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臥龍
穿成三年抱倆小媳婦,直男爆哭! 作者:寶妮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巡撫聽佟秀訴了冤屈,表情為難。
“小兄弟,本官奉聖上旨意,這兩江巡撫,實是隻為農事。科舉舞弊,本官無權幹涉。”
佟秀愣住。
他滿心期待來的,怎麽會這樣?
“不……大人,求求你,求求你救救我娘子,他是無辜的!”
佟秀跪下,不管不顧地磕起頭來。
巡撫連忙讓侍衛扶他起來。
“莫要如此,小兄弟,唉……本官實在是幫不了你。”
但佟秀希望過大,又一朝降至穀底,眼淚跟不要錢似的流。
巡撫看著,心中也很難受。
但毫無辦法。
“小兄弟,或者你再等一等……待我迴了京……”
他自己都說不下去了。
待他迴京,找了救援,又能如何?
說不定人已經被處死了。
“大人,真的沒有辦法麽?”佟秀抬起淚眼,可憐又倔強地望著巡撫。
巡撫歎了口氣。
“各司其職,我這欽差隻是管農事的,不能越俎代庖。除非,你娘子有立什麽農事的大功,我尚可為他爭一爭……”
“大人!”佟秀突然驚叫。
“有!娘子有功!”
“娘子研究出了,肥地的肥料!”
佟秀將肥料的配方以及當前的成果,細細說與巡撫。
巡撫初聽覺得荒謬,但聽到最後,說是施了肥的莊稼苗,普遍又粗又壯,他來興致了。
“真有那麽神奇?”
他越想,越覺得有些激動。
若這配方真實有效,那豈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問題?
他出差來這兒一遭,輕輕鬆鬆領個大功迴去了。
天助我也。
“快快,立刻啟程,趕往淮南府。”巡撫說。
這下他急了,可不能讓研究出肥料配方的人死了,萬一對方還能研究出別的糧食創收法子呢?
就算不能,但就肥料這一項功勞,就夠自己再升一級的。
巡撫的去心似箭。
佟秀聽了,心頭的大石總算放下一半,不由得感激不盡。
一行人很快上路了。
淮南府。
同知家中。
一個清貴小少爺走來走去,滿臉焦急。
“十三叔,你倒是想想辦法呀。”
關泓一停下來,忍不住對坐在主位的官人吵嚷。
那位官人,同他有頗為相似的清俊和雅致,最緊要,麵容堅毅,頗有些上位者的威嚴。
這是淮南同知,關山月。
“泓兒,坐下!”關家主,栗山關氏現任族長,關泓一的爹,罵道。
關泓一火燒屁股了,哪裏還坐得下。
鄭縣令和隋準被抓到淮南府後,遠在栗山的關氏,馬上收到了風聲。
關泓一根本坐不住,火急火燎跳到淮南府。
淮南同知是他三叔,平時也管他管得嚴,平時他都不愛往淮南府來。
但這迴,他是一門心思自個兒往這裏撞。
“科舉到底有何用,十三叔做到這麽大官了,又有何用?”
關泓一忍不住抱怨:
“連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也無法還人清白。”
“還不如當初不考了,什麽事也沒有!”
“胡鬧!”關山月沉聲道。
“泓一,坐下!”
這迴是真真嚴厲了。
關泓一隻得坐下,但又跟椅子上有針似的,一刻也坐不定,焦急地動來動去。
“三叔都這把年紀了,怎受得牢獄之苦?”
“再就是隋準,他原是個老實本分種地的,哪裏見過這般陣仗?定是嚇壞了。哎。”
關泓一慚愧不已,心痛不已。
然而,關山月清冷的臉上,顯出一抹異色。
“嚇壞了?我看他好得很。”
然後,他拿出一張紙。
“這是刑事官審問時,一旁的文書所記,你們看看。”
父子倆伸頭一看。
喔,好一篇《成陽歌頌》!
“妙極,妙極,這隋準,果真有大才啊!”關家主讀完,大受震撼,簡直快不認識自己家鄉了。
關泓一看了,也不敢相信:
“這是他受審時寫的?”
