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上學
穿成三年抱倆小媳婦,直男爆哭! 作者:寶妮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賴稀裏糊塗,後腰上又挨了一腳。
被孟三刀踢出門外。
然後還被盛怒的來福,追了幾條街。
雖然問題沒有解決,但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孟三刀覺得也差不多了。
他帶領一眾小弟,在佟家鞍前馬後,萬分殷勤。
恨不得常駐佟家。
搭把手洗個衣服、做個飯、修個門。
最後是隋準不耐煩,強行把人趕走,小院才勉強恢複平靜。
但是他的名聲,卻恢複不了了。
風言風語在小橋巷迅速流傳:
新搬來那一家姓佟的,裏頭那個大個子,是個地頭蛇孟三刀的大哥!
大哥的大哥,應當稱為什麽?
鄰裏們又是驚又是怕,在小橋上聚眾開過幾次八卦大會後,一致決定,給予隋準合乎地位的稱號:
街霸!
隋準,他是個街霸!
許久之後,隋準跟鄰裏們混熟之後,他才得知有這麽一迴事。
直唿好家夥。
在村裏是村霸,在考場是考霸,到獄中是獄霸。
如今,他還榮升街霸。
娘的,就是聽起來不大文雅。
一個jb。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當下,佟家終於解決了一樁煩心事,生活開始步入正軌。
隋準終於要上學了。
古代甚少有他身量這般高的人,故而,書院的秀才服穿在他身上,不大合身。
還好佟秀手巧,給他改了改,又做了一身一模一樣的換洗。
今日,他便穿上了簇新的秀才服。
款式是常見的長衫,佟秀特地用熱水壺燙過的,從頭到腳平平整整。
袖子則是鄉下罕見的廣袖,揮一揮衣袖能帶走三個肉包。
頭上還要戴方巾。
這方巾作用約等於帽子,但卻是最不能修飾臉型的那種。
若不是隋準顏值過硬,戴上去立馬醜三分。
一通裝扮下來,隋準望了望水缸裏的自己,腦海中隻有三個大字:
酸秀才。
非要再加三個的話,那便是:
醜爆了。
一定要考上舉人!他扼腕鼓勵自己。
考上舉人,實現穿衣自由!
不過,佟秀卻很喜歡。
“娘子身量高,腿又長,穿著也不顯矮小,反而儒雅,有書卷氣。”
他紅著小臉,抿嘴笑道。
隋準捏了捏他的臉蛋:
“又變著法子誇你娘子。”
佟秀嘿嘿兩聲:
“我說的是實話嘛。”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隋準就出門了。
小橋巷距離淮南書院,走路須半個時辰。
騎騾子能快些,三刻鍾以內。
但隋準尋思著,一家三口窩在家裏,指不定要用騾子辦點什麽事。
他便選擇了早早出門,步行上學。
到書院門口一看,都是人頭。
在書院讀書,有在書院裏頭住宿的,也有如隋準這般住在外頭的。
但無一例外,每日清晨,都須到門口來,由教諭檢查儀容。
讀書人嘛,風度須特別講究。
以前,這一活動在牌坊底下進行。
可最近書院裏新立了四句碑,為激勵廣大學子,院長改了在石碑前檢查。
隋準遠遠瞧見,大家擠在刻有他名字的石碑前麵,感覺略帶違和。
更違和的是,他走過去時,大家的眼神。
書院來了個插班生,是成陽縣三十年來的第一個秀才。
也是學政大人親口擢升的縣案首。
還是門口石碑上,那振聾發聵四句箴言的撰寫人。
以上信息,在書院內廣為流傳。
隋準還未正式上學,便已成為書院頭一等的名人。
今日門前人頭擠擠,為的就是看一眼,這隋準是何方神聖。
這陣仗,著實把隋準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隨隨便便就碾壓別人,他也不想。
被學渣崇拜是學霸的命運,他了解。
他隻能昂首挺胸,選擇接受瞻仰。
“你就是隋準?”連檢查的教諭,也讚賞地看著他。
隋準的縣試答卷及獄中創作,都在書院傳開了,人人搶著看。
這位教諭隻搶到了一篇,但已反複品讀七八遍,驚為天人。
如今看到隋準本身,又歎命運不公。
怎麽會有人又有才,又有好樣貌呢?
