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時空之中,時光悠悠流逝,數十億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咱們賴以生存的這顆藍色星球 —— 地球,其大氣層早在幾億年間,就持續不斷地經受著來自太陽的 “洗禮”。
太陽猶如一個熾熱的火爐,源源不斷地向外噴射著高能粒子流,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這些太陽風如同無數把銳利的小刀,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無情切割、吹拂著大氣層。與此同時,廣袤宇宙間還彌漫著各種神秘莫測的脈衝波,它們有的源自遙遠星係的劇烈爆發,有的是星際物質相互碰撞所產生的能量漣漪,這些脈衝波攜帶著巨大的能量,毫無預兆地衝擊著地球大氣層。在這般雙重夾擊之下,大氣層就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生命力逐漸被削弱,變得越來越稀薄。
這應該也就是對於至今地球磁場自我恢複之謎的唯一解釋吧。你想想看,大氣層不斷地被損耗,可地球磁場卻依舊能維持相對穩定,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自我修複能力,這其中的關聯實在微妙。隨著大氣層的稀薄化,更多的宇宙射線得以長驅直入,按理說磁場應該不堪重負,愈發紊亂才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背後必然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而大氣層的變化或許就是解開謎團的關鍵鑰匙。
所以啊,嬌,你經常看見暴露在空氣中的電流,以及各種沒有保存在金屬介質中的電流都會很快消失,這種現象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電磁學原理。
這種消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湮滅,而是它們被附近的磁場吸引,就好比一群迷失方向的羔羊,突然發現了歸家的羊群,迫不及待地通過改變自身的速度以及運動方向,重新迴到那井然有序的電常律之中。一旦迴到電常律,它們便如同披上了隱形的鬥篷,進入物理隱身的狀態,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隱去。
與之相反的則是在金屬導體內的電流,它們的境遇截然不同。你可以把金屬導體想象成一個堅固的 “塑料桶”,而電流則相當於桶內遊動的 “魚”。這些 “魚兒” 被禁錮在 “塑料桶” 裏,四周都是隔絕外界的金屬壁,它們看不見外麵廣闊天地裏的 “魚群”,也就無法產生那股由內而生的吸引力,迴歸到電常律,迴到那自由自在、周而複始洄遊的 “魚群” 之中。所以金屬導體內的電流得以按照我們既定的線路傳輸,為人類點亮燈火、驅動電器,發揮著各種各樣的實用功能。
或許很多人都不清楚,在浩瀚宇宙與地球家園的這場無聲較量中,真正保護地球免受宇宙射線衝擊的大功臣便是磁場。
它們宛如一層無形卻堅韌的護盾,以大氣層為最密集處,那裏仿佛是它們的大本營,聚集著最為雄厚的力量。然後以大氣層為中心,力量如同漣漪一般,越遠便越加分散。所以此時此刻,你我身邊其實都是存在地球磁場的,隻不過它太過稀薄,如同空氣中若有若無的暗香,我們肉眼難以察覺。
但正是這種我們所看不見的磁場,如同忠誠的衛士,全方位地包圍了我們的天空,阻隔了來自於宇宙的各種高能射線、帶電粒子等危險因素,守護著地球上的萬物生靈,堪稱人類的元素英雄。”
陳十一一語言罷,不禁長舒一口氣,仿佛將心中積壓許久的知識與感悟一股腦兒地傾瀉而出。他身處這較為黑暗的視線中,眼睛逐漸適應了黯淡的光線,粗略瞥見一旁的茶杯,那茶杯在微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暈。他便輕輕拿起,手指觸碰到杯壁,感受著手中的茶水已經微涼,便緩緩喝了一口,茶水順著喉嚨流下,帶來一絲清爽,也讓他疲憊的身心得到些許慰藉。
