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一就這般靜靜地坐在桌前,眼神專注地看著眼前的白紙之上,逐漸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與數字。那一個個符號、一串串數字,仿佛有著自己的生命,在筆尖的遊走下,如靈動的精靈般跳躍到紙上,編織成一幅神秘而又充滿智慧的畫卷。


    一頁,兩頁……


    紙張在桌上慢慢堆疊,像是歲月的書頁在緩緩翻動。陳十一的目光漸漸變得迷離,透過這些密密麻麻的字跡,仿佛看到了曾經筆耕不輟的自己。


    那時的他,懷揣著對知識的熱愛與敬畏,在無數個日夜中,與書本、紙筆為伴,在知識的海洋裏不知疲倦地遨遊,用汗水和努力書寫著自己的求知之路。


    知識能改變個人的命運嗎?


    這是所有讀書人的疑問,就像一道永恆的謎題,橫亙在每一個求知者的心中。從古至今,無數人在知識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試圖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可什麽又是所謂的改變個人命運呢?


    是變得腰纏萬貫,擁有數不盡的財富,讓生活被物質的繁華所包圍嗎?


    是活在觥籌交錯之中,每日與美酒佳肴相伴,在熱鬧喧囂的社交場合中穿梭嗎?


    是玩得歌舞升平,沉浸於聲色犬馬的娛樂之中,忘卻一切煩惱與憂愁嗎?


    是樂得酒池肉林,過著極盡奢華、放縱無度的生活嗎?


    如果這些是人們所期望的改變命運,那麽很遺憾,這並不是知識最直接的用處。


    誠然,知識在一定情況之下確實能讓人變得富有,能為人們打開獲取財富的大門,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但知識的力量,絕不僅僅局限於此。


    知識最本質的作用,仍是讓人們更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


    它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驅散未知的黑暗。讓我們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明白宇宙的運行有著自己的規律,我們生活的世界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如此渺小卻又充滿奧秘;


    讓我們知道地心引力使水往低處流,懂得自然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讓我們知道潮起潮落來源於高懸於空的月亮,了解到天地之間萬物相互關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然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地球是否繞著太陽轉,水為何往低處流,潮汐存在的緣由,這些知識似乎並沒有什麽意義。


    在他們眼中,生活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追求物質享受和世俗的成功上,隻想著如何能一朝淩駕於旁人之上,獲得更多的財富、地位和權力。


    至於世界為何是世界,萬物為何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他們並沒有了解的欲望,也覺得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相距甚遠。


    所以,這也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那一批人,他們之所以都擁有極其純粹的美德,以及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期望的原因。


    他們明白,發現身邊蘊含規則的條件之一,便是拋棄低級的欲望,而去探索在那大部分人眼中並沒有意義的知識。


    正是這種對知識純粹的追求,對真理的執著探索,讓他們能夠突破世俗的束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世界,用知識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為人類的未來描繪出一幅又一幅美好的藍圖。


    在寂靜的客廳裏,隻有中性筆在紙麵摩挲發出的沙沙聲。隨著最後一筆落下,那單調卻又充滿韻律的滑動聲戛然而止。他微微抬起頭,眼中帶著思索後的期待,重新將目光投向身旁那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麵龐。


    她依舊沉浸在複雜的理論推導之中,並沒有抬頭,柔順的發絲垂落,遮住了她側臉的一部分,隻露出線條優美的下頜。她的目光緊緊鎖在草稿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像是要從這些字符裏挖掘出宇宙的終極奧秘,片刻後,她輕聲開口說道:


    “我依照質能公式的轉換原理,這,同時,還借鑒了物體速度突破音障時所需要的能量驟升比例,你知道的,當飛行器突破音障的那一刻,周圍的空氣動力學環境會發生劇變,能量需求也呈指數級攀升,那種震撼與挑戰,和我們現在麵臨的難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再結合音速與光速之間的巨大差比,這就像是在跨越一道從微觀世界到宏觀宇宙的鴻溝,要在這懸殊的尺度中找到關聯與規律,實為難事。”


    她微微頓了頓,曬然一笑,伸手將垂落的發絲別到耳後,接著說道:


    “不過,我還是粗略寫出了粒子接近光速時所需要的能量規模。


    在我將南都實驗室那台先進卻又麵臨諸多局限的粒子加速器作為加速實驗的設想工具之後,經過反複測算,估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


    若是在沒有搭建多餘加速管道,維持現有設備架構的情況下,僅僅隻是將加速粒子由電子質量提升了一個量級,嚐試把它加速到近光速的話,你猜怎麽著?


