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聲音驟然響起,穿透曆史長河,迴蕩耳畔。


    【夷陵戰敗,蜀軍大潰,劉備失地折兵,二十載之功毀於一旦!!】


    【火焰烈烈,焚其疆土,滅其兵馬,更絕蜀漢之未來!!!】


    【劉備憂憤成疾,終歸九泉!!】


    【臨終之際,昭烈帝召趙雲、諸葛亮至榻前,囑托後事!!!】


    天幕低垂,悲涼與莊嚴交織而成的旋律仿佛響徹雲霄,連天地都籠罩在一片肅穆之中。


    各朝各代的君王、文臣武將抬首仰望天穹,那神情複雜難明,既有敬仰,又有深思。


    蜀漢末期,命運的洪流正在湧動。


    諸葛亮一襲素衣,站立在映照蒼穹的光輝之下。


    他鬢發如霜,麵容因多年的操勞而顯得格外清瘦。


    諸葛亮仰頭凝視天幕,那一雙深邃的眼睛中滿是感慨,似乎看見了命運的輪迴,也看見了那些他無法逆轉的遺憾與執念。


    記憶的洪流湧入他的腦海,胸口似有千斤巨石壓迫,連唿吸都變得沉重。他的神情微微顫動,雙拳緊握,竟無法抑製熱淚盈眶。


    他喃喃自語,聲音帶著深深的愧疚:“我愧不敢當啊!”這一聲輕語,卻如驚雷般迴蕩在天地之間,仿佛在向蒼天傾訴他心中的不安與痛楚。


    與此同時,天幕再度明亮起來,畫麵變換,一幅新的景象徐徐展開。


    畫卷中央,赫然浮現出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白帝城。


    畫麵一轉,進入了城中內室,一個清冷的臥房映入眼簾。


    室內擺設簡單,氣氛肅穆,一位臥病在榻的帝王緩緩進入眾人眼中。


    他的發鬢早已斑白,臉色蒼白如紙,虛弱的神態令人不禁為之動容。


    這位帝王,正是經曆夷陵之戰後元氣大傷的劉備。


    內室之中,文武百官盡數跪伏在地,他們或低聲哀泣,或緊閉雙眼不敢直視,仿佛這片刻的沉重讓他們難以承受。


    榻前,諸葛亮跪於前列。他目光炯炯,卻又含著淚光,那雙拳頭緊緊攥起,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抬眼望向榻上的劉備,目光交錯間,似有千言萬語在這一刻盡數凝聚,又盡數隱沒於無聲的歎息之中。


    劉備緩緩睜開眼睛,虛弱地仰天歎息,那聲音似帶著天崩地裂般的無力感。


    他的目光流連於室內眾臣的身影,語氣滿是悲涼與不甘:“朕本欲與眾臣並肩討賊,扶助大漢,再興江山。”


    “奈何啊,天命難違,壽數已盡!”


    這句話語出時,他的神態既有無盡的怨恨,又透出一種英雄末路的無奈與孤獨。


    他一生為漢室奔波,為江山奮鬥,卻在此時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力不從心,這種痛苦,令人不忍卒聽。


    諸葛亮聽罷,心中如被刀割般痛苦。


    他急步上前,跪伏於榻前,聲音中帶著強烈的懇求:“陛下,萬不可如此輕言放棄龍體!天下尚有未竟之事,臣等尚可為陛下分憂!”


    他這一番話,既是忠臣對君主的勸諫,更是對命運的抗爭。


    然而,劉備隻是輕輕搖頭,那雙深邃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種看透生死的釋然之意。


    他的聲音低沉,卻堅定無比:“孔明,朕比任何人都清楚,朕已至油盡燈枯之境。若朕強行留世,隻會拖累社稷。”


    此言一出,室內的哀泣聲更為淒切。百官們低頭不語,整個房間籠罩在無盡的悲痛之中。


    劉備抬眼看向諸葛亮,那眼神中透著一份厚重的信任與囑托。


    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緩緩說道:“孔明,日後大漢江山,盡托於你……”


    諸葛亮聞言,淚流滿麵。他雙手伏地,哽咽說道:“臣……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莊嚴的誓言仿佛融入天地之間,久久迴蕩在天幕之下。


    而天幕之上的眾人,無論是後世的君王,還是文臣武將,此刻皆神色凝重,他們仿佛能感受到劉備那份深沉的信任,以及諸葛亮肩負的巨大重擔!


