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物勒主名竹太刀
華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 作者:裴氏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日出國天都城中,日出國人們正在慶祝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夏祭,所有男女老少穿著五顏六色的和服,走出家門,每一條街道都是人潮湧動,大家都往一個方向走去,逛廟會,拜神社,祈求五穀豐登,家庭興旺。
神龍國一十九名留學生也下了山來,進到城裏來玩。今天適逢節日,所以北沢隆誌給他們放假一天,自由活動。大家一合計,便組團挑最熱鬧的地方來,打算大吃大喝大玩一通。來到日出國已經三個多月了,每天都困在天音寺中,粗茶淡飯,埋頭苦讀,早就想發泄一下了。
對於不久前幕原天一率軍歸來,被迫發生的群體性交一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必須守口如瓶,無論如何,讓時間來衝淡這件事吧。雖不算醜事,但神龍國人們以儒家思想為傳統,根深蒂固,所以對於此類事情諱莫如深。
此時,他們亦是穿著和服,腰懸短劍,隨著人流走動,很快來到了廟會所在地,但見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全城的人都聚集在此,商鋪鱗次櫛比,熱鬧非常。
他們中除了祖天養,其餘都是年輕人,大家邊逛邊打鬧,異常興奮。
突然不遠處一個店鋪前聚攏很多人,都在那裏議論紛紛,看來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人們都有一個特點,喜歡湊熱鬧,便自然而然向那裏走去,看看到底何事這麽吸引人。
眾人到得近處才發現,原來是一家大門緊鎖的壽司店,門口一個老人,笑臉嗬嗬,不住的向人們點頭哈腰,好像自責一般,左右被貌似夫妻的兩位中年人攙扶著,旁邊一雙兒女蹦蹦跳跳,在人群中穿插來去,十分歡快。在他們周圍聚集著幾十人,大家彼此詢問著什麽。雖然大門緊閉,眾人仍舊不散。
“奇了怪了,”汪百川道:“今天大過節的,人多客流量大,正是做買賣的好日子,你瞧別家店鋪,顧客都沒個撂腳的地方,他家卻關門打烊,實在令人不解。”
大家亦感奇怪,細聽他們說話,這才知道大意。
原來,那位老人、一對中年夫妻和兩個孩童是一家祖孫三代,這間壽司店就是老人四十年前開的,四十年來,他傾注全部身心做的壽司遠近聞名,不止在天都城有名,整個日月島都在關注,所以很多周邊府縣的人,千裏迢迢,趁著夏祭節日趕來,就是為了吃到老人親手做的壽司。但是每到節日,尤其夏祭這類大節,本應該是暢銷的當口,老人都會選擇不做生意,而是全家結伴出遊。這便是他們剛剛走出家門,鎖好店鋪門麵,被外地不明真相趕來的人們堵到,詢問原因。
“這附近,尤其這條街上,”老人於是笑著迴答大家,道:“做壽司生意的店很多,我的生意本來就已經很好了,節前的生意足夠,如果夏祭節還占著開業,街坊們的生意就沒法做,甚至破產,我於心何忍,人,是要知足的。對不起大家了。”
“原來如此。”祖天養聽後,說道:“這要是發生在神龍國,誰也不會相信的。”
“比較起來,神龍國人卻是唯利是圖。”此話卻是一向很少開口的沈涵衍所說,大家皆稱奇。
“快走吧,”任德文催促大家道:“人家既然不做買賣,咱們還圍在這裏幹嘛?快去找家大點的壽司店,吃頓好的,我請客!”
“好——”眾人起哄,簇擁著任德文向前跑了。
終於找到一家占地較大的壽司店,至少夠這十九人同時坐下。日出國的各種店鋪都比較小巧,要找這樣一家大店,足見罕見之處。
眾人胡吃海塞一通,大快朵頤,吃的不亦樂乎,把數月來的遭受委屈的舌頭和肚子好好慰藉一番。
“好好吃呀,”汪百川吃著東西,也閑不住說話,道:“在神龍國誰會想到,海鮮生吃會如此美味!”
