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在靈玉中沉睡的韓正宇自己都不清楚,此次靈魂重組所帶來的變化是如此巨大。
是一種從靈魂深處開始的升華,靈魂力如同被投入了無盡燃料的火焰,燃燒得更加旺盛、純粹,每一絲靈魂波動都蘊含著比以往強大數倍的力量。
道基也在這場重組中得到了強化,仿佛原本脆弱的地基被換成了堅不可摧的磐石,給他今後的修行之路奠定了無比堅實的基礎。
韓正宇也算是因禍得福,不僅有了一副完美的身體。這軀體仿佛是天地間最精妙的傑作,擁有著極致的柔韌性與力量,能夠完美地承載他日益強大的靈魂與力量。
還在修煉的九龍真經基礎上,融入了佛道兩家的念力。佛家念力如慈悲的佛光,柔和而溫暖,洗滌著他的心靈,讓他的心境更加平和、純淨,對世間萬物的感悟也更加深刻;道家念力則似靈動的清風,飄逸而深邃,引導他領悟天地間的自然法則,使他的修行更加契合大道。
更重要的是,他還獲得了非常厲害的功德力。那功德力宛如璀璨的星辰,散發著神聖而莊嚴的光芒,每一絲都蘊含著無盡的善念與福澤。
特別是功德之光,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完全形容的神奇力量,它如同一道希望之光,是複活計劃中沒預料到的意外之喜。
它的出現讓韓正宇複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仿佛在黑暗的深淵中為他架起了一座通往重生的橋梁,成為了他複活以及日後變得強大的重要保障。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三年過去,韓正宇在靈玉裏已經恢複了整整三年。這三年,於他而言,仿佛是一段漫長的沉睡,又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的蟄伏,雖無外界的紛擾,卻也不知外界的變化。
而文瀛公主這三年裏同樣也是一刻不離地陪伴在靈玉旁邊。她就像守護著最珍貴寶物的衛士,無論白天黑夜,無論風雨天晴,始終堅守在那裏。這三年來純陽香一刻未斷,那嫋嫋升起的香煙,仿佛是她與韓正宇之間無形的紐帶。此刻靈玉中的景象是一團金色,除了這些,三年來沒有其他變化。
當初布置瞞天大陣時,韓正宇曾提到,瞞天大陣重塑真身沒有具體時間,在九龍真經裏也並沒有記載,可能三年,可能三十年,或者更久。文瀛公主三年來無時無刻不祈禱韓正宇能夠重塑成功,能夠重新迴到她身邊。她常常在心中默默念著,希望上天能聽到她的祈願,讓韓正宇早日歸來。每當日出日落,她都會望著靈玉,眼神中充滿了期盼與擔憂,期盼著韓正宇能馬上出現在眼前,又擔憂著不知還要等待多久,這份等待的煎熬,如同烈火在心頭燃燒。
正所謂“山中歲月容易過,世外光陰已千年”。韓正宇在江山社稷圖裏已度過整整三年。而外界的時光也在如約而至中,日複一日地悄然流逝。
雲城大學,這片校園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與夢想,然而對於韓正宇來說,卻有著別樣的意味。如果生活按照原本的軌跡前行,此刻的他應該已經畢業一年了。
或許,他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踏上了讀研深造的道路,在學術的海洋中繼續遨遊;又或許,他早已投身於社會的滾滾浪潮之中,在忙碌與奔波裏當了一年的“牛馬”,品嚐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迴首往昔,韓正宇在雲城大學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過短暫,短暫到在他的記憶長河裏,這一段校園時光所占的比例微小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為數不多的迴憶裏,與同寢室友相處的日子算得上是最為深刻的部分了,可即便如此,也僅僅隻有一學期的時光。
