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其實首次嚐試提煉粗鹽,自然難免會有疏漏之處。


    但這項技術若能完善並普及,大明百姓的生活必將大為改善!


    朱元璋心中難掩好奇,幾次撫須低語,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他極想親眼見證整個過程,以便更深入了解其中的奧妙,並親自判斷尚有哪些瓶頸需突破。


    劉伯溫見皇上未加反對,心中一喜,隨即對站在一旁的李善長遞了個意味深長的眼色。


    李善長微微頷首,彼此間默契盡顯。


    天幕中逐步顯現的指引如同神示,清晰地描繪出接下來的關鍵步驟!


    劉伯溫立刻吩咐身邊侍從,將早已準備好的鹽水緩緩傾入一口巨大的銅鼎中。


    鹽水注入後,他又親自上前添柴助火。


    幹燥的鬆枝“劈啪”作響,伴隨火星四濺,烈焰迅速升騰,鼎下的火光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


    火焰愈加熾烈,銅鼎內的鹽水開始翻騰,蒸汽彌漫,空氣中漸漸彌散出淡淡的鹽香。


    朱元璋目不轉睛地盯著鹽水的變化,不時詢問劉伯溫具體細節。


    劉伯溫一邊迴答,一邊用竹製的攪拌棒小心翼翼地攪動鹽水,確保蒸發均勻。


    隨著水分不斷減少,鼎底逐漸析出雪白細膩的鹽晶。


    劉伯溫仔細觀察鹽晶的形態,見晶體開始明顯增多,喜不自勝。


    他連忙取來特製的濾網,小心翼翼地將晶瑩剔透的鹽粒撈出。


    “陛下,請過目!!!”劉伯溫雙手奉上鹽晶,目光中透著一抹激動。


    朱元璋緩步上前,接過一撮提煉後的細鹽,用拇指輕輕撚起些許,放入口中品嚐。


    他眉頭微微一揚,與原先的粗鹽相比,這細鹽確實更純淨、細膩,入口即化。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神情中透著欣慰與期待。


    文武群臣見狀,無不喜形於色,紛紛稱頌此舉必將惠及天下。


    “好!”


    “好啊!!”


    朱元璋爽朗一笑,放下手中的鹽晶,目光掃視群臣,語氣中充滿欣慰,“爾等果然不負朕望!”


    隨後,他神色一正,語氣中多了幾分莊重:“朕下令,立即著手設立專門機構,全力推廣細鹽製造技術。此事關係國計民生,容不得絲毫怠慢!!”


    他轉向李善長與劉伯溫,目光深沉:“李善長、劉伯溫,你二人共同負責此事。務必要盡快完善技術,使細鹽普及於天下,惠及萬民!”


    說罷,朱元璋稍稍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火光映襯下,他的臉龐顯得格外威嚴,似有更深的思慮在心頭醞釀。


    “但據聞提純之術有一道難關,布濾不足,難以徹底去除微細雜質。”


    “對此,爾等可有解決之策?”朱元璋的聲音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此時,鹽粒晶瑩剔透,但表麵仍隱約可見些許雜質。


    這些細微雜質雖不妨大用,卻令最終成品難以臻至完美。


    要真正掌握這項技藝,必須找到辦法將其徹底去除。


    朱元璋的目光如刀,掃視著文武百官。


    他心中清楚,這項技術若能完善,大明不僅能自給自足,更能借此富國強兵,減少對外來鹽商的依賴!


    文武群臣低頭沉思,殿中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李善長與劉伯溫對視片刻,眉頭微皺,似在權衡如何作答。


    片刻後,李善長向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提煉方法雖已掌握,但如陛下所言,布濾不精確實是當下難題,臣等暫未找到良策。”


    “朕要的是結果,而非托詞!”他的聲音中透著不滿,目光如電,直視二人。“


    “一個月之內,務必解決此難題!”


    “若無進展,提頭來見!”


