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懷疑人生的唐軍
洪荒西遊:開局夢娶三聖母 作者:碼字專業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伯,我們大唐現在的疆域已經不小了,為何還要繼續征伐?”
聽了李逸的話,李炎沉默了一番後好奇的問道。
這個問題,留在他心中已經很久了。
在他的認知中,大唐現在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當初從長安過來這南邊的大島,他可是一路沒少折騰。
又是一路坐馬車南下,又是乘船在海上航行了那麽久。
這所謂的大洋洲群島上雖然是不錯的畜牧區,又有不少的礦產,但是還是太折騰了。
而二伯那邊征伐的新大陸,已經去了好幾年了,如今還沒完全拿下。
可想而知,那片地方怕也是不少。
大唐現在百姓數量每年暴增,但是就這速度,依然跟不上朝廷疆域的擴張。所以李炎心中才會好奇,自己大伯為什麽一直那麽執著的想要到處擴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人界有多大,那便都要在我大唐的統領下才行。如此,我們才不會成為那些神佛口中的螻蟻,被他們各種愚弄。”
看了眼李炎,李逸解釋了起來。
這話,他不止對李炎一個人說過。他現在所追求的,便是把人界一統,讓人界書同文,車同軌。整個人界,隻認可一位人皇。
同時,人皇便是人皇,而不是什麽天子,什麽真龍。
隻要整個人界凝齊了一條心,他們便有跟天界和地界對話的資格。至於修行有成,什麽人界聖人,那是另外的事情。
而人界不一統,這人界聖人想來也很難出來。除了女媧能成人界聖人,其他想要成人界聖人就沒那麽容易。
如此的話,那人界的力量終究會比其他兩界差,這自然不是李逸願意看到的事情。
他費了那麽大的心思去推動三界重新建立秩序,可不是為了讓人界還是低人一等的。
隻是,太深的東西他沒法跟其他人說。這個隻能去做,不能說。
畢竟,現在可還是有聖人在,自己說的東西,都會有跡可循。在自己修為不夠的時候,說這些東西隻會讓自己麻煩。
上次跟天帝說,那是因為他的計劃需要天帝那邊配合,同時,兩人聊天的時候,天帝那邊做了隔離。
“明白了!皇伯放心,侄兒一定會好好幫皇伯守住這大洋洲群島。”
李逸的話雖然說的不是很明了,但是從他以往所做的那些事情來看,李炎這邊還是很好的領會了李逸話裏的意思。
因為,自己這位皇伯自從上位以來,便是不折不扣的去限佛限道,控製仙神對人間的影響。
顯然,自己這皇伯根本就不想人界被那所謂的神佛掌控。
兩人聊過之後,李逸這道分身便去了這邊最大的人皇廟,後續的安排,到時會有其他人過來。
而李逸要做的事情,跟他在安北都護府和新大陸那邊一樣。
除此之外,他的這些分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祭祖,為人界造出一個真正的聖人出來!