在室友們的眼中,韓正宇是那個獨一無二、個性十足的存在,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在新生報到之時就敢挺身而出,與高年級的校霸正麵硬剛,這份勇氣和膽量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也成為了室友們日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大二之後的韓正宇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突然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之中。大三大四那兩年,校園裏再也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
學校方麵似乎對他的消息進行了嚴格的封鎖,這使得大家的好奇心愈發強烈。盡管如此,室友們在這整整兩年的時間裏,始終沒有停止過對他的念叨和期盼,每次相聚,話題總會不自覺地轉到韓正宇的身上,大家都在心底默默期待著他能夠再次出現在校園裏,像從前一樣與他們一起談天說地、追逐夢想。
可惜的是,直到畢業的那一刻,他們所期盼的那個身影依然沒有出現,韓正宇就這樣帶著一絲神秘的色彩,成為了室友們心中一段難以忘懷卻又充滿遺憾的迴憶。
李疏影。也在雲城大學上過學,她比韓正宇高一年級。由於韓正宇平時很少上課,他們見麵的機會寥寥無幾。然而,有一次韓正宇突然找到她,說了一些讓她摸不著頭腦的話,還交給她一張銀行卡,拜托她轉交給自己的父母。自那之後,韓正宇便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在那之後的日子裏,李疏影無數次前往韓正宇的班級,試圖打聽他的消息,可每次都一無所獲。
如今,李疏影已經在京城讀研究生二年級了,但韓正宇的身影依舊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從未淡去。她始終不明白,韓正宇究竟遭遇了什麽,才會如此一去不返,毫無音訊。
盡管李疏影深知,即便韓正宇迴來,以時間推算他也早已畢業,迴到雲城大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隻要有時間,她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迴到雲大。她在校園裏徘徊,尋覓著那或許再也不會出現的身影。
每走過一個熟悉的角落,那些與韓正宇有關的迴憶就會想起。她覺得,隻有迴到這裏,自己的內心才能得到一絲慰藉,仿佛這樣做,就能遇見韓正宇,讓那份牽掛和疑惑得到些許緩解。
這三年,李疏影不僅經常來雲大,還時常前往韓正宇的老家。她一次次踏上那熟悉的路途,隻為看望韓正宇的父母,為他們帶去溫暖與慰藉,努力緩解二老那猶如潮水般洶湧的思兒之情。
韓正宇留給父母的那筆錢,數額巨大,足夠一家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然而,這巨額錢財不僅沒能讓家人安心,反而使他們的擔心和思念與日俱增。在韓父韓母心中,種種可怕的設想不斷湧現,他們一度以為韓正宇是得了一筆巨財後便人間蒸發了,又或是遭遇了什麽無法言說的危險。
他們的心,如同被懸在半空的石頭,始終無法落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兒子的安危而擔憂。
如果此時此刻韓正宇能夠知曉家中的情況,他想必會深深自責,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孝子。
父母那無日無夜為他心碎的模樣,是他無論如何都不該讓其出現的。而李疏影,每次看到這三年來因思念而愈發蒼老的二老,心中都像被重錘擊中一般難受。
她在心底無數次地唿喚:“韓正宇,你到底去哪裏了?你難道不擔心父母嗎?他們是如此地牽掛你,你怎麽能忍心讓他們承受這樣的痛苦?”
