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發起一個項目,如何才能打動領導的心,來自現代的中層管理溫月還是很有心得的,當即就在旁幫忙,提供輔助了。
用切實的數據描述多年來山洪爆發對玉新縣甚至鄰近縣城的傷害,百姓受災後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國家稅捐的損失,賑災的費用……
描述完過往,再提出現在山洪爆發的頻率和幾率,整治的必要性……
最後提供至少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及花費,方案可能相似,但一個簡易一個豪華,費用一個低一個高,效果當然也是一個差點一個好些,但肯定都是有用的。一般的領導基於荷包都會選費用低的那個,當然也不排除有那種隻選貴的的土豪。
但是!領導的思維已經被你引導到這事必須得做,隻是選貴的還是便宜的問題!
在寫奏折的過程中,餘子陽再次被溫月的才華折服了。
“蘇秦遊說六國也就你這樣了!”
這個奏折真的太有說服力了啊,沒見過這麽簡潔又明了又包含豐富數據的奏折,甚至還帶上了泄洪渠的圖畫,“泄洪渠”是溫月給取的,意思一聽就懂。
溫月真的汗顏,可能古代的奏折質量真的不行吧,據餘子陽說,一般就先問候半篇,再提一下問題,既不含調查過往的數據,也不會提解決方法,一般是皇帝把奏折的問題丟到朝上,大家再安排人去調查,調查完了再商量好多天,最後可能還會被擱置。
所以這種把事情都辦完了隻需要領導拍板和撥錢的奏折,真的省很多時間啊!
餘子陽寫完後又去找了師爺,裏麵很多數據還需要縣衙的人查過往記錄,找人做費用預算,兩人也要對措辭和用句進行核查,師爺也提出他的一些意見完善奏折。
足足花了七八天,這份奏折才算完成了。這次奏折是走常規程序,就是遞進工部。不過餘子陽還是給餘侍郎寫了家信,讓他爹幫忙催著點,不然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有人看到。
餘侍郎見兒子又要搞事情,當然是支持啦,第二天就約了工部的老友馮侍郎喝酒。餘侍郎借著酒意,哭訴了一番兒子年紀輕輕遠離家門去窮鄉僻壤做縣令多苦多累,上個折子都沒人看,讓他多多照顧一番。
馮侍郎迴去就找餘子陽的折子了,嗬,這不是昨天才送到的?不過一看就停不下來了,老餘這兒子有前途啊!那內容之豐富,問題之嚴重性,還有解決方案的大膽手筆和巧妙,都令人歎為觀止。最重要是用詞並不像以往的折子那麽晦澀,簡潔又明了的,看完了不累心。
馮侍郎又找尚書商議一番,認為有可行性,最主要是這泄洪渠,如果真的有用,那以後就有了防治山洪的途徑了,這是可以載入曆史的功績啊,值得一試。於是工部做了批示,尚書又上遞到禦前。
過了兩日皇帝也看到了奏折,同樣很喜歡這封新樣式的奏折,要是大家都這麽寫,他就沒那麽勞心勞力了,也不會一件小事都要拖幾個月。
恰好正值年底,國庫也還有點錢,上朝和眾臣討論一番後,覺得不論玉新縣是不是那麽需要做這個事,泄洪渠是真的可以試一試的,那就撥點錢讓他修吧。又指了個工部擅長水利的官員去負責,這事居然在年前就拍板了,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餘子陽收到朝廷批下來的迴函時正好是大年二十七,今年最後一天上衙,接下來有十九天春節假。他先是看到皇上同意了大喜,後麵看到批下來的費用又有點沮喪,這連最低預算方案的錢都不夠啊。
溫月正在花廳和黃達以及幾個掌櫃一起核對今年的賬。
六月份開張,前兩月收入少一些,後麵幾月每個月都有300兩以上,加上額外賣榨油機的賬,大半年下來,賺了2200兩銀子。她分了三成到他們小家庭的公中算共同開銷,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私房了,嫁妝銀都翻了一倍啊。正開心的數錢呢,餘子陽找來了,管事們趕緊告退。
聽了他說奏折的事,溫月非常高興,修建泄洪渠,她的任務終於真真正正的往前走了一步,這一步真曲折啊。
至於預算不足的事,溫月倒是不在意,開導他說有錢就先做起來啊,總有辦法再省一些的,重要的是上麵批了,這事可以做了不是?不行就動員鄉紳再捐一點,那山下不也有他們的地嘛,到時候再給他們立個碑表彰一下。
餘子陽感覺自己瞬間滿血了。他夫人真的隨口就是法子啊,那腦子真不知道怎麽長的,就沒有能難倒她的事兒,忍不住又要抱住親幾口以示謝意。
這不是常規操作?有什麽好謝的,你怕不是在趁機吃我豆腐?