坐他旁邊的祖天養亦道:“以前我也曾生活在海邊,但從沒想過要生吃這些東西,即使生活再窮困潦倒,也要生把火烤來吃。”
“想象不到,這家店做的已經非常好吃了,剛才那位老人做的會比這個更好嗎?”皇甫達悠然神往。
大家不由得都想去試試那位老人的手藝。
“不怕,”任德文道:“下次過什麽大節日,我們再下山來吃,專找那老頭做。”
“人家逢節打烊,除非我們找個平常日子再來。”汪百川提醒他道。
“那就很難了。”翁玉書道:“北沢先生不會輕易給我們假期的。”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卻是一點不影響吃喝,酒足飯飽後,仍舊出到繁華街上,繼續隨著人潮走動。
忽然聽到旁邊一條羊腸小道中,傳出“鏗鏗鏘鏘”打鐵的聲音,大家向這條街道看去,歪歪扭扭延伸至很遠的地方,竟然有一個鐵匠鋪,高挑著一麵旗幟,上麵繪有一個大大的錘子。
“這個匠人不一般,”劉勇說道:“如此嘈雜的鬧市,打鐵聲音仍能遠遠的清清楚楚的傳過來。”
“有意思,我們去看看吧。”祖天養提議,大家左右無事,看看天色尚早,便都同意了。於是一起前往。
來到鐵匠鋪,隻見裏邊一個絡腮胡子的壯漢正在揮錘打鐵,一個年輕的學徒幫其拉動風箱,靠近些即感到熱浪滾滾,足見他們幹的熱火朝天。鋪子裏東西滿滿騰騰,牆上掛滿了各種工具,地上擺滿了各種原料,桌子上放有一柄完工的武士刀,綠色竹節樣式的刀鞘,連同刀柄都為綠色,看上去弧度優美,如同一段金屬打磨的竹子,綠油油,鮮亮亮。
壯漢看有人來,便放下大錘,讓學徒休息一會,他便過來接待眾人,詢問是否有什麽需要?
祖天養迴答他道:“無甚需要,大家都是喜歡刀劍之人,過來看看熱鬧。”
壯漢得知他們並不是來照顧生意的,卻仍舊十分熱情,大汗淋漓的臉上一副淳樸的模樣,邀請大家進入店鋪中參觀。
眾人亦不推辭,魚貫而入,最吸引他們的莫過於桌上的那把竹節太刀,都爭著去看視。
祖天養懇請匠人,可否拔出刀來鑒賞一番,得到同意後,他便“唰”的一聲,抽出刀來,刀身狹長微彎,但覺眼前寒芒閃爍,隱隱有股寒氣繚繞刀身。眾人圍繞,仔細去看,隻見栩栩如生的龍首吞口,刀頭處刻有一個“竹”字。
“好一把太刀!”
眾人讚不絕口,相互傳看,沒想到這裏竟然隱藏了這麽一位造劍高手。當太刀傳到任德文手中時,他卻愛不釋手,說道:“這把刀……我喜歡,多少錢,任爺我買下了。”一時激動,說的竟然是中原話。
旁邊汪百川對匠人翻譯一番。
“非常抱歉,”匠人微笑搖頭,說道:“這把刀已經有主人了,不可以再轉賣給您。”
“有什麽打緊!”任德文撇嘴道:“我又不介意。”說著,摸出一錠金元寶來,“啪”的一聲拍在桌上。
匠人感覺十分為難,向他們中年紀最大的祖天養求情。
祖天養對任德文道:“君子不奪人所好,你還是放棄吧。”
“任爺我喜歡。”任德文又對匠人道:“你再受累,給買主另打造一把更好的嘛。”
匠人連連搖頭,道:“主要是這把太刀已經鐫刻了買主的名字,大凡這世上的東西,皆是一物一主,您買去,實在不好。”
眾人聽他一說,不免留意一番刀頭處的“竹”字,看來買主名字中當帶有這個字了。
匠人又道:“我注意到你們都配有短劍,而且單看劍鞘做工精細,不像下品,可否借我欣賞一下呢?”
祖天養忙遞過自己的短劍給他,說道:“我們都是一樣的短劍,請幫我們鑒定一下。”
匠人恭恭敬敬接過短劍,抽出劍來,但聽“鏘”的一聲,清脆悅耳,劍鋒出鞘,精芒四射,和那把竹節太刀放在一處對比,看上去不分上下。
“好一柄精鋼短劍!”匠人誠懇地讚美著,看來發自肺腑,道:“不僅材質上乘,工藝更是一流,如此精品,世間罕見。”突然又不可思議地看著他們十多人,問道:“你們的佩劍,人手一把,果然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大家看他不信,便紛紛抽出短劍,展示在他麵前。
汪百川笑道:“不瞞您說,我們是神龍國公派留學生,這劍是當今皇上禦賜之物,豈是凡品?”
