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傳來聲音。


    【張居正出身寒微,而以卓絕才華震動天下!傳聞雖或有溢美,然其天賦實有過人之處!】


    【年方六歲,即啟蒙學書;十一歲時,已熟讀經史,令鄉裏之師皆歎為觀止,鄉賢鹹傳其名,譽聲遠播!】


    【至十二歲,遂登場童試,成為大明最年少的試士!】


    【其文辭清麗,才識超群,令考官刮目相看!】


    【時湖廣巡撫顧璘,見其英資早慧,而心生隱憂,以為少年若驟成名,恐未及深厚而溺於浮華!】


    【而顧璘秉懷忠懇,暫抑其光芒,以為後日蓄勢!】


    【常人若遭此難,或懷怨憤,或誌氣折損!】


    【但張居正聞之,不獨無怨,反深諒其意,感佩尤深!】


    【天之所賦,異於凡常,雖遭一時壓抑,亦難掩鋒芒!】


    【四載既過,年僅十七,即一舉成名,功冠同儕,卓然超越其父張文明的成就!】


    【其父雖自慚弗及,亦深感欣慰。每言曰:“吾一生未曾中舉,而吾子不獨中舉,更至首輔之位,天命也!!”】


    【顧璘之慮,實非無因!當時他以為少年若早嚐功名利祿,或陷驕奢,迷失自我;無挫之材,難成大器!】


    【然而張居正天資及其誌向,終非凡夫俗子!】


    【及弱冠之齡,張居正已聲名鵲起!】


    【然禍起權勢,其人生驟遭大挫,其初次真切感受到權力的壓迫!】


    “權力的壓迫?”


    “張居正究竟經曆了什麽?竟然能被天幕如此評說?”


    聽到這段話,眾人心中充滿疑問,目光中滿是探究與期待。


    洪武時期。


    朱元璋注視著天幕,眉間帶著思索。他對湖廣巡撫的決定頗為讚同,認為少年成名確實容易迷失方向。


    經曆挫折方能鍛造真正的沉穩與韌性,尤其是在官場上,這尤為重要。


    於是,眾人屏息凝神,繼續追隨著天幕的敘述。


    【張居正年十四中舉,然才華橫溢,竟遭壓製!】


    【至十六歲,再度逆天改命,其經曆令世人無不豔羨!】


    【其天賦卓然,毅力深沉,科舉成功之事迅傳湖廣,遂為諸家教子之楷模!】


    【名聲遠播,甚至達到於家族所效忠之藩王耳中!】


    【張氏本軍戶之後,世代奉職,其祖父曾為遼王府侍衛!】


    【張居正中舉之喜訊傳至遼王府,王妃讚歎不已,稱其為“有大智慧”!】


    【一介軍戶之子,年十五而成名,實為罕見之極!】


    【當時遼王世子亦十六,同試鄉闈,然竟名落西山!】


    【此一對比,令府中上下既感張居正之卓絕,亦對世子黯然失色深感遺憾!】


    【世子聞之,怒不可遏,遂行慘絕之事:命人召張祖至府,強灌美酒,直至酩酊而亡!】


    【其後,張祖遺體竟被棄於張家門前,毫無尊敬可言!】


    【是時,張居正方年十六,舉人之名未及添彩,家門已蒙此巨禍!】


    【此一刻,張居正始悟權勢之可畏!】


    【當時他深知此非己之過,然於世子眼中,張家不過如螻蟻,捏之如拾芥耳!】


    【對比後世範進中舉之狂喜風光,再觀張居正此時處境,真令人為之扼腕啊!】


    【張家上下雖明知兇手何人,然無人敢言,更無力抗爭,隻能俯首賠笑!】


    【此乃赤裸裸的權勢,其壓迫人心,令人喘不能息!!】


    【張居正醒悟:在世間,惟權力者可橫行無忌!】


    【掌握權勢之人,欲為則為,無所忌憚,此其人間悲哀也!】


    轟隆!


    朱元璋聽罷,臉色陡然一沉,眼中殺意盡顯。


    “怎麽可能!”他猛地拍案而起,聲音如雷貫耳,整個大殿頓時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敢稍有異動。


    “我大明子孫,竟能如此無法無天?”朱元璋厲聲質問,語氣中滿是憤怒與不解。


    “倚仗權勢,竟幹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他的目光如刀般掃過殿中眾臣,壓抑的怒火幾乎讓空氣凝滯。


    朱元璋怒不可遏,渾身寒氣逼人,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他生平最厭惡的便是橫行無忌的紈絝子弟,以及隻知貪腐的官員。這樣的敗類,於他而言,殺再多都不夠解恨。


    “這些人簡直是毒瘤!”他咬牙切齒,雙手緊握成拳,似在極力壓製心中的怒火。


    畢竟,當年正是這些人為非作歹,才使得他的親人慘死於非命。那段刻骨銘心的痛苦,至今仍如利刃般深深紮在他的心頭。


    “這個遼王世子,留不得!”朱元璋聲音冷徹入骨,殺氣騰騰。他的眼中閃過一抹決絕,仿佛已經下定了某個不可更改的決心。


    永樂朝。


    朱棣一身龍袍,冷峻的麵容寫滿怒意。他緊握扶手,青筋暴露,周身散發出強烈的威壓,沉聲道:


    “可惡至極!”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宛如驚雷一般迴蕩在大殿之中。


    “朕的江山,豈容這些敗類玷汙!”朱棣冷冷說道,目光如炬,直視前方。


    他的怒意不僅是對個別紈絝子弟的憤恨,更是對整個腐敗風氣的震怒。他知道,這樣的事情若不及時整治,後果不堪設想。


    “傳旨!”朱棣突然拔高聲音,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堅定,“徹查此事,凡有牽連者,一律嚴懲!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大明王法不可辱!”


    同一時間,各朝諸人目光中皆湧現怒意。


    大唐。


    李世民冷笑一聲,眸中盡顯寒芒,“倘若此事發生在我李家,朕必親手誅之!”


    他語調冰冷,夾雜著無盡的怒意,猶如寒風穿堂,直刺眾人心神。


    “大明首輔,竟遭此屈辱,偏偏這害他之人竟是朱家自己!”


    李世民重重拍擊案桌,聲音如雷,震得殿中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他目光森然,內心掀起滔天怒火,對張居正的遭遇既憤怒又不解。


    “如此賢臣,竟無以善終。害他者,竟非敵非外,而是自己人!此等背主忘義之徒,死不足惜!”


    他一字一句,咬牙切齒,語氣中滿是對人性惡劣麵的痛恨。


    殿中眾臣神色凝重,無人敢隨意出聲。


    他們也深知,張居正的貢獻無可置疑,他以鐵腕手段整頓吏治,革新賦稅,為大明的中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這樣一位為國為民的棟梁,卻因權力之爭和族內嫉妒,死後家人竟遭無妄之災,令人扼腕。


    一時間,眾人紛紛為張居正感到不平。身為為國立下赫赫功績的棟梁之才,他的家人竟慘死於嫉妒之中,而害他的竟是同族子弟。


    大明嘉靖年間。


    聽聞此事,遼王妃神情驟變,怒意難掩,厲聲喝道:“簡直豈有此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並收藏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