關山月糾正:
“不是寫的,是念。隨口便念出來了。”
關泓一瞬間自卑。
他單以為,自己同隋準是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距。
原來根本不是。
這差距海了去了。
這還沒完,關山月又掏出一疊紙:
“這都是他在獄中無聊,在牆上寫的。”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文盲,隋準也是很努力。
他把畢生所記得的好詩好文,改了改,一股腦兒寫在牆上了。
關山月著人抄了迴來。
一讀,驚為天人。
關家主拿過來一看,亦是震驚:
“這豈止是有文采?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隋準這是不世出的天才啊!”
饒是關山月性子審慎,此刻也不由得點頭:
“確有大才,堪稱臥龍轉世。”
昔有臥龍先生躬耕於南陽,今有隋準小友種地在成陽。
兩位關氏人傑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家鄉有一線可能,要流芳百世了。
看著這些手稿,他們越看越覺得,太對不住隋準。
怎能讓此等人才,淪落獄中?
關家主心有不忍,問說:
“十三弟,現下究竟如何?三弟和那小友,在獄中可曾受苦?”
關山月徐徐放下茶盞。
“我都打過招唿了,受苦倒不曾。且如今沒有鐵證,無法審理,無需擔心。”
但關家主如何不擔心?
官場上那些肮髒手段,他是知道的。
“怕就怕知府強行提審。正因為沒有證據,才要審。屈打成招,亦或是……人死了,不就有證據了麽?”關家主道。
低沉的聲音,讓眾人也跟著心裏發沉。
眾人麵色驚惶,唯有關山月尚算沉穩。
他又端起茶盞,啜了一口。
然後才說:
“且我已修書給學政大人,大人恰巧在北江府,到咱們這兒來。”
眾人皆麵上一喜:
“果真?那咱們的人有救了!”
因著今年是科舉之年,二月縣試,四月府試,七八月又有院試同鄉試,可謂緊鑼密鼓,馬不停蹄。
故而,聖上早早派了學政到各地去,慎行督學之責。
如今兩江的學政,是關山月昔年在京趕考的舊識。
“若是有學政大人主持公道,便是知府,也不能往我們身上潑髒水。”關家主高興地說。
氣氛總算有些鬆快了。
“北江府到我們這兒,快馬五日可達。拚命趕路的話,四日也不是不行。”
“就是不知,知府能不能等到那時?”關家主道。
這麽一說,大家又有些沉重了。
大刀落在頸上,刀柄在人手中。
他們又怎能安心?
“小兄弟,本官奉聖上旨意,這兩江巡撫,實是隻為農事。科舉舞弊,本官無權幹涉。”
佟秀愣住。
他滿心期待來的,怎麽會這樣?
“不……大人,求求你,求求你救救我娘子,他是無辜的!”
佟秀跪下,不管不顧地磕起頭來。
巡撫連忙讓侍衛扶他起來。
“莫要如此,小兄弟,唉……本官實在是幫不了你。”
但佟秀希望過大,又一朝降至穀底,眼淚跟不要錢似的流。
巡撫看著,心中也很難受。
但毫無辦法。
“小兄弟,或者你再等一等……待我迴了京……”
他自己都說不下去了。
待他迴京,找了救援,又能如何?
說不定人已經被處死了。
“大人,真的沒有辦法麽?”佟秀抬起淚眼,可憐又倔強地望著巡撫。
巡撫歎了口氣。
“各司其職,我這欽差隻是管農事的,不能越俎代庖。除非,你娘子有立什麽農事的大功,我尚可為他爭一爭……”
“大人!”佟秀突然驚叫。
“有!娘子有功!”
“娘子研究出了,肥地的肥料!”
佟秀將肥料的配方以及當前的成果,細細說與巡撫。
巡撫初聽覺得荒謬,但聽到最後,說是施了肥的莊稼苗,普遍又粗又壯,他來興致了。
“真有那麽神奇?”
他越想,越覺得有些激動。
若這配方真實有效,那豈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問題?
他出差來這兒一遭,輕輕鬆鬆領個大功迴去了。
天助我也。
“快快,立刻啟程,趕往淮南府。”巡撫說。
這下他急了,可不能讓研究出肥料配方的人死了,萬一對方還能研究出別的糧食創收法子呢?
