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是的,這個世界的奇妙遠超我們的想象,每一次探索都能挖掘出意想不到的驚喜,真的比我們所有人絞盡腦汁幻想出來的模樣還要更加精彩紛呈。


    好了,言歸正傳,咱們來聊聊一個特別有趣的事兒。你知道嗎,在咱們生活的這顆地球之上,廣袤無垠的上空充斥著近乎無窮無盡的電子,數量多得超乎想象,數也數不清。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與此同時,這些電子並非雜亂無章地四處亂竄,它們處於一種精妙絕倫的規律運動之中。就好比訓練有素的舞者,在無形的舞台上按照既定的舞步翩翩起舞,配合得天衣無縫,從而巧妙地達到了一種神奇的物理 “隱身” 效果,讓我們平日裏很難直接察覺它們的存在。


    正如你剛才興致勃勃所舉的那個例子,仔細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


    其實呀,隻是我們試著去碰觸它,就像伸出手指輕輕觸碰那層神秘的麵紗,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揭開其中隱藏的奧秘。磁場也是這般奇妙的存在,雖然乍一看,我們根本無法從表麵輕易發現它內在的運動模式。也就是說,要是單純運用平常觀察電流時那種直觀的科學觀察方式,想要捕捉到磁場內電子的蹤影,簡直難如登天,它們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


    但你可別灰心,大自然總是留了一手。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 “看” 到磁場裏電子的運動,卻能聰明地通過力的奇妙作用,迂迴地間接發現它的存在。這就是神奇的磁場力,是不是有種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覺?


    打個比方吧,你去摸那根首尾相接、內部水流均衡湧動的水管,當你的手掌輕輕覆上去的時候,能明顯感受到一股源源不斷、推動自身的力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和你互動。


    這其實就類似於磁場力,也是為什麽磁鐵之間會有那種神奇的相互作用力的根源所在,它們就像兩個默契十足的夥伴,在磁場的舞台上你來我往。


    接下來,可是重中之重,我即將為你仔仔細細地解釋磁場能產生電流的真正緣由,這可是電磁轉換領域的核心奧秘,是偉大的尼古拉?特斯拉窮其一生發現的真正 “大道”,就像打開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一旦知曉,便會驚歎於自然規律的鬼斧神工。


    在我的眼中,磁場中的所有電子,更像是一群訓練有素、極其有規律性的 “魚兒”。


    它們可不是三三兩兩、稀稀拉拉的,而是數量多得驚人,密密麻麻地穿梭在磁場的 “海洋” 裏。


    雖說數量如此繁多,可神奇的是,每個 “魚兒” 之間的遊動速度卻驚人地保持一致,就像被同一股神秘的力量指揮著。以地球本身這個龐大無比的磁場來說,它們如同忠誠的衛士,周而複始、永不停歇地繞著地球做著規律的運動,宛如一場盛大而有序的 “洄遊” 奇觀。


    它們的這一整體運動姿態,便是我所說的電常律,當它們沉浸於電常律的狀態之時,對外界而言,幾乎等同於完全隱身,就像披上了一件隱形的鬥篷,隻能依靠特殊的方法、憑借著人類的智慧與巧思,才能揭開麵紗,觀察到它們的廬山真麵目。


    時至今日,在電磁學的浩瀚領域之中,金屬導體切割磁導線進而產生電流,已然成為了我們所熟知且廣泛應用的唯一的電磁轉換方法。


    這一方法看似簡潔明了,實則蘊含著深邃複雜的微觀機理。它的實質,若細細剖析起來,其實真的很簡單,尤其是在先前我所闡述的魚群理論基礎之上進行理解,一切便豁然開朗。


    嬌,你試著這麽去想象,先將那堅硬冰冷的金屬導體看作是一個精心編織而成的 “網兜”,它靜靜地等待著一場奇妙邂逅。而切割磁導線這一動作,實則就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漁夫,精準又果敢地將這個 “網兜” 巧妙地放置到那群靈動 “魚兒” 浩浩蕩蕩 “洄遊” 的既定路線之上。


    這些 “魚兒”,正如我之前反複提及那般,它們遵循著一種與生俱來、難以撼動的本能,並不會像現實中的魚兒麵對漁網時驚慌失措地選擇避開這個 “網兜”,反而是徑直地、毫無畏懼地撞到 “網兜” 之中。


    就在這看似不經意的瞬間,一場微觀世界裏的奇跡悄然發生,我們便如同滿載而歸的漁夫,收獲到了珍貴的 “魚兒”。隻不過在真實的物理世界裏,這份收獲具象化為成功產生了電流,點亮了萬家燈火,驅動著無數精密儀器運轉。


    這便是金屬導體切割磁導線,產生電流的真實原因,簡潔之中蘊藏著無盡的精妙。歸根結底,隻是金屬導體以一種恰到好處的特定角度切入,宛如一位技藝高超的獵手捕獲獵物一般,精準地捕獲了電子。”


    陳十一微微頓了頓,像是要給這些知識留下片刻沉澱的時間,隨後繼續說道:


    “所以,嬌,在這裏你深入思考一番便能清晰地看出了,究其本質,之所以會出現電這種神奇的現象,根源就在於部分 “魚兒”,也就是那些電子,因為被金屬導體捕獲的緣故,它們原本如同精密時鍾齒輪般咬合緊密、運轉穩定的狀態被瞬間打破。


