚,藍色的臉龐更顯威風凜凜。劍眉緊鎖,似是心中有著無盡的豪情與決斷,聲音洪亮如鍾,在大殿之中迴蕩,震人心魄,走起路來虎步生風,身軀雄偉挺拔,仿若一座巍峨的高山,讓人望而生畏。


    他走到朝上,行禮參拜後,高聲說道:“陛下,不才願提兵前往易水解圍。”那聲音中透著一股自信與豪邁,仿佛前方的敵軍在他眼中都不足為懼。


    襄王抬眼望去,心中暗自思忖,這不是袁達嗎?此人袁達全山號野龍,那可是個脾氣火爆又極為自負的主兒啊。


    齊襄王定睛一看,認出是袁達,心裏不禁“咯噔”一下,滿是不悅。他暗自思忖:“怎麽偏偏是他要去呢?這可如何是好,該怎麽阻攔才是。這袁達性子如同烈火一般,隻愛聽誇讚,受不得一點貶低。若是跟他提及秦兵如何雄壯兇悍,王翦多麽厲害有能耐,那他肯定越發不肯罷休,執意要去了。”


    襄王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說道:“保國公啊,若你帶兵去解燕國之圍,想必定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隻是我國如今雖處於太平盛世,但這一切可都仰仗王兄你威震臨淄啊。正因有你在,那些心懷不軌之徒才不敢輕舉妄動,肆意挑釁。倘若你如今帶兵前往易水解圍,他國若是知曉了我國兵力空虛,趁機發兵來犯,到那時,孤又能派遣何人出去迎敵呢?王兄啊,你且先退迴班列之中,待孤另尋他人前去救援便是。”襄王說得言辭懇切,試圖以齊國的安穩來說服袁達放棄出兵的念頭。


    袁達一聽,連忙上前幾步,雙手抱拳行禮,那抱拳的雙手堅實有力,急切地奏道:“陛下,齊燕兩國素來交好,如今燕國遭受圍困,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速速出兵相救啊。況且秦國向來就有將士勇猛、軍隊強盛的名聲,章邯、王翦那可都是當世的名將。臣若不領兵前往,陛下卻另派他人,臣擔心會有兵敗失利的憂患啊。”他的話語中滿是對局勢的擔憂以及對自身能力的自信,一心想要奔赴易州解圍。


    襄王輕輕搖了搖頭,滿臉擔憂地說道:“孤又何嚐不知這些。隻是王兄你年事已高,若是在戰場上有個閃失,那我國可就失去了堅固的屏障啊。孤勸王兄還是不要去了,這才是穩妥之計。”襄王的目光中透著關切,可袁達卻似乎並不領情。


    袁達一聽這話,頓時臉漲得通紅,那紅色的胡須也跟著根根乍起,仿佛燃燒的火焰,他大聲說道:“陛下,您且莫要小瞧了臣!那秦將能有多大的本領,臣怎麽可能會敗在他們手下。吾主若是不讓臣去,臣今日便撞死在這階下,以證決心!”說罷,作勢就要往那殿階下撞去,嚇得周圍的大臣們紛紛驚唿。


    就在這劍拔弩張之時,班部之中又有一員大臣快步走出,隻見他恭敬地行禮後,奏道:“陛下,您若是擔心保國公性子急躁而有所閃失,臣李牧願與保國公一同前往易水解圍,相互照應。”此人李牧,身姿挺拔,麵容沉穩,透著一股可靠的氣息。


    齊襄王瞧見是李牧站出來,心裏頓時有些不樂意。他心裏暗自琢磨:“齊國能倚仗的大將也就你們二人了,王奪又已經病故,本想著哪怕能留下一個在朝中也好啊,可如今倒好,你們倆偏要一同前去。不過,因為孫燕在這兒求兵救援,於情於理,我又不好太過強硬地阻攔。”於是,襄王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說道:“若有保國公一同前往,孤心裏自然是能放心些。隻是此去諸事都務必小心謹慎,千萬不可輕視敵軍啊。”


    袁達和李牧聽到這話,趕忙齊聲迴應:“謹遵聖訓,吾王萬歲!”那聲音整齊而洪亮,透著一股決然之氣。


    襄王隨即傳旨,吩咐黃門官安排宴席,要在大殿之上為二位國公餞行。不多時,大殿中便擺好了豐盛的酒宴。袁達、李牧與孫燕一同上前謝恩後,依次入座。那酒宴之上,珍饈佳肴琳琅滿目,美酒飄香四溢,可眾人的心思卻都在即將到來的出征之上。


    襄王在酒宴進行過程中,目光不經意間落在孫燕身上,隻見這少年生得天庭飽滿,地角方圓,唇紅齒白,眉眼之間透著一股清新之氣,而且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竟隱隱有著帝王之相。襄王心中暗暗稱奇,飲酒之際,便隨口問了孫燕一些事情。孫燕雖然年紀尚輕,卻聰慧過人,有著非凡的天性,無論襄王問什麽,他都能應答自如,條理清晰,解釋得明明白白。襄王見此,不禁對孫燕心生喜愛與讚賞之情,覺得這少年日後定非池中物。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人起身,再次向襄王謝恩後,便退出朝堂。襄王接著傳旨給兵馬司,命其點齊三千人馬,準備次日清晨出發前往易州解圍,隨後便散朝迴宮了。


    此時,太陽漸漸西沉,天邊被染成了橙紅色,袁達等人迴到府中,又命人重新擺上酒宴,與孫燕邊飲邊談。十四位公侯也都齊聚在座,一時間,府中熱鬧非凡,眾人推杯換盞,談論著即將到來的戰事。孫燕將自己如何衝圍以及在燕邦遭遇圍困的事情,仔仔細細地講述了一遍,他說得繪聲繪色,把那戰場上的兇險、突圍時的艱難都描述得淋漓盡致。袁達等人聽後,無不嘖嘖稱羨,對他的英勇和智謀讚歎有加,紛紛誇讚孫燕年少有為,日後必成大器。


    當晚,孫燕就在保國公府中留宿。府中的客房被收拾得幹淨整潔,孫燕躺在榻上,卻久久難以入眠,心中既有對燕國局勢的擔憂,又對袁達、李牧二人的出征滿懷期待。


    次日清晨上朝辭行之時,孫燕對袁達、李牧說道:“二位國公,你們先請出發吧,小弟還有些事情要向聖上啟奏。”袁達和李牧雖心中有些疑惑,但也沒有多問,便一同上殿向襄王辭行。襄王親自賜予他們三杯禦酒,那禦酒在杯中散發著醇厚的香氣,袁達和李牧恭敬地接過飲下,然後跪拜辭行,走出午門,率領著三千人馬,軍旗飄揚,馬蹄聲聲,向著易州浩浩蕩蕩地進發了。那隊伍漸行漸遠,揚起的塵土在身後彌漫,仿佛拉開了一場大戰的序幕,而他們此去的命運,也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孫臏帶著神仙去打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周哥並收藏孫臏帶著神仙去打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