就算不能,但就肥料這一項功勞,就夠自己再升一級的。
巡撫的去心似箭。
佟秀聽了,心頭的大石總算放下一半,不由得感激不盡。
一行人很快上路了。
淮南府。
同知家中。
一個清貴小少爺走來走去,滿臉焦急。
“十三叔,你倒是想想辦法呀。”
關泓一停下來,忍不住對坐在主位的官人吵嚷。
那位官人,同他有頗為相似的清俊和雅致,最緊要,麵容堅毅,頗有些上位者的威嚴。
這是淮南同知,關山月。
“泓兒,坐下!”關家主,栗山關氏現任族長,關泓一的爹,罵道。
關泓一火燒屁股了,哪裏還坐得下。
鄭縣令和隋準被抓到淮南府後,遠在栗山的關氏,馬上收到了風聲。
關泓一根本坐不住,火急火燎跳到淮南府。
淮南同知是他三叔,平時也管他管得嚴,平時他都不愛往淮南府來。
但這迴,他是一門心思自個兒往這裏撞。
“科舉到底有何用,十三叔做到這麽大官了,又有何用?”
關泓一忍不住抱怨:
“連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也無法還人清白。”
“還不如當初不考了,什麽事也沒有!”
“胡鬧!”關山月沉聲道。
“泓一,坐下!”
這迴是真真嚴厲了。
關泓一隻得坐下,但又跟椅子上有針似的,一刻也坐不定,焦急地動來動去。
“三叔都這把年紀了,怎受得牢獄之苦?”
“再就是隋準,他原是個老實本分種地的,哪裏見過這般陣仗?定是嚇壞了。哎。”
關泓一慚愧不已,心痛不已。
然而,關山月清冷的臉上,顯出一抹異色。
“嚇壞了?我看他好得很。”
然後,他拿出一張紙。
“這是刑事官審問時,一旁的文書所記,你們看看。”
父子倆伸頭一看。
喔,好一篇《成陽歌頌》!
“妙極,妙極,這隋準,果真有大才啊!”關家主讀完,大受震撼,簡直快不認識自己家鄉了。
關泓一看了,也不敢相信:
“這是他受審時寫的?”
關山月糾正:
“不是寫的,是念。隨口便念出來了。”
關泓一瞬間自卑。
他單以為,自己同隋準是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距。
原來根本不是。
這差距海了去了。
這還沒完,關山月又掏出一疊紙:
“這都是他在獄中無聊,在牆上寫的。”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文盲,隋準也是很努力。
他把畢生所記得的好詩好文,改了改,一股腦兒寫在牆上了。
關山月著人抄了迴來。
一讀,驚為天人。
關家主拿過來一看,亦是震驚:
“這豈止是有文采?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隋準這是不世出的天才啊!”
饒是關山月性子審慎,此刻也不由得點頭:
“確有大才,堪稱臥龍轉世。”
昔有臥龍先生躬耕於南陽,今有隋準小友種地在成陽。
兩位關氏人傑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家鄉有一線可能,要流芳百世了。
看著這些手稿,他們越看越覺得,太對不住隋準。
怎能讓此等人才,淪落獄中?
關家主心有不忍,問說:
“十三弟,現下究竟如何?三弟和那小友,在獄中可曾受苦?”
關山月徐徐放下茶盞。
“我都打過招唿了,受苦倒不曾。且如今沒有鐵證,無法審理,無需擔心。”
但關家主如何不擔心?
官場上那些肮髒手段,他是知道的。
“怕就怕知府強行提審。正因為沒有證據,才要審。屈打成招,亦或是……人死了,不就有證據了麽?”關家主道。
低沉的聲音,讓眾人也跟著心裏發沉。
眾人麵色驚惶,唯有關山月尚算沉穩。
他又端起茶盞,啜了一口。
然後才說:
“且我已修書給學政大人,大人恰巧在北江府,到咱們這兒來。”
眾人皆麵上一喜:
“果真?那咱們的人有救了!”
因著今年是科舉之年,二月縣試,四月府試,七八月又有院試同鄉試,可謂緊鑼密鼓,馬不停蹄。
故而,聖上早早派了學政到各地去,慎行督學之責。
如今兩江的學政,是關山月昔年在京趕考的舊識。
“若是有學政大人主持公道,便是知府,也不能往我們身上潑髒水。”關家主高興地說。
氣氛總算有些鬆快了。
“北江府到我們這兒,快馬五日可達。拚命趕路的話,四日也不是不行。”
“就是不知,知府能不能等到那時?”關家主道。
這麽一說,大家又有些沉重了。
大刀落在頸上,刀柄在人手中。
他們又怎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