李疏影的父親李長陽,當初空降雲城擔任市長,這一任命使得原本自認為有晉升機會的副市長潘勝利願望落空,隻能繼續坐冷板凳。
李長陽初來乍到,身邊缺乏支持自己的力量,因此沒少受到潘勝利明裏暗裏的排擠與擠兌。
而韓正宇在滅掉雲城地下皇馮二爺的行動中,順勢將潘勝利拉下馬,使其從副市長淪為階下囚,為李長陽在雲城的仕途掃清了障礙。
當時身為市長的李長陽,很想見見這位女兒的同學,但因自己剛上任事務繁忙,且韓正宇也十分忙碌、四處奔走,兩人最終未能見麵。
如今,李長陽已成為雲城市市委一把手,在閑暇之時,他常常會念叨起這位僅有一麵之緣的小友韓正宇。
在當今商界,江氏集團已然傲然屹立於雲城,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自成功處理完工地靈界的棘手問題後,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庇佑著,工地各項事務順風順水。
每一個項目的投資迴報都如節節攀升的翠竹,蒸蒸日上。就在一年前,江氏集團更是憑借卓越的轉型策略,成功叩開世界五百強的大門,宛如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在商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江氏集團成為了整個商界競相學習與深入分析的對象,無數雙眼睛都在聚焦著它的成功模式與發展路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族企業這般迅猛的發展勢頭,卻並未給家主江千海帶來多少真正的喜悅。
隨著集團的日益壯大,他的內心卻愈發感到空虛與落寞,甚至漸漸變得有些自閉。平日裏,他常常獨自一人待在家中三層的會客廳裏,一坐就是許久。
有時,他就那樣靜靜地發呆,眼神空洞地望向遠方,仿佛思緒早已飄向了不知名的地方;有時,他會慢條斯理地煮上一壺茶,沉浸在嫋嫋茶香之中,卻難掩眉宇間的愁緒。
還記得上次,他與韓正宇最後一次相聚在此,兩人一同品的正是那塊珍貴無比的千年普洱。那獨特的茶香、醇厚的口感,仿佛還縈繞在唇齒之間,成為了江千海心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
從那之後,即便那塊絕世僅有的一小塊茶餅已然成為了世間孤品,江千海依舊將其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特製的茶盒裏,就如同守護著一份最珍貴的寶藏。
在江千海的心裏,一直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執念。他始終不願相信韓正宇會遭遇不測,更無法接受韓正宇就這樣一直消失在他的世界裏。
憑借著這股強大的信念,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等待著。每天,他都會習慣性地走到會客廳的窗邊,久久地凝視著窗外的遠方,似乎期望著在某一個瞬間,韓正宇的身影能夠突然出現在他的視線之中。
這一日,江千海又如往常一樣,佇立在窗前,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失落。
良久,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韓小友啊,你到底去哪裏了?這塊普洱,我可一直為你留著呢,你快迴來吧……”聲音在空曠的會客廳裏迴蕩,卻始終得不到任何迴應,隻留下無盡的寂寥與惆悵。
其實,在對韓小友的思念之外,還有一件事如同巨石般沉甸甸地壓在江千海的心頭,成了他一塊難以祛除的心病,那便是錯綜複雜的家事。
江千海的兒子江浩,早些年在國外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全身心撲在海外事業上,因而對國內家族事業的參與度極低。江千海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勸他,希望他能將事業重心轉迴國內。
畢竟,這江氏集團是江千海耗費無數心血親自創立的,而江浩作為他唯一的兒子,江千海自然盼著百年之後,兒子能順利繼承家業,延續家族的輝煌。
過去,企業的日常經營主要由江千海的堂弟江萬山和江萬峰協助打理。在他們的助力下,集團穩步發展。
也就在這近兩年,江浩終於下定決心放棄國外的事業,迴到國內全心全意為父親分擔工作。
