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月之前在各街坊打聽過消息,已經很熟悉城中位置,平康坊靠外城牆;福安坊偏北,靠近貴人區想必也貴;清和坊就在西市往南三個街口,附近還有條河,位置也是中偏西南,應該是最適合她們的,就選了清和坊。


    衙役看她們選定了位置才說:“這個院子比較大,位置也不錯,要28貫錢。兩畝地抵扣8貫後還需補20貫,去那邊付錢辦理房契。”說完寫了字條給他們,又指了另一個正在給人辦理房契的隊伍。


    溫月和周氏都鬆了口氣,她們就怕不夠錢買,那又得重新選。


    很快在另一隊付了錢數,拿著嶄新的房契,一家人又興致勃勃的去看新屋。


    到了清河坊的那間屋子,位置稍偏,但周氏和溫月都很滿意,畢竟都是喜歡清淨的人。


    屋子布局簡單,沒有鎖門。進門就是一個小院,有三間堂屋和兩間廂房,還有耳房布置成了廚房和柴房。屋子還比較齊整,沒有破壞的痕跡,隻是久不住人顯得有些衰敗,到處都是灰塵。這倒是正常,官府能統計就不錯了,哪能還給你打整幹淨。溫月估計這房子在災荒前應該要40貫左右,現在真是很劃算的。


    雖然到處都髒兮兮的,還需要修整,卻還是比鄉下的屋子要好很多。至少這是磚石屋子,鄉下隻是土屋而已。大家都很高興的這裏看看那裏摸摸,摸了一手的灰,才發現院子裏還有個井,這真是意外的驚喜了。


    屋子裏還有些舊主人留下的清掃工具,周氏幹脆就拿起工具打掃起院子來。溫月讓她先帶著兩個孩子,就出門去找人來修整屋子。


    她也不認識縣城的人,但在集市擺攤時也看到過有蹲活的人。果然進了西市,門口牆下一溜都是。有扛活的,木工的,也有建屋子的。


    就近找了個麵善的四五十歲老漢就問:“阿叔,這裏麵有會修補屋舍的嗎?”


    那老漢正愁今天又沒開張呢,一聽她問,馬上就迴到:“有有,有啊,老漢我就會。糊牆鋪磚都可以,我兒子也在,他會做木工。”說著拉過旁邊的中年男人。


    問了下情況就帶他們迴去,一路走一路聊。


    老漢姓張,和月娘還是本家。一聽是本家,張老漢就更熱情了,連帶旁邊木訥的兒子都帶了一絲笑。他說他們也是逃難來平縣的,這邊鄉下有個親戚。本還想再往南走的,結果親戚帶他們在山裏找到一點吃的,什麽蘑菇樹皮蟲子草根都吃了,也勉強活了下來。


    現在總算有賑災了,這次也打算就在這邊落戶,也能分地。現在是趁著還有空出來做幾天工,多少賺一點。


    一起看了一遍屋子,有幾處要修補的牆麵,其他牆麵全部刷一次白灰,門窗一一檢查修整上漆,窗紙也換一次新的,屋頂也要檢查和補瓦,工作量不少,估計要半月才能完成。


    溫月給他們每天15文的工錢,中午包一頓飯,讓他們去集市的鹵肉飯攤位吃。張老漢的兒子這才有點表情,說你就是那鹵肉飯的老板啊,集市上都聽說了,好吃的很呢,說著還咽了口唾沫。


    談好價格後,溫月又帶他們去西市買了材料放迴屋子,又配了個鎖頭,然後才和家人迴村。


    村裏人竟然不少,鬧哄哄的,溫月還以為是村裏人都迴來了。近了一問,才知道是衙役帶著新分來的村戶,他們的地分在這個村,以後就落戶在這了。那些無主的村屋也是分給他們,當然要交錢,沒錢就隻能自己蓋屋子,沒蓋起來前你租賃還是睡露天都行,官府是不管的。


    村裏以前有二十九戶,二百多口人。這次分來的隻有二十戶,而且每戶人口都不多,最多的一家也就十一口人,比以前少了不少。


    除了林家大家都是難民,也沒誰服氣誰,就暫時沒有村長了,隻說等穩定後推選幾個村老主事。溫月家都要搬去縣城了,也都不上心。


    辦完這件大事,又照舊開始每日做生意。


    已經有人厚臉皮的來打聽做法,溫月當然不理他們,問急了就說家傳秘方不能外傳,你還能說什麽?


    這一日集市的巡管小哥來收攤位費,溫月就跟他打聽按月交費有沒有固定的位置。她想搭個灶,用爐子始終沒那麽方便。


    那巡管小哥就說:“我看你們攤位生意不錯,若是固定下來,不如賃個鋪麵。”


    溫月一愣,反應過來才看看周邊的鋪位,大部分都關著門。趕緊抓了一把錢塞給他道:“大哥說的有道理,這鋪位好賃嗎?”


    巡管很自然的把錢塞入懷中,笑嘻嘻的道:“有啥不好賃,都空著呢。縣衙才整理出無主的鋪子,這幾天監市處正對外租呢,你要就早點去。”


    溫月高興的答應了,又塞了兩個鹵蛋,說給他配午食吃。


    當日收攤後她就和周氏去了監市處,果然有人在打聽賃鋪子的事。原來的鋪位有八成都空了出來,跟屋子一樣成了縣衙的產業,可賃可售。


    溫月不夠錢當然隻能租賃,和周氏商量了一番,選了個離出入口近的鋪子,不大,也就二十多平,後麵還有個十來平的雜物院子,院子裏還有個幾平米的小雜物房可以做柴房。


    一個月租子是一貫錢,對比攤位費稍貴,但溫月感覺很劃算,立馬就寫了合同租下來了。


    又去看了鋪子,照舊是需要粉刷一遍,再搭兩個灶台,添兩套桌凳,就可以開業。


    不想耽誤清河坊屋子的修整,她另尋了兩個短工,做了幾天就完工了。


    鹵肉飯的攤子正式搬入鋪子,就要有個名字了,不能就讓人“鹵肉飯鹵肉飯”叫。溫月是個取名廢,簡單粗暴的定了“林氏鹵肉飯”的招牌。


    如今每天吃過早食再過來開店,蒸飯鹵肉擺好桌椅,到快午時才開業,照舊隻做午食生意賣兩三個時辰,申時左右就賣完關店,然後內部收拾一下就迴家,輕鬆的很。


    雖然家還沒搬過來,但終於不用每天推著板車走二十多裏地了,溫月感覺輕快了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現代修真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容逐漸消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容逐漸消失並收藏快穿之現代修真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