    粒子加速器所需能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 4000 億千瓦時。


    這是什麽概念?這幾乎快達到風嬰之前魔都全市所需兩倍的耗電量,如此龐大的電力需求,簡直超乎想象。”


    她的眉頭微微皺起,眼中滿是憂慮:


    “而且,這般能量輸入僅僅隻是維持粒子達到近光速的程度,至於能否實現我們預期中的關鍵一步,即是否隻是一次碰撞就能製作出黑洞,我們現在還全然不知。


    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代價卻如此高昂。”


    她輕輕歎了口氣,抬起頭,目光與他交匯,眼中的無奈愈發明顯:


    “隻不過,單單隻是這種規模的能量輸入,國內任何一家科研單位,麵對如此巨額的能耗與複雜的技術挑戰,都隻能望而卻步。


    不,甚至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家科研單位,在獨立運作的情況下,都無法承擔。


    除非是舉全國之力,整合各方資源,齊心協力攻克難關。如果是在風嬰之前,由我領頭,充分發動我們多年來積累的所有關係,聯合整個科學協會的力量,也許、也許還能放手一試。”


    說到這兒,她的眼神黯淡了幾分,搖了搖頭:


    “隻是如今正值產能恢複的關鍵階段,各行各業都在艱難爬坡,國家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關乎國計民生的諸多領域,根本不可能為這一項充滿未知風險、短期內看不到直接效益的實驗注入如此大的投入。”


    她重新看向草稿紙,手指輕輕點著上麵的一處數據:


    “並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還隻是將電子的質量提升了一個量級,而你所需要的質子,其質量可是比電子高了好幾個量級。兩者在基礎屬性上的差異,讓這個問題的難度呈幾何倍數增長。


    我現在根本無法估算,也不敢貿然確定將質子這等規模的粒子加速到近光速後所需要的具體能量。但十一,我能給你確定的是,這個所需能量必定極其恐怖,即使是如今能量利用效率極高的核反應來支撐這個實驗,恐怕也夠嗆,前路艱難啊。”


    陳嬌微微頓了頓手中的動作,實驗室裏那股靜謐的氣息仿佛都隨著她的停頓而愈發凝重。


    她輕抿了抿嘴唇,似是在整理思緒,片刻後,才用筆尖緩緩在草稿紙上書寫了一道簡單的公式。那筆尖與紙麵接觸的細微觸感,仿佛在這一刻承載著探索宇宙奧秘的重任。


    “如果拋棄一切複雜的計算式,摒棄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參數與變量,忽略高效的能量轉換方法,單單隻從最純粹的能量平衡角度來說,”


    陳嬌微微抬起頭,目光中透著專注與深邃,看向身旁的陳十一,


    “如果你想創造足以拽動整個地球的能量源,你想想看,這得是怎樣一股驚世駭俗的力量。那麽從理論邏輯推導而言,你所創造的最終能量應該是接近於推動地球的能量,故此以推動地球所需要的能量進行簡單計算。”


    她的聲音輕柔卻又清晰,在安靜的空間裏迴蕩。


    “你瞧,如果隻是將地球維持一米每秒的速度,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可一旦涉及到宏觀天體,其所需的能量規模簡直超乎想象。經過初步估算,其所需的能量約為 3x10 的 24 次方,這是怎樣龐大的一個數值?


    換算一下,約等於 10 的 11 次方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所釋放的能量總和,也就是


    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合計。”


    說到這兒,陳嬌微微皺了皺眉頭,眼中閃過一絲對這種恐怖能量的敬畏,


    “而一顆廣島原子彈爆炸,大概是 1 克的物質湮滅所轉化而來的能量,所以若是使用核反應的方式來達成推動地球一米每秒的能量需求,簡單推算一下,則需要將


    噸物質湮滅。”


    陳嬌輕輕歎了口氣,手中的筆無意識地在紙上點了點,


    “可現實是殘酷的,核反應的物質湮滅效率極低,我們都清楚,即便投入 50 千克的濃縮鈾,經過一係列複雜的核反應過程,最終也才湮滅 1 克物質。這效率的巨大落差,就像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天塹。”


    她的眼神愈發堅定,語速也稍稍加快,似乎急於把自己的結論闡述清楚:


    “也就是說,使用現有的核反應方式,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用質子製造出黑洞的,這無異於癡人說夢。要想實現如此宏偉的能量目標,必須得探尋更先進的能量利用方式。我思來想去,目前也隻能想到正反粒子湮滅了。”