檢查完畢,隋準趕往課室。
古代的官學亦是按成績分班的。
鄉試中名列一等的秀才,稱為廩生,可入甲班。
次一等的,是增生,編入乙班。
餘下便是附生,歸為丙班。
學政和關知府很看好他,直接跟府學打了招唿,將他列為廩生,每月享有書院發放的米一石,並進入甲班學習。
隋準剛找到甲班,在座位上坐好,便有人來熱情地同他打招唿。
大家對這位插班生頗為好奇,有人問他家住何處,有人問他家裏幾口人,有人問他溫的什麽書。
七嘴八舌,要將他翻個底朝天。
可隋準是誰,豈有那麽容易被套話?
別人問他:
“隋兄,你家住何處?”
他便說:
“不近,你呢?”
別人又問:
“隋兄,娶妻否?”
他便說:
“我觀兄台麵色紅潤,精力充沛,家中定有賢妻,可與在下細細道來?”
別人還問:
“隋兄,你看的什麽書,為何如此博學?”
他便侃侃而談:
“說起好書,在下認為,《四書》大有學問,亟待我輩反複咀嚼,深度細品……”
總之,試圖從他處挖點消息的人,最後都聊得非常熱烈,盡興歸去。
歸去後,仔細一琢磨,不對。
怎的自己被翻得底朝天,隋準自個兒的事,卻一個字也沒說?
隋準在書院左右逢源,佟家三口,卻在小院裏舉頭望天。
“閑得發慌!”
佟嫂子忍不住道。
村裏人忙碌一輩子,下地要幹活,迴家了就喂豬喂雞,整日忙得像個陀螺。
忙得的時候抱怨,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
可如今閑下來,卻更加難受。
莊稼漢當不了閑人,手頭沒事幹,心裏頭就虛得很,有說不出的恐慌。
一家人正幹坐得難受呢,院門被拍響了。
佟嫂子去應門了,是一個黑臉膛的老者。
她與他說了一通,麵色從詫異到黑沉,最後從懷裏拿了幾文錢。
迴來就抱怨:
“天菩薩,以前擱咱們村裏,大糞自家留著當寶貝。如今在府縣,竟然還得花錢讓人收走!”
佟大在縣城住過,聽過幾耳朵,便應道:
“收夜香的是不?縣城也是這般,初一十五各來一次,一個月算16文錢。”
佟嫂子拉著臉:
“哼,16文錢?那還算實惠的了。這兒要18文!”
聽得佟大是咂嘴結舌。
被孟三刀踢出門外。
然後還被盛怒的來福,追了幾條街。
雖然問題沒有解決,但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孟三刀覺得也差不多了。
他帶領一眾小弟,在佟家鞍前馬後,萬分殷勤。
恨不得常駐佟家。
搭把手洗個衣服、做個飯、修個門。
最後是隋準不耐煩,強行把人趕走,小院才勉強恢複平靜。
但是他的名聲,卻恢複不了了。
風言風語在小橋巷迅速流傳:
新搬來那一家姓佟的,裏頭那個大個子,是個地頭蛇孟三刀的大哥!
大哥的大哥,應當稱為什麽?
鄰裏們又是驚又是怕,在小橋上聚眾開過幾次八卦大會後,一致決定,給予隋準合乎地位的稱號:
街霸!
隋準,他是個街霸!
許久之後,隋準跟鄰裏們混熟之後,他才得知有這麽一迴事。
直唿好家夥。
在村裏是村霸,在考場是考霸,到獄中是獄霸。
如今,他還榮升街霸。
娘的,就是聽起來不大文雅。
一個jb。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當下,佟家終於解決了一樁煩心事,生活開始步入正軌。
隋準終於要上學了。
古代甚少有他身量這般高的人,故而,書院的秀才服穿在他身上,不大合身。
還好佟秀手巧,給他改了改,又做了一身一模一樣的換洗。
今日,他便穿上了簇新的秀才服。
款式是常見的長衫,佟秀特地用熱水壺燙過的,從頭到腳平平整整。
袖子則是鄉下罕見的廣袖,揮一揮衣袖能帶走三個肉包。
頭上還要戴方巾。
這方巾作用約等於帽子,但卻是最不能修飾臉型的那種。
若不是隋準顏值過硬,戴上去立馬醜三分。
一通裝扮下來,隋準望了望水缸裏的自己,腦海中隻有三個大字:
酸秀才。
非要再加三個的話,那便是:
醜爆了。
一定要考上舉人!他扼腕鼓勵自己。
考上舉人,實現穿衣自由!
