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然而有一點,世人共認!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 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語畢。
“怎麽迴事?”
原本胸有成竹的劉邦瞬間愣住了。
他本以為自己會穩坐千古第二的位置,然而眼前天幕卻揭示了另一番現實——華夏五千年之中,排行千古第二的帝王並非自己,而是他日後的子孫!
心中一絲不甘劃過,但當看到劉徹的成就後,劉邦的臉色變得複雜。他低聲道:“我當年幾乎死於白登之圍,被冒頓單於險些俘虜,而你劉徹竟能將匈奴趕出漠北!”
“僅憑這一點,你的確勝過我!”
他輕歎一聲,喃喃自語道,“畢竟是朕的後人,也算我臉上有光了!”
龍椅上,劉邦陷入沉思。
大唐。
李世民凝視著天幕,神色凝重。片刻後,他沉聲說道:“漢武帝橫掃匈奴,擴疆千裏,為大漢奠定了民族之根!”
“單憑一己之力,讓華夏在世人眼中成為強大的代名詞。位列千古一帝第二名,確實當之無愧!”
“比朕高一名,朕服!”李世民歎道。
他的眼中透出一絲認同,畢竟漢武帝雖有爭議,然而他所創造的威名,卻無人可以抹去。
東漢。
許昌城內。
曹操凝望著劉徹的影像,眼眸微眯。
這千古第二的至高地位啊,倘若將其賦予了其他尋常之人,那以曹操之雄才大略、睥睨天下的氣魄,或許真的會難以欣然接受。
畢竟他一生征戰沙場,玩兒的轉權謀術數,早已將自己視為那站在巔峰之上的存在,又怎會輕易容忍他人與之並肩,甚至位居其上呢?
他自小的誌向,便是成為如劉徹麾下的征西大將軍!
大漢。
未央宮內。
震驚之餘,劉徹猛然抬頭,眸中迸發出驕傲的光芒。
“這千古第二,竟然不是高祖,而是朕!”
“千古一帝,朕列第二!”劉徹心中頓生豪情,哈哈大笑,笑聲震蕩殿宇,迴蕩四方。
而從天幕中傳來的訊息,更讓他熱血澎湃!
他完成了驅逐匈奴的宏願!
他將漢匈之間的格局徹底逆轉!
他緩緩吐出一口氣。
他永遠無法忘記,匈奴的冒頓單於帶給呂後、帶給大漢的屈辱。
七十年前,草原之主冒頓單於統一了北方,麾下三十萬騎士,縱橫東亞,天下無敵!
劉邦駕崩後,冒頓單於甚至給呂後寫信挑釁。
那封信,劉徹終生不忘!
冒頓單於說,“貴朝與匈奴毗鄰,我孤寂難耐,不如兩國結為好姻。”
赤裸的羞辱!
大漢卻隻能忍辱!
匈奴騎兵的鋒芒,令大漢步卒無力招架。
呂後委屈地迴信,“我不過是鄉野一狐,怎敢比肩草原雄狼,若陛下孤單,我可送皇室女子為您解悶。”
自此,漢朝與匈奴開啟了屈辱的和親之路!
正因如此,當劉徹登基時,便立誓要親手洗雪這段屈辱。
即便在當時,大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群臣一致反對出兵,他卻執意迎戰!
而今,他從天幕得知了結局——他贏了!
自他之後,漢匈局勢逆轉,匈奴從此隻能屈居沙漠之地!
劉徹揚手一揮,眉宇間盡顯霸氣:“衛青!”
“召集群臣,朕要立即發動對匈奴的決戰!今時不同往日,天意已昭告,朕要看看誰敢再攔阻!”
劉徹的眼中燃燒著前所未有的野心。
天幕已啟,這便是上天的昭示。他劉徹榮登千古第二,還有誰敢阻他?!
匈奴的末日,已然來臨!
七十年的恥辱,注定要被他徹底清算!
衛青望著麵色堅定的劉徹,心中明白,漢匈的決戰已經不可避免。
草原之上。
匈奴王庭。
諸位匈奴王座,臉色盡皆陰沉。
大單於伊稚斜怒目盯著天幕中的劉徹影像。
按照天幕的昭告,他們竟將被大漢逼入絕境,甚至逐出漠北!
那便意味著匈奴的王權,已被大漢所撼動!
“劉徹……”
伊稚斜單於冷冷吐出劉徹的名字,眼中滿是憤恨。
“即刻傳令草原各部迅速來見!七日之內未到者,便不再承認其王權!”