可誰能想到,隨著江氏集團的不斷壯大,兩位堂弟以及堂弟家的兒女們,心態悄然發生了變化,對江氏集團有了別樣的盤算。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沒能逃過江千海敏銳的眼睛。然而,念及堂弟情分,江千海一直隱忍不發,沒有將此事挑明。
更讓江千海憂慮的是,堂弟一家在這幾年間,如同藤蔓一般,逐漸深入地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麵,在集團高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他們安插親信,把控關鍵職位,一步步侵蝕著原本屬於江家正統的權力。江千海每每想到這裏,心裏便七上八下,怎麽也放不下。
他耗費一生心血創立的集團,怎能在自己百年之後,沒有如他所願傳給親兒子,反倒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白白做了嫁衣呢?這是江千海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可麵對親情與家族事業的雙重困境,他一時竟也陷入了兩難的僵局,不知該如何破局 。
是一種從靈魂深處開始的升華,靈魂力如同被投入了無盡燃料的火焰,燃燒得更加旺盛、純粹,每一絲靈魂波動都蘊含著比以往強大數倍的力量。
道基也在這場重組中得到了強化,仿佛原本脆弱的地基被換成了堅不可摧的磐石,給他今後的修行之路奠定了無比堅實的基礎。
韓正宇也算是因禍得福,不僅有了一副完美的身體。這軀體仿佛是天地間最精妙的傑作,擁有著極致的柔韌性與力量,能夠完美地承載他日益強大的靈魂與力量。
還在修煉的九龍真經基礎上,融入了佛道兩家的念力。佛家念力如慈悲的佛光,柔和而溫暖,洗滌著他的心靈,讓他的心境更加平和、純淨,對世間萬物的感悟也更加深刻;道家念力則似靈動的清風,飄逸而深邃,引導他領悟天地間的自然法則,使他的修行更加契合大道。
更重要的是,他還獲得了非常厲害的功德力。那功德力宛如璀璨的星辰,散發著神聖而莊嚴的光芒,每一絲都蘊含著無盡的善念與福澤。
特別是功德之光,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完全形容的神奇力量,它如同一道希望之光,是複活計劃中沒預料到的意外之喜。
它的出現讓韓正宇複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仿佛在黑暗的深淵中為他架起了一座通往重生的橋梁,成為了他複活以及日後變得強大的重要保障。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三年過去,韓正宇在靈玉裏已經恢複了整整三年。這三年,於他而言,仿佛是一段漫長的沉睡,又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的蟄伏,雖無外界的紛擾,卻也不知外界的變化。
而文瀛公主這三年裏同樣也是一刻不離地陪伴在靈玉旁邊。她就像守護著最珍貴寶物的衛士,無論白天黑夜,無論風雨天晴,始終堅守在那裏。這三年來純陽香一刻未斷,那嫋嫋升起的香煙,仿佛是她與韓正宇之間無形的紐帶。此刻靈玉中的景象是一團金色,除了這些,三年來沒有其他變化。
當初布置瞞天大陣時,韓正宇曾提到,瞞天大陣重塑真身沒有具體時間,在九龍真經裏也並沒有記載,可能三年,可能三十年,或者更久。文瀛公主三年來無時無刻不祈禱韓正宇能夠重塑成功,能夠重新迴到她身邊。她常常在心中默默念著,希望上天能聽到她的祈願,讓韓正宇早日歸來。每當日出日落,她都會望著靈玉,眼神中充滿了期盼與擔憂,期盼著韓正宇能馬上出現在眼前,又擔憂著不知還要等待多久,這份等待的煎熬,如同烈火在心頭燃燒。
正所謂“山中歲月容易過,世外光陰已千年”。韓正宇在江山社稷圖裏已度過整整三年。而外界的時光也在如約而至中,日複一日地悄然流逝。
雲城大學,這片校園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與夢想,然而對於韓正宇來說,卻有著別樣的意味。如果生活按照原本的軌跡前行,此刻的他應該已經畢業一年了。