    【當時,昭烈帝曰:太子資質平庸,丞相宜悉心輔佐!!】


    【此言平常,然繼而驚世駭俗,前無古人!】


    【帝複言:若太子難堪大任,卿可自取而代之!!】


    【其言意昭然,若劉禪不堪其位,諸葛亮可親承大統!!】


    這一席話引發了各朝帝王的沉思。


    東漢之後,群雄默然不語。


    顯然,劉備這一舉動,折射出其胸襟廣闊,識人獨到。曆代評論雖多,但他的諡號“昭烈”已足夠彰顯一切。


    唐朝宮廷。


    李世民細細觀望,低聲喃喃:“朕於此點,確不及昭烈帝。那可是他親手打下的江山啊!”


    話語間,複雜情緒一覽無遺。


    東漢再往前。


    劉徹與秦始皇皆眉頭緊鎖,滿臉不可置信。


    “竟有此事?”


    “劉備對諸葛亮言及廢立,這般豁達通達?”


    “真乃前所未聞!”


    他們震驚於此番情節,其他朝代的皇帝亦無不驚歎。


    天幕畫麵再次延展,述說著劉備在夷陵戰敗後,將蜀漢殘局托付諸葛亮。而劉禪資質平庸,反而讓諸葛亮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這簡直是劉備親手賜予諸葛亮的至高權力!


    各朝帝王沉浸其中,臉上既有震撼,也有深深的複雜情感。他們明白,劉備的此番選擇,於亂世中獨樹一幟。


    【問世之君,幾人能如昭烈帝般推心置腹?!】


    【答案唯有一人,乃漢昭烈帝劉備!!!】


    【但世人多評他偽君子,甚有言白帝城外遍布刀斧手!!】


    【諸葛亮若懷異誌,則趙雲必立誅之!!】


    【此說荒謬,汙昭烈帝與諸葛丞相之君臣大義!!】


    【諸葛亮忠誠輔漢二十載,備豈不知?!】


    【且夷陵既敗,荊州既失,蜀漢危如累卵,若無亮掌局,劉備所倚何人?!】


    【難道托付阿鬥?!】


    【史實昭然,諸葛亮五載入不毛之地,籌劃安定,方穩蜀漢基業!!】


    【劉備殺諸葛亮,焉能存蜀?!】


    【由是觀之,白帝城托孤,乃昭烈帝洞悉亂世之權衡!】


    【但並不是權宜之策,而是為蜀漢末路的深謀遠慮啊!!!】


    畫麵徐徐收尾,氛圍愈發凝重,如同曆史長河中一抹揮之不去的餘韻。


    蜀漢末年。


    諸葛亮緊握羽扇,眼眶微紅,目光透著無盡的沉思。


    他緩緩抬頭,望向遠方的蒼穹,那目光中似有萬千情感交織,既是無奈,又帶幾分釋然。


    他低聲自語:“若當初主公真如這般決斷,我孔明何至於今日如此勞心費力,鞠躬盡瘁?”


    他的聲音輕微,卻仿佛透過曆史的重重帷幕,直擊人心。


    嘴角微微勾起,浮現一絲苦笑,那苦澀中透著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仿佛在訴說著他這一生的奔波與無悔。


    與此同時,這聲音亦傳至遠處的劉禪耳中。


    他的神情僵硬如雕塑,仿佛一瞬間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他的內心湧動著說不出的滋味,既有驚愕,也有羞愧,還有一絲隱約的惶恐。


    他默默地迴憶起父皇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的一言一行,忽然間明白了許多,亦感到了沉重的壓迫。


    原來,在父皇的心中,他劉禪從未被寄予厚望;原來,父皇早已將蜀漢的未來,整個天下的重擔,盡數托付給了諸葛丞相。


    而他自己,隻不過是那個任人扶持的“阿鬥”。


    這份現實讓他心中湧起無限的羞愧,卻又無從反駁。


    他心中喃喃自語:“原來如此,原來父皇早已看穿了一切……”


    而此時,劉備的聲音仿佛跨越了時光的長河,迴蕩在每一個人的耳畔:“生於亂世,身為劉玄德,無愧於心所為。”


    劉備緩緩吐出一口氣,神色堅毅,仿佛在向天立誓。


    他堅定地說道:“後人如何評說,那是他們的自由。吾這一生,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下百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並收藏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