陳十一疲憊地靠在椅背上,長舒一口氣,內心感慨:‘真累啊。所以說,怎麽把那些晦澀難懂的科學原理深入淺出地說透,讓別人一聽就懂,這實實在在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在科研領域有好多專家,他們天賦異稟,對專業知識的領悟力極強,能在實驗室裏、在數據的海洋中挖掘到旁人難以觸及的真理,可遺憾的是,當要他們把自己千辛萬苦獲得的成果、領悟到的精髓講述出來的時候,卻總是詞不達意,無法清晰地傳達給大眾。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吧,老天爺給了他們超凡的科研頭腦,卻沒賦予同等出色的表達能力。’
而此時的陳嬌,正沉浸在剛剛接收到的那一大波新知識裏,她眉頭微蹙,眼神專注,大腦如同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在沉思中努力消化著那些複雜的電磁學概念。
片刻之後,她像是突然從知識的漩渦中掙脫出來,抬起頭,目光投向對側的陳十一,正欲開口發言,卻在這一瞬間方才看見他正端著茶杯,輕抿茶水。
‘是了,說了這麽好一會兒,他也累了。’ 陳嬌心裏這樣想著,於是她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轉而靜靜地、帶著幾分關切地看著他。當陳十一將茶杯輕輕放下之時,眼角的餘光才留意到陳嬌投來的視線,他下意識地嘴角上揚,習慣性地迴以一個溫暖的微笑,隻是屋內光線有些昏暗,他心裏也犯嘀咕,不知道她是否能真切地看見這個微笑。
而看到放下茶杯的陳十一,陳嬌方才笑著說道:“你真像哆啦 a 夢一樣,總能從神奇的口袋裏拿出讓我吃驚的技術呢。剛剛你講了那麽多關於電流消失的一種途徑,被磁場捕捉,那另外一種電流消失方式呢?我這好奇心都被你勾起來了,迫不及待想知道後續。”
聽著她言語之中滿滿的笑意,陳十一心裏清楚,她應該是看到了自己的微笑,並且也應該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想要傳遞出的溫暖。
其實很多時候,那些臉上經常掛著笑意的人,仔細分辨起來是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的。一種人隻是出於社交場合的需要,他們臉上的微笑僅僅是一種禮貌性的偽裝,對於稍微細心一點的觀察者來說,很容易就能從他們的眼神、語氣以及一些細微的肢體動作中發現其中的虛偽,那笑容就像是浮在水麵的油花,看似豔麗卻沒有根基。
而另一種人則是真心實意地想把一種開心愉悅的情緒傳遞給他人,這類微笑便是真誠的,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下像冬日暖陽一般,將快樂傳遞給身邊的人。但這種人的內心深處往往都潛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悲觀情緒,他們雖然表麵上常常笑容滿麵,但那更多的隻是不想讓他人經曆與自己同樣的痛苦罷了。因為他們親身感受過冷漠帶來的刺痛,所以才總是以熱情友善的麵貌示人,希望能給周圍的人多一些溫暖,少一些傷害。
陳十一整理了一下思緒,接著說道:“另外一種情況很簡單,就是被缺失了電子的帶正電質子捕獲。不過在這裏呢,還有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對於大部分金屬來說,它們在電流傳導的過程中,僅僅是充當了一個導體的作用,就好比是一條條臨時的通道。那些如同‘魚兒’般的電子,並不能在這些金屬裏長期留存,它們機靈得很,會在這些金屬裏四處尋找‘出口’,一旦找到機會,就會逃出金屬導體,迴歸到自然中的‘魚群’—— 也就是電常律狀態之中。
但有一種金屬卻與眾不同,它擁有特殊的魔力,能穩穩地捕獲多餘的電子,讓這些電子乖乖地在它周圍進入電常律狀態,從而逐漸形成一個小的‘魚群’,產生獨特的電磁現象。”
言罷,陳十一仿佛是在醞釀著一種神秘的語氣,想要給陳嬌留出思考的時間。而陳嬌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待,思維敏捷的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快速反應道:
“這種金屬,我猜得不錯的話,應該是磁鐵吧?!”