那邊任德文看匠人給出短劍的評價這麽高,趕忙放下竹節太刀,說道:“我不要了,我還是更喜歡自己的短劍。”
眾人哄笑一迴。
祖天養又向匠人道:“您剛才說到太刀上的字,是買家的名字。這個提醒了我,我也想在短劍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看您能打造出這麽精良的武士刀,手藝當不亞於製作這些精鋼短劍的工人。您來幫我劍上刻字,也不算辱沒了我們禦賜的短劍。”
“祖大哥這個主意好。”韋伯林亦過來湊熱鬧,道:“我也要在短劍上刻字。”
“那我也刻……我們都刻……”眾人一時間都要求匠人幫他們刻字。
“我們都要刻上名字,”任德文大唿一聲,將那錠黃金向前推去,道:“拿出本事好好刻,任爺我重重有賞。”
匠人亦是興高采烈,能為如此精美的武器增添自己的技術,使其日臻完美,對其來說是種莫大的成就。於是,匠人一柄一柄的將他們的短劍接近護手處,刻上了名,皆用神龍族的古體字刻就,但見:
康弘大的短劍上刻有——遠;
米維興的短劍上刻有——盛;
韋正清的短劍上刻有——肅;
沈涵衍的短劍上刻有——承;
任德文的短劍上刻有——誌;
王良祝的短劍上刻有——慶;
李飛舟的短劍上刻有——艄;
汪百川的短劍上刻有——澤;
易鄲的短劍上刻有——邑;
陳景山的短劍上刻有——嶽;
魏高才的短劍上刻有——超;
彭博的短劍上刻有——豐;
仲孫立成的短劍上刻有——才;
祖天養的短劍上刻有——康;
韋伯林的短劍上刻有——森;
皇甫達的短劍上刻有——通;
劉勇的短劍上刻有——毅;
翁玉書的短劍上刻有——琳;
牧光輝的短劍上刻有——耀。
神龍國一十九名留學生也下了山來,進到城裏來玩。今天適逢節日,所以北沢隆誌給他們放假一天,自由活動。大家一合計,便組團挑最熱鬧的地方來,打算大吃大喝大玩一通。來到日出國已經三個多月了,每天都困在天音寺中,粗茶淡飯,埋頭苦讀,早就想發泄一下了。
對於不久前幕原天一率軍歸來,被迫發生的群體性交一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必須守口如瓶,無論如何,讓時間來衝淡這件事吧。雖不算醜事,但神龍國人們以儒家思想為傳統,根深蒂固,所以對於此類事情諱莫如深。
此時,他們亦是穿著和服,腰懸短劍,隨著人流走動,很快來到了廟會所在地,但見人頭攢動,人山人海,全城的人都聚集在此,商鋪鱗次櫛比,熱鬧非常。
他們中除了祖天養,其餘都是年輕人,大家邊逛邊打鬧,異常興奮。
突然不遠處一個店鋪前聚攏很多人,都在那裏議論紛紛,看來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人們都有一個特點,喜歡湊熱鬧,便自然而然向那裏走去,看看到底何事這麽吸引人。
眾人到得近處才發現,原來是一家大門緊鎖的壽司店,門口一個老人,笑臉嗬嗬,不住的向人們點頭哈腰,好像自責一般,左右被貌似夫妻的兩位中年人攙扶著,旁邊一雙兒女蹦蹦跳跳,在人群中穿插來去,十分歡快。在他們周圍聚集著幾十人,大家彼此詢問著什麽。雖然大門緊閉,眾人仍舊不散。
“奇了怪了,”汪百川道:“今天大過節的,人多客流量大,正是做買賣的好日子,你瞧別家店鋪,顧客都沒個撂腳的地方,他家卻關門打烊,實在令人不解。”
大家亦感奇怪,細聽他們說話,這才知道大意。
原來,那位老人、一對中年夫妻和兩個孩童是一家祖孫三代,這間壽司店就是老人四十年前開的,四十年來,他傾注全部身心做的壽司遠近聞名,不止在天都城有名,整個日月島都在關注,所以很多周邊府縣的人,千裏迢迢,趁著夏祭節日趕來,就是為了吃到老人親手做的壽司。但是每到節日,尤其夏祭這類大節,本應該是暢銷的當口,老人都會選擇不做生意,而是全家結伴出遊。這便是他們剛剛走出家門,鎖好店鋪門麵,被外地不明真相趕來的人們堵到,詢問原因。
“這附近,尤其這條街上,”老人於是笑著迴答大家,道:“做壽司生意的店很多,我的生意本來就已經很好了,節前的生意足夠,如果夏祭節還占著開業,街坊們的生意就沒法做,甚至破產,我於心何忍,人,是要知足的。對不起大家了。”
“原來如此。”祖天養聽後,說道:“這要是發生在神龍國,誰也不會相信的。”
“比較起來,神龍國人卻是唯利是圖。”此話卻是一向很少開口的沈涵衍所說,大家皆稱奇。
“快走吧,”任德文催促大家道:“人家既然不做買賣,咱們還圍在這裏幹嘛?快去找家大點的壽司店,吃頓好的,我請客!”