    原本它們在磁場中以整齊劃一的穩定速度,進行著規律性的 “洄遊”,可如今卻被外力強行幹擾,再也無法維持往昔的節奏,進而顯露出電流的外在形式。


    也就是說,這些電子隻要從那種井然有序的電常律中退了出來,就如同平靜湖麵被投入石子,泛起漣漪,打破了原有的靜謐,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電流的狀態。


    就像我原先和你打比喻的那根內部水流均衡湧動的水管,如果某個不起眼的地方突然破了個小口,那麽毫無懸念,我們肯定能看到有水從那個缺口處濺出來。


    我們雖無法確鑿地確定濺出來的水是否還保持著在水管內部時原先的流速,畢竟它已經脫離了原本的約束環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充滿變數的 “舞台”。


    但是呢,它確確實實已經退出了原先那種循環往複、平穩流動的運動形式。而我們也憑借著自己的肉眼,真真切切地看到它濺出來,由於濺出來的水失去了原先那種封閉循環的狀態,於是我們看見了它別樣的運動軌跡,而這種運動,在微觀的電磁世界裏,就是電流本身。


    故此,我經過反複的鑽研與思索,將這種電子從電常律中退出,從而表現出電流狀態的轉變鄭重地稱為失律。它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們深入理解電磁轉換內在邏輯的大門。”


    陳十一看向陳嬌,繼續說道


    “嬌,很多時候,你看見天空突然出現閃電,便是因為空中原本處於電常律表現出 “隱身” 狀態的電子,由於某種情況,比如雲層間的強烈摩擦、電荷的大量聚集等,突然從電常律中退出,進入失律狀態,從而以電流的形式出現,那一道道明亮耀眼的閃電,就這樣劃破了漆黑的夜空,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存在。


    不過你應該也知道,很快天空中的閃電就會憑空消失,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


    正如我所說,能量並不會憑空消失與產生,隻是會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外一種形式。


    故此,閃電並沒有真正消失,隻是從失律狀態重新迴到了常律狀態,好比那群跑出來的‘魚兒’又迴到了它的隊伍之中。在那閃電消失的天空空白之處,它們化為了一群我們無法觀測的‘魚兒’,繼續開始周而複始的勻速遊動,默默地遵循著電常律的規則。


    閃電的成因也是如此,隻是在魚群之中,突然有幾隻‘魚兒’或是被什麽東西影響,速度一下子改變,亦或者是這幾隻‘魚兒’方向有所偏離,離開了洄遊的路線,總之它的運動形式改變了,不再遵循原本的規律,這時方才被我們所觀測,成為了我們看見的閃電。


    可或許是這種影響‘魚兒’運動狀態的因素並不長久,隻是短暫地幹擾了它們,所以‘魚兒’因為其自身所帶的特質,具有迴歸原本狀態的趨勢,又迴歸到了‘魚群’,迴到了原先的電常律,繼續在自己的軌跡上有條不紊地遊動著。”


    陳嬌邊聽,邊微微點頭,她的大腦高速運轉,仿佛要抓住了什麽關鍵,


    “所以說,地球上遊離的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去處?”


    陳十一嘴角微微一笑:


    “是的,嬌,遊離的電流消失的途徑隻有兩種。一種就是被磁場捕捉,且大部分是被我們的地球磁場捕捉,因為它呀,從先前的魚群理論之中,便是這世界上最大的‘魚群’,有著無比強大的吸引力和容納力。


    至於為什麽遊離電流會被磁場捕捉,正是由於先前我所說它們的那個特點,電流不能長時間滯留在金屬以外的其它任何物質當中,隻有金屬才能成為捕‘魚’的網兜。


    故此,隻要不處在‘網兜’當中,那麽附近的磁場便會像真正的魚群一般,自發地吸納遊離的電流。而這束遊離的電流,也像真正的‘魚兒’一般,對龐大的魚群有著向往,渴望融入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屬。


    就像是在水中的‘魚兒’,在它看見附近的‘魚群’之後,就會本能地、自發地想加入‘魚群’的運動模式當中,與它們一起遊動。


    而你也會發現,靠著地球磁場定位的動物,它們也全都是群體遷移,這是因為它們所依靠的磁場,也是無數電子周期規律性的運動,動物們感知到了這種規律,便順著磁場的引導,進行著大規模的群體活動。


    至於為什麽會存在這種現象,為什麽地球磁場會呈現這種規律性洄遊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我仍沒有掌握,但在知道這一點後,其實就和尼古拉?特斯拉一般,已經離規則越來越近了,而追求規則本身的意義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已經探索到了最根源的部分。


    不過,倒是在側麵探索地球磁場的這種規律洄遊的特性是有其現實意義的,若磁場自身無法自主對暴露在非金屬物體的自由電子以及各種遊離電流產生吸引力的話,那麽整個電磁環境將會變得混亂無序,很多依賴磁場和電流相互作用的自然現象和物理過程都可能無法正常發生,我們所熟悉的很多事物,從簡單的指南針指示方向,到複雜的電力傳輸係統等,都可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禦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黯淡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黯淡星月並收藏最後的禦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