不過,佟秀卻很喜歡。
“娘子身量高,腿又長,穿著也不顯矮小,反而儒雅,有書卷氣。”
他紅著小臉,抿嘴笑道。
隋準捏了捏他的臉蛋:
“又變著法子誇你娘子。”
佟秀嘿嘿兩聲:
“我說的是實話嘛。”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隋準就出門了。
小橋巷距離淮南書院,走路須半個時辰。
騎騾子能快些,三刻鍾以內。
但隋準尋思著,一家三口窩在家裏,指不定要用騾子辦點什麽事。
他便選擇了早早出門,步行上學。
到書院門口一看,都是人頭。
在書院讀書,有在書院裏頭住宿的,也有如隋準這般住在外頭的。
但無一例外,每日清晨,都須到門口來,由教諭檢查儀容。
讀書人嘛,風度須特別講究。
以前,這一活動在牌坊底下進行。
可最近書院裏新立了四句碑,為激勵廣大學子,院長改了在石碑前檢查。
隋準遠遠瞧見,大家擠在刻有他名字的石碑前麵,感覺略帶違和。
更違和的是,他走過去時,大家的眼神。
書院來了個插班生,是成陽縣三十年來的第一個秀才。
也是學政大人親口擢升的縣案首。
還是門口石碑上,那振聾發聵四句箴言的撰寫人。
以上信息,在書院內廣為流傳。
隋準還未正式上學,便已成為書院頭一等的名人。
今日門前人頭擠擠,為的就是看一眼,這隋準是何方神聖。
這陣仗,著實把隋準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隨隨便便就碾壓別人,他也不想。
被學渣崇拜是學霸的命運,他了解。
他隻能昂首挺胸,選擇接受瞻仰。
“你就是隋準?”連檢查的教諭,也讚賞地看著他。
隋準的縣試答卷及獄中創作,都在書院傳開了,人人搶著看。
這位教諭隻搶到了一篇,但已反複品讀七八遍,驚為天人。
如今看到隋準本身,又歎命運不公。
怎麽會有人又有才,又有好樣貌呢?
檢查完畢,隋準趕往課室。
古代的官學亦是按成績分班的。
鄉試中名列一等的秀才,稱為廩生,可入甲班。
次一等的,是增生,編入乙班。
餘下便是附生,歸為丙班。
學政和關知府很看好他,直接跟府學打了招唿,將他列為廩生,每月享有書院發放的米一石,並進入甲班學習。
隋準剛找到甲班,在座位上坐好,便有人來熱情地同他打招唿。
大家對這位插班生頗為好奇,有人問他家住何處,有人問他家裏幾口人,有人問他溫的什麽書。
七嘴八舌,要將他翻個底朝天。
可隋準是誰,豈有那麽容易被套話?
別人問他:
“隋兄,你家住何處?”
他便說:
“不近,你呢?”
別人又問:
“隋兄,娶妻否?”
他便說:
“我觀兄台麵色紅潤,精力充沛,家中定有賢妻,可與在下細細道來?”
別人還問:
“隋兄,你看的什麽書,為何如此博學?”
他便侃侃而談:
“說起好書,在下認為,《四書》大有學問,亟待我輩反複咀嚼,深度細品……”
總之,試圖從他處挖點消息的人,最後都聊得非常熱烈,盡興歸去。
歸去後,仔細一琢磨,不對。
怎的自己被翻得底朝天,隋準自個兒的事,卻一個字也沒說?
隋準在書院左右逢源,佟家三口,卻在小院裏舉頭望天。
“閑得發慌!”
佟嫂子忍不住道。
村裏人忙碌一輩子,下地要幹活,迴家了就喂豬喂雞,整日忙得像個陀螺。
忙得的時候抱怨,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
可如今閑下來,卻更加難受。
莊稼漢當不了閑人,手頭沒事幹,心裏頭就虛得很,有說不出的恐慌。
一家人正幹坐得難受呢,院門被拍響了。
佟嫂子去應門了,是一個黑臉膛的老者。
她與他說了一通,麵色從詫異到黑沉,最後從懷裏拿了幾文錢。
迴來就抱怨:
“天菩薩,以前擱咱們村裏,大糞自家留著當寶貝。如今在府縣,竟然還得花錢讓人收走!”
佟大在縣城住過,聽過幾耳朵,便應道:
“收夜香的是不?縣城也是這般,初一十五各來一次,一個月算16文錢。”
佟嫂子拉著臉:
“哼,16文錢?那還算實惠的了。這兒要18文!”
聽得佟大是咂嘴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