“好——”眾人起哄,簇擁著任德文向前跑了。
終於找到一家占地較大的壽司店,至少夠這十九人同時坐下。日出國的各種店鋪都比較小巧,要找這樣一家大店,足見罕見之處。
眾人胡吃海塞一通,大快朵頤,吃的不亦樂乎,把數月來的遭受委屈的舌頭和肚子好好慰藉一番。
“好好吃呀,”汪百川吃著東西,也閑不住說話,道:“在神龍國誰會想到,海鮮生吃會如此美味!”
坐他旁邊的祖天養亦道:“以前我也曾生活在海邊,但從沒想過要生吃這些東西,即使生活再窮困潦倒,也要生把火烤來吃。”
“想象不到,這家店做的已經非常好吃了,剛才那位老人做的會比這個更好嗎?”皇甫達悠然神往。
大家不由得都想去試試那位老人的手藝。
“不怕,”任德文道:“下次過什麽大節日,我們再下山來吃,專找那老頭做。”
“人家逢節打烊,除非我們找個平常日子再來。”汪百川提醒他道。
“那就很難了。”翁玉書道:“北沢先生不會輕易給我們假期的。”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卻是一點不影響吃喝,酒足飯飽後,仍舊出到繁華街上,繼續隨著人潮走動。
忽然聽到旁邊一條羊腸小道中,傳出“鏗鏗鏘鏘”打鐵的聲音,大家向這條街道看去,歪歪扭扭延伸至很遠的地方,竟然有一個鐵匠鋪,高挑著一麵旗幟,上麵繪有一個大大的錘子。
“這個匠人不一般,”劉勇說道:“如此嘈雜的鬧市,打鐵聲音仍能遠遠的清清楚楚的傳過來。”
“有意思,我們去看看吧。”祖天養提議,大家左右無事,看看天色尚早,便都同意了。於是一起前往。
來到鐵匠鋪,隻見裏邊一個絡腮胡子的壯漢正在揮錘打鐵,一個年輕的學徒幫其拉動風箱,靠近些即感到熱浪滾滾,足見他們幹的熱火朝天。鋪子裏東西滿滿騰騰,牆上掛滿了各種工具,地上擺滿了各種原料,桌子上放有一柄完工的武士刀,綠色竹節樣式的刀鞘,連同刀柄都為綠色,看上去弧度優美,如同一段金屬打磨的竹子,綠油油,鮮亮亮。
壯漢看有人來,便放下大錘,讓學徒休息一會,他便過來接待眾人,詢問是否有什麽需要?
祖天養迴答他道:“無甚需要,大家都是喜歡刀劍之人,過來看看熱鬧。”
壯漢得知他們並不是來照顧生意的,卻仍舊十分熱情,大汗淋漓的臉上一副淳樸的模樣,邀請大家進入店鋪中參觀。
眾人亦不推辭,魚貫而入,最吸引他們的莫過於桌上的那把竹節太刀,都爭著去看視。
祖天養懇請匠人,可否拔出刀來鑒賞一番,得到同意後,他便“唰”的一聲,抽出刀來,刀身狹長微彎,但覺眼前寒芒閃爍,隱隱有股寒氣繚繞刀身。眾人圍繞,仔細去看,隻見栩栩如生的龍首吞口,刀頭處刻有一個“竹”字。
“好一把太刀!”