    陳嬌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


    “這種方式能將更多的物質近乎完全地轉換為能量,理論上有著無限的可能。也就是說,隻要創造


    噸反物質,就能得到你所需的全部能量,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


    但很快,那絲光芒黯淡下去,陳嬌無奈地搖了搖頭,


    “隻是,正反粒子湮滅目前大多還隻存在於科學家們的設想當中,距離真正的實用化還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我們根本無法得到那麽多反粒子,這是其一;其二,反粒子一旦出現,就會極其迅速地與正粒子發生湮滅反應,在瞬息之間化為烏有。這也導致宇宙中根本不可能持續存在反粒子,我們也就失去了收集和儲備的機會,更遑論利用它們了。”


    陳嬌放下手中的筆,雙手交疊輕輕壓在草稿紙上,仿佛想把那些公式和想法牢牢鎖住。她抬起雙眸,眼中因為期待而帶著些許亮彩,定定地看向陳十一,


    “隻是十一,我所做的這些計算,這些看似艱難的推導過程,你應該早就進行了預設吧。畢竟這些能量計算公式,對於你這樣的天才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既然你都已經完整構造出來墮淵的設計思路,在麵對如此棘手的能量難題時,你應該是有什麽殺手鐧吧!”


    那目光裏,滿是對陳十一的信任與好奇,仿佛在等待他揭開一個足以震撼世界的謎底。


    而他,陳十一,就那樣靜靜地看著陳嬌的雙眸,眼角微微彎起,如同一彎月牙,顯露出些許笑意,那笑意裏透著幾分神秘,又仿佛藏著無盡的自信。


    他對著她輕輕點頭之後,動作舒緩而沉穩,用他的右手緩緩伸向前方,那右前方的桌麵上擺放著一個毫不起眼的黑色小盒,他輕輕握住盒子的一端,將其慢慢移到陳嬌身前,整個過程,安靜得隻剩下盒子與桌麵細微的摩擦聲。


    “嗯,能量的問題我已經解決了,你看,” 陳十一的聲音低沉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打破了這短暫的靜謐。


    隨後,他便站起身來,身姿挺拔而修長,微微彎腰,這個姿勢讓他能夠恰好將右手手掌懸空於黑色盒子上方。


    緊接著,他將手掌向下,手指的部分輕柔地貼著盒子上部,而手掌部分則是懸空狀態,像是在進行一場神聖而莊重的儀式。


    隻見他將掌心輕輕下壓,靠著手指與盒子上方那恰到好處的摩擦力,帶動著黑色盒子的蓋子,緩緩打開。


    陳嬌的目光自始至終都緊緊鎖定在身前這個即將打開的盒子上,心中滿是疑惑:


    ‘這麽小的盒子,就能解決能源供給的問題?’這念頭在她心間一閃而過,與此同時,強烈的好奇如同潮水一般湧上心頭。因為她深知,陳十一在科研之路上是何等的嚴謹,從來不會輕易開玩笑,如果他說研究出了新能源,那基本上就是十有八九的事了。


    一般民眾或許對陳十一的過往成就了解甚少,但當時同在阿喀琉斯研究組的她可是清清楚楚。


    整個阿喀琉斯合金的設計思路,全是從他那充滿智慧的大腦中孕育而生的,那是無數個日夜鑽研、反複推導的結晶。然而,在功成名就之時,他卻沒有獨占所有功勞,而是大度地把這個名譽給了整個小組。


    那時的他,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對著她說:


    “雖然我提出了思路,但單單我一個人確實製造不出來呀,這個榮譽屬於所有人。”


    這句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陳嬌心中對於團隊協作的認知,讓她至今受益良多。確實,任何事其實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隻要稍微複雜一點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多人合作完成。


    往小了說,一個公司的維係更多是靠基層的員工,他們是公司運轉的基石,若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公司的業務將陷入癱瘓;往大了講,一個國家的生存,則靠著普羅萬民,他們是國家的根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故此,如果一個公司忽略了底層員工的福利,員工離心離德,那公司的存在形式將受到動搖,國家亦是如此,民心不穩,何來繁榮昌盛。


    而在另一方麵,在經曆風嬰那場驚心動魄的災難之後仍舊屹立不倒的阿喀琉斯之盾,則更是無可辯駁地代表了他確實擁有出眾的創新能力。


    那不僅僅是一件防禦的器具,更是他智慧與堅韌的象征,在絕境之中,他總能憑借著自己的奇思妙想,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就如同此刻,麵對這看似無解的能源難題,他又將給陳嬌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陳嬌拭目以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禦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黯淡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黯淡星月並收藏最後的禦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