聽著她如此篤定又聰慧的迴答,陳十一臉上的笑意更濃了,他毫不吝嗇地誇讚道:“真聰明,這種金屬就是磁鐵。它在電磁學領域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陳嬌像是突然被一道靈感的閃電擊中,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她興奮地看向陳十一,語速飛快地說道:
“十一,我突然有個超級大膽的想法。你瞧啊,咱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在某種獨特而奇妙的意義上,是不是也相當於一塊無比巨大的磁鐵呢?你看地球磁場的分布規律,雖說咱們現在待的這個屋子離那充滿電子的大氣層實在太遠了,遠到那些神秘的電子活動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兒。
但是,結合咱們現在所熟知的傳統發電原理來想一想,我要是就簡簡單單地拿根導線,就在這個普普通通的屋裏,朝著切割地球磁場的方向,使勁地揮動它,你說,會不會出現什麽奇妙的現象?我琢磨著,即便這裏的磁場相對微弱,即便這電流可能微乎其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但理論上,是不是應該也能產生極其微弱的電流吧?”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滿是期待的眼神望向陳十一,在瞥見陳十一輕輕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肯定的神色後,她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於是接著說道:“那麽從原理上來說,隻要我神通廣大到能在大氣層中放置一根金屬導體,並且精準無比地使它正對著地球磁場磁導線的方向,是不是就一定能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地利用地球磁場發電呢!(⊙.⊙)”
一想到這個近乎瘋狂的設想,陳嬌自己都忍不住被逗樂了,她因為自己這天馬行空的想法不自覺地笑了起來,笑聲在略顯昏暗的房間裏迴蕩,驅散了些許因專注思考而帶來的沉悶。
聽著她那洋溢著活力與好奇的笑聲,陳十一也被感染了,臉上帶著同樣溫暖的笑容迴應道:
“嬌,你的想法在理論上確實是可以的,真不錯啊,這才學了沒多久,都會舉一反三啦,知識領悟得很快嘛。”
他毫不吝嗇地給予陳嬌讚許,眼神裏滿是欣慰,隨後話鋒一轉,表情變得略微嚴肅起來,
“隻不過你嘛,且先不說別的,就算你真的有一根長得離譜,能伸到大氣層的導線,就算你真的能克服重重困難做到這一點,可你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大概率會分分鍾讓你和你的導線被電流強大的能量焚燒成空氣。
打個簡單的比喻吧,你拿個西瓜大的‘網兜’去風平浪靜的河裏網‘魚’,自然是暢行無阻,那些魚兒慢悠悠地遊進網兜,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但如果你拿著這個‘網兜’去波濤洶湧的海裏網魚,並且在你麵前的‘魚群’密密麻麻,多到已經看不到海水的原色,舉目望去,盡皆一片黑色,全是湧動的魚身。
而這時你若是將‘網兜’伸進去,一瞬間,幾百條幾千條‘魚’瘋狂地往你的小‘網兜’裏鑽,你覺得你的‘網兜’能承受得住這般衝擊?不得連人帶‘網兜’一起被‘魚群’拖走呀。同樣的道理,大氣層中的電流能量極其龐大,你想用普通的導線去獲取,根本行不通,這樣的方法很難真正實現的,基本不可能,哪怕是號稱韌性極強的阿喀琉斯合金,它的堅韌程度在如此磅礴的能量麵前也顯得微不足道,根本不能支撐你將它伸到大氣層中,去承受如此龐大的能量。”
“哎呀!我就是活躍下氣氛嘛,畢竟方才又聽了那麽多科學知識,腦子一熱,就想出這麽個點子。(? ? ??)”