“這天竺的百姓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從沒見過如此的百姓。”
在天竺這邊,李逸的一個分身帶著軍隊登陸以後,一直都是所向披靡。這仗打的,讓唐軍所有的將領都開始懷疑起來了。
因為,他們從沒見過如此乖順的百姓。唐軍現在可以說是侵略者,但是這些天竺百姓竟然沒一個反抗的,而且還積極的幫助唐軍四處征討。
特別是唐軍過來後,廢除了那些所謂的等級之後,然後把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種族滅了之後,再把這些人的財富分了一點點給天竺的百姓,這些百姓就更積極了。
似乎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國家的概念。
隻是,這裏的百姓不太講究,也不愛幹淨,這讓唐軍看著他們很是嫌棄。很多時候,他們各種糾正,這些百姓也沒怎麽改變。
“這樣不是正好麽?這樣的人,更好掌控。”
看了眼自己身邊的將領的反應,李逸笑著迴道。
其他地方還需要大唐去推進各種教育,這天竺的百姓倒好,一個個積極的很。
他們花了不少財力建造的神廟,裏麵的黃金和寶石這些都被大唐給拿走了,這裏的百姓也不反抗。
他們的神廟被摧毀,那些高等族被殺,他們也沒什麽反應。
對於大唐來說,這大概是最好的順民了。至於其他的問題,往後再慢慢調教就是。如果他們不願意改變的話,到時直接把他們遷移離開這裏,放到那種寒冷的地方去,到時候他們就會好好幹活了。
不過,這裏的人的婚姻生育問題,李逸覺得到時候需要好好合計下。要不然,他擔心這些人的劣行都汙染了大唐百姓了。
“西征軍那邊已經快到靈山腳下了,我們這邊也要加快腳步了。”
跟自己手下的人聊了一番天竺這邊的人情況後,李逸接著便說了西征軍的情況。
雖然天竺南邊這裏的一路都非常順利,但是西征軍那邊也很順利。
因為玄奘一路的傳法,讓唐軍在那些小國的名聲都非常的好,行軍所過之處,萬民歸心。
而比起那邊的百姓,這天竺的百姓就真的差遠了。
所以就算有他們積極配合,唐軍也不敢太放心他們。特別是飲食和水源這些,更是特別在意。
這本就是異域他鄉,唐軍自然不能隨便亂吃,然後染上不必要的麻煩。雖然李逸的分身在,還有神通,但是也很麻煩。
其次便是人皇廟和英烈祠的修建,這個對於唐軍來說非常重要。交給天竺這邊本地的百姓去做,誰知道他們會建成什麽樣子出來。
所以,這都是軍中安排人去做。細致的修建這些,到時候會有朝廷任命的官員過來,這個倒是不需要軍方這邊擔心了。
“陛下放心,我們這邊不會比他們慢多久的。”
聽了李逸的話,負責這路軍的薛仁貴立刻迴道。
他看過地圖,也了解過前麵的情況,所以並不是信口開河的迴答。
聽了李逸的話,李炎沉默了一番後好奇的問道。
這個問題,留在他心中已經很久了。
在他的認知中,大唐現在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當初從長安過來這南邊的大島,他可是一路沒少折騰。
又是一路坐馬車南下,又是乘船在海上航行了那麽久。
這所謂的大洋洲群島上雖然是不錯的畜牧區,又有不少的礦產,但是還是太折騰了。
而二伯那邊征伐的新大陸,已經去了好幾年了,如今還沒完全拿下。
可想而知,那片地方怕也是不少。
大唐現在百姓數量每年暴增,但是就這速度,依然跟不上朝廷疆域的擴張。所以李炎心中才會好奇,自己大伯為什麽一直那麽執著的想要到處擴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人界有多大,那便都要在我大唐的統領下才行。如此,我們才不會成為那些神佛口中的螻蟻,被他們各種愚弄。”
看了眼李炎,李逸解釋了起來。
這話,他不止對李炎一個人說過。他現在所追求的,便是把人界一統,讓人界書同文,車同軌。整個人界,隻認可一位人皇。
同時,人皇便是人皇,而不是什麽天子,什麽真龍。
隻要整個人界凝齊了一條心,他們便有跟天界和地界對話的資格。至於修行有成,什麽人界聖人,那是另外的事情。
而人界不一統,這人界聖人想來也很難出來。除了女媧能成人界聖人,其他想要成人界聖人就沒那麽容易。
如此的話,那人界的力量終究會比其他兩界差,這自然不是李逸願意看到的事情。
他費了那麽大的心思去推動三界重新建立秩序,可不是為了讓人界還是低人一等的。
隻是,太深的東西他沒法跟其他人說。這個隻能去做,不能說。
畢竟,現在可還是有聖人在,自己說的東西,都會有跡可循。在自己修為不夠的時候,說這些東西隻會讓自己麻煩。
上次跟天帝說,那是因為他的計劃需要天帝那邊配合,同時,兩人聊天的時候,天帝那邊做了隔離。
“明白了!皇伯放心,侄兒一定會好好幫皇伯守住這大洋洲群島。”
李逸的話雖然說的不是很明了,但是從他以往所做的那些事情來看,李炎這邊還是很好的領會了李逸話裏的意思。
因為,自己這位皇伯自從上位以來,便是不折不扣的去限佛限道,控製仙神對人間的影響。
顯然,自己這皇伯根本就不想人界被那所謂的神佛掌控。
兩人聊過之後,李逸這道分身便去了這邊最大的人皇廟,後續的安排,到時會有其他人過來。
而李逸要做的事情,跟他在安北都護府和新大陸那邊一樣。
除此之外,他的這些分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祭祖,為人界造出一個真正的聖人出來!