或許,他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踏上了讀研深造的道路,在學術的海洋中繼續遨遊;又或許,他早已投身於社會的滾滾浪潮之中,在忙碌與奔波裏當了一年的“牛馬”,品嚐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迴首往昔,韓正宇在雲城大學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過短暫,短暫到在他的記憶長河裏,這一段校園時光所占的比例微小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為數不多的迴憶裏,與同寢室友相處的日子算得上是最為深刻的部分了,可即便如此,也僅僅隻有一學期的時光。
在室友們的眼中,韓正宇是那個獨一無二、個性十足的存在,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在新生報到之時就敢挺身而出,與高年級的校霸正麵硬剛,這份勇氣和膽量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也成為了室友們日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大二之後的韓正宇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突然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之中。大三大四那兩年,校園裏再也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
學校方麵似乎對他的消息進行了嚴格的封鎖,這使得大家的好奇心愈發強烈。盡管如此,室友們在這整整兩年的時間裏,始終沒有停止過對他的念叨和期盼,每次相聚,話題總會不自覺地轉到韓正宇的身上,大家都在心底默默期待著他能夠再次出現在校園裏,像從前一樣與他們一起談天說地、追逐夢想。
可惜的是,直到畢業的那一刻,他們所期盼的那個身影依然沒有出現,韓正宇就這樣帶著一絲神秘的色彩,成為了室友們心中一段難以忘懷卻又充滿遺憾的迴憶。
李疏影。也在雲城大學上過學,她比韓正宇高一年級。由於韓正宇平時很少上課,他們見麵的機會寥寥無幾。然而,有一次韓正宇突然找到她,說了一些讓她摸不著頭腦的話,還交給她一張銀行卡,拜托她轉交給自己的父母。自那之後,韓正宇便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在那之後的日子裏,李疏影無數次前往韓正宇的班級,試圖打聽他的消息,可每次都一無所獲。
如今,李疏影已經在京城讀研究生二年級了,但韓正宇的身影依舊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從未淡去。她始終不明白,韓正宇究竟遭遇了什麽,才會如此一去不返,毫無音訊。
盡管李疏影深知,即便韓正宇迴來,以時間推算他也早已畢業,迴到雲城大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隻要有時間,她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迴到雲大。她在校園裏徘徊,尋覓著那或許再也不會出現的身影。
每走過一個熟悉的角落,那些與韓正宇有關的迴憶就會想起。她覺得,隻有迴到這裏,自己的內心才能得到一絲慰藉,仿佛這樣做,就能遇見韓正宇,讓那份牽掛和疑惑得到些許緩解。
這三年,李疏影不僅經常來雲大,還時常前往韓正宇的老家。她一次次踏上那熟悉的路途,隻為看望韓正宇的父母,為他們帶去溫暖與慰藉,努力緩解二老那猶如潮水般洶湧的思兒之情。
韓正宇留給父母的那筆錢,數額巨大,足夠一家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然而,這巨額錢財不僅沒能讓家人安心,反而使他們的擔心和思念與日俱增。在韓父韓母心中,種種可怕的設想不斷湧現,他們一度以為韓正宇是得了一筆巨財後便人間蒸發了,又或是遭遇了什麽無法言說的危險。
他們的心,如同被懸在半空的石頭,始終無法落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兒子的安危而擔憂。
如果此時此刻韓正宇能夠知曉家中的情況,他想必會深深自責,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孝子。
父母那無日無夜為他心碎的模樣,是他無論如何都不該讓其出現的。而李疏影,每次看到這三年來因思念而愈發蒼老的二老,心中都像被重錘擊中一般難受。
她在心底無數次地唿喚:“韓正宇,你到底去哪裏了?你難道不擔心父母嗎?他們是如此地牽掛你,你怎麽能忍心讓他們承受這樣的痛苦?”