陳嬌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著解釋道。
陳十一笑了笑,不置可否,隻是眼中依然帶著幾分笑意。
隨後陳嬌接著說:
“好啦,十一,揭曉你真正的方法原理吧!你剛剛的那個增流球,增強電流的機製,按我先前的觀察,它的原理就已經不是現如今切割磁導線的發電技術了,這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玄機?快告訴我,你‘網魚’的方法到底是什麽?我都迫不及待了。”
即使房間裏略顯漆黑,隻有幾縷從縫隙中透進來的微光,可這絲毫不能稀釋其間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來迴討論熱情。
雖然偶爾雙方會陷入緘默沉思一會,使得這間房間的黑暗趁機占據了短暫的主場,但倆人渾然不覺得恐怖,反而是追求真理的火花,在倆人眼中熊熊燃起,照亮了他們探索未知的道路。
太陽猶如一個熾熱的火爐,源源不斷地向外噴射著高能粒子流,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這些太陽風如同無數把銳利的小刀,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無情切割、吹拂著大氣層。與此同時,廣袤宇宙間還彌漫著各種神秘莫測的脈衝波,它們有的源自遙遠星係的劇烈爆發,有的是星際物質相互碰撞所產生的能量漣漪,這些脈衝波攜帶著巨大的能量,毫無預兆地衝擊著地球大氣層。在這般雙重夾擊之下,大氣層就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生命力逐漸被削弱,變得越來越稀薄。
這應該也就是對於至今地球磁場自我恢複之謎的唯一解釋吧。你想想看,大氣層不斷地被損耗,可地球磁場卻依舊能維持相對穩定,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自我修複能力,這其中的關聯實在微妙。隨著大氣層的稀薄化,更多的宇宙射線得以長驅直入,按理說磁場應該不堪重負,愈發紊亂才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背後必然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而大氣層的變化或許就是解開謎團的關鍵鑰匙。
所以啊,嬌,你經常看見暴露在空氣中的電流,以及各種沒有保存在金屬介質中的電流都會很快消失,這種現象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電磁學原理。
這種消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湮滅,而是它們被附近的磁場吸引,就好比一群迷失方向的羔羊,突然發現了歸家的羊群,迫不及待地通過改變自身的速度以及運動方向,重新迴到那井然有序的電常律之中。一旦迴到電常律,它們便如同披上了隱形的鬥篷,進入物理隱身的狀態,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隱去。
與之相反的則是在金屬導體內的電流,它們的境遇截然不同。你可以把金屬導體想象成一個堅固的 “塑料桶”,而電流則相當於桶內遊動的 “魚”。這些 “魚兒” 被禁錮在 “塑料桶” 裏,四周都是隔絕外界的金屬壁,它們看不見外麵廣闊天地裏的 “魚群”,也就無法產生那股由內而生的吸引力,迴歸到電常律,迴到那自由自在、周而複始洄遊的 “魚群” 之中。所以金屬導體內的電流得以按照我們既定的線路傳輸,為人類點亮燈火、驅動電器,發揮著各種各樣的實用功能。
或許很多人都不清楚,在浩瀚宇宙與地球家園的這場無聲較量中,真正保護地球免受宇宙射線衝擊的大功臣便是磁場。
它們宛如一層無形卻堅韌的護盾,以大氣層為最密集處,那裏仿佛是它們的大本營,聚集著最為雄厚的力量。然後以大氣層為中心,力量如同漣漪一般,越遠便越加分散。所以此時此刻,你我身邊其實都是存在地球磁場的,隻不過它太過稀薄,如同空氣中若有若無的暗香,我們肉眼難以察覺。
但正是這種我們所看不見的磁場,如同忠誠的衛士,全方位地包圍了我們的天空,阻隔了來自於宇宙的各種高能射線、帶電粒子等危險因素,守護著地球上的萬物生靈,堪稱人類的元素英雄。”
陳十一一語言罷,不禁長舒一口氣,仿佛將心中積壓許久的知識與感悟一股腦兒地傾瀉而出。他身處這較為黑暗的視線中,眼睛逐漸適應了黯淡的光線,粗略瞥見一旁的茶杯,那茶杯在微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暈。他便輕輕拿起,手指觸碰到杯壁,感受著手中的茶水已經微涼,便緩緩喝了一口,茶水順著喉嚨流下,帶來一絲清爽,也讓他疲憊的身心得到些許慰藉。