兩人笑鬧了一番,一起去書房寫了春聯,又給後宅的下人們發了雙倍月銀,就高高興興的準備過年了。
給京城的家裏已經寄過了年節禮,自己這邊也做了新衣,除了日常催生的家信,一切都還順心。
魚塘的鴨鵝這幾天也出欄了,工人家代養的雞稍有點小但也上交了,收成非常喜人。雖然隻養了半年在古代有點短,但因為吃了月娘提供的豆渣飼料,長的還挺大,跟人家養了一年的差不太多,而且肉質細嫩倒是更好吃,餘子陽甚至打算明年就照這個法子半年出欄一次。
臨近年底,雞鴨鵝都很好賣,沒幾天就收到了管事交上來的賬本和銀錢,餘子陽和縣衙的主簿等人核對一番後,給縣衙的官吏們都發了豐厚的臘賜,讓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有人送了幾隻雞鴨鵝到縣衙後宅,桃嬸子來問溫月怎麽吃,溫月摸了摸下巴,嗯,想吃烤鴨了。她當然不會複雜的北京烤鴨做法,不過家常版的還是可以試試的。
讓人用磚塊和黃泥砌了個烤爐,先把鴨子內外都塗上香料調製的大醬醃製一晚上,入味後放進烤爐吊著烤,兩刻鍾後拿出來刷一次醬,如此反複兩三次,然後再看,皮已經金黃酥脆,裏麵也完全熟了,味道還不錯,雖然沒有自己在現代吃的那麽香,但應該是配方的問題,已經很好吃了。
用切實的數據描述多年來山洪爆發對玉新縣甚至鄰近縣城的傷害,百姓受災後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國家稅捐的損失,賑災的費用……
描述完過往,再提出現在山洪爆發的頻率和幾率,整治的必要性……
最後提供至少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及花費,方案可能相似,但一個簡易一個豪華,費用一個低一個高,效果當然也是一個差點一個好些,但肯定都是有用的。一般的領導基於荷包都會選費用低的那個,當然也不排除有那種隻選貴的的土豪。
但是!領導的思維已經被你引導到這事必須得做,隻是選貴的還是便宜的問題!
在寫奏折的過程中,餘子陽再次被溫月的才華折服了。
“蘇秦遊說六國也就你這樣了!”
這個奏折真的太有說服力了啊,沒見過這麽簡潔又明了又包含豐富數據的奏折,甚至還帶上了泄洪渠的圖畫,“泄洪渠”是溫月給取的,意思一聽就懂。
溫月真的汗顏,可能古代的奏折質量真的不行吧,據餘子陽說,一般就先問候半篇,再提一下問題,既不含調查過往的數據,也不會提解決方法,一般是皇帝把奏折的問題丟到朝上,大家再安排人去調查,調查完了再商量好多天,最後可能還會被擱置。
所以這種把事情都辦完了隻需要領導拍板和撥錢的奏折,真的省很多時間啊!