李疏影的父親李長陽,當初空降雲城擔任市長,這一任命使得原本自認為有晉升機會的副市長潘勝利願望落空,隻能繼續坐冷板凳。
李長陽初來乍到,身邊缺乏支持自己的力量,因此沒少受到潘勝利明裏暗裏的排擠與擠兌。
而韓正宇在滅掉雲城地下皇馮二爺的行動中,順勢將潘勝利拉下馬,使其從副市長淪為階下囚,為李長陽在雲城的仕途掃清了障礙。
當時身為市長的李長陽,很想見見這位女兒的同學,但因自己剛上任事務繁忙,且韓正宇也十分忙碌、四處奔走,兩人最終未能見麵。
如今,李長陽已成為雲城市市委一把手,在閑暇之時,他常常會念叨起這位僅有一麵之緣的小友韓正宇。
在當今商界,江氏集團已然傲然屹立於雲城,成為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自成功處理完工地靈界的棘手問題後,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庇佑著,工地各項事務順風順水。
每一個項目的投資迴報都如節節攀升的翠竹,蒸蒸日上。就在一年前,江氏集團更是憑借卓越的轉型策略,成功叩開世界五百強的大門,宛如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在商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江氏集團成為了整個商界競相學習與深入分析的對象,無數雙眼睛都在聚焦著它的成功模式與發展路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族企業這般迅猛的發展勢頭,卻並未給家主江千海帶來多少真正的喜悅。
隨著集團的日益壯大,他的內心卻愈發感到空虛與落寞,甚至漸漸變得有些自閉。平日裏,他常常獨自一人待在家中三層的會客廳裏,一坐就是許久。
有時,他就那樣靜靜地發呆,眼神空洞地望向遠方,仿佛思緒早已飄向了不知名的地方;有時,他會慢條斯理地煮上一壺茶,沉浸在嫋嫋茶香之中,卻難掩眉宇間的愁緒。
還記得上次,他與韓正宇最後一次相聚在此,兩人一同品的正是那塊珍貴無比的千年普洱。那獨特的茶香、醇厚的口感,仿佛還縈繞在唇齒之間,成為了江千海心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
從那之後,即便那塊絕世僅有的一小塊茶餅已然成為了世間孤品,江千海依舊將其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特製的茶盒裏,就如同守護著一份最珍貴的寶藏。
在江千海的心裏,一直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執念。他始終不願相信韓正宇會遭遇不測,更無法接受韓正宇就這樣一直消失在他的世界裏。
憑借著這股強大的信念,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等待著。每天,他都會習慣性地走到會客廳的窗邊,久久地凝視著窗外的遠方,似乎期望著在某一個瞬間,韓正宇的身影能夠突然出現在他的視線之中。
這一日,江千海又如往常一樣,佇立在窗前,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失落。
良久,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韓小友啊,你到底去哪裏了?這塊普洱,我可一直為你留著呢,你快迴來吧……”聲音在空曠的會客廳裏迴蕩,卻始終得不到任何迴應,隻留下無盡的寂寥與惆悵。
其實,在對韓小友的思念之外,還有一件事如同巨石般沉甸甸地壓在江千海的心頭,成了他一塊難以祛除的心病,那便是錯綜複雜的家事。
江千海的兒子江浩,早些年在國外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全身心撲在海外事業上,因而對國內家族事業的參與度極低。江千海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勸他,希望他能將事業重心轉迴國內。
畢竟,這江氏集團是江千海耗費無數心血親自創立的,而江浩作為他唯一的兒子,江千海自然盼著百年之後,兒子能順利繼承家業,延續家族的輝煌。
過去,企業的日常經營主要由江千海的堂弟江萬山和江萬峰協助打理。在他們的助力下,集團穩步發展。
也就在這近兩年,江浩終於下定決心放棄國外的事業,迴到國內全心全意為父親分擔工作。
可誰能想到,隨著江氏集團的不斷壯大,兩位堂弟以及堂弟家的兒女們,心態悄然發生了變化,對江氏集團有了別樣的盤算。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沒能逃過江千海敏銳的眼睛。然而,念及堂弟情分,江千海一直隱忍不發,沒有將此事挑明。
更讓江千海憂慮的是,堂弟一家在這幾年間,如同藤蔓一般,逐漸深入地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麵,在集團高層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他們安插親信,把控關鍵職位,一步步侵蝕著原本屬於江家正統的權力。江千海每每想到這裏,心裏便七上八下,怎麽也放不下。
他耗費一生心血創立的集團,怎能在自己百年之後,沒有如他所願傳給親兒子,反倒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白白做了嫁衣呢?這是江千海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可麵對親情與家族事業的雙重困境,他一時竟也陷入了兩難的僵局,不知該如何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