陳十一疲憊地靠在椅背上,長舒一口氣,內心感慨:‘真累啊。所以說,怎麽把那些晦澀難懂的科學原理深入淺出地說透,讓別人一聽就懂,這實實在在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在科研領域有好多專家,他們天賦異稟,對專業知識的領悟力極強,能在實驗室裏、在數據的海洋中挖掘到旁人難以觸及的真理,可遺憾的是,當要他們把自己千辛萬苦獲得的成果、領悟到的精髓講述出來的時候,卻總是詞不達意,無法清晰地傳達給大眾。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吧,老天爺給了他們超凡的科研頭腦,卻沒賦予同等出色的表達能力。’
而此時的陳嬌,正沉浸在剛剛接收到的那一大波新知識裏,她眉頭微蹙,眼神專注,大腦如同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在沉思中努力消化著那些複雜的電磁學概念。
片刻之後,她像是突然從知識的漩渦中掙脫出來,抬起頭,目光投向對側的陳十一,正欲開口發言,卻在這一瞬間方才看見他正端著茶杯,輕抿茶水。
‘是了,說了這麽好一會兒,他也累了。’ 陳嬌心裏這樣想著,於是她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轉而靜靜地、帶著幾分關切地看著他。當陳十一將茶杯輕輕放下之時,眼角的餘光才留意到陳嬌投來的視線,他下意識地嘴角上揚,習慣性地迴以一個溫暖的微笑,隻是屋內光線有些昏暗,他心裏也犯嘀咕,不知道她是否能真切地看見這個微笑。
而看到放下茶杯的陳十一,陳嬌方才笑著說道:“你真像哆啦 a 夢一樣,總能從神奇的口袋裏拿出讓我吃驚的技術呢。剛剛你講了那麽多關於電流消失的一種途徑,被磁場捕捉,那另外一種電流消失方式呢?我這好奇心都被你勾起來了,迫不及待想知道後續。”
聽著她言語之中滿滿的笑意,陳十一心裏清楚,她應該是看到了自己的微笑,並且也應該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想要傳遞出的溫暖。
其實很多時候,那些臉上經常掛著笑意的人,仔細分辨起來是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的。一種人隻是出於社交場合的需要,他們臉上的微笑僅僅是一種禮貌性的偽裝,對於稍微細心一點的觀察者來說,很容易就能從他們的眼神、語氣以及一些細微的肢體動作中發現其中的虛偽,那笑容就像是浮在水麵的油花,看似豔麗卻沒有根基。
而另一種人則是真心實意地想把一種開心愉悅的情緒傳遞給他人,這類微笑便是真誠的,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下像冬日暖陽一般,將快樂傳遞給身邊的人。但這種人的內心深處往往都潛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悲觀情緒,他們雖然表麵上常常笑容滿麵,但那更多的隻是不想讓他人經曆與自己同樣的痛苦罷了。因為他們親身感受過冷漠帶來的刺痛,所以才總是以熱情友善的麵貌示人,希望能給周圍的人多一些溫暖,少一些傷害。
陳十一整理了一下思緒,接著說道:“另外一種情況很簡單,就是被缺失了電子的帶正電質子捕獲。不過在這裏呢,還有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對於大部分金屬來說,它們在電流傳導的過程中,僅僅是充當了一個導體的作用,就好比是一條條臨時的通道。那些如同‘魚兒’般的電子,並不能在這些金屬裏長期留存,它們機靈得很,會在這些金屬裏四處尋找‘出口’,一旦找到機會,就會逃出金屬導體,迴歸到自然中的‘魚群’—— 也就是電常律狀態之中。
但有一種金屬卻與眾不同,它擁有特殊的魔力,能穩穩地捕獲多餘的電子,讓這些電子乖乖地在它周圍進入電常律狀態,從而逐漸形成一個小的‘魚群’,產生獨特的電磁現象。”
言罷,陳十一仿佛是在醞釀著一種神秘的語氣,想要給陳嬌留出思考的時間。而陳嬌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待,思維敏捷的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快速反應道:
“這種金屬,我猜得不錯的話,應該是磁鐵吧?!”
