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老爺子還是被說服了,畢竟這棚子還欠著貸款呢。
溫月開車,帶著老爺子和楚一山一起去看了幾個賣嫁接苗的果園,最後給梨、桃子和橘子樹都選了一些嫁接的品種,給200多棵果樹換了血。
第二天嫁接時,溫月就悄悄混入了頭一天晚上在空間割下的果凍橙樹芽,爺爺發現多了一紮,溫月就說是苗圃老板額外贈送的新品種,也是柑橘類的,就多嫁接了幾十棵。
這時候,新聞熱點再次轉向,很多人都發現,似乎已經有一個多月沒看到太陽了。
今年的春天也一直比較冷,都三月了還在穿羽絨服。戶外的樹和灌木因為淋了酸雨,都忙著落葉,也看不到什麽新芽,竟然毫無春天的氣息。
果園裏卻完全不同。
溫月家的大棚從建好開始,天天都開著補光燈,大棚裏溫度也高,倒是長得很好,爺爺說發芽比往年都早。
桃樹和梨樹已經有些開花了,嬌嫩的青綠色中穿插著粉白的花樹,還時不時飄來一陣花香,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
入了四月,天氣還是漸漸轉暖了,但始終沒有出太陽,溫度也比往年同期要低。
新聞這時候才開始說,因為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層,“遮陽傘”效應已經遍布了全球,沒有太陽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整年,平均氣溫會有所下降。
因為這個“遮陽傘”效應,城裏的維生素d開始賣斷了貨,楚家的大棚裏雖然有補光燈,但還是不能完全代替陽光的,對產量也會有影響。
溫月早有預料,也沒有太在意,20畝的果園,居然每天都挺忙的,不知道以前她不在的時候,爺爺和楚一山怎麽忙的過來。
她之前就買了不少維生素,這時候就拿出來,還送了幾盒到隔壁新叔和慶堂伯家去,讓大家每天都記得吃。
她家的立體種植蔬菜這個月開始收菜了,溫月找麻子叔問了一下蔬菜商的事,麻子叔很爽快的說:“那好辦,老六明天就會過來,到時候我就叫他找你。外麵現在缺蔬菜著呢,他肯定收。”
老六是個30來歲的精瘦漢子,第二天他果然找到了溫月家來。
溫月今天沒去果園,一大早就起來收了一批蔬菜,老六看了蔬菜十分滿意,說她這品相很好,比張麻子家還要好,葉片肥嫩翠綠,看著就好吃,給了個不錯的價格。
溫月也沒還價,因為麻子叔說他們合作好幾年了,這人還可以,比較公道。溫月就想著先合作看看,不行再換就是。
沒想到過了兩日,老六又來了,溫月奇怪:“六老板,下一批菜還沒長好呢。”
老六擺擺手:“我不是來拿菜的,就是,我想跟你簽個合同。”
溫月歪歪頭:“收點蔬菜還要合同?”
老六咬咬牙,直接說道:“我告訴你實話,但你要保證和我簽合同,不能賣給別家。”
溫月點頭:“隻要你的合同合理,我肯定優先和你簽。”
“行。其實是我把你的菜送去檢驗了一下,你知道的,第一次上市的菜,都是要檢驗的。”
老六實誠的說:“你的蔬菜品質非常好,完全沒有農藥殘留,營養成分還特別高,達到了有機蔬菜的最高標準,這次我也會提高收購價的,你放心。”
溫月有些得意:“那當然,我們本來就是種了自家吃,從來不用農藥的。”而且還用了我的寶貝湖水,營養價值高也是應該的。
最後兩人簽訂了合同,除了溫月自家吃和村裏人偶爾買一點,對外隻能賣給老六,老六也提高了50%的收購價,溫月還算滿意。
村裏人其實不怎麽買菜,幾次酸雨後,家家都張羅著建大棚,就算不做大的,至少也要搭個架子把菜園子罩起來。他們總覺得農村人還買菜,跟屠夫去別人家買肉一樣,虧得慌。
隻有沉家人還照常來他們家買菜,沉奶奶還悄悄的說,她們對比過了,楚家的菜就是比張麻子家的好吃。
因為量少,溫月也沒給他們漲價,直到有一次他們來買菜,正好遇上老六,才知道人家這是有機蔬菜,價格給低了!