    此言如驚雷般在大殿中炸響,群臣無不心頭一震,紛紛低頭不敢直視龍顏。


    劉伯溫與李善長頓覺背脊一涼,額頭隱隱滲出冷汗,連忙跪地叩首,高聲應道:“臣等必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正當二人準備告退時,一名身著青袍的大臣從班列中跨出一步,神情肅穆卻帶著幾分自信。


    他拱手施禮,朗聲說道:“陛下,臣有一計,可助去除粗鹽雜質。”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趣,抬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說來聽聽。”


    那大臣稍作整理思緒,低頭緩緩說道:“陛下,臣聞民間有一種‘冷析法’製鹽技藝,雖非為提純粗鹽而設,但其原理或可借鑒。”


    “此法借助草木灰中的成分,與鹽水結合,生成沉澱,雜質隨之去除。”


    “若稍加改進,或可輔助手工提純,進一步提升鹽晶純度。”


    朱元璋聽罷,目光一亮,顯然對這種技藝頗感興趣。


    “冷析法?”


    朱元璋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期待,“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改良以助提純?”


    大臣見皇上對此法表現出濃厚興趣,心中更添信心。


    連忙繼續說道:“陛下,可在過濾鹽水之前,先加入適量草木灰水,利用其化學反應,促使雜質沉澱。”


    “隨後再行過濾,如此雜質大減,之後經蒸發提煉,所得鹽粒必然更為純淨。”


    聽罷此言,朱元璋沉思片刻,右手輕撫龍椅扶手,眉頭微蹙,似在權衡其中利弊。


    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透出一抹讚許之色。


    “此計甚佳!”他的聲音洪亮,充滿威嚴,“朕準你試行此法!!”


    “若成,當重賞於你!!!”


    那大臣聞言,心中大喜,早已暗自盤算成功後的種種好處。


    他激動地連連叩首,恭敬地說道:“臣定不負聖恩,必竭盡全力完成此事!”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即轉頭望向劉伯溫與李善長,語氣一轉,冷靜而堅定地說道:“劉伯溫、李善長,朕限你二人全力協助,將此法試行推廣。”


    “細鹽提煉事關國本,不容有失!!”


    “臣等謹遵聖命!”兩人齊聲答道,心中既有壓力,又燃起幾分鬥誌。


    他們深知,皇上對此技藝寄予厚望,一旦成功,必將名垂青史。


    火光映照下,朱元璋的麵容顯得格外威嚴。


    他雙手負於身後,凝望大殿外綿延的宮牆,仿佛已看到未來細鹽惠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朱元璋忽而轉身,向在場眾臣宣告:“鹽乃民生之本,朕立國以來,最重食鹽之利!”


    “凡推廣此法有功之人,皆可重賞,官員可升遷,百姓可減賦!!”


    此言一出,大殿內眾臣皆神情振奮,紛紛低頭稱頌聖明。


    朱元璋卻不曾停頓,他目光轉向殿外,語氣愈加堅定:“民生得安,則國祚可延啊!”


    “朕要這鹽法,不僅惠及當下,更要百年千年之後,亦可傳之久遠。”


    劉伯溫上前一步,雙手抱拳,朗聲說道:“陛下聖心遠慮,細鹽技藝若能普及,必將天下百姓受益無窮,臣等誓死輔佐,定不負重托!”


    大殿內的氣氛漸漸高漲,那大臣心中更是激動不已,已在腦海中浮現出試驗細節。


    他想到將草木灰的用量精確測算,甚至要親赴民間尋訪更為高效的製鹽經驗。


    朱元璋環視群臣,嘴角微微上揚,滿意地說道:“諸位,國之興盛在於勤勉!”


    “今日之事,乃國運之大計,務必不惜一切代價辦成此事!!!”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聖諭!”


    這時,殿外一陣微風吹過,朱元璋的龍袍在風中微微揚起。


    他佇立於高台之上,目光深邃,似已看見山河萬裏的萬民齊頌:“皇恩浩蕩,鹽法大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並收藏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