聽著她如此篤定又聰慧的迴答,陳十一臉上的笑意更濃了,他毫不吝嗇地誇讚道:“真聰明,這種金屬就是磁鐵。它在電磁學領域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陳嬌像是突然被一道靈感的閃電擊中,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她興奮地看向陳十一,語速飛快地說道:
“十一,我突然有個超級大膽的想法。你瞧啊,咱們生活的這個地球,在某種獨特而奇妙的意義上,是不是也相當於一塊無比巨大的磁鐵呢?你看地球磁場的分布規律,雖說咱們現在待的這個屋子離那充滿電子的大氣層實在太遠了,遠到那些神秘的電子活動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兒。
但是,結合咱們現在所熟知的傳統發電原理來想一想,我要是就簡簡單單地拿根導線,就在這個普普通通的屋裏,朝著切割地球磁場的方向,使勁地揮動它,你說,會不會出現什麽奇妙的現象?我琢磨著,即便這裏的磁場相對微弱,即便這電流可能微乎其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但理論上,是不是應該也能產生極其微弱的電流吧?”
她一邊說著,一邊用滿是期待的眼神望向陳十一,在瞥見陳十一輕輕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肯定的神色後,她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於是接著說道:“那麽從原理上來說,隻要我神通廣大到能在大氣層中放置一根金屬導體,並且精準無比地使它正對著地球磁場磁導線的方向,是不是就一定能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地利用地球磁場發電呢!(⊙.⊙)”
一想到這個近乎瘋狂的設想,陳嬌自己都忍不住被逗樂了,她因為自己這天馬行空的想法不自覺地笑了起來,笑聲在略顯昏暗的房間裏迴蕩,驅散了些許因專注思考而帶來的沉悶。
聽著她那洋溢著活力與好奇的笑聲,陳十一也被感染了,臉上帶著同樣溫暖的笑容迴應道:
“嬌,你的想法在理論上確實是可以的,真不錯啊,這才學了沒多久,都會舉一反三啦,知識領悟得很快嘛。”
他毫不吝嗇地給予陳嬌讚許,眼神裏滿是欣慰,隨後話鋒一轉,表情變得略微嚴肅起來,
“隻不過你嘛,且先不說別的,就算你真的有一根長得離譜,能伸到大氣層的導線,就算你真的能克服重重困難做到這一點,可你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大概率會分分鍾讓你和你的導線被電流強大的能量焚燒成空氣。
打個簡單的比喻吧,你拿個西瓜大的‘網兜’去風平浪靜的河裏網‘魚’,自然是暢行無阻,那些魚兒慢悠悠地遊進網兜,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但如果你拿著這個‘網兜’去波濤洶湧的海裏網魚,並且在你麵前的‘魚群’密密麻麻,多到已經看不到海水的原色,舉目望去,盡皆一片黑色,全是湧動的魚身。
而這時你若是將‘網兜’伸進去,一瞬間,幾百條幾千條‘魚’瘋狂地往你的小‘網兜’裏鑽,你覺得你的‘網兜’能承受得住這般衝擊?不得連人帶‘網兜’一起被‘魚群’拖走呀。同樣的道理,大氣層中的電流能量極其龐大,你想用普通的導線去獲取,根本行不通,這樣的方法很難真正實現的,基本不可能,哪怕是號稱韌性極強的阿喀琉斯合金,它的堅韌程度在如此磅礴的能量麵前也顯得微不足道,根本不能支撐你將它伸到大氣層中,去承受如此龐大的能量。”
“哎呀!我就是活躍下氣氛嘛,畢竟方才又聽了那麽多科學知識,腦子一熱,就想出這麽個點子。(? ? ??)”
陳嬌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著解釋道。
陳十一笑了笑,不置可否,隻是眼中依然帶著幾分笑意。
隨後陳嬌接著說:
“好啦,十一,揭曉你真正的方法原理吧!你剛剛的那個增流球,增強電流的機製,按我先前的觀察,它的原理就已經不是現如今切割磁導線的發電技術了,這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玄機?快告訴我,你‘網魚’的方法到底是什麽?我都迫不及待了。”
即使房間裏略顯漆黑,隻有幾縷從縫隙中透進來的微光,可這絲毫不能稀釋其間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來迴討論熱情。
雖然偶爾雙方會陷入緘默沉思一會,使得這間房間的黑暗趁機占據了短暫的主場,但倆人渾然不覺得恐怖,反而是追求真理的火花,在倆人眼中熊熊燃起,照亮了他們探索未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