汪教授連忙要補錢,溫月不要,之前的價格本來就是她自己定的,後來老六漲價也是她沒通知,又不能怪人家。
汪教授最後還是送了兩隻臘鴨過來,說是外地的朋友送的,溫月又摘了一籃空間的枇杷迴禮。
兩家人互相有禮,都覺得對方可交,就這麽漸漸的走動多了起來,有點什麽好吃的都要送一下。
空間枇杷是最早一批熟的,不過第一年結果很少,溫月給幾個相熟的人家送了些,剩下的都自家吃或是做成枇杷蜜。
她終於發現空間的方便了,神識一掃,成熟的那些就自動浮現在腦中,再意念一動,那些果子就自動飛向她準備好的筐子裏了,真方便啊!
她又買了幾百個大竹筐,都放進空間裏,方便隨時采摘果子。
空間的人參、黃精和茶樹都發芽了,這裏麵的發芽率幾乎是百分百,連那些稀有的樹苗都長得很好,不愧是專業種植空間啊,溫月美滋滋的想。
就這樣,溫月平時就打理菜園和去果園幫忙,也兼顧了家裏做飯的活,楚一山則負責洗碗。
隔幾天給楚一山做一次治療,楚一山也漸漸習慣了,要是溫月哪次忘了他還主動提醒。
家裏隻是多了一個人,卻多了不少笑聲,爺爺和楚一山都開心了不少,甚至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在家有吃有穿,為什麽一定要去外麵賺錢呢。
隨著幾場酸雨下來,楚家以及村裏的果園雖然有大棚,但還是有雨水慢慢的滲入土壤,這就需要買些石灰之類的堿性物質混入土中,中和酸堿度。
化肥又難買起來,好在溫月早早的囤了一批,沒有影響到果園。
不過,上個月在山上種下的樹苗和花苗,都隻存活了少部分,看來環境還是太差了。溫月上網查了一下,這幾種植物的最適宜的土壤是ph值6~7,現在的ph值還是太強了。
她記得杜鵑很喜酸啊,老媽喜歡種這個花,經常兌了白醋去澆花,為什麽上麵沒有讓種杜鵑呢?
她又去網上查,竟然沒查到!
又在各種耐酸植物中查,都沒有找到,難道這個世界沒有杜鵑花?
溫月開車,帶著老爺子和楚一山一起去看了幾個賣嫁接苗的果園,最後給梨、桃子和橘子樹都選了一些嫁接的品種,給200多棵果樹換了血。
第二天嫁接時,溫月就悄悄混入了頭一天晚上在空間割下的果凍橙樹芽,爺爺發現多了一紮,溫月就說是苗圃老板額外贈送的新品種,也是柑橘類的,就多嫁接了幾十棵。
這時候,新聞熱點再次轉向,很多人都發現,似乎已經有一個多月沒看到太陽了。
今年的春天也一直比較冷,都三月了還在穿羽絨服。戶外的樹和灌木因為淋了酸雨,都忙著落葉,也看不到什麽新芽,竟然毫無春天的氣息。
果園裏卻完全不同。
溫月家的大棚從建好開始,天天都開著補光燈,大棚裏溫度也高,倒是長得很好,爺爺說發芽比往年都早。
桃樹和梨樹已經有些開花了,嬌嫩的青綠色中穿插著粉白的花樹,還時不時飄來一陣花香,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
入了四月,天氣還是漸漸轉暖了,但始終沒有出太陽,溫度也比往年同期要低。
新聞這時候才開始說,因為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層,“遮陽傘”效應已經遍布了全球,沒有太陽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整年,平均氣溫會有所下降。
因為這個“遮陽傘”效應,城裏的維生素d開始賣斷了貨,楚家的大棚裏雖然有補光燈,但還是不能完全代替陽光的,對產量也會有影響。
溫月早有預料,也沒有太在意,20畝的果園,居然每天都挺忙的,不知道以前她不在的時候,爺爺和楚一山怎麽忙的過來。
她之前就買了不少維生素,這時候就拿出來,還送了幾盒到隔壁新叔和慶堂伯家去,讓大家每天都記得吃。
她家的立體種植蔬菜這個月開始收菜了,溫月找麻子叔問了一下蔬菜商的事,麻子叔很爽快的說:“那好辦,老六明天就會過來,到時候我就叫他找你。外麵現在缺蔬菜著呢,他肯定收。”
老六是個30來歲的精瘦漢子,第二天他果然找到了溫月家來。
溫月今天沒去果園,一大早就起來收了一批蔬菜,老六看了蔬菜十分滿意,說她這品相很好,比張麻子家還要好,葉片肥嫩翠綠,看著就好吃,給了個不錯的價格。
溫月也沒還價,因為麻子叔說他們合作好幾年了,這人還可以,比較公道。溫月就想著先合作看看,不行再換就是。
沒想到過了兩日,老六又來了,溫月奇怪:“六老板,下一批菜還沒長好呢。”
老六擺擺手:“我不是來拿菜的,就是,我想跟你簽個合同。”
溫月歪歪頭:“收點蔬菜還要合同?”