餘子陽寫完後又去找了師爺,裏麵很多數據還需要縣衙的人查過往記錄,找人做費用預算,兩人也要對措辭和用句進行核查,師爺也提出他的一些意見完善奏折。
足足花了七八天,這份奏折才算完成了。這次奏折是走常規程序,就是遞進工部。不過餘子陽還是給餘侍郎寫了家信,讓他爹幫忙催著點,不然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有人看到。
餘侍郎見兒子又要搞事情,當然是支持啦,第二天就約了工部的老友馮侍郎喝酒。餘侍郎借著酒意,哭訴了一番兒子年紀輕輕遠離家門去窮鄉僻壤做縣令多苦多累,上個折子都沒人看,讓他多多照顧一番。
馮侍郎迴去就找餘子陽的折子了,嗬,這不是昨天才送到的?不過一看就停不下來了,老餘這兒子有前途啊!那內容之豐富,問題之嚴重性,還有解決方案的大膽手筆和巧妙,都令人歎為觀止。最重要是用詞並不像以往的折子那麽晦澀,簡潔又明了的,看完了不累心。
馮侍郎又找尚書商議一番,認為有可行性,最主要是這泄洪渠,如果真的有用,那以後就有了防治山洪的途徑了,這是可以載入曆史的功績啊,值得一試。於是工部做了批示,尚書又上遞到禦前。
過了兩日皇帝也看到了奏折,同樣很喜歡這封新樣式的奏折,要是大家都這麽寫,他就沒那麽勞心勞力了,也不會一件小事都要拖幾個月。
恰好正值年底,國庫也還有點錢,上朝和眾臣討論一番後,覺得不論玉新縣是不是那麽需要做這個事,泄洪渠是真的可以試一試的,那就撥點錢讓他修吧。又指了個工部擅長水利的官員去負責,這事居然在年前就拍板了,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餘子陽收到朝廷批下來的迴函時正好是大年二十七,今年最後一天上衙,接下來有十九天春節假。他先是看到皇上同意了大喜,後麵看到批下來的費用又有點沮喪,這連最低預算方案的錢都不夠啊。
溫月正在花廳和黃達以及幾個掌櫃一起核對今年的賬。
六月份開張,前兩月收入少一些,後麵幾月每個月都有300兩以上,加上額外賣榨油機的賬,大半年下來,賺了2200兩銀子。她分了三成到他們小家庭的公中算共同開銷,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私房了,嫁妝銀都翻了一倍啊。正開心的數錢呢,餘子陽找來了,管事們趕緊告退。
聽了他說奏折的事,溫月非常高興,修建泄洪渠,她的任務終於真真正正的往前走了一步,這一步真曲折啊。
至於預算不足的事,溫月倒是不在意,開導他說有錢就先做起來啊,總有辦法再省一些的,重要的是上麵批了,這事可以做了不是?不行就動員鄉紳再捐一點,那山下不也有他們的地嘛,到時候再給他們立個碑表彰一下。
餘子陽感覺自己瞬間滿血了。他夫人真的隨口就是法子啊,那腦子真不知道怎麽長的,就沒有能難倒她的事兒,忍不住又要抱住親幾口以示謝意。
這不是常規操作?有什麽好謝的,你怕不是在趁機吃我豆腐?
兩人笑鬧了一番,一起去書房寫了春聯,又給後宅的下人們發了雙倍月銀,就高高興興的準備過年了。
給京城的家裏已經寄過了年節禮,自己這邊也做了新衣,除了日常催生的家信,一切都還順心。
魚塘的鴨鵝這幾天也出欄了,工人家代養的雞稍有點小但也上交了,收成非常喜人。雖然隻養了半年在古代有點短,但因為吃了月娘提供的豆渣飼料,長的還挺大,跟人家養了一年的差不太多,而且肉質細嫩倒是更好吃,餘子陽甚至打算明年就照這個法子半年出欄一次。
臨近年底,雞鴨鵝都很好賣,沒幾天就收到了管事交上來的賬本和銀錢,餘子陽和縣衙的主簿等人核對一番後,給縣衙的官吏們都發了豐厚的臘賜,讓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有人送了幾隻雞鴨鵝到縣衙後宅,桃嬸子來問溫月怎麽吃,溫月摸了摸下巴,嗯,想吃烤鴨了。她當然不會複雜的北京烤鴨做法,不過家常版的還是可以試試的。
讓人用磚塊和黃泥砌了個烤爐,先把鴨子內外都塗上香料調製的大醬醃製一晚上,入味後放進烤爐吊著烤,兩刻鍾後拿出來刷一次醬,如此反複兩三次,然後再看,皮已經金黃酥脆,裏麵也完全熟了,味道還不錯,雖然沒有自己在現代吃的那麽香,但應該是配方的問題,已經很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