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
自劉邦時期,匈奴在草原之上繁衍不絕,麾下數十萬精銳控弦,稱雄東亞。
即便西域諸國,也無不向匈奴稱臣!
若說大漢真有本事滅掉匈奴,簡直荒謬!
伊稚斜滿麵寒霜,殺機畢現。
七十年前,冒頓單於足以壓製劉邦。今日,他伊稚斜便要讓劉徹也俯首稱臣!
大明。
應天府內。
朱棣臉色微變。
“千古第二已定為劉徹,那麽最後一席……”
“千古一帝,第一名!”
朱棣神情緊張。
身為後世之王,他比眾帝見識更多。眼見李世民、劉徹接連上榜,這最後的至尊之位,又該歸於何人?
宋太祖、漢景帝,這些賢君暫且不提,單是他的父皇朱元璋便足以有力競爭!
那位以草莽之身建立大明基業,滅元複漢,平定四海的開國之君……
即便他朱棣自認不凡,麵對朱元璋也不得不心生敬畏!
大漢。
劉徹喜悅之中,轉身看向衛青,問道:“衛青,朕記得這天幕列帝之功績時,還會給予一段評語?”
衛青略帶遲疑地道,“陛下,天幕的評語似乎多半不盡如人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便被冠以‘私德不修’之名。”
劉徹輕撫須髯,氣定神閑道:“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奪取弟媳,這樣的評價也算公平。但朕一生光明磊落,又何懼此等評語!”
天幕之中,畫麵緩緩出現。
【漢武帝劉徹,一生功過相參,其治下大漢雖盛,卻因窮兵黷武,致使百姓艱困。此事見仁見智,或斥其黷武,或譽其為奠基民族自強。功過之論,自當後人評定!】
【然有一事,世人皆共所認!!】
劉徹凝神屏息,神情漸顯緊張。
雖說他對“窮兵黷武”的批評有所預料,但終究心中不快。
畢竟遠征匈奴帶來的物資消耗極為龐大,不可能沒有爭議。
縱然因此背上罵名,他劉徹也不後悔!
不過,天幕上即將顯示的“世人共認之評”究竟是何內容?
劉徹心中有些許忐忑,其他群帝亦皆側耳傾聽。
那評語緩緩而出……
“怎麽迴事?”
原本胸有成竹的劉邦瞬間愣住了。
他本以為自己會穩坐千古第二的位置,然而眼前天幕卻揭示了另一番現實——華夏五千年之中,排行千古第二的帝王並非自己,而是他日後的子孫!
心中一絲不甘劃過,但當看到劉徹的成就後,劉邦的臉色變得複雜。他低聲道:“我當年幾乎死於白登之圍,被冒頓單於險些俘虜,而你劉徹竟能將匈奴趕出漠北!”
“僅憑這一點,你的確勝過我!”
他輕歎一聲,喃喃自語道,“畢竟是朕的後人,也算我臉上有光了!”
龍椅上,劉邦陷入沉思。
大唐。
李世民凝視著天幕,神色凝重。片刻後,他沉聲說道:“漢武帝橫掃匈奴,擴疆千裏,為大漢奠定了民族之根!”
“單憑一己之力,讓華夏在世人眼中成為強大的代名詞。位列千古一帝第二名,確實當之無愧!”
“比朕高一名,朕服!”李世民歎道。
他的眼中透出一絲認同,畢竟漢武帝雖有爭議,然而他所創造的威名,卻無人可以抹去。
東漢。
許昌城內。
曹操凝望著劉徹的影像,眼眸微眯。
這千古第二的至高地位啊,倘若將其賦予了其他尋常之人,那以曹操之雄才大略、睥睨天下的氣魄,或許真的會難以欣然接受。
畢竟他一生征戰沙場,玩兒的轉權謀術數,早已將自己視為那站在巔峰之上的存在,又怎會輕易容忍他人與之並肩,甚至位居其上呢?
他自小的誌向,便是成為如劉徹麾下的征西大將軍!
大漢。
未央宮內。
震驚之餘,劉徹猛然抬頭,眸中迸發出驕傲的光芒。
“這千古第二,竟然不是高祖,而是朕!”
“千古一帝,朕列第二!”劉徹心中頓生豪情,哈哈大笑,笑聲震蕩殿宇,迴蕩四方。
而從天幕中傳來的訊息,更讓他熱血澎湃!
他完成了驅逐匈奴的宏願!
他將漢匈之間的格局徹底逆轉!