老六咬咬牙,直接說道:“我告訴你實話,但你要保證和我簽合同,不能賣給別家。”
溫月點頭:“隻要你的合同合理,我肯定優先和你簽。”
“行。其實是我把你的菜送去檢驗了一下,你知道的,第一次上市的菜,都是要檢驗的。”
老六實誠的說:“你的蔬菜品質非常好,完全沒有農藥殘留,營養成分還特別高,達到了有機蔬菜的最高標準,這次我也會提高收購價的,你放心。”
溫月有些得意:“那當然,我們本來就是種了自家吃,從來不用農藥的。”而且還用了我的寶貝湖水,營養價值高也是應該的。
最後兩人簽訂了合同,除了溫月自家吃和村裏人偶爾買一點,對外隻能賣給老六,老六也提高了50%的收購價,溫月還算滿意。
村裏人其實不怎麽買菜,幾次酸雨後,家家都張羅著建大棚,就算不做大的,至少也要搭個架子把菜園子罩起來。他們總覺得農村人還買菜,跟屠夫去別人家買肉一樣,虧得慌。
隻有沉家人還照常來他們家買菜,沉奶奶還悄悄的說,她們對比過了,楚家的菜就是比張麻子家的好吃。
因為量少,溫月也沒給他們漲價,直到有一次他們來買菜,正好遇上老六,才知道人家這是有機蔬菜,價格給低了!
汪教授連忙要補錢,溫月不要,之前的價格本來就是她自己定的,後來老六漲價也是她沒通知,又不能怪人家。
汪教授最後還是送了兩隻臘鴨過來,說是外地的朋友送的,溫月又摘了一籃空間的枇杷迴禮。
兩家人互相有禮,都覺得對方可交,就這麽漸漸的走動多了起來,有點什麽好吃的都要送一下。
空間枇杷是最早一批熟的,不過第一年結果很少,溫月給幾個相熟的人家送了些,剩下的都自家吃或是做成枇杷蜜。
她終於發現空間的方便了,神識一掃,成熟的那些就自動浮現在腦中,再意念一動,那些果子就自動飛向她準備好的筐子裏了,真方便啊!
她又買了幾百個大竹筐,都放進空間裏,方便隨時采摘果子。
空間的人參、黃精和茶樹都發芽了,這裏麵的發芽率幾乎是百分百,連那些稀有的樹苗都長得很好,不愧是專業種植空間啊,溫月美滋滋的想。
就這樣,溫月平時就打理菜園和去果園幫忙,也兼顧了家裏做飯的活,楚一山則負責洗碗。
隔幾天給楚一山做一次治療,楚一山也漸漸習慣了,要是溫月哪次忘了他還主動提醒。
家裏隻是多了一個人,卻多了不少笑聲,爺爺和楚一山都開心了不少,甚至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在家有吃有穿,為什麽一定要去外麵賺錢呢。
隨著幾場酸雨下來,楚家以及村裏的果園雖然有大棚,但還是有雨水慢慢的滲入土壤,這就需要買些石灰之類的堿性物質混入土中,中和酸堿度。
化肥又難買起來,好在溫月早早的囤了一批,沒有影響到果園。
不過,上個月在山上種下的樹苗和花苗,都隻存活了少部分,看來環境還是太差了。溫月上網查了一下,這幾種植物的最適宜的土壤是ph值6~7,現在的ph值還是太強了。
她記得杜鵑很喜酸啊,老媽喜歡種這個花,經常兌了白醋去澆花,為什麽上麵沒有讓種杜鵑呢?
她又去網上查,竟然沒查到!
又在各種耐酸植物中查,都沒有找到,難道這個世界沒有杜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