眾人讚不絕口,相互傳看,沒想到這裏竟然隱藏了這麽一位造劍高手。當太刀傳到任德文手中時,他卻愛不釋手,說道:“這把刀……我喜歡,多少錢,任爺我買下了。”一時激動,說的竟然是中原話。
旁邊汪百川對匠人翻譯一番。
“非常抱歉,”匠人微笑搖頭,說道:“這把刀已經有主人了,不可以再轉賣給您。”
“有什麽打緊!”任德文撇嘴道:“我又不介意。”說著,摸出一錠金元寶來,“啪”的一聲拍在桌上。
匠人感覺十分為難,向他們中年紀最大的祖天養求情。
祖天養對任德文道:“君子不奪人所好,你還是放棄吧。”
“任爺我喜歡。”任德文又對匠人道:“你再受累,給買主另打造一把更好的嘛。”
匠人連連搖頭,道:“主要是這把太刀已經鐫刻了買主的名字,大凡這世上的東西,皆是一物一主,您買去,實在不好。”
眾人聽他一說,不免留意一番刀頭處的“竹”字,看來買主名字中當帶有這個字了。
匠人又道:“我注意到你們都配有短劍,而且單看劍鞘做工精細,不像下品,可否借我欣賞一下呢?”
祖天養忙遞過自己的短劍給他,說道:“我們都是一樣的短劍,請幫我們鑒定一下。”
匠人恭恭敬敬接過短劍,抽出劍來,但聽“鏘”的一聲,清脆悅耳,劍鋒出鞘,精芒四射,和那把竹節太刀放在一處對比,看上去不分上下。
“好一柄精鋼短劍!”匠人誠懇地讚美著,看來發自肺腑,道:“不僅材質上乘,工藝更是一流,如此精品,世間罕見。”突然又不可思議地看著他們十多人,問道:“你們的佩劍,人手一把,果然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大家看他不信,便紛紛抽出短劍,展示在他麵前。
汪百川笑道:“不瞞您說,我們是神龍國公派留學生,這劍是當今皇上禦賜之物,豈是凡品?”
那邊任德文看匠人給出短劍的評價這麽高,趕忙放下竹節太刀,說道:“我不要了,我還是更喜歡自己的短劍。”
眾人哄笑一迴。
祖天養又向匠人道:“您剛才說到太刀上的字,是買家的名字。這個提醒了我,我也想在短劍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看您能打造出這麽精良的武士刀,手藝當不亞於製作這些精鋼短劍的工人。您來幫我劍上刻字,也不算辱沒了我們禦賜的短劍。”
“祖大哥這個主意好。”韋伯林亦過來湊熱鬧,道:“我也要在短劍上刻字。”
“那我也刻……我們都刻……”眾人一時間都要求匠人幫他們刻字。
“我們都要刻上名字,”任德文大唿一聲,將那錠黃金向前推去,道:“拿出本事好好刻,任爺我重重有賞。”
匠人亦是興高采烈,能為如此精美的武器增添自己的技術,使其日臻完美,對其來說是種莫大的成就。於是,匠人一柄一柄的將他們的短劍接近護手處,刻上了名,皆用神龍族的古體字刻就,但見:
康弘大的短劍上刻有——遠;
米維興的短劍上刻有——盛;
韋正清的短劍上刻有——肅;
沈涵衍的短劍上刻有——承;
任德文的短劍上刻有——誌;
王良祝的短劍上刻有——慶;
李飛舟的短劍上刻有——艄;
汪百川的短劍上刻有——澤;
易鄲的短劍上刻有——邑;
陳景山的短劍上刻有——嶽;
魏高才的短劍上刻有——超;
彭博的短劍上刻有——豐;
仲孫立成的短劍上刻有——才;
祖天養的短劍上刻有——康;
韋伯林的短劍上刻有——森;
皇甫達的短劍上刻有——通;
劉勇的短劍上刻有——毅;
翁玉書的短劍上刻有——琳;
牧光輝的短劍上刻有——耀。