“這天竺的百姓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從沒見過如此的百姓。”
在天竺這邊,李逸的一個分身帶著軍隊登陸以後,一直都是所向披靡。這仗打的,讓唐軍所有的將領都開始懷疑起來了。
因為,他們從沒見過如此乖順的百姓。唐軍現在可以說是侵略者,但是這些天竺百姓竟然沒一個反抗的,而且還積極的幫助唐軍四處征討。
特別是唐軍過來後,廢除了那些所謂的等級之後,然後把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種族滅了之後,再把這些人的財富分了一點點給天竺的百姓,這些百姓就更積極了。
似乎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沒有什麽國家的概念。
隻是,這裏的百姓不太講究,也不愛幹淨,這讓唐軍看著他們很是嫌棄。很多時候,他們各種糾正,這些百姓也沒怎麽改變。
“這樣不是正好麽?這樣的人,更好掌控。”
看了眼自己身邊的將領的反應,李逸笑著迴道。
其他地方還需要大唐去推進各種教育,這天竺的百姓倒好,一個個積極的很。
他們花了不少財力建造的神廟,裏麵的黃金和寶石這些都被大唐給拿走了,這裏的百姓也不反抗。
他們的神廟被摧毀,那些高等族被殺,他們也沒什麽反應。
對於大唐來說,這大概是最好的順民了。至於其他的問題,往後再慢慢調教就是。如果他們不願意改變的話,到時直接把他們遷移離開這裏,放到那種寒冷的地方去,到時候他們就會好好幹活了。
不過,這裏的人的婚姻生育問題,李逸覺得到時候需要好好合計下。要不然,他擔心這些人的劣行都汙染了大唐百姓了。
“西征軍那邊已經快到靈山腳下了,我們這邊也要加快腳步了。”
跟自己手下的人聊了一番天竺這邊的人情況後,李逸接著便說了西征軍的情況。
雖然天竺南邊這裏的一路都非常順利,但是西征軍那邊也很順利。
因為玄奘一路的傳法,讓唐軍在那些小國的名聲都非常的好,行軍所過之處,萬民歸心。
而比起那邊的百姓,這天竺的百姓就真的差遠了。
所以就算有他們積極配合,唐軍也不敢太放心他們。特別是飲食和水源這些,更是特別在意。
這本就是異域他鄉,唐軍自然不能隨便亂吃,然後染上不必要的麻煩。雖然李逸的分身在,還有神通,但是也很麻煩。
其次便是人皇廟和英烈祠的修建,這個對於唐軍來說非常重要。交給天竺這邊本地的百姓去做,誰知道他們會建成什麽樣子出來。
所以,這都是軍中安排人去做。細致的修建這些,到時候會有朝廷任命的官員過來,這個倒是不需要軍方這邊擔心了。
“陛下放心,我們這邊不會比他們慢多久的。”
聽了李逸的話,負責這路軍的薛仁貴立刻迴道。
他看過地圖,也了解過前麵的情況,所以並不是信口開河的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