他緩緩吐出一口氣。
他永遠無法忘記,匈奴的冒頓單於帶給呂後、帶給大漢的屈辱。
七十年前,草原之主冒頓單於統一了北方,麾下三十萬騎士,縱橫東亞,天下無敵!
劉邦駕崩後,冒頓單於甚至給呂後寫信挑釁。
那封信,劉徹終生不忘!
冒頓單於說,“貴朝與匈奴毗鄰,我孤寂難耐,不如兩國結為好姻。”
赤裸的羞辱!
大漢卻隻能忍辱!
匈奴騎兵的鋒芒,令大漢步卒無力招架。
呂後委屈地迴信,“我不過是鄉野一狐,怎敢比肩草原雄狼,若陛下孤單,我可送皇室女子為您解悶。”
自此,漢朝與匈奴開啟了屈辱的和親之路!
正因如此,當劉徹登基時,便立誓要親手洗雪這段屈辱。
即便在當時,大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群臣一致反對出兵,他卻執意迎戰!
而今,他從天幕得知了結局——他贏了!
自他之後,漢匈局勢逆轉,匈奴從此隻能屈居沙漠之地!
劉徹揚手一揮,眉宇間盡顯霸氣:“衛青!”
“召集群臣,朕要立即發動對匈奴的決戰!今時不同往日,天意已昭告,朕要看看誰敢再攔阻!”
劉徹的眼中燃燒著前所未有的野心。
天幕已啟,這便是上天的昭示。他劉徹榮登千古第二,還有誰敢阻他?!
匈奴的末日,已然來臨!
七十年的恥辱,注定要被他徹底清算!
衛青望著麵色堅定的劉徹,心中明白,漢匈的決戰已經不可避免。
草原之上。
匈奴王庭。
諸位匈奴王座,臉色盡皆陰沉。
大單於伊稚斜怒目盯著天幕中的劉徹影像。
按照天幕的昭告,他們竟將被大漢逼入絕境,甚至逐出漠北!
那便意味著匈奴的王權,已被大漢所撼動!
“劉徹……”
伊稚斜單於冷冷吐出劉徹的名字,眼中滿是憤恨。
“即刻傳令草原各部迅速來見!七日之內未到者,便不再承認其王權!”
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
自劉邦時期,匈奴在草原之上繁衍不絕,麾下數十萬精銳控弦,稱雄東亞。
即便西域諸國,也無不向匈奴稱臣!
若說大漢真有本事滅掉匈奴,簡直荒謬!
伊稚斜滿麵寒霜,殺機畢現。
七十年前,冒頓單於足以壓製劉邦。今日,他伊稚斜便要讓劉徹也俯首稱臣!
大明。
應天府內。
朱棣臉色微變。
“千古第二已定為劉徹,那麽最後一席……”
“千古一帝,第一名!”
朱棣神情緊張。
身為後世之王,他比眾帝見識更多。眼見李世民、劉徹接連上榜,這最後的至尊之位,又該歸於何人?
宋太祖、漢景帝,這些賢君暫且不提,單是他的父皇朱元璋便足以有力競爭!
那位以草莽之身建立大明基業,滅元複漢,平定四海的開國之君……
即便他朱棣自認不凡,麵對朱元璋也不得不心生敬畏!
大漢。
劉徹喜悅之中,轉身看向衛青,問道:“衛青,朕記得這天幕列帝之功績時,還會給予一段評語?”
衛青略帶遲疑地道,“陛下,天幕的評語似乎多半不盡如人意,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便被冠以‘私德不修’之名。”
劉徹輕撫須髯,氣定神閑道:“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奪取弟媳,這樣的評價也算公平。但朕一生光明磊落,又何懼此等評語!”
天幕之中,畫麵緩緩出現。
【漢武帝劉徹,一生功過相參,其治下大漢雖盛,卻因窮兵黷武,致使百姓艱困。此事見仁見智,或斥其黷武,或譽其為奠基民族自強。功過之論,自當後人評定!】
【然有一事,世人皆共所認!!】
劉徹凝神屏息,神情漸顯緊張。
雖說他對“窮兵黷武”的批評有所預料,但終究心中不快。
畢竟遠征匈奴帶來的物資消耗極為龐大,不可能沒有爭議。
縱然因此背上罵名,他劉徹也不後悔!
不過,天幕上即將顯示的“世人共認之評”究竟是何內容?
劉徹心中有些許忐忑,其他群帝亦皆側耳傾聽。
那評語緩緩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